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既要金山银山 更要绿水青山
——长汀县持续推进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

2020-04-28

福建党史月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长汀县长汀文明

常 言

策武南坑万亩银杏基地:昔日荒山秃岭,今朝满山翠绿。

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非常关心长汀老区的发展和群众生活,他多次深情表示:“忘记老区,就是忘本,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从1996年5月至2002年间,他曾先后5次来到长汀调研指导工作,轻车简从,进村入户,嘘寒问暖,体恤民情,调查研究,深入了解长汀的水土流失治理等工作,从多个方面对长汀作出9次重要批示,关心民生福祉。

2011年12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从荒山连片到花果飘香——福建长汀十年治荒山河披绿》的文章,习近平同志在文章上批示:“请有关部门深入调研,提出继续支持推进的意见。”

2012年1月8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七部委联合调研组提交的《关于支持福建长汀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上批示:“同意中央七部门调查组关于支持福建长汀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正处在一个十分重要的节点上,进则全胜,不进则退,应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要总结长汀经验,推进全国水土流失治理工作。”

滴水穿石、人一我十 持续推进水土流失治理

改革开放之前,长汀县缺煤少电,百姓迫于生计,滥砍乱伐,“山光、水浊、田瘦、人穷”是当时水土流失区生态恶化、生活贫困的真实写照。

1983年,福建省委第一书记项南到长汀县视察水土流失工作,总结了水土保持“三字经”:“责任制,最重要;严封山,要做到。多树种,密植好;薪炭林,乔灌草。防为主,治抓早;讲法治,不可少。搞工程,讲实效;小水电,建设好。办沼气,电饭煲;省柴灶,推广好。穷变富,水土保;三字经,永记牢。”在项南的亲自推动下,省委、省政府把长汀列为全省水土流失治理的试点县,拉开了大规模治理水土流失的序幕。

1999年11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习近平专程视察长汀,提出“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号召,决心治理水土流失。2001年10月,习近平同志对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再次作出批示:再干8年,解决长汀水土流失问题。在习近平同志的倡导和关心下,省委、省政府从2000年开始将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列入省为民办实事项目,每年补助1000万元。2008年,财政部、水利部将长汀县列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实施范围。从此,长汀水土流失治理迈上了规范、科学、有效的道路。

断臂铁人兰林金在开垦荒山时的情景

长汀县始终牢记习近平同志对长汀水土流失治理提出的“进则全胜、不进则退”嘱托,把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政治责任、主体责任,确定了治山与治水、治理与保护、政府主导与群众主体、社会参与“三个结合”的治理思路,出台《中共长汀县委长汀县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健全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若干保障机制的意见》,突出山、水、土壤、大气系统联动治理,按照“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原则,推行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治理开发模式,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山林经营权流转、项目倾斜、资金扶持、基础设施配套等优惠政策,吸引各种力量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和水土流失治理,引进和扶持彩元、艳阳、丰盈、森辉等60多家企业和个人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参与水土流失治理,种植油茶等经济林果20多万亩,掀起了新一轮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高潮。2012年,长汀县政府出台“以电代燃”电补政策,对河田、三洲等7个重点乡镇农户生活用电给予每千瓦0.2元政府补贴,其他10个乡镇给予每千瓦0.05元补贴。电力部门先后投入6.96亿元对电网进行改造、升级。电网坚强了,用电可靠了,农村居民纷纷购买电磁炉、电饭煲、电炒锅等电器炊具,掀起了一场“厨房革命”。老百姓不再上山砍柴,以电代柴农户超过17.8万户,农村电气化超过99.99%。

培养典型、示范带动 树立长汀老区的精气神

长汀在推进水土流失治理进程中,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他们百折不挠,奋勇当先,体现了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长汀精神”,树立了长汀老区的精气神。

今年57岁的马雪梅回忆起20年前的事,仍然唏嘘不已。1999年,当时36岁的“山东媳妇”马雪梅带上全部家当约8万元,在长汀县濯田镇的塘尾角开荒种果。可一点小雨,就把她种的板栗苗冲得七零八落。“被冲走的不仅是土壤,也是我多年的血汗钱。”原本,这个山东姑娘不要聘金嫁到长汀县,还生了一对龙凤胎,很多村民都羡慕她的丈夫赖荣清,可自从她上山种果后,羡慕变成了可怜:“哎,怎么娶了个败家婆呢?”

