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家们的“奇葩”书房

2020-04-30

文萃报·周五版 2020年16期
关键词:塞林格张炜福楼拜

对作家而言,人生的一半都在看书,另一半在写书。回望那一个个千奇百怪的书的“生产车间”,不由令人肃然起敬。

为了写作《古船》,张炜可谓“三易其地”。其时的张炜,文债累累。他开始琢磨躲开人群,就在军区招待所找了一间小屋,成为隔开红尘的暂时屏障。然而,毕竟身处闹市,半年后,还是被人“挖”了出来。他的小屋不再宁静,只得“另辟蹊径”——这是位于济南郊区一座山脚下的孤房子,大约10平方米左右,是一处废弃的配电小屋。这里人迹罕至,阴暗潮湿,难见阳光。收拾停当,张炜在小屋里放了一张桌子和一张床,烧点热水,开始了写作,一直到打好《古船》草稿。

《麦田里的守望者》给塞林格带来巨大名声和财富之后,在他位于纽约的家的楼下,经常有打扮成霍尔顿模样的少年问他:你怎么会这么了解我?他无言以对。这些骚扰让他不堪其烦。1953年,塞林格在新罕布什尔州的康沃尔小镇买了一块90多英亩的土地,造了一间石头房子,隐居下来。

在那里,塞林格住在两所不同的房子里。一所是他和妻子克莱尔的家,另一所就是他的写作室了。两处房子相距四分之一英里。他每天早晨六七点起床,早餐后带着午饭去那个封闭的“书房”写作。房子四周都是树木,布着铁丝网,装了警報器,别人想拜访他,要先递信件。到后来,那间小房子装了一部电话。他指示克莱尔,除非必要,决不能随意打扰他。

在毛姆已享盛名的20世纪初,法国地中海沿岸的里维埃拉成为许多欧美作家的天堂。1927年,毛姆在这里拥有了一幢前摩洛哥亲王的旧宅——装饰一新的莫雷斯克别墅。他的书房位于二楼。一面墙开着几个长长的落地窗,另一面墙放满了书籍。面对书籍的写字台是一个八英尺的西班牙写字桌。

毛姆经常邀请慕名前来的朋友参观他的书房,对他们说,“你看见从下往上数第三排吗?”他指着书架说:“它正对着我的水平视线。当我一时想不出合适的词时,我就抬头,告诫自己,不管多么疲倦,那整整一个书架摆满的都是我自己的书……”

1851年,雨果开始了他长达20年的流亡,先后辗转三地:布鲁塞尔、泽西岛和盖纳西岛。雨果租了盖纳西岛上城街20号一座悬崖顶上的房子,这就是后来写出《悲惨世界》和《海上劳工》等名著的“上城别墅”。

上城别墅是一座高层建筑,正面开了14个窗洞。从窗口望去,英吉利海峡的所有岛屿尽收眼底,海港就踩在脚下。别墅共4层,雨果自己在4楼建造了一个能够俯瞰大海的瞭望台,这里成为雨果的写作间。他是站着写作的,面前放着一面镜子,镜子上有他亲笔画的怪异的花瓣儿。雨果在写作间里贴满了他用法语写成的各种格言警句:“生活就是流亡”“6点起床,10点睡觉,长命百岁”……

相对于雨果的枕涛疾书,巴尔扎克名垂文学史册的破阁楼就显得寒酸多了。他生活在一个既无供暖也无家具的小阁楼里。不过,这位勇敢无畏的大作家,决定用自己的想象力来给这间小屋进行内部装饰。空空如也的四壁上,他写下了希望摆在那儿的东西。在一面墙上,他写了“红木镶板,五斗柜”,另一面墙上则是“哥白林挂毯,威尼斯挂镜”,而在空荡荡的壁炉前,他写的是“拉斐尔的画”。

曾经经营医院的福楼拜的父亲,临终前为家人在塞纳河畔的克鲁丽塞买了一处房产,那是一幢有着200年历史的精美石屋。福楼拜的书房就位于底楼,窗户面向塞纳河和花园,因此,他的书房具有“航标”的美誉——通宵达旦地写作,终夜点着有绿罩的灯,成为塞纳河上的渔夫与船长们的免费灯塔。

(摘自《文学自由谈》 2020年第1期 刘世芬/文)

猜你喜欢

塞林格张炜福楼拜
福建2次不同类型强对流天气对比分析
张炜社会兼职
一块棉布造就莫泊桑
不拒绝善于用心的人
福楼拜的『笨学生』
主持人的话
莫泊桑拜师
小小孩
小说《塞林格的信》出版
塞林格拒绝总统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