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地区布袋式墙面绿化植物的筛选?

2020-05-06周鹏高平刘敏奎程迪华黄远祥

湖南农业科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成都

?周鹏 高平 刘敏奎 程迪华 黄远祥

摘 要:以蓝羊茅、千叶兰、针茅等8种植物为材料,采取布袋式墙面绿化栽培试验,以存活率、生长势、生长指数和覆盖度为考察指标,通过相应指标的隶属函数值来评价植物的生长适应性,从而筛选适宜成都地区室外墙面绿化的植物品种。结果表明:千叶兰、南天竹的生长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适宜应用于成都地区室外布袋式墙面绿化;红花檵木、黄金菊、金叶六道木、红花酢浆草4种植物的生长适应性不强,受气候环境变化影响大,气候环境适宜时生长势高,观赏效果较好,可适当选择小面积应用于小气候环境较好的项目;蓝羊茅、针茅的生长适应性差,景观效果不理想,不适宜用于成都地区室外布袋式墙面绿化。

關键词:新型墙面绿化;布袋式;植物筛选;室外;成都

中图分类号:S68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60X(2020)02-0057-05

Abstract: Based on the bag-type wall greening cultivation test, using 8 plants such as Festuca glauca, Muehlewbeckia complexa, Stipa capillata as material, and survival rate, growth potential, growth index and coverage ratio as examining indexes, by evaluating the adaptability of plants using the membership function of corresponding indexes, plants suitable for the bag-type wall greening outdoor in Chengdu area were screened. Muehlewbeckia complera and Nandina domestica had strong adaptability and high ornamental value, and were suitable for the outdoor bag-type wall greening in Chengdu area. Loropetalum chinense var. rubrum, Euryops pectinatus, Abelia grandiflora ‘Francis Mason, Oxalis corymbosa were greatly affected by the climate and environment with low adaptability. When the climate and environment are suitable, they have high growth potential and good ornamental effect. Therefore, small areas can be appropriately selected for projects with better microclimate environment; Festuca glauca, and Stipa capillata had bad adaptability and poor ornamental value, so they are not suitable for outdoor bag-type wall greening in Chengdu area.

Key words: new-type wall greening; bag-type wall greening; plant screening; outdoor; Chengdu

墙面绿化是指在与水平面垂直或接近垂直的各种建筑物外表面上进行的绿化,属于立体绿化的一种[1-2]。

墙面绿化包括传统式墙面绿化和设施类墙面绿化两类[3]。设施类墙面绿化也被称为新型墙面绿化[4-5],是指将栽有植物的种植袋、种植槽或模块安装在墙面或墙体外垂直结构上的方法,具有对建筑墙面破坏小、绿化速度快、应用范围广等特点。目前,国内常用的新型墙面绿化技术主要包括毛毡式、布袋式、花槽式、模块式、种植穴式等类型[6]。

新型墙面绿化是墙面绿化发展的重要阶段,新技术的应用使墙面绿化的植物选择范围从藤本扩展到了草本、灌木甚至乔木,极大地丰富了绿化形式,提高了植物多样性。在对成都市新型墙面绿化进行调查时发现,成都市室外墙面绿化形式运用最多的是布袋式和花槽式技术,室外墙面绿化常用植物约20种,植物配置种类较少、绿化形式也较单一[7]。目前,国内鲜有针对不同形式墙面的适宜绿化植物筛选和评价的相关研究。因此,综合考虑不同形式墙面绿化的特点和种植生境,通过栽培试验对植物生长适应性进行评价,最终筛选出适宜的植物品种,对于丰富墙面绿化植物种类,提高墙面绿化建设水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该研究以蓝羊茅、千叶兰、针茅等8种植物为材料,采取布袋式墙面绿化栽培试验,以存活率、生长势、生长指数和覆盖度为考察指标,通过相应指标的隶属函数值来评价植物的生长适应性,从而筛选适宜成都地区室外墙面绿化的植物品种,旨在为布袋式墙面绿化植物选择提供参考,也为进一步开展墙面绿化植物筛选提供方法借鉴。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气候条件

试验于2017年5—12月在成都市崇州市白头镇试验基地进行,地理位置为东经103°36'22.01",北纬30°37'42.21",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9℃,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为25℃,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5.4℃。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 161.5 h,年平均降雨量1 012.4 mm,雨日和雨量均为夏多冬少。

