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道模拟题 两个疑难点 三点教学启示

2020-05-07江秀梅刘大明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0年13期
关键词:疑难作用力小明

江秀梅 刘大明

(江西省抚州市第一中学 341100)

一、提出问题

下面试题是网络、教辅书籍、模拟试卷中经常引用的试题,考查知识点多,综合程度高,能力要求高的试题.教师在讲评此题时,存在思路混乱、讲解不到位的教学现象,甚至极容易犯科学性错误.

图1

试题如图1所示,将一轻质弹簧从物体B内部穿过,并将其上端悬挂于天花板,下端系一质量为m1=2.0kg的物体A.平衡时物体A距天花板h=2.4m,在距物体A正上方高为h1=1.8m处由静止释放质量为m2=1.0kg的物体B,B下落过程中某时刻与弹簧下端的物体A碰撞(碰撞时间极短)并立即以相同的速度与A运动,两物体不粘连,且可视为质点,碰撞后两物体一起向下运动,历时0.25s第一次到达最低点,(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不计空气阻力,g=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碰撞结束瞬间两物体的速度大小为2m/s

B.碰撞结束后两物体一起向下运动的最大位移大小为0.25m

C.碰撞结束后两物体一起向下运动的过程中,两物体间的平均作用力大小为18N

D.A、B到最低点后反弹上升,A、B分开后,B还能上升的最大高度为0.2m

原参考答案:ABC.

仔细分析此题,试题模糊了“平均作用力”的概念,答案是错误的,解析亦存在科学性错误,还存在分析不到位的现象.其中,这里对应于两个教学疑难点:(1)平均作用力问题;(2)连接弹簧的叠加体分离问题.下面就这两个疑难点,与同仁探讨交流,以期抛砖引玉.

二、疑难点:平均作用力

1.物理平均和数学平均

“平均”一词,内涵丰富,意义深刻,其意义时常困扰师生.首先要区分物理平均和数学平均两个概念.

(1)数学平均

数学平均,一般指统计平均,也是状态平均.例如,一个班的学生身高各异,把该班所有同学的身高数值加和后除以班级总人数,就得到了该班的平均身高.注意,学生的身高是独立的,相互不影响,是独立的“状态”.

(2)物理平均

物理平均,它不是简单地统计平均,而是一种过程平均.例如,小明20岁完全成熟,身高不再增长,最终身高是1.8m,问小明这20年里平均每年增高多少?答平均每年增高0.09m.显然,小明的身高增长具有累加性,不是独立的,对应一个增长过程,是一种过程平均.高中物理中,平均速度、平均加速度、平均功率等都是过程平均.不仅如此,未冠于“平均”头衔的众多物理概念,例如感应电动势、电场强度(从电势差角度看电场强度)、电流实际上都具有过程平均的意义.

2.过程平均的维度问题

同样一个过程,当我们对这一个过程的观察视角不同,就会有不一样的获得感.也就是,观察、评价、量化过程,还存在维度问题.再以小明的成长过程为例,前文关注的是身高维度,还可以关注体重维度,例如小明每年体重增加3kg.显然,多维度看小明的成长情况,能够较全面地评判其成长状况;各维度同属于同一过程,可能有一定关联性,但不失独立性,否则就属于同一维度.

3.平均作用力

从过程性来看,力有两个作用效果,一个是空间积累效应,一个是时间积累效应,前者用功来表示,量度了能量的变化(如动能定理);后者用冲量来表示,量度了动量的变化(即动量定理).也就是说,量化力的平均作用效果,具有两个维度,一个是空间维度,一个是时间维度,因此讲“平均作用力”,必须强调观察维度.就空间维度,称之为位移平均作用力;就时间维度,称之为时间平均作用力.

(1)位移平均作用力

(2)时间平均作用力

(3)从特例中看两个平均作用力

(4)回评试题

三、疑难点:连接弹簧的叠加体分离问题

连接弹簧的叠加体分离问题是教学中一个难点,绝大多数教师和教辅资料仅仅注意到了分离的临界条件,却忽视了分离的前提条件.于是在教学或试题命制中,极容易犯科学性错误,我们认为,命题或解答此类题型,先根据临界条件确定分离位置,再由分离位置确证前提条件,是一条必经之路.

四、教学启示

关于教学原则的讨论由来已久,尽管不同学者的表述不尽相同,但核心意义基本上一致,例如直观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教育性原则等等.通过对上面试题的深度反思,我们依然可以获得三点教学启示:

1、只有教研“深入”,才能讲解“浅出”

平均作用力问题、连接弹簧的叠加体分离问题均是教学中的难点,绝大多数教师和教辅书籍对两个问题的研究不够深入,于是在命制试题和教学中,时常犯科学性错误,也经常出现讲解不到位的现象.教研不“深入”,讲解难“浅出”.

2.只有讲解“通俗”,才能达成“易懂”

数学上的统计平均是学生前期获得的知识,这一知识作为前概念,时常成为物理平均学习的障碍.因此,讲清楚数学平均和物理平均的区别,是突破前概念的障碍性影响(负向作用)的不二法门.然而,要讲清楚两者的区别不容易.我们认为,讲解时用生活化的例子作为引子,才能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讲解不“通俗”,理解难“易懂”.

3.只有思维“发散”,才能知识“聚焦”

要理解位移平均作用力和时间平均作用力的区别,就概念讲概念,那么很难聚焦核心知识或核心内涵——平均作用力的概念需要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去理解.讲解概念后,补充特例分析,再以试题为例,配合图像分析,就能理解两个平均作用力的区别与联系了.思维不“发散”,知识难“聚焦”.

猜你喜欢

疑难作用力小明
《左传》疑难考辨一则
大型辞书疑难字考释七则
小明照相
《全元诗》未编码疑难字考辨十五则
大型字书疑难字新考
小明系列漫画
——小明篇——请假
小明系列漫画小明篇
做不到
高考中微粒间作用力大小与物质性质的考查
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考点精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