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南美白对虾养殖现状综述

2020-05-04叶先林黄志鹏赵仲孟柯红雨苏旭涛李华东王新宇

四川农业科技 2020年3期
关键词:白对虾虾苗对虾

赵 瀚 ,叶先林,黄志鹏,李 强,张 露,赵仲孟,柯红雨 ,苏旭涛,李华东,李 中,刘 阳,王新宇,刘 超, 周 剑*

(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成都 郫都 611731;2.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6)

1 产业现状

1.1 养殖概况

与海水养殖相比,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具有疾病较少,生长更快,价格更高的优势。近年来全国淡水养殖面积发展极快,以江苏、山东等地为主,产量有逼近海水养殖的趋势。四川省的养殖模式以土池养殖为主,由于川内育苗难度大,几乎全部从沿海地区引入淡化苗,淡化成功后虾苗能在纯淡水中正常生长,随后进行小池标粗,标粗至1.5~2.0cm规格后再转入大池养殖。放苗时间一般集中在水温较稳定的5月中旬,经过3个月左右的养殖,规格达到10~20头/kg时出售。由于土池养殖产量不高,新的养殖模式逐渐被引入川内,少量地区开始尝试大棚、高位池和工厂化养殖。工厂化养殖由于投入大,管理要求高,比较少见。这些新兴的养殖模式产量高,经济效益明显,发展前景广阔。

1.2 养殖规模

四川省自引进南美白对虾进行淡水养殖,经历了艰苦的养殖技术摸索阶段,养殖产量仍然不稳定,养殖总量很低。根据四川省渔业统计年鉴表明,2014年产量最低,仅24t,随后几年产量开始上升。至2017年产量为186t,产量增长近8倍,但占全国南美白对虾淡水养殖总产量(59.15万t)仍不足1‰。养殖区域主要集中在成都、乐山、内江和达州等地[2]。德阳和凉山州养殖时间较长,但产量并未有明显提升。以2012年和2017年产量作为对比,如表1所示,近年来川内养殖产量变化如图1所示。

表1 2012年和2017年四川省南美白对虾养殖产量前5的地区

注:数据来源四川省水产局统计年鉴资料。单位:t

1.3 养殖技术

1.3.1 淡化标粗 据统计,四川省南美白对虾虾苗每年的需求量在2亿尾左右,主要来源于广东、福建和海南空运苗,随后进行纯淡水淡化和苗种标粗。这个过程主要针对纯淡水养殖,将空运回的PL-5-PL-6(体长0.55~0.65cm)虾苗暂养淡化至1~2cm后投入大池养殖,可以提高养殖成活率,缩短养殖周期。由于淡化苗规格小,对盐度水温等变化很敏感,要求管理过程更加精细。需保证pH稳定在7.8~8.5之间,水温变化不超过3℃。盐度变化一天不超过3mg/L,可轻度培藻,加之调水产品将透明度控制在20~25cm即可。同时,此时的幼苗正处于发育关键时期,需注重添加营养,提高幼苗消化免疫功能[3]。标粗池面积小,易管理,可提高虾苗存活率和饲料利用率。放苗3~5d,天气稳定后可开始淡化标粗操作,经过15~25d的标粗,虾苗体长达到2.5~4.0cm时,过塘进行大塘养殖。

1.3.2 投喂管理 南美白对虾驯化程度高,养殖全程均可用饲料喂养。四川省内使用的对虾饲料蛋白为39%~42%,价格区间为7500~13000元/t,池塘养殖饵料系数维持在0.9~1.3之间。养殖前期饲料易溶解损耗,按照每天足量投喂,少量多餐的原则进行。按每10万苗,体长1cm的每餐100g;2cm的每餐200g;3cm的每餐300g;达到4cm以上,则按照池塘对虾总重计算日投饵量。把握每餐吃料时间,前期2.5~2h,中期2~1.5h,后期1.5~0.5h。养殖环境多变,在投喂过程中应根据环境变化科学控料,如天气发生剧变或池塘发生倒藻,则应减料40%左右或不投喂;在换水或对虾蜕壳期,可减料30%~50%[4]。当水温低于20℃时,会大大影响虾苗的存活和生长速度,应注意肥水保温,降低虾苗应激反应。在投喂配合饲料之外,还应注重拌喂营养产品辅助对虾肠胃消化吸收和生长发育,如多维、多糖、微量元素和益生菌等。拌喂鱼油可提高饲料能量、降低饲料成本、促进对虾生长发育,而养殖前中期可定期拌喂大蒜,能起到抗菌消炎,抑制杀灭多种细菌的作用,减轻肝脏负荷,预防肠胃疾病[5]。