1.2 试验材料

根据布袋式墙面绿化技术,应选择具有以下特点的植物:根系浅、不定根发达;生长缓慢,扩展性适中;植株枝叶稠密等。根据这些特点选择了8种目前成都地区墙面绿化中运用极少或尚未运用的植物(表1)栽种于布袋式植物墙上进行试验。采用的布袋[8]为专利产品,栽培基质由草炭、园土、珍珠岩、蛭石按体积比4︰2︰1︰1的比例混合而成。

1.3 试验方法

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进行试验,每种植物种植50株。首次种植后浇透水,之后通过植物墙的滴灌系统进行灌溉,正常情况下按照以下周期灌溉:5—6月,每3 d浇1次,每次滴灌30 min;7—9月,每天浇1次,每次滴灌30 min;10—12月,每3 d浇1次,每次滴灌30 min。若遇降雨,根据降雨情况适当调整浇灌周期。植物种植后,每21 d进行一次调查,测定相应指标。整理分析观测记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4 测定指标与方法

植物种植后第21天,随机选择9株植株做好标记进行跟踪观测,每间隔21 d测定其株高、冠幅和生长势,根据株高和冠幅计算生长指数,计算公式见公式(1)[9-10];每间隔21 d,测定每种植物的存活率和覆盖度,计算公式见公式(2)和(3)。株高为植物根颈部至叶尖或花序顶部的高度,用卷尺拉直测量;冠幅为植物枝条在水平、竖直方向的最长延伸长度。生长势标准如下:植株死亡,0分;植株叶片大部分焦枯、脱落或死亡,木本植物枯枝较多,草本植物叶片伤害严重或病虫害严重,基本失去观赏价值,1分;植株生长缓慢,观赏性差,少于1/2的叶片有枯黄症状,少于1/2的枝条干枯,2分;植物生长正常并具有正常的观赏性,仅少数叶片有枯黄或干枯,少数枝条枯梢,轻微病害,3分;植物健康,无病害,有一定的生长,4分;植物生长迅速,健壮整齐,枝繁叶茂,5分。

1.5 评价方法

采用隶属函数对8种植物进行适应性评价,分别计算出每种植物的覆盖度、生长势、生长指数的隶属函数值,见公式(4);3个隶属函数值的平均值即为每种植物的生長适应性评价指数,指数越大表明该种植物越能适应该植物墙环境,生长越好[11]。

式中,Xmax为各指标测量值的最大值,Xmin为各指标测量值的最小值,Xi为各指标测量值的平均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植物的存活率比较

试验过程中发现,各植物刚移栽上墙时均出现失水萎蔫现象,移栽一周后开始恢复生长,在恢复生长期内均无植物死亡。随着生长周期的推移,由于植物的适应性和抗性存在差异,各植物在不同时期出现了植株死亡现象。夏季随着气温的升高,蓝羊茅、针茅开始出现死亡植株,且死亡率随着升温而不断升高;黄金菊、红花酢浆草、金叶六道木、红花檵木进入秋季后开始出现死亡植株,其中黄金菊、金叶六道木的植株死亡率随着气温的不断降低而显著升高。如图1所示,7个月后不同植物的存活率存在差异明显,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千叶兰(100%)=南天竹(100%)>红花酢浆草(88%)>蓝羊茅(70%)=红花檵木(70%)>针茅(69%)>黄金菊(30%)>金叶六道木(39%)。

2.2 不同植物的生长势比较

植物的生长势直接反应了植物的健康状态,植物生长势越强表明植物生长越健康,景观呈现效果也越好。从表2中可以看出,8种植物的平均生长势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南天竹>千叶兰>红花檵木>黄金菊>金叶六道木>红花酢浆草>蓝羊茅>针茅。在整个试验期间蓝羊茅、针茅的生长势始终较低,平均生长势分别为1.69,0.84,植物生长缓慢,观赏性差。红花酢浆草移栽后缓慢恢复生长,生长势在移栽后的2个月内略有升高;从7月开始,生长势持续降低,到9月下旬达到最低;从10月开始生长逐渐恢复,生长势开始升高。黄金菊、金叶六道木在8月之前,生长势表现较好,具有较大的生长量和良好的观赏性;9月下旬后,生长势明显降低,生长受阻,部分植物死亡。红花檵木在10月之前生长势均达到4以上,植株有一定的生长,观赏期长,观赏效果好;10月后,生长变缓,生长势逐渐降低;到12月下旬,大部分植物叶片脱落明显,生长势显著下降,观赏效果差。千叶兰、南天竹在10月之前生长势均达到5,平均生长势分别为4.60、4.68,植株健壮,生长量明显,观赏效果好;10月后,植株生长变缓,生长势略有下降,但整体仍具有良好的观赏效果。

