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2020-05-06叶国娴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32期
关键词: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教学效果

叶国娴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提升,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对教育教学的促进也越来越深入。但教学资源的利用存在一定的误区:过分着重网络资源的使用,却疏忽了传统教学资源(如教学具、老师、学生等)的有效、正当利用。资源利用随便,疏于整合优化,从而产生了教学资源的滥用和低效甚至于负效的情况。本文主要探讨信息技术资源和传统教学资源整合优化利用、师生资源的合理利用等问题,努力达到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教学效果

关于教学资源的解读,在不同的时间里不同的专家有不同的定义。现在普遍认为,教学资源是为教学的有序、有效的推进提供的素材或条件,包括传统的资源如教材、教具学具、阅读材料等;包括现代信息技术资源中的课件、视频、微课等;也包括师资资源、师生关系、生成资源等。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一直定位为课堂的导演、主演、观众,是课堂的唯一主角,期间我们的教学资源主要是教师、教材、黑板及粉笔。到了上世纪80年代,教育研究者及一线教师逐渐认识到孩子才是课堂的主体。为了促进师生在课堂中的更多交流提升效率,逐渐推动了技术资源在课堂中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教学资源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新资源已经被提到了重要的地位,甚至很多教师忽略了一些传统的教学资源。

数学素养是每一个社会人科学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要素,因而数学一直是基础学科的核心之一。随着数学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不断深入及教学实践标准的不断提升,教师的工作已经发生了变革。把教材里面的内容直接地传授给学生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的教育、现代的学子。成功的教学是通过灵活多样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学习。传统的数学教学,课本是最大的资源,同时合理使用一些学具教具、阅读资料等资源,使数学课堂扎实有效。而信息技术的不断融入课堂,打破了一贯的教学模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差异化学习,是传统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但从我校目前数学教学的现状来看,部分老师对教学资源的地位和作用不够关注,存在以下问题:资源使用缺乏主动性,造成了许多有价值的教学资源被闲置和浪费;过分着重网络资源的使用,忽略了传统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资源运用忽略优化整合,导致教学资源的滥用和低效甚至于负效的现象比比皆是。如何恰当利用传统的教学资源(如教具、书本、挂图等)、新兴的教学资源(如课件、微课等)辅助课堂,提升效果,是我们教师正在思考并急需实践研究的课题。

一、合理利用“素材”——结合教学内容特点,优化整合使用信息技术资源和传统教学资源,夯实学生的“四基”

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四基”要求。要在课堂中完成“四基”目标需要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多样的资源来设计教学。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信息技术资源对教学的推进作用日趋明显。但却陷入一个误区,越来越多的老师过分依赖信息技术资源,学生的眼睛焦点总是媒体资源。一节课上完,学生的“四基”目标均有所缺失。作为教师,我们提倡在合理的基础上,大力推行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以提升教学效率。但传统的教学资源一定要与现代信息新资源融合使用、优化使用,才能使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达成“四基”目标的完成。

教学圆柱与圆锥的表面积、体积等内容时,如何优化组合各种资源呢?首先,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实践操作,去接受表面积或体积等相关的基础知识。在教学中,提供足够的教具资源,让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的构建。教具资源的合理使用可以让学生在操作中实现基础知识的强化、数学基本思想的领悟及活动经验的积累。圆柱、圆锥的模型或实物等传统教具资源利用,让学生真正去感受、去触摸、去拼接,完成知识的初步构建。在此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如微课、如课件)对表面积或体积计算公式推导要点进行整合、总结、提升,帮助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形成一定的技能。最后,利用黑板、课本、媒体等资源,提供学生实践练习、巩固提升的机会,让学生进一步夯实“四基”目标。这样的教学,合理利用实物或模型、课本等传统资源,让学生直接感悟数学知识;再利用视频、课件或微课等现代信息资源帮助学生完成知识从直观到抽象的构建。合理整合使用资源设计的课堂,充分利用了不同教学资源的优势,通过互补及融合,能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二、灵活运用“人材”——结合教学内容特点,合理灵活利用课堂中的教师与学生等人类资源,提升学习的实效

