APP下载

说墙

2020-05-09龚巨平

瞭望东方周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城墙建筑

龚巨平

墙出现的历史极早,传说上古尧舜之世即开始做墙。《淮南子》记载“舜作室,筑墙茨屋,令人各去岩穴,各有家屋”。考古发现表明,在新石器时代就开始出现院墙、城墙等遗迹。

城是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城墙是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元前3000~2000年的龙山时代和公元前2000~1500年的二里头时代考古学文化中,已经发现的城址有上百座。

所谓“筑城以卫君”“城者以自守也”“城为保民为之也”,这种带有连贯的夯土墙和壕的城址,具有强大的防御功能。

这一时期的城墙多用土版筑和堆筑而成。如河南淮阳平粮台城垣采用的就是版筑、堆筑方法,城址内发现的长方形排房,普遍使用土坯作为建筑材料垒砌墙体。

江苏连云港藤花落龙山文化城址由内外两重城垣组成,采用堆筑和版筑相结合的方法夯筑。外城城垣中间有垄状墙芯,并且有较浅的基槽;内城城垣夯土内包有成排的木桩,这些木桩具有稳定墙基、便于夯筑的作用,与宋代文献《营造法式》记载的“紝木”的功用相同。

在战国时代,燕、赵等国为了抵御北方异族的进攻,在自己的边境修筑城墙,这是长城的最初雏形。秦始皇统一六国,将这些断断续续的长城连接起来,成为今天万里长城的基础,后经明代的修筑,成为世界上最长的防御性堡垒。

封建时代的都城、府城、县城,都修筑有城墙。保存至今的明代南京都城城墙,具有鲜明的时代地域特征,成为君主集权统治晚期中国都城的代表作,对明清两代城垣产生重大影响。

与宏伟、磅礴的城墙相比,照壁的体量则要小得多。照壁,又称照墙,影壁,位于主体建筑的大门内或外,前者称为内照壁,后者称为外照壁。照壁具有遮蔽视线的作用,但它的出现更多的是从风水角度来考量。

中国古代建筑均讲究风水,讲究气的引导。气不能直冲厅堂或卧室,否则不吉。避免气冲的最简单方法,便是在房屋大门内或外砌置一堵墙,一者可以挡住外来的冲气,二者可使外边的人不能窥见院内的状况。

古代建筑一般大门朝南,照壁砌筑后,就是南墙,人出门只能朝左或朝右走,直着走就会碰南墙。我们常说的“不撞南墻不回头”中的南墙,即是照壁,用来形容人的固执。

考古发现最早的照壁,是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甲组建筑基址中的称为“门屏”的建筑。照壁长480厘米、厚120厘米、残高20厘米,位于门前400厘米处。从四角残存的石础和木炭痕迹看,照壁上是有顶盖的。

照壁在古文献中称为“树”或“屏”,在西周时代是一种礼制建筑,只有贵族阶层才可使用,因此照壁的砌筑就特别讲究,都要做出精美的装饰。现存的北京故宫九龙壁就是古代照壁的杰出代表。

历史上与墙有关的人物,有两个最负盛名。一个是西周时期的史墙。1976年考古工作者在陕西周原发现“庄白一号”窖藏坑,出土有盘、尊、觥、爵、鬲、簋、壶等青铜器103件,大多有铭文,其中青铜盘内底刻有284字,记述了西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昭王、穆王、恭王的功绩和墙家五代祖先的事迹。因作器者自名“墙”,是周朝的史官,故称为“史墙盘”。史墙出身于商代王室的微氏家族,继承了家族史官的世职。墙盘造型庄重,纹饰流畅,通体黝黑光亮,铭文内容丰富,所涉及的周王和微氏家族事迹,是研究西周早期历史的重要史料,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学、艺术价值。

第二个是汉代美女王昭君。《汉书·匈奴传》记载“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墙、字昭君,赐单于”。古人的名和字意思是相关联的,都是由名派生字,取意相近或相反,如,曾巩,字子固;韩愈,字退之。所以王墙的“墙”,本义是照墙,照墙的“照”,本作昭字,故字昭君。这是照壁美学功能的最好证明。(编辑黄琳)

猜你喜欢

城墙建筑
城墙边做游戏
神奇建筑开封城墙
城墙外边
城墙颂
建筑与数学
残破的城墙
在城墙上画画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想象虚无一反建筑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