1.3.3 捕捞收获 当对虾生长到20~13头/kg后,可进行捕捞上市。拉网放笼会对虾造成很大的刺激,为防止应激反应,可在捕虾前3~5d减料补钙,起到减负保肝,硬壳增重的效果。捕虾操作中,会造成池底有毒有害物质泛起到水体,破坏水环境,严重时会导致对虾中毒死亡。所以捕捞前后2~3d,需注意多改底,以防虾中毒发病。可以在捕虾前可通过泼洒熟石灰、白云石粉等矿物质含量较高的药物来增加钙质,清爽水质,为减小微生物的吸收损耗,可于夜间使用。另外,可加大营养剂的使用量,提高机体活力,改善肉质风味,提高上市虾的品质。

1.4 市场前景

四川作为对虾的消费大省,仅成都市每天的南美白对虾来虾量就在20000kg左右,加上其他地市,每天消耗的对虾约为25000~30000kg/d,而本地养殖产量低,缺口巨大。按照6成的养殖成活率计算,养殖0.5kg南美白对虾的成本保守估计为10~13元,而近年来四川南美白对虾塘边价常年维持在15元/kg以上,早出塘和11月晚出虾,价格还会更高,并且养殖个体越大,价格越好。由此可见,四川地区养殖南美白对虾的利润空间可观,若能提高养殖成活率,发展前景更为广阔,是如今池塘养殖名特优水产的理想品种。

2 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养殖规模小,区域分散

2019年四川省南美北对虾养殖水面面积为133hm2,且养殖区域十分分散,连年养殖面积和产量均未有明显提升,最大单户养殖面积仅为13hm2。很多养殖户虽看好养殖对虾病害少、价格高的优点,但受养殖面积小、成功率低、效益不明显等因素的影响,不敢轻易尝试,这对整个四川省对虾养殖发展不利。

2.2 苗种遗传背景不清,质量参差不齐

四川省地处内陆,未有技术体系成熟的南美白对虾育苗厂商,苗种几乎全部由沿海虾苗繁育场引进。而沿海各大饲料厂家均设有虾苗场,加之地区性的私人育苗场,亲本来源遗传背景不清,令内地养殖户在引苗时难以抉择。一代苗生长快,但价格高;二代苗抗病强,但生长稍慢;土苗价格便宜,但成活率低。从沿海空运虾苗,应激较大,虾苗活力差,不同的苗种在淡化标粗过程中死亡率差别大,加之培育技术参差不齐,后期成活率往往不到50%。波动大,养殖效益不稳定,苗种的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严重阻碍了川内南美白对虾的养殖规模发展。

2.3 养殖技术落后,管理水平低

近几年川内引入南美白对虾养殖,养虾户大多是传统养鱼户转型,很多养殖户依然沿用土池养鱼或者照搬沿海养虾的经验办法进行内陆对虾养殖,这也是导致对虾养殖成功率低的重要原因[6]。沿海与内陆气候、土质均有不小差异,导致养殖水环境不同,内陆养殖水环境远没有沿海稳定,波动的养殖水环境会引起对虾产生应激,生长不良;虾为底栖动物,主要生活在池底,底质的影响更为重要。而川内养殖户管理粗放,重在饲料投喂与杀虫消毒,开增氧机,不注重调水、改底和日常管理等工作,导致养殖容易失败。

