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企业大战“疫”,吹响号角再出发

2020-05-08唐海洋

博鳌观察 2020年1期
关键词:产业政策中小企业

唐海洋

内容摘要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中小企业经营困难。文章以现代经济学理论为基础,依靠数据与历史事件,分析了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的成分构成与国民经济活动的关系,它在国民经济的作用及疫期遇到的困难,提出应对困难的建议,对涉及税收、国民收入、劳动就业的内容进行分析,并预测政策动向及经济走向。

关键词 中小企业 产业政策 结构性调整 冠状病毒 疫期

1 引言

中小企业硬核战“疫”两个月,客观讲,还是伤到了广大的中小企业的筋骨。据中小企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2020年1月,中小企业发展指数(SMEDI)为92.6,较12月下降0.1%点。分行业指数3升5降,分项指数1升2平

5降,下降的面比上月有所扩大。本月的指数还只是基于2020年1月2日~20日的企业调查数据得出,这期间疫情影响尚未充分显现。在疫情大爆发的1月中下旬,指数降幅将大概率有所扩大[1]。

为控制疫情,全国多地采取封城、封路、公共场所关闭,集市不开等应对措施,对中小企业影响巨大。春节前企业放假,春节后企业又停工、停产,员工回岗困难,产品销售不畅,资金链面临断裂,中小企业集中的零售、旅游、餐饮等服务行业,建材、纺织、日化等制造业受冲击尤为严重,中小企业商业环境总体趋于恶化。

据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北京小微企业综合金融服务有限公司联合调查提示,受本次疫情影响,85.01%的企业现金无法维持3个月以上,近30%的企业估计年营业收入下降幅度超过50%。如果这种情况无法有效改善,可能致使大批中小企业倒闭,将带来大量人员失业,市场消费萎缩,又反作用使中小企业销售收入继续下降,更多企业倒闭,形成恶性闭环[2],依照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中小企业一荣,中国经济俱荣。正因为如此重要,如何共克时艰,本文提供一种思考。

2 中小企业发展状况

2019年年末,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大约3×107家,占企业总数90%以上,全国税收、国民收入、劳动就业分别为157 992亿元、990 865亿元、77 471万人,中小企业占比:50%、60%、80%,是国民经济举足轻重的压舱石。一、二、三产业都有大量的中小企业,尤其是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集结了大比例的中小企业,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军功章有你一半也有我一半”的功臣,又是我国对外贸易的生猛力量,然而,随着全球宏观经济内外环境的变迁,特别是近期经济增速下行的国内经济,纷争的外部形势,中小企业困境增大了。

2019年第四季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SMEDI)仅为92.7,自2011年三季度以来,已经连续8年低于景气临界值100,其中工业分行业指数为92.5,低于总体指数,制造业中小企业发展处于承压状态。

3 中小企业遇到的困难

3.1 新冠疫情影响

2019年12月30日,武汉市疾病防控部门公布部分医疗机构出现不明原因肺病病人;1月 24日,全国15省宣布重大公共突发卫生事件一级响应;30日,国际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发布公告:中国的疫情符合“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Public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PHEIC)的认定标准。中国进入了疫情期,至今还未结束。

有多人对疫情何时结束进行了预测,总的结论是向好的方向发展并且下面的认识是获得认可的:疫情下降的拐点已经出现,还潜藏着上升拐点的可能。

3.2 产生经营要素凑不齐

作为全球第一贸易国,世界工厂,中小企业的困境已经通过全球产业链逐渐蔓延到国外,世界各国的零售企业,配套下游厂商,因中国企业断供而不得不四处寻找替代国。一旦被替代了,再要续回会相当困难,对中国制造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构成威胁,任由事态发展下去,中国制造将处于风雨之中。

因为上游供应商不能开工,供应链断裂,生产所需的原材料流通受阻,造成企业难以组织有效的生产;各地的封路封城封村封人封市场,造成销售渠道断路,产品无法变现,资金积压于产品,价值链资金链断裂。

生产要素的劳动力无法到位,生产不正常,甚至停工。防疫形势发展到现在,还不具备条件允许人员大规模流动,而企业的生产安排、原料准备都是动一发而牵全身,计划性无从谈起,变成不确定状态。

