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三三”工程:打造学校全德育场

2020-04-28严青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0年3期
关键词:全员育人三全育人

【摘 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学校展开全员育人。江苏省无锡市扬名中心小学通过实施“三三三”育人工程,整合教育资源,创新管理机制,分阶段全过程引导,全面营造德育场,从而让德育工作更有效。

【关键词】全员育人;三全育人;三自管理;三维融合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23-0017-03

【作者简介】严青,江苏省无锡市扬名中心小学(江苏无锡,214000)副校长,高级教师,无锡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带头人。

如何实现全员育人、管理育人的目标,江苏省无锡市扬名中心小学多年来实施了“三三三”育人工程,即“三全育人、三自管理、三维融合”的育人管理模式,整合教育资源,创新管理机制,分阶段全过程引导,全面营造德育场,从而让德育工作更有效。

一、“三全育人”——打造教育合力网

全员育人,即要求建立社会、家庭与学校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形成三位一体的育人空间,为学生习惯的养成、社会公德的建立、精神价值的追寻以及人格的健全提供有效的保证。

1.专业成长——“术”“道”并重的教师队伍。

作为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他人,教师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助推作用。为此,学校抓住教师队伍这一核心主体,用心设计好每一次科研培训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提升全体教师的育人水平,努力锻造“术”“道”并重的师资队伍。

专家引领——建立长效的教师培训机制,对全体教师进行德育专业的指导。一是实施班主任阅读计划,二是每月进行理论和课题研究的指导,三是针对教师实践中存在的困惑或障碍,开设儿童心理学专题讲座,举办沟通技能、仪表仪态专题操作式培训等。

中心辐射——成立道德与法治教师中心组。一方面,以点带面,引领全体道法教师关注道法课程建设;另一方面,在学校实施“班主任青蓝工程”,引导青年班主任尽快胜任工作,使学校整体德育工作水平稳中有升,均衡发展。

例会指导——学校建立班主任例会制度,内容包括:工作布置、指导,班主任工作案例分析,育人经验交流,德育制度、文件的解读等,有效保证班主任专业品质的提升。

2.培训引领——“心”“手”相牵的家长队伍。

家庭教育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巨大作用,家长的教育观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学校多渠道完善家校沟通,形成“心”“手”相牵的教育合力。

关注日常——学校开展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活动,让家长感受教育的氛围,学习教育的方法,让家长从参与者的角度为教育发展出谋划策。学校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沟通渠道,与家长进行个性化的交流,并将这种交流和家访工作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学校以极为开放的姿态接纳家长的建议,在沟通中引导家长理解教育、支持教育。

突出主题——学校广纳贤才,开辟每月一次的“周末大讲堂”活动,邀请市内外知名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方面的专家与家长面对面交流,在互动中让家长掌握正确有效的家教策略;有效利用家长中的人力资源,聘请“家长志愿者”站上讲台,为学生讲解行业相关知识或技能,激发家长参与教育、体验教育的热情。

评价激励——学校每年进行“优秀家长志愿者”评比,广泛宣传优秀家教经验、优秀家长志愿者的事迹,发挥榜样引领作用。

3.拓展空间——“内”“外”联通的志愿者队伍。

学校充分挖掘社区资源,从不同的视角出发选择志愿教师加以聘任,并且重视志愿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让学生的知识触角延伸到生活、社会。

二、“三自管理”——完善多元管理线

规范有效的全员育人离不开制度的支撑,学校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对全校德育工作进行总体规划和指导,对学校德育的方法、体系模式、特色等进行架构,营造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三自管理”良好局面。

1.完善标准——确立制度意识。

学校完善教师绩效考核方案等各类制度、标准,并以公开和坚持的原则维护制度的权威性,逐步形成全校上下自觉遵守每一项制度的风尚。如以“月考核细则”“教学行为公约”为标准,采用自查和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以“人人争当真善美好少年”常规评比要求为标准,采用教师检查和值勤中队评分相结合的方式,规范学生的言行,让制度成为育人的保障。

2.细化评价——认同制度价值。

学校组织各学科骨干力量,修订了《各科知识能力达标标准》,围绕“能力评价点、知识链接、思维发展、教學次序调整”四个板块将国家课程目标具体化。标准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既是教师教学目标达成的有力抓手,也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依据。具有校本特色的评价标准,全面关注师生的情感、态度、期待,让“校园即家园”成为全校教师共同的愿景,让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同伴评价、社会评价等渠道畅通有效,为育人创造条件。