每到年关,家里就挤满了债主。2001年的大年三十,她手里甚至没有一分钱,要不是在福州的妹妹赶来看望,恐怕全家人只能饿着肚子过年了。

后来,在长汀县水保局专家的指导下,马雪梅意识到“护住土,才保得住苗”。为了省去从山头到家中来回的时间,她在山头上搭盖了一间低矮农舍,吃住都在这间农舍里。夏热冬冷,她不怕;家人埋怨,她不惧。脑子里想的都是把土护住,让苗快点长高挂果,“干累了就吃,吃饱了就睡”。

上山的第五年,水土保持住了,板栗树开始挂果。马雪梅的日子,也像树上的果子,一年比一年丰收。马雪梅将儿子拉回山上,告诉他:“我会变老,山也需要人接手,要不会荒废的。”如今,荒山绿了,350亩的板栗、200多亩的油茶、78亩的梨树和油桃,以及配套的养猪场等,每年的毛收入超过60万元,前几年还在山边建起了小别墅,过上了小康生活。

马雪梅有一个愿望,就是等以后闲下来时,可以到处旅游,走走看看。但是,无论走多远,这座山才是家,马雪梅说:“我是不会离开这座山的,我希望能看着这座山越来越绿。”

三洲镇戴坊村的兰林金比马雪梅年长一岁,被当地村民誉为“断臂铁人”。10年前,兰林金在广东的一处矿山打工时出了意外,左眼瞎了,双手被高位截肢。在尝试过养鸭子、种芋头、养鱼后,兰林金决定和其他村民一样,向荒山进军。

林慕洪在油茶基地查看油茶的长势

2010年,48岁的无臂农民兰林金两腋夹起锄头,把“红旗岭”荒山开垦了出来,种下了850亩油茶。然而2011年,两个月的干旱天气却让他种下的油茶苗死了近90%。“没事,接着干,没有双手,我也不比别人差。”在部队当特种兵的经历,让他骨子里有股不服输的倔劲,他能熟练地用双腋夹起锄头、铁锹等农具刨坑、锄草,补种油茶苗。终于,2012年补种的油茶苗多数长到了50厘米。

如今,三洲镇戴坊村的红旗岭上,2000多亩的荒山披上了绿装。兰林金高兴地说,去年油茶采收了2万多斤,他还在县城城郊开了一家油茶、生姜加工厂。

今年70岁的林慕洪原是龙岩市第一医院的主任医生。2010年退休后,作为在老年疾病领域的专家型医生,不少民营医院愿以百万年薪返聘他,可他却毅然回到老家——红四军首次入闽经过的四都镇,借贷款1600多万元,学管理,学技术,甚至把大学毕业的儿子也一起拉到山头,种下7000亩油茶,带着乡亲走上绿色致富路。

林慕洪从小就生活在四都,考上大学后才离开家乡。这么多年来,家乡一直没有上规模的企业,村民的生活迟迟不能改善。2013年,林慕洪的油茶开始挂果,他说:“做医生,是在挽救生命。治荒山,其实也一样,是在护住生我养我的土地。”从城市回到农村后,林慕洪每月在镇上的卫生所进行两天义诊,一边义诊,一边治山。“我这也算是老有所为吧。”

2014年,马雪梅、兰林金和林慕洪被推荐评为“感动福建”的十大人物。2019年,马雪梅被评为全国“村暖花开·乡村扶贫扶志典型人物”和福建省三八红旗手标兵。其实,在长汀水土流失治理过程中涌现出的“草根英雄”还有很多。

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 持续走绿色发展之路

2014年7月,“天下客家第一漂”在汀江源庵杰乡开漂了。130部自驾车、460多名游客,纵情山水、激情漂流、品尝美食、观赏荷花,欢度旅游休闲好时光。

“天下客家第一漂”采取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群众参与、社会支持的运作机制,开创了生态产业化的新途径。

游客在长汀县濯田镇的种植基地休闲采摘观光

2013年8月,时任福建省委书记尤权深入庵杰乡调研,提出“既要百姓富,又要生态美”的目标,为长汀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指明了方向。

长汀县委、县政府坚持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坚持治山与治水相结合、治理与发展并进,集中力量打好生态环保水污染防治、大气环境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修复与建设、产业转型升级“五大领域攻坚战”。

为实现绿色发展,长汀县坚持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重,规划建设汀江生态经济走廊,打造6个主体功能区,做好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种养、生态旅游等文章,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赢。抓生态产业,推进精准扶贫,带动贫困农户参与林业特色产业,全县已建立家庭农场156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19家,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170万亩,示范带动了林业生态产业蓬勃发展,参与林农户2.15万户,年产值27.25亿元。2012年以来,累计植树造林36.57万亩,其中阔叶林26.76万亩。统筹推进汀江流域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面积15.57万亩;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处,面积3799.5亩;国家湿地公园1处,面积8863.5亩。至2016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9.8%。

