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成大麻素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综述

2020-04-29浦志洋

中国化工贸易·中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检测方法

摘 要:新精神活性物质是指新出现的,尚未被纳入法律规范视野之中的,一类潜在 “毒品”,具有与毒品相似的,或更强的毒性及危害性。新建精神活性类物质(NPS)目前主要分为七大类,合成大麻素是其中比较重要的种类之一。合成大麻素类新精神活性物质是当前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毒品之一,其具有易用性、麻醉致幻性、摄取方便等特性。本文从概述、毒理作用、检测方法对合成大麻素类新精神活性物质进行综述。

关键词:新精神活性物质;合成大麻素;检测方法

新精神活性物质是指:新出现的,尚未被纳入法律规范中的一类潜在的“毒品”。是对已经纳入到法律管制的毒品母环进行微小的修饰或改变,使其具有原毒品相似的,或更强的毒性及危害性的毒品类似物或衍生物[1]。摄入人体后会影响人的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等,存在滥用并会对公众健康带来危险。

新精神活性物质(NPS)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现超过700种,我国已经列入管制中的新精神活性物质有一百多种。我国一般将NPS归纳为七大类:①合成大麻素类物质,该物质主要是模拟天然大麻对人体的作用,其成瘾性和戒断症状与天然大麻类似,长期吸食会导致心血管系统及精神错乱,同时也存在致癌的风险;②卡西酮类,该物质主要是卡西酮的衍生物,具有兴奋和致幻作用;③氯胺酮类,常用其盐酸盐。该物质在我国属于已管制的精神药物;④苯丙胺类,主要包括苯丙胺衍生物,二甲氧基苯乙胺衍生物两类;⑤哌嗪类,该类物质一般为苯基哌嗪或苄基哌嗪的衍生物;⑥植物类,该类别包括恰特草,鼠尾草,帽蕊木等含有精神活性物质的植物;⑦其他类,包括色胺类,氨基茚类,苯环乙基胺类,镇静类等多个类别,分别具有致幻、兴奋、麻醉、镇静等作用。

1 概述

合成大麻素(SCs)是一大组不同化合物的统称,其化学结构和功能与四氢大麻酚(THC)类似[2]。其在体内代谢生成一类精神活性物质,与已知的大麻素受体相结合从而产生致幻作用,最初是用于身体疼痛的药物治疗,后逐渐被滥用,现已成为当前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新精神活性类毒品。其成瘾性以及戒断性也与天然大麻相似,长期吸食会导致精神疾病以及增加致癌的風险[3]。常见合成大麻素种类包括:萘甲酰基哚吲类(Naphthoylindoles)、苯乙酰基哚吲类(Phenylacetylindoles)、苯甲酰哚吲类(benzoylindoles)、环己烷基苯酚类(Cyclohexylphenols)、萘甲酰吡咯类(Naphthoylpyrrol)、金刚烷甲酰哚吲类(Adamantylindoles)等。目前针对生物检材中合成大麻素及其代谢物的检测结果是判断吸毒人员是否吸食合成大麻素类毒品的主要依据。合成大麻素的原药存在于血清、全血、唾液和头发中,而其主要代谢物在尿液中可以被检测到[4]。

2 合成大麻素的毒理学作用

合成大麻素(SCs)的毒理作用与大麻类似。大麻的体内代谢作用通过四氢大麻酚来实现[4]。在吸毒人员的吸食过程中,该物质从肺中很快进入到血液,其氧化代谢产生一类精神活性类物质,与已知的大麻受体CB1和CB2中的一个或者两个相结合产生致幻的作用。合成大麻素作为大麻的替代物,进入人体后能够模拟四氢大麻酚的作用且效力更大[5]。合成大麻素类物质的主要毒理效应包括:放松感、愉悦、产生时间错觉、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变化以及记忆功能损伤等,常见的临床症状依次为心动过速、激动、困倦、呕吐、幻觉、恶心[5]。

3 合成大麻素的检测方法

3.1 酶联免疫法

酶联免疫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技术能够快速分析液体检材,是历史最悠久的快速检测分析技术。ELISA可快速筛选血液和尿液中合成大麻素代谢物。Barnes等对2000多份真实尿样中JWH-018戊酸代谢物进行ELISA快速筛选[6]。Mohr等利用ELISA建立了生物检材中UR-144戊酸代谢物的检测方法,经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法验证,检出率为90%,检出限为5.0ng/mL[7]。