4 中小企业纾困建议

4.1 近期政府要助力,扶上马再送一程

4.1.1 因地施政

政府可以采取区别对待的方法,一省一策的策略,因地施政,也就是放下 “一个都不能少”的政策,尽快恢复能恢复的,能开工的开工,不等待,不让木桶效应起作用。

建议现阶段先恢复我国中小企业密集的地方:江苏苏州、浙江杭州、广东深圳......让能开工的尽量开工,拿出有力的支持方案,对用人、用地、用电、用气大力支持。

4.1.2 降费、减税

为了防疫的需要,生产要素和人员的流动均处于停止状态。导致很多中小企业处于疫情带来的窘境之中。

一方面,由于原材料、工人、资金等各种要素获取均受到限制,企業很难进行生产;另一方面,除了医用物资和基本生活需求,许多消费也陷于停顿,导致很多中小微企业收入锐减。此时,属于刚性支出的社保费、住房公积金以及租金等,如果依然按照之前政策缴纳,无疑会给中小微企业带来沉重负担。再有,生产中的材料、场地、人工费用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影响了制造业中的中小企业的盈利能力。

因此,针对中小微企业采取降费和减税措施显得尤为必要。其中,针对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在国民经济中占比较高的行业,国家应当加大减税和降费的力度,以此确保整体国民经济不会出现大幅度的波动。

4.2 中期自身要出力 ,宜立订行动计划

4.2.1 结构调整

中国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和经济要素有它的特点,最大特征是多元性,中小企业的结构问题体现在资本组成、产业链、价值链,融资能力、用人矛盾上。

从“十三五”规划开始,国家进入了产业结构调整期,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合理化,中小企业也是调整的一环,中小企业应趁此机会,跟进国家脚步,在价值链上,努力将产品/服务一部分升级到高值端,合理搭配产品/服务层次。高值端的量少高值与低值端的量大稳定形成抗风险的两翼。

中小企业的资本结构多数不符合现代的企业管理要求,家族式占比大,破解这个问题,可采取鼓励中小企业主提高现代企业管理的认识,引入现代资本结构模式,辅助以一定的政策配套加一定的政府引导,由企业主自觉自愿进行改造。

中小企业用工难也是一个结构性问题, “用工荒”不单单是一个数量问题,体现在拥有技能工人数少与需求量大 、技能程度高与报酬少的两个结构矛盾,合并就是一个提供多层次技工数量的问题。解决的着重点在供给侧,建议政府拿出一定的资金,由规范的需求方以“用工”代培训,政策给予一定补偿,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另一方面培训紧贴实际应用,培训效率好。

4.2.2 改善获得资金能力

有限的资金,高昂的运营成本、漫长的收款账期,高企的场地租费、人工费,是我国中小企业的常态,不良的盈利能力、不足的固定资产、偏低的流动比率和不合理的流动资产,又造成融资的不利,融資渠道少、融资成本高等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是引入工业互联网管理生产经营,好处是放贷方能实时监督资金使用情况,掌握企业经营活动,了解其经营质量,判断资金的安全,提高放贷的意愿;方法之二是构建全国性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大数据平台,平台上数据共享,提升金融服务中小企业的质效。

4.2.3 选用高科技手段

疫情之下,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问题凸显,由于结构的不合理,又加剧损伤程度。采用新技术手段应对结构性受损问题,不失为一个好的主意。工业互联网是个值得的选择项 。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技术是现代科技的前沿,在五大应用技术的推生下,工业互联网得到了发展,正在大步走向大型企业,并渗透到中小企业,有诸多好处。

工业经济全要素、价值链、产业链可以由工业互联网进行融通,从而信息技术赋能制造业,以数据驱动产业转型升级,优化资源配置,资源共享,助推中小企业破局发展困境、

可以解决个人经验判断的缺陷,制造业可以优化生产流程、制造工艺,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研发、材料耗损、人力浪费等,效果等同于降低运营成本。

产业链与价值链,需求端与设计端、生产端与用户端如果能直接对接,势必能充分及时发挥信息的作用,对动态的市场做出及时的响应,实现精确制造,个性服务,抢占市场份额,也可以多方面,多维度获得信息,根据市场的变化,制订经营策略,提升资金利用率,实现对供应链的精确管理。

随着工业互联网平台接入企业数的增加,在平台上搜寻更多的合作伙伴很容易,建立更多元的供销关系。

5 高度相关中小企业政策的展望

5.1 现存宏观政策梳理

近期,国家经济政策是以稳中求进为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提振市场信心,推进改革进入深化阶段,落实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政策,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与中小企业相关度最高的政策有以下4点:

