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态视错觉作品探析与应用

2020-04-30

河北画报 2020年20期
关键词:错觉动态图形

北京理工大学

一、动态视错觉

(一)概念

维基百科对于视错觉的概念进行了比较清楚的说明和分类:“视错觉是指通过对图形的几何排列、利用视觉成像规律等手段,制作有视觉欺骗成分的图像进行眼球欺骗,引起的视觉上的错觉,达到艺术或者类似魔术般的效果。”

而本文所研究的动态视错觉是在特定的观察条件下观察特殊的物体,进而由人们基于经验主义或者不当参考系,对物体的运动状态产生错误判断的现象称为动态视错觉。

(二)研究历史

1979年,Fraser与Wilcox共同设计了一款图形。而其中包含了许多黑白渐变的类三角形图案,将其进行复制以及螺旋型的排布及渐变。80%的观看者都可以看得到图形的旋转并且旋转顺序为自暗开始旋转至亮处。此现象被命名为Fraser-Wilcox错觉。

1999年,Herbert和Faubert又一起对此渐变图形进行了进一步的升级,将Fraser-Wilcox的错觉图进行了简化,他们将原本复杂的螺旋型改变为简单的圆形,并且通过测试发现,更新后的图形的旋转效果更加明显。他们再通过融合他们之前对于视觉研究的进展,针对这一图形旋转现象,进而提出了隐含的视觉机制。2000年,两人将原先的双色渐变直接更改为深浅不同的色块,并且进行了更多的色块切分与重复。

2003年,日本视错觉大师北冈明佳,进行了更深度的研究,而且它不仅改变颜色更是升级了动态视错觉的感受。他将圆的中心点到边缘的直线都分别打碎成长短不一且环形交错的小片段。

Rotating Snakes雏形设计的两年以后,北冈明佳正式创作出了“Rotating Snakes”,其图形的色彩明度分为四个等级,其基本形是由多个圆角矩形分割成的不规则图形组成,相邻磁盘明度等级呈反方向排列,因此,会产生相邻转盘分别呈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的错觉。

(三)形成原因

1.信息处理的时间差

图1

2005年,Conway等人通过研究初级视皮层和中颞区的神经细胞,进而揭示了动态视错觉的神经基础——“具有方向选择性的神经元对不同的对比度刺激做出的反应时间存在差异,视觉神经元对高对比度刺激的反应更快”。同年,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学者Oruç和Backus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周边漂移错觉感知模型。其研究表明,增强周边漂移错觉的关键因素包括图形的颜色及其色彩的对比度。

信息传递到眼睛后需要先经过大脑处理,而这段时间正是反应潜伏期,这个过程也代表了人的视觉对外界信息刺激的反应过程。而人对于高对比度的色彩的反应潜伏期远远短于对比度低的色彩,这样的结果就是对比度低的画面更容易被识别出。

2.眼球的运动

跳跃移动:眼球会以跳跃的方式快速移动,在某处稍停留后再进行下次移动。驻留的时间约200到600毫秒,移动时间约只花20至100毫秒,移动速度最快可以达到900度/秒。每次移动的距离是属量子型(移动距离是固定的几种可能性之一,而非连续性的变动值);平滑追踪移动:追踪一个移动物体的运动轨迹时路径是连续的,且在回馈系统的控制下移动;辐辏移动:看近物或远物时,两双眼睛会因此往内或往外移动。

3.外部因素

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图案本身就给动态视错觉提供了条件,如密集的图案以及网格等。

总之,根据已有的研究来看,动态视错觉的形成与画面本身的明暗色彩、人自身的眼部运动以及画面本身的结构冲击力有关。

二、动态错视应用案例分析

(一)北冈明佳

1.旋转错觉

旋转视觉是指随着人眼球的移动,图形产生旋转运动的错觉,这是人们在研究了视觉系统的活动规律后,利用其原理制造出的一种视觉上的动态幻觉。最出名的就是北冈明佳的“Rotating Snakes”。

2.波动错觉

波动错视最大的特点是最大程度地利用单元图形的基础色彩关系,并且通过对其的特殊排列进而达到错视视幻的效果。例如,每一个椭圆形的外轮廓都由两部分组成,通过对“椭圆”图案疏密、大小的重新编排以及外轮廓中白色和黑色的区分进行排列,从而形成对比,使人产生波动的错觉。

3.移动错觉

当一张图中图形上下两排构成,并且图形结构的明暗关系呈反方向时会产生移动错视。

4.设计应用案例

猴年贺卡:北冈明佳为猴年做的新年贺卡,同样利用动态视错觉,让内外两个圆环朝不同的方向运动。

书籍封面:此书为北冈明佳的《错视入门》,由于封面中加入动态视错觉图案,使得此书在货架中非常醒目,且易于识别主题。

图2

北冈明佳的动态视错觉作品给许多进入平面设计瓶颈期的设计师以启迪。其图案整体充满动感,且对于图形的基本形状、色彩选择以及运动形式都有其独到之处,观看者能够在他的设计作品中体会到于传统静态设计以及语言表达所不一样的视觉快感。