2.3 不同植物的生长指数比较

由表3可知,8种植物的平均生长指数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为南天竹>红花檵木>千叶兰>黄金菊>红花酢浆草>蓝羊茅>金叶六道木>针茅。8种植物的生长指数变化规律与生长势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蓝羊茅、针茅移栽后2个月内生长指数略有升高,均于6月17日测得最大值,随后生长缓慢,生长指数持续下降。红花酢浆草在9月下旬前,生长指数变化不大,从10月开始生长指数逐渐升高,进入12月气温降低生长变缓后,生长指数略有下降。千叶兰、黄金菊、南天竹、金叶六道木、红花檵木的生长指数变化曲线一致,移栽后迅速恢复良好长势,生长指数不断升高,达到最大值;随后,随着气候条件的变化植物生长势减弱,生长指数逐渐下降;但5种植物恢复生长所需时间、生长指数达到最大值的时间以及生长指数变化幅度均有所差异;其中,千叶兰、南天竹生长恢复迅速,前期生长指数显著上升,并在气候炎热的夏季,保持较高的生长指数,后期生长指数下降幅度也较低;黄金菊、金叶六道木在12月之前生长指数变化幅度不大,12月后生长势显著降低,生长指数明显下降;红花檵木在恢复生长后,生长势高,生长迅速,生长指数在7月7日测得最大值,8月后,生长势降低,生长指数变化不大,10月后,随着气温降低,生长势不佳,生长指数逐渐降低。

2.4 不同植物覆盖度的比较

覆盖度是评价墙面绿化景观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由表4可知,8种植物的平均覆盖度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南天竹>千叶兰>蓝羊茅>红花檵木>针茅>红花酢浆草>黄金菊>金叶六道木。从8种植物覆盖度的动态变化来看,蓝羊茅、千叶兰、针茅、南天竹这4种植物覆盖度的变化幅度不大;蓝羊茅、针茅均为多年生草本,呈密丛型,叶片纤长浓密,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其具有良好的覆盖度且生长周期内覆盖度变化较小;千叶兰、南天竹在整个试验期生长良好,枝叶繁茂,一直保持较高的覆盖度。黄金菊、红花酢浆草、金叶六道木、红花檵木的覆盖度在试验期间变化较大,分别在不同时期呈现覆盖度低,覆盖效果不佳的情况,与其生长势及植株死亡数量成正相关;其中,黄金菊、金叶六道木从10月开始,生长势明显降低,枝叶枯黄脱落且植株死亡较多,因此覆盖度从10月开始持续下降;红花酢浆草在8—9月间生长势最低,大部分植株叶片脱落,在此期间覆盖度最低;红花檵木在12月时生长势最低,植株叶片大部分脱落,覆盖度最低。

2.5 8种植物的生长适应性评价

如表5所示,8种植物的生长适应性由强到弱排列依次为南天竹>千叶兰>红花檵木>黄金菊>金叶六道木>红花酢浆草>蓝羊茅>针茅。南天竹、千叶兰的平均隶属函数值明显高于其他植株,在整个试验期内,这2种植物均表现较好,枝叶饱满、植株健壮、生长势好、覆盖度高、观赏效果佳,适宜应用于成都地区室外布袋式墙面绿化。红花檵木、黄金菊、金叶六道木、红花酢浆草的隶属函数值排名次之,这4种植物在试验期内生长稳定性不高,红花檵木、黄金菊、金叶六道木在秋冬季气温降低之前,生长势较好,表现出一定的生长量,且花期较长,具有较好的观赏价值,但随着气温降低,生长势明显降低,植物瘦弱,叶片枯黄、脱落,甚至出现死亡;而红花酢浆草在炎热夏季生长适应性差,整体表现效果不好,但在光照强度减弱、气温降低的秋冬季节,表现出较好的生长状态;这4种植物在成都地区室外布袋式墙面绿化上使用时,应选择一些小气候条件适宜的地方并合理控制使用面积。蓝羊茅、针茅的隶属函数值排名靠后,对成都地区室外布袋式墙面绿化适应性差,虽然因为植物性状特点具有一定覆盖度,但在整个试验期内生长势低,大部分叶片枯黄,观赏效果差,不适宜应用于成都地区室外布袋式墙面绿化。