(1)宏观政策在强化逆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预调微调,稳定总需求。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较大幅度地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解决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2)结构性政策是强化体制机制建设。坚持向改革要动力,深化国资国企、财税金融、土地、市场准入、社会管理等领域改革,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创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鼓励中小企业加快成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更多产能、过剩行业加快出清,降低全社会各类营商成本,加大基础设施等领域补短板力度。提升产业链水平,利用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培育和发展新的产业集群。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形成国内市场和生产主体、经济增长和就业扩大、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

(3)社会政策在强化兜底保障功能。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在加快省级统筹的基础上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4)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坚持结构性去杠杆的基本思路,防范金融市场异常波动和共振,稳妥处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以深化金融财税改革化解金融风险。发展民营银行和社区银行,推动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业务逐步回归本源。

5.2 短期“紧出”及后续纾困政策展望

新冠肺炎疫情致使经济秩序受到了极大的干扰,各行各业都受困,特别是中小企业,国家一定会采取措施,其实,在2020年2月中旬,国家已经吹响纾困政策集结号,相应的政策已经在赶往的路上。

2020年2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对疫情与经济情进行分析,会议指出:“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针对疫情带来的影响,研究制定相应政策措施”。 根据政治局会议精神,“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可以解读为在原有政策的基础上,再加大加强,是原政策的强化版本,展望不久落到实处的政策与措施,应该包括有:

(1)加大减税规模。2019年减税降费超过23000亿元,依照这次会议要求:“继续研究出台阶段性、有针对性地减税降费措施,缓解企业经营困难” 。可以猜想,在2019年减税降费的规模基础上,再度减税,减降少了不行,估计额度在10000亿~15000亿,减降太多势必影响“十三五”制订的去杠杆大方针。考虑到2019年地方财政负债已经很重,估计这部份税费全由中央财政来负担,或者大部分税费由中央财政来负担。

(2)扩大政府支出规模。会议指出:“要更好发挥积极的财政政策作用,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好各地疫情防控资金需要。”除满足短期疫情防控资金之外,要起到更大的经济推动,还得竖起基础设施建设这面大旗。估计下半年到明年,基础建设会有一个小高潮。

(3)促内需扩张。会议要求,“要推动服务消费提质扩容,扩大实物商品消费,加快释放新兴消费潜力”。要达到这要求,一定有配套的政策,积极的意义是上年度社会消费总额有不小的提升,其中的电子商务消费提升比较快速。提供新兴消费的企業会有一个更好的发展机会,像5G应用,电子商务,新能源汽车会有相应的激励政策出台。中小企业怎样跟进新兴消费热点,站队到新兴产业的分工队伍中来,是摆放在中小企业主桌面的作业。

(4)增大产业政策支持力度。会议要求:“有序推动央企、国企等各类企业复工复产。”“要支持外贸企业抓紧复工生产,加大贸易融资支持” “要以更大力度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完善支持中小微企业的财税、金融、社保等政策”。2月中旬,已经有相应的减免租金,减免费用等的政策出台,支持复工复产,相信不用多久,各类支持政策的将到来。国家提倡的产业用人,用工,用地,用电、用钱,税费等都会有对应的激励政策出台。

(5)加码扩大货币宽松。货币政策由年末的 “灵活适度”,会变到“稍为放松”。2019年12月,已经开展2000亿元MLF操作和10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下调了1年期MLF利率10BP ,2020年1月1日,央行宣布全面降准0.5%, 2月17日,人民银行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开展2000亿元MLF操作和10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春节后,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累计向市场投放了30000亿元巨额流动性,对于会议所要求 “对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加大优惠利率信贷支持力度,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区、行业和企业完善差异化优惠金融服务。”不应理解为仅仅是涉及疫情较大地区,应理解为是覆盖全国性的实施,毕竟全国都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随着短期内的资金释放,货币政策将由短期维稳转为中长期恢复经济,预计3月底之前,大概率会有定向降准的措施出来。中小企业获得更好资金支持是大概率的事。

(6)各部门、地方政策补充。多维度多层次的政策对“疫”围猎,是国家行政能力的体现。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交通运输部办公厅2月15日联合印发紧急通知,针对当前养殖业存在饲料供不上、物资运不进、产品销不出、用工回不来等情况发布了《关于解决当前实际困难加快养殖业复工复产的紧急通知》,明确除湖北、武汉等疫情严重的城市外,各地都要允许饲料和畜禽屠宰加工企业复工,不得设置审查核准等限制条件。增加政策性玉米、稻谷原材料库存调配投放,加快上游原料生产企业开工。优先保障物资需求和水、电、气等供应。优先安排企业用工返程返岗,地方政府统一组织的返岗包车纳入疫情防控应急运输绿色通道政策范围。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暂退部分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支持旅行社应对经营困难的通知》履行社会责任,向旅行社暂退部分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

