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精神活性物质结构分析的方法研究

2020-04-29张俊晨

中国化工贸易·中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结构分析质谱红外

摘 要:本文旨在于综合运用多种分析手段,对未知的新精神活性物质进行结构分析,判断其结构特征,归纳其所属种类,对于鉴别新精神活性物质提供思路。本研究以芬太尼和丁酰芬太尼为例,分别从傅里叶红外、核磁共振、质谱三个方面具体解释说明,新精神活性物质结构的分析方法。从化学结构上看,芬太尼和丁酰芬太尼在红外谱图上未有明显差异,可以用以确认化学骨架;在核磁谱图上有明显区分,且通过质谱,可根据丁酰芬太尼的化学结构解析及确定丁酰芬太尼的具体结构。因此,在对新精神活性物质进行结构分析时,首先通过傅里叶红外确定其所属种类,再通过核磁共振确定其具体结构,最终通过质谱测试,验证其分子量是否符合核磁共振的解析结果。

关键词:新精神活性物质;结构分析;红外;核磁;质谱

精神活性物质是指在摄入人体后,影响思维、情绪、意志行为等心理过程的物质。传统精神活性物质按照药理特性一般分为以下七类:

①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depressants):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镇静和放松作用,如地西泮(安定)、巴比妥类、酒精等;②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stimulants):可以兴奋人体中枢神经的化学药剂,如咖啡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可卡因等;③大麻(cannabis,marijuana):吸食或口服后有精神和生理的活性作用,主要成分为四氢大麻酚(THC);④致幻剂(hallucinogen):影响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可引起感觉和情绪上的变化,对时间和空间产生错觉、幻觉,直至导致自我歪曲、妄想和思维分裂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一类精神药品,如麦角酸二乙酰胺(LSD)、仙人掌毒素(mescaline)等;⑤阿片类(opiates):包括天然、人工合成或半合成的阿片类物质,如海洛因、吗啡、阿片、美沙酮等;⑥挥发性溶剂(solvents):如丙酮、苯环己哌啶(PCP)等;⑦烟草(tobacco)。

2013年,联合国毒品和犯罪事务办公室(UNODC)正式对新精神活性物质进行了定义:新出现的、存在药物滥用可能性但国际上尚未列管的物质。新精神活性物质主要以中枢兴奋和致幻作用为主,又称为第三代毒品(第一代指海洛因、大麻等传统毒品,第二代指冰毒、K粉等合成毒品),毒理作用比海洛因、吗啡等传统毒品更加强烈。根据结构特征和作用藥理,UNODC将新精神活性物质分为7大类:

①合成大麻素类。该类物质主要是模拟天然大麻对人体的作用,其成瘾性和戒断症状也与天然大麻类似;②卡西酮类。该类物质主要是卡西酮的衍生物,具有兴奋和致幻作用,过量或长期吸食会引起严重的大脑损伤;③苯乙胺类。该类物质主要包括苯丙胺衍生物及二甲氧基苯乙胺衍生物两个类别;④哌嗪类。该类物质一般为苯基哌嗪或苄基哌嗪的衍生物,具有类似于甲基苯丙胺和MDMA的兴奋和致幻作用,但效果较温和,持续时间也更长;⑤氯胺酮。该物质在我国属于已列管的精神药物;⑥植物类。该类别包括恰特草、鼠尾草、帽蕊木等含有精神活性物质的植物;⑦其他。包括色胺类、氨基茚类、苯环己基胺类、镇静类等多个类别,分别具有致幻、兴奋、麻醉、镇静等作用。

从以上分类可以看出,大部分的新精神活性物质是在传统精神活性物质的基础上,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修饰得到。由于化学结构的改变,从而使得其能够逃避法律的管制,其生产、销售和滥用的形式日益严峻。根据UNODC公布的数据来看,目前已监测到的新精神活性物质达251种,已超过国际禁毒公约管制物质的数量234种。据联合国毒品与犯罪问题办公室报告,全球已累计发现新精神活性物质637余种。本文旨在于综合运用多种分析手段,对未知的新精神活性物质进行结构分析,判断其结构特征,归纳其所属种类,对于鉴别新精神活性物质提供思路。

鉴于大部分的新精神活性物质是在传统精神活性物质的基础骨架上,进行化学修饰得到的,对其化学结构的分析应从傅里叶红外(IR)、核磁共振(NMR)、飞行时间质谱(TOFMS)等多个方面出发,综合分析得到结果。

本文以芬太尼和丁酰芬太尼(我国列管的新精神活性物质)为例,分别从傅里叶红外(IR)、核磁共振(NMR)、质谱(MS)三个方面具体解释说明,新精神活性物质结构的分析方法。

芬太尼结构(见图1-1):

丁酰芬太尼结构(见图1-2):

傅里叶红外:从结构上分析,芬太尼和丁酰芬太尼在化学结构上的区别仅在于乙酰基和丁酰基,在红外谱图上未有明显差异。但通过红外测试,可以鉴别出该类物质属于芬太尼类,其红外谱图如下(见图2-1):

核磁共振:芬太尼和丁酰芬太尼化学结构上的差异在核磁谱图上有明显区分,核磁共振的氢谱图和碳谱图可以作为新精神活性物质化学结构分析的主要手段。

芬太尼理论核磁共振氢谱图如下(见图3-1):

丁酰芬太尼理论核磁共振氢谱图如下(见图3-2):

从核磁共振氢谱上分析可见:丁酰芬太尼在1.7位置处会多出一个亚甲基(H)的出峰,同时两者在羰基旁α位的亚甲基(H)出峰位置也有所不同。

芬太尼理论核磁共振碳谱图如下(见图4-1):

丁酰芬太尼理论核磁共振碳谱图如下(见图4-2):

从核磁共振碳谱上分析可见:丁酰芬太尼在19.3位置处会多出一个亚甲基(C)的出峰,同时同时两者在羰基旁α位的亚甲基(C)出峰位置也有所不同。

质谱:由于丁酰芬太尼较芬太尼在化(下转第122页)(上接第119页)学结构上多出一个亚甲基的结构,故其在MS谱图上(见图5-1),较芬太尼的出峰会多出一个亚甲基的分子量(14),在和核磁共振谱图相互印证后,可解析及确定丁酰芬太尼的具体结构。

芬太尼的MS谱图(337.2,188.3),故丁酰芬太尼MS理论出峰为(351,202)。

综上所述,在对新精神活性物质进行结构分析时,首先通过傅里叶红外确定其所属种类(其修饰的化学骨架种类),再通过核磁共振确定其具体结构,最终通过质谱测试,验证其分子量是否符合核磁共振的解析结果。

本文仅提供一种新精神活性物质结构分析的方法思路,希望能对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管控有所帮助。

作者简介:

张俊晨(1992- ),男,本科,从事化学成分分析及分析方法开发工作。

猜你喜欢

结构分析质谱红外
网红外卖
原位电离小型便携式质谱的研究进展
顶空—固相微萃取—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测定水中短链氯化石蜡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用于多组分免疫分析研究进展
类固醇激素的低温等离子体质谱研究
基于蓝牙转红外的遥控装置
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的财政支出情况分析
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的财政支出情况分析
疲劳分析在核电站核承压设备设计中的应用
马静坡 元像·宋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