在教学中,老师和学生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过硬的专业素养、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的竞争意识等资源都对课堂教学的过程、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

1.合理利用和谐的师生关系资源促进教学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在心情放松的状态中思维一般处于活跃的状态。因而提醒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想学生呈现理想的学习状态,需要营造和谐愉悦课堂氛围。教师灵活使用一些策略,创建轻松的学习氛围,是实现高效教学的一大保障。教师亲切的笑脸、激励的语言、平等的关系等都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民主教学氛围。怎样建设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呢?首先,老师要丢弃“尊”的观念,不要主导课堂、主宰课堂、主演课堂;其次树立与学生同等地位的意识,以学生同伴的姿态出现。让学生在探究、合作学习取得收获的同时,敢于提问,勇于质疑,切实弄懂知识,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这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

笔者组织六年级学生复习“解决问题——简单应用题”时,出了一道题:把100千克大米分装在两个一样的麻袋里,每个麻袋各装了多少千克?笔者的设想是让学生体会数学命题的严谨性,同时让他们补充“平均分”或“按比分配”等条件,再找出恰当的答案。在学生自由组合讨论后,笔者充分发扬教学民主,鼓励学生踊跃发言,而学生也如笔者所设想,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并且加上“平均分”或“按比分配”等条件。当时的课堂气氛非常和谐,并已达到了教学目标。殊不知,“半路杀出了一个程咬金”,小蓝站起来说:“老师,我有不同的答案,可以说吗?”笔者给了一个鼓励的微笑,小蓝无顾忌了,朗朗地说道:“我认为每个袋都可以装100千克大米。”笔者愕然,其他学生更是茫然。笔者没有责备他,微笑着让他说出理由。小蓝说:“把100千克大米先装进一个袋,再把这个袋套进另一个袋,则两袋都装100千克大米。”全班寂静无声,几秒后,掌声如潮。这可是笔者万万没有想到的答案,也脱离了教学设计,但能责备小蓝吗?不能,更应该表扬他。是他,让这节课更丰满;是他,让笔者领略教学的乐趣;是他,让学生深刻领会数学知识的逻辑性;是他,让学生有了创新意识的萌芽。

2.灵活利用学生的竞争意识资源促进教学

数学课堂归根到底是为学生服务的,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和主人。因此,学生资源是关键的教学资源。如何合理的利用学生资源呢?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尝试。新时代的学生善于表现自己,喜欢竞争。因此,可结合学习内容,通过分组讨论、实践操作、小小竞赛等,让学生充分体现“自我”,建立竞争機制,创设竞争氛围,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新知识,首先完成初步探索:你认为圆锥的体积跟以前学的什么知识有关?深入探究:比一比谁的动手能力强,操作、思考推导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愉快练习:出现几个不同的圆锥图形,让学生比谁最快算出体积。这样的教学,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发挥,力争上游的竞争动力让课堂教学的效果更理想。在利用学生这一重要教学资源的研究中,笔者也探讨了让学生参与教,效果也非常明显。让学生参与教,就是将老师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转变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对学生传授的过程。这一教学手法,能使学生在“小老师”荣誉的驱使下积极进取,并能主动对学习内容进行“刨根问底”式的探究,知识的获得有事半功倍之效。

总而言之,丰富的教学资源需要老师合理利用,才能有效辅助教学,提升课堂效果。

参考文献:

[1](美)艾玛·麦克唐纳.如何打造高效能课堂[M].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3.

[2]张维忠.文化视野中的数学与数学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高保国.建构主义基本理论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启示[J].科教文汇旬刊,2012.

[4]杨晓奇.教学资源及其优化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教学效果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开发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多媒体辅助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效果探究
新型教学资源在综合课程中的应用
新型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浅谈档案资源的功能与合理利用
合理利用乡土资源进行区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