(二)平面设计案例

1.摇滚唱片封面设计

2009年Animal Collective的专辑《Merriweather Post Pavilion》的封面就是巧妙利用了动态视错觉进行的设计。本身专辑就是迷幻太空风格,搭配动态视错觉的封面,正好切合主题。

2.Sony Bravia 平面广告设计

此产品的主题为“colors become alive”,即体现sony电视机更加强大的荧幕以及色彩。而动态视错觉的视觉应用使主题更加突出,体现色彩与动感。

图3

图4

三、动态错视的创作与应用

(一)动态错视的创作方法

1.基本单元图形形态

基本单元图形是进行动态视错觉图案设计的基础,经过概括、提炼的简洁图形使画面更加单纯,进而使运动变得更加明显。

2.单元排列方式

动态视错觉的形成需要一定数量的重复或相似的基本单元图形进行编排设计,且排列方式应需遵循特定的规律,例如旋转、线性排列、渐变等方式。这样眼睛在观看图形时,正视和斜视的差异会不断产生,所以元素片段的排列会影响图片的动感,而其中的规律性决定图形变动的模式。

3.整体尺寸

视错觉图形的整体尺寸也是能使视错觉图形产生动态错视的重要条件之一,整体尺寸需要提供足够的视角,能够捕捉到是错觉图形中每个单元图形,并且图片够大,眼睛才能够产余光。所以当作品的整体尺寸足够大,眼球才会需要转动,而当眼部肌肉产生变化时人眼才能对静态的图形产生运动的感觉。

4.运动方向

整体图形的运动方向与每个单元图形的色彩差异密不可分。运动方向通常分为两种情况,整体图形由两种或两种以上色彩不同的小单元图形构成或是单元图形由单色图形构成。第一种情况则是会直接朝着色彩对比强烈的方向运动。第二种情况则需添加单元图形有明显差异的边缘线,通过边缘线来增强整体图形的层次感与立体感。

总结来讲,图形的运动方向即由图形边缘色彩对比强烈的一侧向对比较弱的一侧。

(二)未来发展与应用方向

1.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众多领域

广告设计中的众多领域皆可使用,特别是基于动感、色彩相关的广告设计等,利用动态视错觉可以更好地切合主题。书籍封面设计,利用动态视错觉图案的律动感和节奏感可以提高购买者对书籍的注意力,从而更进一步了解书籍本身。

插图设计等现代艺术创作,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从业者希望有更多的艺术性尝试,所以动态视错觉图形正是一种待利用的平面设计图形。在动态互联网媒体兴盛发展的今天,或许动态视错觉是视觉传达设计的一种全新的突破。

2.从心理学角度进行的设计

运动视错觉的形成并非单一的生理结构造成,色彩的变化等对于动态视错觉的形成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而科学实验表明,大多数情况下不同的色彩变化会使得人们的情绪进行变化。

心理学家塞来斯特·麦科洛在俄亥俄州奥伯林学院发现:当一个人凝视某一种绿、黑横条图案上罗织红、黑相间的纵条的网格图形时对抗颜色可在人脑中持续几小时、甚至几周。所以在未来的设计中,以图案和色彩为主要构成的动态错视觉图案是可以进行无限创作。所以在进行台湾云林科技大学动态校徽时,我着重分析了学校本身的logo结构、色彩以及图形语言。最终提炼了云林科技大学logo中的基本单元图形,并且将其形态进行重新概括并将其提炼为最简洁的图形,并且处理了色彩边缘线的深浅与方向,增强了图形的创意与美感感。

图5

四、结语

动态视错觉应用范围非常广,在动态视觉传达中,视错觉的应用更多的是基于现代视频剪辑与制作技术。在视觉传达设计当中的平面部分,动态视错觉的表现能力更加强,但与此同时,对于设计师的创意以及设计基础要求会比其他设计形式更高。在动态视错觉与现代平面艺术设计的发展融合过程中,通过色彩与图形要素的搭配,可以不断丰富提升视觉设计层次,提升视觉传达的冲击力和影响力。所以我认为动态视错觉就是平面艺术设计发展的主要方向。平面设计师应当积极学习国内外的各类先进视觉设计作品中的设计理念与方法,将视错觉与平面设计充分融合表达,最终进行平面视觉设计的升级,最终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

猜你喜欢

错觉动态图形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动态
错觉极限
分图形
找图形
有趣的错觉逗图
有趣的错觉逗图
图形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