3.2 毛细管电泳法

毛细管电泳(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CE)技术是以高压电场为驱动力,以毛细管为分离通道,依据试样中各组分间淌度和分配行为上的差异而实现分离,紫外检测器等对分离后的物质进行定量分析。Gottardo等首次使用紫外毛细管电泳检测SCs,该方法的检出线性范围为5~100ug/mL[8]。

3.3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3.3.1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液相色谱质谱(LC-MS)技术是样品经液体流动相分离再经由质谱定性定量。ZHANG Chun-shui等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杆质谱法同时测定香料毒品中的10中合成大麻素[9],目标物分别在1~100,10~1000ng/mL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XU Xiuming采用LC-MS测定植物中6中合成大麻素的含量,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2~3.0ug/L,加标回收率在95.9%~104%之间[10]。

3.3.2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液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对合成大麻素的分析是结合保留时间以及特征碎片离子对未知样品中的合成大麻素组分进行定性定量。Qian Zhenhua等在采用GC-MS法测定JWH-250等8种合成大麻素时,检出限达到20ug/mL[11]。余林海等在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JWH--018、JWH-250、JWH-2201三种合成大麻素时,检出限可以达到20ug/mL[12]。

4 展望

合成大麻素的特性决定了它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会是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毒品。并且随着合成大麻素的不断推陈出新,越来越多合成大麻素的新品种出现,给法医毒物的鉴定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对法医毒物鉴定机构以及政府毒品相关职能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对新兴的合成大麻素类物质制定相应的检测方法,并将其纳入到监管之中。

参考文献:

[1]常颖等.哌嗪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综述[J].刑事技术,2016: 41-4.

[2]周志刚等.合成大麻素及其代谢物分析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法医学杂志,2015,30(6).

[3]EMCDDA. 2009 thematic paper-understanding the “Spice”phenomenon[M].Luxembourg Office for Official Publications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2009:3-5.

[4] Weaver M F,Hopper J A, Gunderson E W. DeSigner drugs2015: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J]. Addict Sci Clin Pract,2015,10(1):8.

[5] FORRESTER MB,KLEINSCHMIDT K,SCHWARZ E,et al. Synthetic cannabinoid exposures reported to Texas poison centers[J]. J Addict Dis, 2011,30(4):351.

[6] Barnes A J, Young S, Spinelli E, et al. Evaluation of a homogenous enzyme immunoassay for the detection of synthetic cannabinoids in urine [J]. Forensic Sci Int, 2014,241:27-34.

[7]Mohr A L, Ofsa B, Keil A M, et al.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 for the detection of use of the synthetic cannabinoid agonists UR-144 and XLR-11 in human urine[J]. J Anal Toxicol, 2014,38(7):427-431.

[8] Gottardo R, Bertaso A, Pascali J, et al. Micellar electrokinetic chromatography: a new simple tool for the analysis of synthetic cannabinoids in herbal blends and foe the rapid estimation of their log P values [J]. J Chromatogr A, 2012,1267:198-205.

[9] ZHANG Chun-shui,ZHAI Wan-feng.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10 Synthetic Cannabinoids in Novel “Spice” Drugs by HPLC-MS/MS.分析測试学报2016,35(3):264-270.

[10] XU Xiuming.LC-MS/MS Determination of 6 Synthetic Cannabinoids in Plant Sample. TCA(PARTB:CHEM.ANAL.),2017,53(11):1291-1295.

[11]钱振华,乔宏伟,花镇东.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同时测定8中合成大麻素[J].中国法医学杂志,2015,30(1):1-4.

[12]余林海,黄颉.GC/MS法同时测定6中新精神活性物质[J].警察技术.2016,1,63-65.

作者简历:

浦志洋(1991- ),本科,助理工程师,从事工作为环境检测。

猜你喜欢

检测方法
建筑工程结构检测及加固措施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重要性及措施探讨
饮用水中钼元素测定及钼超标治理方法综述
浅谈坯用干混色料性能对生产应用的影响
食品安全与食品添加剂的关系探究
宫颈内人乳头瘤病毒的研究进展
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有关物质对氯苯乙酰胺检测方法的建立
粉状速凝剂氯离子含量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