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书,一课,一课程

2020-04-28彭荣辉

全国优秀作文选·教师教育 2020年5期
关键词:童谣创作课程

彭荣辉

童谣作为一种儿童文学形式,素以篇幅短小精巧、语言简洁朴实、内容通俗浅显、节奏明快韵律和谐、适合儿童快乐传诵见长。笔者亲历的“童谣课程”很稚嫩,但有自己的特殊性:其诞生,起于孩子的学习需要,兴于师生一个美丽的契约;其发展,源于教师的童谣创作体悟,成于师生共同开发属于自己的课程的一股冲动。这个经验性的课程之诞生与发展过程,也许是真正意义上的“创生性课程”。

一、 一本书—始于儿童需要,兴于师生契约

这一本书,名为《童谣365》。说起来,居然缘于我和一个孩子的打赌。

2011年5月14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个日子,原计划约定和女儿一起去地铁站,协助她完成一份作业:乘坐一次地铁,了解地铁站的结构设施,拍几张照片作为纪念。然而,早起后雨一直下。迫于无奈,只好按女儿老师的建议,改用另一种方式:写一首与地铁相关的童谣。

和女儿一起商讨,地铁是钻在地下的火车,很长,速度快,动起来总是“轰隆—轰隆—”响。这么一合计,再结合曾经有过的体验,思路就有了。于是,挥笔写下《地铁》:“来时一阵风/眨眼了无踪/轰隆隆/轰隆隆/钻在地下像长龙。”

写完,读给女儿听,女儿很激动,才读两遍,她居然就能诵出来。如是三番,手舞足蹈,诵着诵着,她突然冒出一句:“爸爸,你再写一首。”于是,由了女儿的喜好,我又即兴写出另一首《钟表》:“分针长,时针短/钟表总是顺时转/滴滴答,滴滴答/从早到晚不知倦。”写完,读给女儿听,女儿兴奋不已。只才一遍,她竟然就能看着小闹钟断断续续地诵出来。

情绪是有惯性的。周一去上班。课堂上,禁不住拿出这两首童谣来显摆。读罢,掌声雷动,不绝于耳。我竟然口无遮拦起来:“只要有时间,我每天可以至少写出一首童谣,一年我就能写出365首童谣,就可以出一本书了。”我额外附了两句:“你们信不信?相信的,请举手。”出乎意料,有一个孩子稳如泰山,环臂而坐,岿然不动。这不,我竟然说出和他打赌的话来:“我们打个赌。一年之后,如果我做不到,我就当着所有同学的面,在教室里面爬10圈。如果我做到了,你就爬10圈,或者你的学习成绩要有显著提高。好不好?”这个倔小子在众目睽睽之下,很认真地点了点头。

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不得不坚持每日写一首童谣。好在之前有大量的储备,兼之边写边学,写起来也并不算特别困难。写动物,写植物,写自然现象,写儿童游戏,写现实生活场景……终于有一天,我发现没法再写下去了。因为所熟知的领域,已然写尽。于是,向学生求助,问他们是否有感兴趣的话题。话题一个一个收集,童谣一首一首创作。向学生征集完了,再向同事求助。同事智慧用尽的时候,我再去网络上征集。如此这般,一轮一轮,直至最后黔驴技穷,什么素材也想不出来。一日压着一日,直至最后一个月,居然还有近150首的创作任务未完成。于是,每个晚上女儿熟睡之后,我坐进被窝,手捧笔记本,开始冥思苦想。在孩子面前,总不好食言。就这样,次年的5月13日晚,我终于写成365首童谣。第二天,红肿了一双眼睛向孩子们展示这些的时候,学生掌声雷鸣,经久不息。那个孩子也不赖,站起来走上讲台,蹲下便爬。我制止住他,我说:“希望你用成绩来说话。”

