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职英语教师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20-04-27郭晓辉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职业发展英语教师跨界

郭晓辉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英语教师要重塑自己的职业理想,抓住信息技术发展、国内外职教理念双向互动和国家“三教”改革的新机遇,加强对信息技术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趋势的学习和研究,实现知识和技能跨界,把个人的职业发展同职业教育的发展结合起来,为推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贡献力量。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师;职业发展;机遇;挑战;跨界

2019年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开局之年,一系列政策举措密集出台,“双高计划”、百万扩招、1+X证书制度试点、“三教”改革、技术技能积累、产教融合成为职业教育领域的热点名词。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慧校园的大力实施,高职学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强力推进,职业教育理念、资源、模式的输入与输出并存,“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持续加快,中国企业“走出去”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大力需求,普高生、对口生、农民工、退伍军人、下岗职工等更多类型学生进入高职学校等等。2019也被称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元年,高等职业教育正在进入新时代。

在这样一个职业教育大发展的新时代,高职英语教师的任务与使命将有所变化和提升,如专业教育更注重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提升,对英语教师的“双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走出去”企业培训员工的语言技能,对英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生源类型多样化、生源质量层次化、生源需求差异化日渐明显,对英语教师驾驭教学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等等。

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如何能够抓住机遇,搭上职业教育改革大发展的快车,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发展和成长目标,迅速提升个人的综合素养,加快适应未来职业教育对英语教师的新要求,是当下高职英语教师必须深刻思考的问题。

一、新时代高职英语教师职业发展的新机遇

(一)信息技术的大发展,为英语教师教学提供了新手段

长期以来,在学生的视野里,教师的权威是毋容置疑的,无论教师的教学方法多么单一、教学手段多么拙劣,教师依旧是知识的权威,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而信息技术的大发展,打破了传统的师生知识传播体系,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教师的知识垄断地位被打破。但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大发展,也推动了教学手段的变革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在以电视为主要媒介的信息技术教育阶段,教师仅仅把传统课堂搬到了屏幕上,谈不上互动而言。在以电脑为主要媒介的web2.0时代,人机互动变得轻松容易,师生网络互动、生生网络互动变得更加便捷,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达到了新的高峰。但电脑毕竟是“大”了些,即便是笔记本电脑,其语音、图片、视频、文档的获取和传输需要多种外部设备的支持,其在使用便捷性、携带方便性等方面,还是受到极大制约。在以手机为主要媒介的“互联网+”教育时代,教学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之间的藩篱,教师可以在地铁上利用手机录一个have to与must比较的微课,可以在吃饭期间语音解答学生对西方文化的疑问,学生可以在被窝里看完一段a与an使用的微课,也可以在跑步中听完China Daily新闻,碎片化学习正在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与学生之间“教”与“学”的关系,已经变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协同学习。

信息技术的大发展,使教师的教学手段正变得丰富而高效。粉笔、黑板之类工具的使用频率越来越低,使用范围越来越小,取而代之的是智慧黑板、智能手机以及高性能计算机等,更不用说3D虚拟仿真、人工智能设备等教学器具在实验实训场所的大规模应用。这些借助于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手段,正在改变着课堂的教学流程、多方互动、教学评价等,如英语教师通过学生发来的语音来评价学生的单词发音是否准确、句子结构是否正确、语言表达是否恰当等。总之,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正在革新、丰富着传统的教学手段,为便捷、高效的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撑。但长期以来,教师没有把自身的专业发展与岗位胜任力与学生的培养结合起来,造成信息化素养没有真正地融入教师专业发展的体系之中,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尚不能够满足信息技术时代英语教学变革的需求。

(二)国内外职业教育理念与模式的多向互动,为英语教师发挥专业特长提供了新舞台

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从数量上看,我国已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高职教育已占据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从人才培养模式上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从参照本科教育、引进国外模式到探索形成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模式的进程;从社会認可度上看,高等职业教育越来得到社会的重视和认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较大提升。可以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在形成自己的发展路径和模式。在未来的发展中,高等职业教育既要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同时,也要输出自己的方案和标准,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增强文化软实力。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提出,要“建成覆盖大部分行业领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启动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群)。”《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提出:“要加强与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交流合作,打造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品牌,探索援助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的渠道和模式,承接‘走出去中资企业海外员工教育培训。”可见,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引进来、走出去将成为未来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建设任务和工作内容。英语教师在这种浪潮中,应该如何定位自己,如何找到新的职业发展方向?相对而言,英语教师在高职院校的定位较为尴尬,英语相关专业本身不是高职院校的优势专业,英语课程又处于边缘地位,与专业课程轰轰烈烈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相比,则冷清得多,鲜有大的突破。因此,英语教师在注重个人教学能力提升、教学改革突破的基础上,更要提升自己的站位,开拓自己的视野,站在高等职业院校综合改革的前沿,探索适合自己的岗位与方向,并为之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在职业教育国内外双向互动的舞台上,绽放出新的光彩。