北京出台16条应对措施;上海推出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延长社保缴费期等减负政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稳定发展政策;江苏苏州出台对承租国有资产类经营用房的中小企业,一个月房租免收、两个月房租减半……”各地政府都在稳经济出政策。

各部门、地方政府要达到全力支持和组织推动各类生产企业复工复产的目的,会有类似针对确保蔬菜、肉蛋奶、粮食等居民生活必需品供应,保障煤电油气供应,维护正常经济社会秩序的政策出台,作为国家政策外的补充,

5.3 中期政策展望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的最后一年,保经济平稳是主调,奋斗目标不会变,维护原来“六个稳定”的政策不会变,支持结构性调整政策不会变,财政向宽松,减税,减费不会娈,支持扩大内需,支持扩张新兴产业政策不会变,防范金融风险不会变,各种政策的主干不变但都会有微调整的加强版本出台。

6 中小企业发展趋势的预测

因为疫情来得急,来得猛,国内外经济学者对疫情影响经济几何有二种意见,大体上国外的略为悲观,国内的乐观得多,彭波(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相信,2020年的中国经济仍会有一个比较乐观的前景[3]。国际评级机构惠誉认为,新型肺炎疫情持续扩散将拖累今年中国经济增长,如果疫情进入第二季未有受到良好控制,中国首季经济增长或只有3.2%,全年增长更跌至5.2%。甚至有最保守预测是一季度中国经济会是负增长,而全年的GDP可能会减慢到5.5%甚至更低[4]。许小年、余永定、张燕生等国内几位经济学家大都对中国2020年经济采取谨慎的意见[5]。

观察中国,经济向好态势继续发展,经济内在稳定基础进一步巩固,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新兴消费品行业等都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另一方面,政策利好较多,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降税降费、稳投资、稳金融等一批政策的效果将继续显现,对调结构、优效率、促增长等具有较强支撑作用。本文认为2020年是一个略小跌,总体平稳的一年,理由有6条:

理由1:我国经济比较有韧性。 我国经济的韧性来自4个方面:(1)具备强大的创新驱动能力;(2)具有世界上最为完备的制造体系;(3)我国拥有世界最大的市场;(4)日趋完善的软硬基础设施。尽管暂时性的停工停产会对我国的经济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但是凭借着庞大的市场和创新能力,完备的基础设施和制造业,我国能很大程度上分散抵消这次疫情对经济造成的影响。在历次影响经济的突发大事时,无不见证了我国经济的韧性,非典如此,汶川地震如此,新冠肺炎疫情也如此。

理由2:有非典处理的经验借鉴。 2003年1月开始的“非典”,当时虽然没有要求人不出门,但是各种经济活动还是受到了不小的影响,影响最大的行业主要是宾馆服务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和交通运输业,大量农民工返乡。疫情发生后,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积极经济措施,GDP同比增速从一季度的11%左右下行至二季度9%左右,随后生产活动恢复,三季度GDP同比增速回升到10%左右,全年实现了GDP总值11 7252亿元,增长10.04%,从业人员:74 43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92万人。成绩不错,经验可以用于今年的恢复工作。

理由3:国家有强大行政动员能力。我国强大的动员和行政能力可以为控制疫情和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在疫情防控方面,我国政府可以在短时间内采取有力的行政手段来限制疫情的扩散,尽最大可能地降低病毒的传播和扩散,进而缩短疫情的持续期,为企业的复工创造有利条件。其次在疫情爆发期间,政府可以迅速的动员人员和物质资源向疫情严重的地区倾斜,最大程度地遏制疫情的传播和发展。

理由4:体量大,惯性大。规模就是体量,规模范畴是理解大国经济优势的钥匙。所谓“大国经济”,实际上是一种具有国家规模优势的经济,规模优势是大国经济的核心优势。首先,从中国的硬件来看,人口众多和幅员辽阔,拥有14亿人口和9.6×106km2的国土,大致等于一个洲的规模,由此可以演化庞大的消费需求、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进而形成庞大的市场规模、产业规模和企业规模。其次,从国家的经济规模看,接近1×106亿的国民产值,它就本能地在生产、贸易、增长和创新方面形成优势,具体地说,像中国这样,超大规模国家往往具有规模庞大的产业,获得产业内规模效应;具有规模庞大的贸易,获得国际贸易中的垄断利益;超大规模国家的要素投入巨大,获得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优势;拥有巨大的技术需求市场,获得研究和开发的成本优势。整个中国存在边际收益递增的现象。