3.用好阵地——确保制度落实。

学校坚持多形式、多渠道的正面教育,以文明班级评比为抓手,以年级团队考核机制为导引,多管齐下,通过“两线”(值勤行政、红领巾监督岗成员)、“三窗”(校园公示栏、电视台、学校办公平台),以检查督促、友情提醒、表扬先进、献计献策等方式扎实细致、持之以恒地督促育人制度落到实处。

三、“三维融合”——形成有效对接链

全员育人也需要依托学校文化建设,需要走内涵发展之路。学校借助校园文化特有的生命力,发掘有价值的内涵与形式,促进外显与内在的融合,为培养现代公民而努力。

1.环境滋养,文化熏陶——外显与内在的融合。

学校是学生幸福成长的大家园,构思巧妙、温馨和谐的校园环境,融入了学校的育人理念,创生了鲜活的校园文化。强学楼、力行楼,蕴含了学校的校训;操场运动墙、教学楼文化墙上师生创作的主题手绘画彰显出师生对生命成长的理解感悟;楼梯拐角处张贴的“扬扬名名说规范”手绘画、精彩纷呈的环境布置等,都以无穷的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校的每一位师生。

学校还以“养成教育”为主线,将育人内涵融入德育培养目标,培养学生成为“会生活、有尊严、敢担当”的社会小公民。干群一家亲,施行行政中层干部下办公室制度,了解教师思想状态、精神追求、兴趣爱好、家庭情况、工作学习等,营造和谐共进的团队氛围;师生一家亲,鼓励教师带学生回家度周末,特别关注后进生、问题生、特殊生,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家校一家亲,用开放的姿态,欢迎家长走进学校、零距离参与学校教育。贴地而行的家园文化建设,更是让全员育人理念植根于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

2.课程浸润,多元绽放——素养与能力的融合。

学校用适宜的课程观照个体的生活体验和精神解放。学校有“力行”系列课程,包括:生活体验课程、科学消费课程、亲情课程、协同课程、主动发展日课程,广阔的舞台让每个学生获得最优发展,让每个学生都收获成功。学校还联合学科活动打造精品课程:“读书工程”,让书香沁满学生心田;“写字工程”,让墨香溢满校园;“思维训练”,培养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越学越聪明;“口语表达”,让学生发挥潜能,提高英语表达能力;科技艺体更是频现亮点,努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动手实践的能力、勇于创新的意识。学校精心打造合唱、舞蹈、管乐、乒乓、轮滑等特色项目,学生在优质教学中不断取得佳绩。多元的课程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提高了他们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会生活、有尊严、敢担当”的未来公民逐渐成长起来。

3.活动牵引,多层体验——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是为每一个学生生命成长奠基的。我们提出了“言行有节”的养成教育、“服务他人”的责任教育、“志存高远”的理想教育三阶段德育目标;通过德育与学科教学、学生管理、集体活动等学校日常工作的整合,定期展示优秀主题班(队)会,全面激发并提升全体班主任的教育智慧和艺术;实施“亲子共成长工程”,通过“人人通”智慧教育、家访、致家长信、家庭教育周末大讲坛、班级QQ群、亲子沟通(互通书信、互寫祝福语等)等活动,让家长融入教育,做到有方向有要求有行动,让教育延伸,努力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我们还精心策划有特色的“开学典礼”“十岁成长仪式”“快乐的六一”“我入队啦”“今天,我毕业”“雏鹰艺术节”等校园特色活动,让学生经历过程,获得道德体验,育人理念在实践中落地生根。

“三全育人”“三自管理”“三维融合”的“三三三”育人工程贯穿了学生教育培养全过程,三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在全德育场文化氛围的滋养下,学生的道德修养、文化素养全面提升,学校文化实现了内涵式发展,全员育人模式在扬名校园落地生根。

猜你喜欢

全员育人三全育人
构建二级学院 “三全育人”新模式
构建二级学院 “三全育人”新模式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全育人”培育模式新探
现代职教视野下职业教育全员育人探究
构建多面展示平台 打造家校沟通纽带
全员育人模式下的困难生资助工作
点面结合,让“全员育人”落地开花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全员育人”在学校教育中的实施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