孩子是个倔孩子,却慢慢有了改观。虽偶有回返迹象,但我只一句“我说过的话,我可是做到了”,他便默然,然后静静回去,悄悄努力。

童谣最终出版。赠给他的时候,我题了一行字:只要我们愿意,就可以做更好的自己。

二、 一节课—品读重在激趣,创作乐在其中

《童谣365》的问世,使我摸着了一些门道。这门道,不光指向童谣创作,也间接指向童谣欣赏和创作的引导。我萌生了引发孩子们学习和创作童谣的意识。

经过一段时日的推敲,一篇《唱响童谣》的教学设计便基本成型:

教学目标:通过品读,领略童谣的趣味,大体了解其特点;通过赏析,体会童谣创作的基本技巧,萌发阅读和创作的兴趣,并在实践中感受到阅读和创作的快乐。

教學重点:通过品读和赏析,让学生萌发阅读和创作童谣的兴趣;尝试创作,让学生感受到阅读和创作童谣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 激趣

1. 出题:唱响童谣。学生齐读。

2. 谈话、交流:下面,我来给大家普及一下相关童谣的常识:童谣,也叫儿歌,是以低幼儿童为主要接受对象的具有民歌风味的简短诗歌;内容多反映儿童的生活情趣,传播生活、生产知识等;是儿童文学最古老、最基本的体裁形式之一,是民歌的一种;是学习生活、认识社会最好的途径。

3. 激趣:给我们当众诵一首你最熟悉或最喜欢的童谣,好不好?(学生自由诵,以3—4名学生为宜。教师适时给予鼓励和肯定。)

(二) 品读

1. 导入:你们喜欢童谣吗?现场采访几位同学。

2. 提问:你喜欢童谣吗?为什么?(学生自由作答,以3—4名学生为宜。教师根据回答适时评价,鼓励肯定个性表达。)

3. 过渡:我们来欣赏几首经典童谣作品。

4. 出示课件一(按序):谁愿意给大家诵一诵?(学生诵)喜欢它吗?为什么?(一首一首呈现、诵读、说体会。)

(三) 赏读

1. 出示课件二,启发学生思考这些作品的共同点,与同桌或是在小组内议一议。

2. 同桌或小组讨论,教师巡视,相机给予引导。

3. 同桌或小组推荐代表汇报,教师引导及时评价,并相机板书。

(四) 试创

1. 过渡:通过交流互动,基本明确童谣的基本特点是篇幅短小、结构精巧、节奏明快、押韵、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

2. 谈话:请同学们拿起笔,也来尝试创作1—2首童谣。如果有必要,也可以考虑同桌共创。

3. 拓宽思路:个别同学似乎有焦虑,不知写什么好。大千世界,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器物、气象和物候、日常饮食、生活游戏等,甚至是我们每天坐的椅子、伏的桌子,还有桌面上所有的学习用品,无一不可写成童谣。紧要的是,不论写什么,都要能抓住事物的特点,不仅写出它外在的形,还要尽可能写出它内在的神。

4. 学生自由创作童谣,教师来回巡视,相机给予个别指导。

5. 启发:写好的同学,我们不妨先来交流。

6. 学习自由诵读习作,教师引导学生集体评议。

(五) 拓展

1. 谈话:为方便大家课后继续学习和创作,下面给大家推荐两本童谣集: 《新编童谣365》(徐世琤等编,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7年7月出版)、《中国传统童谣书系》(金波编,接力出版社,2012年7月出版)

2. 结语:最后,请让我们一起读:“唱响童谣/让我们回到一个/无比甜蜜的童年;唱响童谣/让我们打造一个/永不消逝的童年。”

自此,童谣走进孩子们的视野。

三、 一门微型课程—从教学冲动走向课程建设

孩子们对于童谣的兴趣,缘于一节童谣课。然而,就课程建设而言,如何在激发兴趣之外,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收益,却是我之后思考和探索的主要课题。经过深思熟虑,关于童谣的微型课程建设便有了雏形:

(一) 课程目标

通过品读赏析,让学生领略童谣的趣味与美妙,萌发阅读的兴趣,启迪心智,陶冶情操,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在深化感知童谣基本特点的基础之上,习得童谣创作的技法,能围绕相对确定的主题进行创作;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编撰出一套合适低幼儿童诵读的童谣校本教材,帮助学生养成自觉自发的童谣创作意识。

(二) 实施方式

1. 坚持日有所诵,辅之以“每日共读”的方式,利用晨读时间,集体共读一首童谣,在诵读中共同提升。

2. 合编校本教材:依据现有资源,发挥团队优势,从日常诵读的童谣作品中精选篇目汇集成册,以形成经典诵读课程之“童谣365”校本教材。

3. 开展系列讲座:如“概念的认识”“童谣的特点”“童谣的价值与意义”“什么是灰色童谣或异味童谣”“童谣创作技法点滴”等主题讲座。

4. 分类逐级赏析:依据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分类方式,如“动物篇”“植物篇”“水果篇”“器物篇”“生活篇”“游戏篇”等,提升其阅读和创作的素养。

5. 尝试主题创作:结合现实生活,积极开展指定明确主题的童谣创作交流竞赛,如“校园生活篇”“八礼四仪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篇”等,让孩子们在交流中学会倾听、接纳和提升。

(三) 课程框架

“童谣课程”实施纲要及课时分配暂定如下(每一讲1课时):

第一讲 好玩的童谣:1. 什么是童谣。2. 童谣与儿歌的异同。3. 追溯缘起: (1) 童谣是民歌的一部分;(2) 民间歌谣的起源;(3) 童谣的源起。

第二讲 童谣的特点:1. 口头性。2. 集体性: (1) 童谣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2) 童谣是集体意识的沉淀。3. 变异性: (1) 在变化中永恒;(2) 变异的两种表现形式。4. 生活性: (1) 童谣与儿童生活息息相关;(2) 离开生活,童谣便黯淡无光。5. 趣味性。6. 形象性。

第三讲 童谣的价值与意义:1. 童谣的本质。2. 童谣本身并无教化目的。3. 有教育意義的童谣怎么看: (1) 有意思的童谣;(2) 有意义的童谣。

第四讲 当童谣变了味:1. 什么是“灰色童谣”或“异味童谣”。2. 如何正确对待“灰色童谣”或“异味童谣”: (1) 儿童幽默本能在传唱中得以释放;(2) 儿童在传唱中寻找自我的存在感。

第五讲 童谣创作技法点滴:1. 短小精巧。2. 节奏明快。3. 韵律和谐。4. 语言形象。5. 富有童趣。

(四) 课程资源

1. 教材资源:各种童谣出版物、教师自编“书香校园经典诵读之‘童谣365”校本课程。2. 课程顾问:孙双金(情智教育创始人、小语特级教师,主要指导课程规划实施细节)。3.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学校图书馆、南京图书馆等。

(五) 课程评价

1. 教学评价方式: (1) 课堂参与:课上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和汇报。(2) 日常阅读:每天坚持诵读和每日共读,有热情。(3) 平素创作:定期有作品,在坚持中质量不断有提升。

2. 课程反馈方式:进行问卷调查,每一轮实施后,发放课程满意度反馈调查表,综合了解学生的意见和修改建议。成立“童谣”微课程QQ群,随时采集资源汇总共享,并就学生在阅读和写作过程的困惑与学生进行在线交流。

(六) 课程预期成果

完成课程实施与推进系列讲座的专题讲稿及课件的汇总整合;汇成“童谣365”诵读之校本课程读本;形成优秀学生作品成果集锦。

童谣课程的建设,是一段教学相长的过程。这是孩子们和我自己的课程,经由这个课程,打开了通向童心世界的门,点亮了温暖童年生活的灯,也很可能引导孩子们的一生。

(作者单位: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

猜你喜欢

童谣创作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Jazz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快乐童谣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自行车的发明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