在“大国经济”的护法下,虽然2020年开年我国遇到了疫情,一定程度伤害到了我国经济,甚至有学者对第一季度制造业有50%下降的估算值,但是在 “大国经济”体量的抵遇下,疫情冲击波是能够吸收掉的,依附于庞大的“大国经济”,衍生出庞大的中小企业群,它同样秉承了体量大的属性,对经济冲击波的伤害动能一定会吸收分散于庞大体量的无形之中。对于中小企业,2020年应该是开局低开,中段补偿,后段奋发的一年。

理由5:需求有平移效应。由投资与需求驱动的国民经济没有根本性改变,我国的经济规模就是供给与需求总和。就供给侧来说,新冠疫情的影响不会太大。因为当前我国的供给能力大过剩,几乎所有的产业都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疫情二个月,供给能力确实有部分损失,但是对于整个供给侧的丰盈度,这点量不算什么,何况还有疫期医用品生产能力启动带来的供应侧增加的额外补偿量。

需求方面,在人口增长的加持下,在物质生活享受不断升级下,没有道理认为消费需求会降低。春节这个消费高峰在封城封路封人政策下,跌辐有点大,短期的波动,只具局部性意义,对年度累积贡献不大,充其量只是起到一个“平移效应”——抑制因素一撤除,前时间的需求量会在后时间补偿,补偿量等于损失量,在波形图上,“量”呈现出沿时间轴往后平移。

疫情也促使新的需求产生,比如,疫期初,医用消耗呈现出短缺的表象,虽然这些新增需求量并不大。总体来讲,需求与供给没有大的改变。

理由6:向好的動力因素没有消失。2019年,经济基本面正在向好,国内消费在成长,出口贸易增长。财政收入略增,潜在风险特别是金融风险逐步缓解,投资增长,高科技有后劲,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人口冲上14亿。2019年的成绩单为:

(1)GDP方面2019年GDP增速6.1%。2019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99 0865亿元。

(2)投资方面2019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51478亿元,增速5.4%,

(3)房地产方面2019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9.9%,商品房销售面积1.715 58×109m2,

(4)消费方面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1 649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0%

(5)外贸方面2019年以美元计,我国2019年12月出口(以美元计)同比增长7.6%,进口增16.3%,贸易顺差467.9亿美元, 2019年全年我国继续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地位。

(6)金融方面: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681×105亿元,同比多增6439亿元。2019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558×105亿元,比上年多3.08×104亿元(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口径有所完善)。

工业增加值方面:2019年末后,工业指标积极向好,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9年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9%,增速比11月份加快0.7个百分点。从环比看,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58%。1~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

就业率方面: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52万人,连续7年保持在1300万人以上, 2019年各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0%~5.3%,实现了低于5.5%左右的预期目标。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 471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4 247万人。全年农民工总量29 077万人,比上年增加241万人,增长0.8%。

结构性问题有所改善但是问题依然存在,凸显的是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房地产和实体经济失衡三大结构性失衡,2019年改善结构失衡得到的成果还是可以观察到:外贸第一把校椅由民营企业坐正,高科技发展方兴未艾,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8%,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8.4%,工业产能利用率提高1.5%,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上涨2.8%,核心CPI稳定在1.6%,机电产品出口10.06万亿元,增长4.4%,占出口总值的58.4%,国民经济的第一主力不再是出口贸易。

与美国贸易战到达新的阶段,两国1月15日签署了第一阶段协议,出口贸易摩擦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这都是对中小企业有利的局面。

从中小企业发展指数(SMEDI)运行图看出(见图1),在14年第四季度后,SMEDI指数都处于92.8~93.1,波动只有0.3,运行于一个夹窄的箱体内,呈平稳的态势[6]。

7结语

本文预测,2020年中国经济应该是低开高走。第一季度各项经济指标下降,从1月下旬到2月结束,经济活动大约只有正常时的30%,GDP方面,由1月上半旬的春节购物旺盛衬托,三月的恢复预期向好,预测GDP同比持平;第二季度可能恢复到正常水平,GDP有5.6%左右的增长;第三季度、第四季度会出现反弹式增长。全年GDP估计增长5.8%,比上年度有约不到0.4个百分点降低。

猜你喜欢

产业政策中小企业
我国卫星应用产业政策及分析
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的产业政策特征分析
中国制造,产业政策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争议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在前进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进
中小企业信贷可得性研究综述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企业现金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小额贷款助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
试析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管理及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