2.4 疾病防控体系不健全,配套产品和设施不完善

近年来四川省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发现一些易发的病害现象。常见的有空肠空胃、偷死、大小规格差异大、虾长不大以及细菌性白斑等[7]。因四川省的南美白对虾养殖起步晚,发展慢,养殖区域零星分散,产量不高,没有专门针对南美白对虾疾病研究队伍,疾病一爆发几乎无有效防治手段;加之没有大型专业饲料厂商在川内进行生产,只有小厂家小规模生产,养殖户的饲料大多从沿海厂家购入,这直接造成养殖成本的增加。由于养殖量不大,几乎没有专业的对虾技术服务人员活动在养殖区域,更没有专门针对对虾养殖环节中所需调水、改底的药品,大多还是使用渔业养殖生产上的药剂,针对性不强,这也是川内养殖水平不高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川内对虾的销售渠道并不成熟,没有沿海地区专业的虾中收虾,这也导致市场价格不透明,养殖户不能获得利益最大化,从一定程度上打消养殖户积极性。

3 产业发展建议

3.1 加强政策支持,开展基础研究

近年来,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成为行业热点,江苏如东和山东等地都取得了大面积养殖成功,但四川始终发展缓慢。川内多个地区均提出提高名优水产品比例,优化养殖模式,在传统渔业养殖效益低等背景下,对虾养殖是良好的选择。各级政府可加强出台对虾产业相关政策扶持,科研院所开展南美白对虾淡水养殖模式、苗种培育、疾病防控等基础研究,这将对川内对虾养殖起到促进发展的积极导向作用。

3.2 转变养殖模式,扩大养殖规模

四川省内南美白对虾养殖已有10年时间,但养殖面积及产量始终上不去,以土池养殖方式,零星分布在成都周边等地区。目前,养殖成功的养殖户已取得不错的经济效益,绵阳盐亭地区已经成立养殖合作社,面积约20hm2以上,带动周边有经验的养殖户转型进行对虾养殖,并开始探索混养、大棚、高位池和工厂化养殖模式。养殖方式的多元化更利于扩大养殖规模,提升养殖效益,吸引更多高水平农业生产者和资金投入,推动川内对虾养殖又快又好的发展。

3.3 建立相关规范,提高养殖技术水平

种苗是养殖成功的关键环节,四川省内的对虾苗几乎全部从沿海引进,空运过程中的应激以及气候的差异导致苗种活力差,死亡率高。而在川内进行苗种繁育受到水质及其他环境条件的严重限制,要想提高下塘成活率,淡化标粗是关键。目前川内的养殖户主要采用土池标粗或外塘围网标粗的方法,但操作无章程,不规范。因此,建立川内对虾苗淡化标粗规范化操作以及养殖标准流程,规范养殖行为,这将提高养殖技术,促进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4 发展专用饲料,构建疾病防控技术体系

在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饲料成本占据养殖成本的主要部分,约50%。因此,川内企业发展对虾专用饲料生产,能够有效解决本地饲料缺口问题,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以符合食品安全、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免疫、生态等防疫技术的主流技术措施,构建高水平、系统化的南美白对虾淡水病害防治技术体系,是改变我国水产药物滥用局面、促进我省对虾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保障。

4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四川省南美白对虾产业正处于积极发展的阶段,养殖空间巨大,亟需加快养殖技术规范化,产业标准化。优化传统养殖观念,大力开发养殖区域,重点投入养殖模式的研究和推广,力促四川南美白对虾产业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白对虾虾苗对虾
对虾养殖弱势群体的管理
河套地区南美白对虾养殖试验
对虾吃料慢的原因分析和处理
南美白对虾养殖孢子虫病频发,实战派专家的五点预防建议
高密度养殖南美白对虾或者更容易成功
2022虾苗采购指南全新出炉!近50家优秀苗企等您来挑选
对虾免疫增强剂研究进展
不降价,不促销,业务员仅3人,他们一年却能卖出虾苗50多个亿
盐碱地区南美白对虾、青虾混养技术
对虾常见环境性疾病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