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隐蔽课程 促进学校德育工作

2020-05-07郭剑利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15期
关键词:被试者学校德育课程

郭剑利

[关    键   词]  隐蔽课程;德育;作用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5-0192-02

一、隐蔽课程的提出

隐蔽课程这一概念首次出现在1968年美国课程论专家杰克逊的《班级生活》一书中。

隐蔽课程是相对于显著课程提出的,显著课程是以直接的、外显的、明确的方式,通过学生有意识的、特定的心理反应机制来影响学生的;隐蔽课程则是以不明确、间接的、内隐的方式,通过学生无意识、非特写的心理反应机制影响学生的。隐蔽课程与显著课程虽然是不同性质的两类课程,但作为整体教育课程的一部分,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培养学生形成全面发展的和谐人格,如果仅靠显著课程或隐蔽课程不可能使学生的认知和情意两个目标一致,因为教育是整体的,学生所获得的经验也是整体的,因此它们是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转化的,是同一学校课程的两个不同方面,具有共生性。

实际上,隐蔽课程与显著课程之间没有非常明确的界限,如果学生已经意识到隐蔽课程,那么它就进入了显著课程的领域。学校德育工作如果能够很好地把握这种转化,便可以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

二、当前社会形势对德育的要求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体制改革过渡时期,市场经济体制发育不健全,也不规范,导致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规范、价值观念等方面难免会出现一些摩擦和相撞,甚至出现错位现象。

特别在网络上,各国、各地区的思想观念、伦理道德、文化传统对学生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如何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抵制网上不良文化的侵袭,也是网络时代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重要任务。

三、如何通过隐蔽课程促进学校德育工作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孩子在他周围——在学校走廊的墙壁上、在教室里、在活动室里——经常看到的一切,对他的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大的意义。”

因此利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环境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这也是我们要强化隐蔽课程的原因,因为隐蔽课程就包含着这些内容。总的来说,隐蔽课程对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引导、规范、激励的功能,它们都是通过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达到对情意和行为的感染、调节和控制,从而培养良好的心理和道德。下面我们结合隐蔽课程在学校中存在的方式来加以说明这几方面的功能。

(一)隐蔽课程存在于学校的物质环境中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在一间装饰干净整齐的房间里挂着几张微笑的人像,播放着轻音乐;另一间房间里则布置零乱、色彩复杂,播放着节奏强的音乐。当被试者在第一个房间待上一定时间后,主持人向被试者提出一个具体挑衅性的问题时,被试者表现得较为理智,回答也很幽默;而当被试者在第二个房间待上一定时间后,主持人提出同样的问题,被试者则控制不住情绪,较为激动,甚至说脏话。这个例子说明环境的美丑不仅能陶冶人的心理情感,而且能通过情感影响人的行为,所以我们应重视学校的物质环境建设,比如教室中的设置、光线、卫生、色彩等,校园中的建筑、美化、绿化等。

教室中应布置得井井有条,东西不在多少,要尽量雅致些,采光也要明亮,要使学生能够安心学习,心情愉悦,例如在普通中学,中小学生座位的排列,尤其是处于升学年级中(初三、高三)一些学校为了升学率,把认为有希望的好学生座位安排在教室的前面,学习较落后的学生则被安排靠后座位,这样做非常不好,容易给学生造成被遗弃的感觉,结果是部分学生就这样被忽略了,失去了一些机会,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品德行为的养成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教育对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应该忽略每一个细节方面给学生造成的影响。

再看校园中存在的隐蔽课程。如现在各学校中普遍开展的净化、美化、绿化校园工程,这其实不仅使校园变得更美,更重要的是让校园环境形成育人的氛围,让学生在美的环境中,感受美的气氛、接受美的熏陶,因为经过长期美的感染,会使人在不知不觉中感到不良的、丑恶的东西是不能容忍的,会不自觉地舍弃坏习惯、坏行为,可见良好的校园环境会对学生起到积极的作用。在教学楼走廊里布置名人画像、张贴名人名句,这些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言行。

(二)隐蔽课程存在于学校的精神氛围中

隐蔽课程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创造一种积极态度的精神氛围。学校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环境,对置身于其中的每个人都有感化力和同化力。如果学校有良好的精神氛围,端正的校风、学风、班风,开展丰富多彩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各种活动,使学生长期在积极愉悦的环境和氛围中学习,就会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影响他们的意志品质,乃至精神,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

每一次升国旗、奏国歌、国旗下的演讲,在这种庄严的氛围中,学生耳听国歌,看着国旗慢慢地起,心灵在净化,思绪凝固在用鲜血染红的国旗上、在无数英烈的壮举上,爱国主义情怀会扎根心底。新学期的军训、国防教育、祭扫烈士墓等活动,无疑对学生进行了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学校开展的各类文体活动,如学生运动会、文艺汇演、书法诗歌大赛等,都是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热爱生活、展示才华、创造美丽的精神,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道德就在这种精神氛围中得到渗透和培养。

学校确立的办学目标、办学方式以及制定的各项管理制度会反映一个学校的校风,会影响学校的学风和班风,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品质和成长。好的校风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端正的学习态度、强烈荣誉感觉和集体主义精神,抵制社会上的各种不良思想的侵害,最大限度地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改掉坏习惯甚至恶习等,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学会创造。

(三)隐蔽课程存在于学校的师德中

教师的道德水准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对学生有深刻的影响。由于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在学校所处的特殊地位,直面学生的机会最多,直接体现教学质量,也体现学校管理的思想和准则,无疑学生常把教师的言行作为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认识他人、认识自己以至于认识国家和社会的根据。学生的理想、信念、兴致趣味、好恶标准、审美等都必然规范在教师的言行上和所反映出的师德方面。

如果一个教师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对学生施以关心与爱护,用激励的方式对学生的成长予以期待,用平和的语言引导学生认知,用宽以待人的态度对待学生的犯错,像朋友般與学生相处,认真钻研教学,讲课风趣、绘声绘色、语言流畅、服装适度、体态优美、启发引导学生求知,而不是一味地灌输,对学习不好的学生就大加指责。这样学生就会在教师身上不仅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引起师生情感的共鸣,起到以德育人的目的。

比如,班主任在处理班级问题的方式方法,往往学生也会照着老师的方法去做,也就是有意无意地模仿。试想如果教师处理问题无原则,不能拿一把公正的尺解决矛盾,学生如何得到正义的道德信条?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有的班级风气很好,但中途因某种原因换了班主任,结果班风就变了,可学生还是那些学生,究竟什么在起作用?很显然是教师的言行在起作用,在影响学生,所以教师的道德品质在隐蔽课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可忽视,我们应重视提高教师的道德素质。

由此可以看出,隐蔽课程在促进学校德育工作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犹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所以每个学校都应该搞好显著课程的同时,因校制宜,切实可行地强化隐蔽课程,从而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编辑 赵瑞峰

猜你喜欢

被试者学校德育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明确方向标、设计中轴线、提供参照系
德西效应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儿童花生过敏治疗取得突破
学校德育功能定位的误解及澄清
为什么我们会忍不住发朋友圈
为什么我们会忍不住发朋友圈?
学校德育顶层设计的意义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