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关键技术

2020-04-28王佳音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2020年11期
关键词:结构施工装配式关键技术

王佳音

摘要:就目前的房屋建筑行业发展历程而言,控制和掌握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技术要点和关键技术是极为重要的。在房建企业生存发展空间缩小的今天,合理的应用和掌握关键技术能够最大化地减少工程造价的成本,能够最优化地控制材料的使用。装配式建筑技术的挑高,遵循了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符合国家提倡环保作业的绿色技术,为生态建设和两型社会构建提供了行之有效的道路。为此,相关的单位和部门务必要探析和了解装配式结构下的混凝土结构施工关键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技术革新和技术创新,进而为行业的科学进步和有序发展提供保障。本文主要针对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关键技术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关键技术

1 装配式建筑概述

装配式建筑指的是那些重要构件已经提前在工厂预制,并在组装完成后运送到施工现场进行施工安装的建筑。和一般传统建筑施工相比,装配式建筑施工可以优化设计成果,使现场各项资源得到更加高效合理的配置。同时因为无需在现场进行建筑构件制作,所以不但保证了建筑构件的质量而且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具体来说,装配式建筑施工具有以下作用:第一,装配式建筑采用预制外墙板,所以在设计时,比如在阳台设计中可采用预制叠合板,减少对模板和架料的使用,减少对外墙钢模板的需求量。第二,装配式建筑施工前预留了孔洞,在设计时可将保温层施工和装饰层施工同时考虑,在楼梯设计时因为也预留了孔洞和栏杆施工埋件,可减少开洞和埋件安装设计工作,从而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各个分项工程的施工周期。第三,装配式构件由工厂统一制作、组装和运送,现场安装施工时对技术人员的要求不高,劳动力需求少,因而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也大大降低了工程造价。第四,装配式建筑设计在连接预制构件设计时增加了构件之间封闭性设计,考虑构件连接渗水性,使建筑具有更好的结构性、抗震性和抗渗水性,建筑的使用寿命得到提升。

2 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优势

首先可为建设单位解决工程成本,因为预制构件的生产安装都是机械性作业,且构件的生产和运输都是统一安排的,对劳动力需求较少且对技术人员的要求也不高,因此可在降低劳动强度的同时提升劳动效率、节约工程成本。另外预制构件施工可缩短工期,在人工、材料以及机械设备等方面的成本均可减少,从而有效降低了工程造价,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其次,采用装配式施工技术,因为使用了预制外墙板、预制叠合板阳台等可大大降低资源的浪费,减少施工作业环节,同时还能减少噪音等污染,减少废气废水的排放。

3 构件的预制生产技术策略

3.1 针对模具方案进行有效明确

需要根据具体的工艺,判断其是否具有合理性。然后对工艺过程中的模具利用率以及生产效率等关键因素确定要求标准,从而制订模具方案。方案中有针对性地将模具分成2个类别:一是通用模具,这种模具适用于所有建筑类型与施工模式,根据模具生产后的混凝土结构利用率较高,但是成本也较高,且容易受到生产影响,需要仔细地对生产工序严格管理;二是专用模具,这种模具是依据单独的建筑类型和要求进行设计,成本较低但专业性较强,需相关人员具备相应的统筹规划意识。在进行模具选择时应结合具体的施工情况和建筑形式采取最佳方案,以節约资源为基础,提高施工效率。

3.2 预埋、预留

由于顶埋件在装配式构件中组成部分较多,诸如吊件、窗框及连接件等顶埋件的种类也千差万别。因此对顶埋件的定位位置和预留位置需要有针对性地根据不同的构件进行区分,保障其合理的受控。同时需在结构构件的收光面布置预埋吊件和连接件,这是硬性要求。构件预制过程中,也需要利用侧模上的悬挑架将预埋吊件和连接件很好的固定,从而实现充分定位功能。根据混凝土应发挥的一些功能,防止实际问题的产生,作出针对性策略,如振捣混凝土的过程中,不能和预埋件有过多的触碰,这是为防止因触碰不慎导致混凝土破损和迸浆。