3 结论与讨论

植物是墙面绿化景观表现和发挥生态效益最重要的元素。植物材料选择得当不仅能够保证墙面绿化保持稳定长效的景观效果,充分发挥优良的生态效益,而且能降低后期养护管理要求,减少养护管理费用[12]。目前,针对墙面绿化植物选择的研究主要以某地区已被应用的墙面绿化植物为主,通过调查研究分析,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对植物的观赏性、适应性等进行评价,从而筛选适宜植物[13-17]。由于不同技术类型的墙面绿化结构存在差异,因此在满足墙面绿化植物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不同技术类型的墙面绿化对植物也有相应的特殊要求。针对不同技术类型的墙面绿化开展植物栽培试验,对比分析栽培试验观测结果,从而评价某种植物是否适宜墙面绿化技术,这对提高墻面绿化建设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该研究以蓝羊茅、千叶兰、针茅等8种植物为材料,采取布袋式墙面绿化栽培试验,以存活率、生长势、生长指数和覆盖度为考察指标,通过相应指标的隶属函数值来评价植物的生长适应性,从而筛选适宜成都地区室外墙面绿化的植物品种。结果表明:千叶兰、南天竹的生长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适宜应用于成都地区室外布袋式墙面绿化上;红花檵木、黄金菊、金叶六道木、红花酢浆草4种植物在成都地区室外布袋式墙面绿化上运用稳定性不高,受气候环境变化影响较大,在生长适宜期生长势高,观赏效果较好,可适当选择小面积用于小气候环境较好的项目;蓝羊茅、针茅的生长适应性差,景观效果不理想,不适宜用于成都地区室外布袋式墙面绿化。

该研究突破了以往以调查研究为主的植物筛选方式,以植物栽培试验为基础,对运用于布袋式墙面绿化的植物进行观测、对比、评价、筛选,为成都地区室外布袋式墙面绿化植物选择提供了依据,也为进一步对不同类型墙面绿化技术的植物选择方法提供了参考。该研究仅对蓝羊茅、千叶兰、针茅等8种植物应用于成都地区布袋式墙面绿化的生长适应性进行了评价,主要是对研究方法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广泛、系统开展不同类型墙面绿化植物栽培试验和评价筛选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郭 甜. 北方城市贴墙绿化方式初探[D]. 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3.

[2] 马大庆,芦建国. 武汉地区新型墙面绿化现状调查[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3,10(3):22-27.

[3] Pérez G,Rincón L,Vila A,et al. Green vertical systems for buildings as passive systems for energy savings[J]. Applied Energy,2011,88(12):4854-4859.

[4] 胡永红. 城市立体绿化的回顾与展望[J]. 园林,2008(3):12-15.

[5] 付俊慧. 北京墙面绿化新模式初探[D]. 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1.

[6] 周 鹏,程迪华,何 伟,等. 国内常见新型墙面绿化技术浅析[J]. 中国园艺文摘,2018,34(1):75-78,237.

[7] 黄远祥,程迪华,周 鹏,等. 成都市新型墙面绿化现状调查及分析[J]. 中国园艺文摘,2017,33(1):86-90,131.

[8] 周 鹏,黄远祥,程迪华. 一种横纹布袋种植毯:CN205865297U[P]. 2017-01-11.

[9] 王香春. 地被菊新品种区域试验及几种抗逆性测试[D]. 北京:北京林业大学,1995.

[10] Monterusso M A,Rowe D B,Rugh C L. Establishment and persistence of Sedum spp. and native taxa for green roof applications[J]. HortScience: a publication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Horticultural Science,2005,40(2):469-481.

[11] 梁旭婷. 兰州市干旱地区六种灌木的抗旱性研究[D]. 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08.

[12] 全文燕,芦建国. 植物墙栽培介质和植物的选择[J]. 北方园艺,2012(11):85-88.

[13] 杨学军. 立体绿化植物评价方法研究及综合评价模型建立[D]. 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7.

[14] 郭 锐,张芸香,白晋华,等. 太原市居住区立体绿化适用性植物选择与应用研究[J]. 林业调查规划,2018,43(2):193-200.

[15] 李宝辰. 天津市垂直绿化植物种类选择及其应用的研究[D]. 天津:天津大学,2012.

[16] 徐江宇. 福州市墙面绿化植物的选择和适应性研究[D]. 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6.

[17] 曾晓阳,柳林安,高永恒. 成都市空间立体绿化藤本植物的选择[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2,27(1):196-200.

(责任编辑:成 平)

猜你喜欢

成都
成都之旅
《成都览胜图》
诚诚&嘟嘟成都的生活
诚诚 & 嘟嘟的成都生活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成都生活
成都生活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