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在地铁机电安装工程中的应用

2020-05-08李明

博鳌观察 2020年1期
关键词:机电安装工程技术应用信息技术

李明

内容摘要 随着城市人口密集程度加重,地上公共交通运输弊端凸显,地下轨道交通逐渐显现优势。文章主要结合超深地铁车站分析信息技术在地铁项目中应用阶段与应用方式,重点描述信息技术在机电安装工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超深地铁 技术应用 机电安装工程

1 建筑行业广泛应用的信息技术

随着科技发展,部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并且部分技术的应用已经很成熟。

(1)BIM技术。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1]。

(2)二维码技术。二维码又称二维条码,最常见的形式是QR Code,QR全称Quick Response,是一个近几年来移动设备上超流行的一种编码方式,它比传统的Bar Code条形码能存更多的信息,也能表示更多的数据类型。

(3)云平台。云平台转向云计算(cloud computing)这种平台允许开发者们或是将写好的程序放在“云”里运行,或是使用“云”里提供的服务,或二者皆是。

(4)智慧工地。智慧工地是指运用信息化手段,通过三维设计平台对工程项目进行精确设计和施工模拟,围绕施工过程管理,建立互联协同、智能生产、科学管理的施工项目信息化生态圈,并将此数据在虚拟现实环境下与物联网采集到的工程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提供过程趋势预测及专家预案,实现工程施工可视化智能管理。

2 信息技术在地铁建设中的应用推广

2.1 决策阶段

项目决策阶段主要为编制项目建议书、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与立项。决策阶段的信息技术应用主要为BIM技术应用、云平台应用、二维码技术应用。

2.2 实施阶段

项目实施阶段主要为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交付保修阶段。项目实施阶段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为:BIM技术应用、云平台应用、二维码技术应用、智慧工地应用、数据筛选技术应用。

设计人员根据项目立项3D模型进行建筑设计,设计图纸完成,BIM人员修改3D模型,并且结合建设方意见采用质量环模式反复修改设计方案。设计单位下发设计蓝图并且采用二维码技术储存3D模型与设计交底放置于蓝图封面。设计单位根据3D模型结合设计图纸编制图纸清单,3D可视化模型大大提高了图纸清单准确率。

施工阶段,BIM技术人员深化3D模型,并且工经算量信息输入模型信息,最终导入材料清单。由于地铁施工空间狭小,技术人员根据模型信息进行材料组合,尽量降低现场加工安装工程量,实现工厂化预制加工。

交付保修阶段,项目技术人员针对特殊部位(泵房、变电所、风机房等)编制使用说明;BIM技术人员根据項目薄弱部位以及重要隐蔽工程编制维修3D动漫。二维码技术人员根据使用说明与3D动漫制作二维码,技术人员粘贴二维码至相应工点。运营维保阶段,维保人员随时扫面现场二维码即可查询设备使用方法,并且获取隐蔽工程隐蔽影像,二维码技术大大降低了工程维保工作难度。

实施阶段,工程信息全程同步云平台,做到设计文件随查随到,内业资料多方可查,维保人员及单位信息公开显示。云平台技术实现了公开、安全的施工管理。

2.3 运营阶段

运营阶段主要应用二维码技术、BIM技术、云平台技术。

施工完成,总包单位将建筑模型移交给建设单位,云平台交接给建设单位。地铁项目作为公共建筑,其施工质量要求较高,材料质量要求较高。建设单位运营阶段,根据自身需求调整云平台材料供应商,并且邀请各个供应商至云平台。

3 信息技术在深地铁车站机电安装工程中的应用

3.1 投标阶段

投标阶段应用主要为BIM技术应用、云平台应用、二维码技术应用。

深地铁车站机电安装工程投标阶段,技术人员熟读图纸,BIM人员同步建立3D模型,并且同步分享成果至云平台。造价人员根据3D模型与图纸信息逐步了解工程内容。BIM人员建立模型完成,根据技术人员方案制作动画视频,并且通过云平台分享至造价人员。造价人员根据施工动画视频合理组成综合单价合理避免了不平衡报价与不合理报价。技术人员将动画视频通过二维码技术放置于技术标,招标人员通过扫面二维码即可清楚了解施工方法。