(三)“三教”改革的持续推动,为英语教师成长提供了新动能

教师、教材、教法都是事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要素,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职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获取、职业素养提升、职业道德养成。教学对象在变化,教育理念在更新,教学手段在进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在重塑,因此,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课题,是教学持续改革与发展的内在驱动要素。教师,是“三教”改革的核心,也是教材和教法改革的具体推动者和执行者,只有教师对教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有了求变的意识和动力,才能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改革的浪潮中去。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从2019年起,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2020年起基本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教师来源结构的变化,将逐渐打破职业院校固有的、以学缘结构为主要考核指标的教师队伍评价,教师团队成员将由侧重知识互补转向技能互补。就高职英语教师而言,一方面要研究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积极参与省部级教材编写,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在教材、教法改革上攀登新的高峰,同时,也要关注学校高水平专业、重点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这些专业将成为学校未来对外交流的窗口。因此,高职英语教师要主动参与这些专业的建设,为将来参与这些专业(课程)国际标准的制订、教学模式的输出打下基础。

二、新时代高职英语教师职业发展的新挑战

(一)广泛学习意识不足

如今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的周期已经由18世纪的80~90年缩短到2~3年,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知识分类越来越细密,技术革新日新月异,即便是自己所从事的、熟知的领域,我们或许也只是掌握了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对于其外围知识和技能了解较少,更别说其他领域。在这样一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社会变革前所未有、教育理念碰撞加剧的时代,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手段越来越多、来源越来越广,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也更加多元化,学生的思维也更加活跃。信息时代,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拥有者,教师的知识随时面临被挑战的可能性,传统的以知识灌输为目标的课堂教学必须发生转变。因此,一方面,教师要持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在所从事专业的深度上下功夫;另一方面,教师也要不断广泛学习,开阔自己的知识面,以应对知识大爆炸时代的挑战。与此同时,新理念、新技术的广泛传播与应用,促使了新的学习方式的产生,也促使英语教师加强对教育理念和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研究。就英语教学而言,除了大量新词、新语、新用法的出现外,英语学科本身知识更新相对较慢,且多数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较弱,使得高职英语教师本身求新求变的意识不强,他们往往既缺乏对本学科知识的深入钻研,也缺乏对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提升的动力,更谈不上对其他学科的关注与学习。

(二)深入改革动力不强

从高职英语教师所处的外部环境来说,长期以来,英语学科在高职学校的地位较为尴尬,从示范校(骨干校)、优质校到“双高”校建设,从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到产教研融合、校企命运共同体,英语教學的深入改革似乎与高职院校质量提升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都擦肩而过,由此,英语教师一直作为一个被忽视的群体而存在。从高职英语教师所处的内部环境来说,英语教师多把英语看做知识而存在,而不是把英语作为技能而看待,教师多关注英语学科的教学,而忽视英语这门学科或者技能在整个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定位,跳不出学科的局限。因此,高职英语教师更多关注的是英语知识,是英语课堂,而没有站在英语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的高度来深入探讨高职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三)积极跨界行动滞后

“跨界(crossover)”,原意是“跨界合作”,指两个不同领域之间的合作。随着行业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跨界”已经成为国际潮流。工业革命之前,所谓的学科体系、知识体系,面是比较宽泛的。工业革命之后,机器的诞生使得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与此同时,机器上的每一个零件都是一个标准件,都需要专门的知识来制造和使用,因此,学科便变得越来越细。今天的教师,就是按照细分学科培养出来的,学有所专,学有所长。但我们也要认识到,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尤其是互联网+、5G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催生新的产业和职业,因此,教师必须努力去适应这个时代,学习这个时代的新理念、新技术、新知识,并整合到自己的专业和教学中去,成为跨界的“高手”。就英语教师而言,跨界有自己独特的特征,如英语和专业课程教学的融合,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应用的统一,英语教师与外事工作、教师职业与企业员工身份的互换,等等,都是跨界,但我们往往忽视这种跨界,而不是加以意识上的强化,促进教师自发产生跨界意识。有意识地强化跨界,能够开拓思路,促进创新,这也是当下我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必然要求。

新时代,新业态,新职教。“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教师的角色和职能被重新定义。在信息技术大发展、职业教育改革如火如荼的时代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师要勇立潮头,关注职业改革发展的趋势,把个人职业的发展同学校发展结合起来,把英语学科同学校的人才培养结合起来,把英语教学同信息技术、专业课程结合起来,借助信息化手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互联网+”时代碎片化、泛在学习的优势,深化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实现个人职业发展的同时,推动学校事业的大发展。

(责任编辑 冯会利)

猜你喜欢

职业发展英语教师跨界
跨界天才之西方篇(上)
学霸也是人 那些跨界的大拿们①
论小学英语教学对小学英语教师素质要求
大学英语教师出国进修的有效性调查与研究
认真开展教研活动提升英语教师水平
教师知识理论视域下的高校青年英语教师教材自主能力调查研究
浅谈高等院校体育教学与学生职业发展
审计人员职业发展与能力建设探析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创业就业中的思想引导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