长汀县着力健全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把好项目引进关,引进低耗能、低排放的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稀土精深加工、纺织服装、文化旅游三个主导产业,全力打造特色现代农业、医疗器械、电子商务三个重点产业,培育壮大新能源、健康养老两个新兴产业,构建“332”新产业格局,形成了医疗器械、纺织服装、电子商务、稀土精深加工和农副产品加工、生态名城与红色旅游为主导产业的节能工业发展模式,转移水土流失区人口,既发展了产业,增加了财政收入和农民收入,又减轻了水土承载压力和水土流失治理压力,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共赢的新路子。2019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56.3亿元,增长7.8%;实现财政收入14.2亿元。建成39个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林下经营面积171万亩,产值达28.2亿元;名城旅游、红色旅游、生态旅游持续升温,2019年接待游客440万人次,实现旅游年收入48亿元,增长35.2%。近几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2019年城镇居民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7670元、16730元,比增8.5%和9%。

深化改革、建章立制 持续打造“长汀经验”升级版

长汀县持续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多策并举、以人为本、持之以恒”的理念,深化改革,健全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保障机制,在更高起点上着力打造“长汀经验”升级版,实现“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2016年3月,长汀县顺利通过了创建国家级生态县技术评估,生态县建设领导小组荣膺首届“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集体”称号。

长汀县创新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若干保障机制,从领导决策、产业发展、生态党建、城乡整治、社会事业发展、督查问责等10个方面对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制度规定,巩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将生态文明建设7个方面31项指标列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评价考核,实行主要领导“一岗双责”制,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2013年长汀在全省率先被水利部评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2014年被列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示范基地”。同时荣膺全国现代林业建设示范县、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福建省森林县城等称号,新增汀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全县15个农村乡镇获得国家级生态乡镇命名,17个农村乡镇全部获得省级生态乡镇命名,63个村获省级生态村命名,195个村获市级生态村命名。3个汀江干流国、省控断面水环境质量达标率100%,城区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全县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99.4%。目前,长汀县启动了“治理重点、综合提升、生态示范”三大工程21个项目,精准治理深层治理水土流失斑块3058个,面积10.23万亩,占计划任务数的108.3%,水土流失率下降0.5个百分点。同时,正全力推动并积极配合龙岩市做好《长汀水土流失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的地方性法规立法工作,为水土流失精准治理和深层治理提供强有力法律保障。

长汀县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治理,做到既有利于生态保护,又有利于百姓致富,真正实现“绿一方水土、富一方百姓”。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8185元提高到2019年的16730元,2018年在全省23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首批实现脱贫摘帽,2017-2019年连续三年荣获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称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深入人心。2017年9月,长汀县获评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第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经过几十年的艰辛努力,如今的长汀旧貌换新颜,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显著,生态面貌发生了巨变。2012年以来,通过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整治、崩岗治理等一批重点生态建设工程,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9.14万亩,减少水土流失面积10.75万亩,水土流失率从10.12%降低到7.5%,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森林覆盖率则由59.8%提高到79.8%。过去的“火焰山”变成了“花果山”,绿水青山成为长汀县最具影响力的独特品牌。

长汀治理水土流失的成功实践,形成了闻名全国的“长汀经验”,不仅是福建生态省建设的一面旗帜,也是我国南方地区水土流失治理的品牌和典范。福建农林大学和福建省农科院在科技助力宁夏固原建设中,运用“长汀经验”,创造出“四个一”林草产业试验示范工程,受到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的肯定和批示。“长汀经验”是长汀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的实践结晶,得益于习近平总书记早期生态文明思想理念的具体指导与大力推动。长汀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早期实践地和重要发祥地之一。

今后,长汀将着力系统解决生态突出问题,推进水生态综合治理,抓好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强化土壤污染防治,促进土壤资源永续利用;全面提升生态建设水平,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作,筑牢全域生态安全屏障,有序开展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健全完善林长制,加快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加快打造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示范项目,积极申报联合国地球卫士奖。

“进则全胜,不进则退”是习近平同志对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殷切嘱咐,不断激励着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再推进、再探索、再创新。

猜你喜欢

长汀县长汀文明
长汀县优质烟叶种植气候适宜性分析
请文明演绎
福建省长汀县鸟类资源多样性与区系分析
漫说文明
对不文明说“不”
长汀:造福工程助力脱贫攻坚战
福建长汀:创新推进基层医改
长汀 龙岩市老促会深入长汀县调研革命基点村精准扶贫
文明歌
毛泽东五次长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