3.2 施工准备阶段

施工准备阶段信息技术应用主要为:云平台、二维码技术、BIM技术。机电安装工程施工准备阶段主要分为深化设计阶段、成本编制阶段与施工备料阶段。

3.2.1 深化设计阶段

(1)深化设计流程

地铁车站安装工程施工空间狭小,管线随意安装将造成吊顶降低,视觉观感压抑,并且后期维修困难。因此,地铁车站机电安装工程深化设计势在必行。

深化设计主要部位包括机房(水泵房、风机房、配电间)、走廊灯管线密集部位、超深活塞风道等难以维修部位。机电工程深化设计主要根据“PDCA”质量环,由BIM技术人员建模,技术人员提供深化方案,全体人员讨论方案,最终BIM技术人员调整模型,整个流程不断循环直至方案合理为止。

(2)管线综合排布实例

施工准备阶段,项目经理组织各个专业技术员、BIM技术员、现场安装人员,讨论分析管线布置方式并组织编制实施方案。保证机电系统使用功能为管线排布基本原则,建筑吊顶标高为管线占用空间准则,管线调试操作空间为管线排布基本要求。管线排布过程需做到“大管让小管,有压让无压”,管线排布应整齐统一。

地铁工程主要设计空调供回水管道、冷水管道、污水管道、废水管道、消防环网管道、空调新风管道、空调回风管道、动力桥架、照明桥架、消防桥架、广播桥架、弱电桥架、喷淋管道、消火栓管道、冷凝水管道。项目部根据工程特点将管线排布分为4部分,分别为:水平主管排布(走廊、站厅、站台等位置)、垂直主管排布(活塞风道、安全通道等位置)、支管排布及机房排布。

泵房排布流程为:主管线排布、支管线排布、设备调整。首先根据泵房主管进出位置进行主管线排布,主管线原则贴墙集中敷设。

配电间排布主要分为主通道排布与配电箱排布。技术人员根据进线位置,以及线缆大小确定电缆沟、主桥架位置,确保主电缆不受力,自然弯曲;技术人员根据出线位置结合进线位置确定配电箱位置。

碰撞检测分为两个层次,一个为软件碰撞检测,另一个为现场安装人员碰撞检测。BIM模型制作完成以后,逐条碰撞调整修正,直至软件检测无碰撞为止。

3.2.2 成本编制

造价人员根据3D模型与3D动画初步了解工程概况,通过CAD深化图纸结合文字方案详知施工方案。造价人员根据施工方案编制成本预算。成本预算通过云平台共享至BIM人员与技术人员。

3.2.3 施工备料阶段

①材料订购。技术人员通过BIM模型导出材料清单,并且根据材料清单进行市场询价。材料选定后,BIM技术人员根据材料信息调整机电工程模型并通过云平台分享至物资人员。②材料加工。技术人员根据材料特性,将材料进行简单组合,降低材料现场加工预制。

3.3 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信息技术应用主要为智慧工地、BIM技术、二维码技术、云平台技术。技术人员根据3D模型与成品影像形成技术资料,通过云平台分享至监理单位实现电子报验。

3.4 竣工验收阶段

技术人员挑选重要隐蔽工程以及工程重点部位(水泵房、配电间、风机房等),技术人员将3D动画与影像资料制作成为二维码粘贴至各个工位,验收人员可以将观看意见通过云平台传输至公共平台,以便后期整改。

4 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建筑、交通行业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革,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其中,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机电安装工程作为地铁建筑的血脉,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应用更是势在必行。

(作者系中铁九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装饰安装工程队 工程师)

【参考文献】

[1]罗亮宽.论BIM技术在地铁机电安装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标准化,2019(16):96-97.

猜你喜欢

机电安装工程技术应用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浅谈精装修住宅机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低碳环保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分析及阐述
基于高职院校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的思考分析
现代烟草工业发展趋势及降焦减害技术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