3.3 夹心保温板的预制

需要结合钢筋混凝土两层之间承受使用荷载的具体情况进行混凝土部分的分类,依据墙板类型分成组合型与非组合型2种形式。其中,刚度比较强的是组合型的墙板,但其需要维持内外2层混凝土的温差不大,因此需要处理恰当,尽可能使用先进的处理技术,以此保持其刚度能承受荷载。如果因为内外两层混凝土温差较大出现弯曲裂缝的情况,则会极大影响混凝土的稳定性。而墙板温度较小的是非组合型,这种墙板好处就在于内外两层能独立变形,不会产生温度的变化,但是刚度较小。2种墙板使用需结合具体的情况进行匹配,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对2种墙板的预测使用也能帮助优化构件的具体组成部分,从而提高利用率。

3.4 带饰面构件预制

在进行混凝土成型施工的过程中,将安装预制构件的外饰面这一工作内容同步进行。具体的施工步骤如下:在生产混凝土的过程中同时生产构件,将构件组成的外装饰材料在模板上平放,且需要与模板形成相反的方向。做完这一道工序以后,悬调钢筋笼,尽可能使钢筋笼固定在距离模板顶端最近的位置,这样能使外装饰材料不至于脱落。在钢筋笼调节完成后才能浇筑混凝土,使混凝土完整嵌入钢筋笼之中,固定钢筋笼的形状。而施工人员不仅需完成这些工序,还需根据具体的工序进行优化,例如平放模板时,不应单纯将其放在平面,应根据模板的厚度选用较匹配的连接材料,将面砖固定在一侧,从而让模板表面更加平滑,能使装饰构件材料准确的贴靠。而现阶段,应用最多的连接材料多属胶纸,胶纸的粘合性较好,最关键的是高性能的胶纸可缝合不同大小的砖块,使之形成相应大小的砖片。当然,在连接完砖片以后需要将其铺设进模具,同样保持反向延伸的状态,与模板上已经画好的基准线相平行。

4 装配施工的策略

装配施工过程是一个具体化而规范性的过程。在构件生产安装以后,还需要利用合适的吊装工具将构件一一在建筑平面上安装和组合。而吊装工具有很多,这些工具在不同的构件安装中发挥了不同效用。以吊运钢梁为例,主要通过将吊耳进行多种对称设置,能缩小不同构件的起吊间距,最大程度规避因不同构件起吊间距过大造成的模板错位等风险。如果将不同构件在不同时间进行吊装,就会延误工期,但是在同一时间吊装时,都会固定在模板上进行套牢,如果间距未达到标准,就会导致模板角度倾斜。因此吊运钢梁在实际吊运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除此之外,接驳器、索具等相关技术工具同样具备重要作用,以接驳器来说,其主要能有效连接构件和锁具,底座、安装孔及螺栓等索具的基本构成部分是系统构建的,底座将构件与锁具安插,安装孔则是通线连接的途径,螺栓则是增强构件与锁具连接稳定性的措施。构件吊装的工序主要体现在:进场检查→编号→安装接驳器→连接吊装钢梁→吊运→钢筋对位→落位→调整就位。在完成安装构件吊装的过程以后,需借助对应限位装置的优势,将其安装在底部,从而可使构件一旦发生内部螺丝松动等问题能减小底部受力,同时需结合施工具体情况利用斜撑作用,促使限位装置可以调节构件,当构件无法使用后可及时更换。

5 结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装配式领域仍有这巨大的发展空间,其技术要点是非常多的,发展建设过程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实际的作业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一定要根据实际的工程状况来选择和进行,进而为工程质量的提高和行业的发展铺筑道路。

参考文献:

[1]试论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及建造工艺[J].龙勇.建材与装饰.2019(28)

[2]探析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关键技术[J].高杰.建材与装饰.2019(27)

[3]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关键技术分析[J].焦俊杰.工程技术研究.2019(16)

猜你喜欢

结构施工装配式关键技术
居住建筑中装配式钢结构的应用经济性分析
防雷关键技术在自动气象站系统中的应用探究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关键技术研究
预制装配式波浪桩生态护岸研究
无人机集群作战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
关于高层装配式建筑预制叠合板施工技术探讨
浙江省为装配式建筑划分等级
浅谈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技术
探析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技术
探析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