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党员积分管理模式优化研究

2020-04-26王明旭谢艳波陈冰玲黄嘉珂

各界·下半月 2020年3期
关键词:量化考核

王明旭 谢艳波 陈冰玲 黄嘉珂

摘要:为加强党员管理,各地探索开展党员积分管理,实现对党员的量化考核。在执行过程中,也暴露出了党员积分管理本身的可操作性不强、约束效力有限、自我更新动力不足,党员投入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为此,通过构建党员积分管理考核+思想政治理论水平考试的“双考核”模式,引入政治联络员的概念,实行政治联络员分级管理,对党员进行积分考核,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水平考试,形成综合评断结果,确定所属政治联络员级别。并对不同级别的政治联络员赋予不同的跨级参与上级党组织活动和开展监督建议的“一主一辅”的双重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提供一种实现党员交流管理的上下流通渠道,助推新时期党员积分管理的优化升级,提升党员管理质量。

关键词:积分管理;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政治联络员;量化考核

我国党员数量庞大,如何对党员进行有效管理,一直是各级党务工作者思考的问题。针对党员管理,2019年5月6日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施行,在其总则中明确提出党员教育管理是党的建设基础性经常性工作。针对这项工作,全国各地各级党组织做了一些探索,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构建公开透明化管理机制、进行积分管理等。其中积分管理模式优势明显,更具整体系统化考虑。一些基层党组织探索了党员积分管理模式,取得了一些成效,并在实践过程中总结了一些实践经验,形成了一些文献成果,为我们进一步探索党员积分管理的优化完善提供了借鉴。同时也发现现有的党员积分管理模式需要不断跟上形势发展需要,解决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创新探索更为成熟的党员积分管理模式。

一、党员积分管理存在的不足

一些基层党组织没有探索党员的量化管理,按照常规的党员管理方式进行。有的党支部探索了党员积分管理,涉及积分事项及考评方式的繁琐,影响积分管理的执行。党员积分管理在一些基层党组织有所探索,一直未能形成全国的党员管理方式。主要是积分事项把握不准,如事无巨细,实操性不强、可执行力不高;然而粗放界定积分事项,大类直接简单,却扩大了评判者的自由裁量空间,容易引发评判结果的认可度争议。

(一)积分管理的量化内容存在争议

对党员进行积分管理的目的是变过去定性管理为定量管理,以便有针对性的提高党员管理水平,做到有的放矢。积分管理也涉及对党员管理方方面面进行量化考评。既要考虑周全,也不能事无巨细,量化太粗,不具有可指导性,甚至久而久之会形同虚设;量化太细,可操作性不强,反而形成党员管理的巨大工作压力,不利于党员积分管理工作的向前推进。

(二)积分管理的自我更新机制不健全

对党员进行积分管理,涉及要明确积分事项,出台积分管理办法,形成积分考评结果,并配套相关奖惩措施。在党员日常管理过程中,要不断检验积分事项和赋值权重的合适性。积分管理办法要能够起到党员积分管理的自运行。如果沒有形成完备的监督优化机制,党员积分管理就没有后发优势和自我更新动力,就没有创新活力可言,不能形成良好的自我更新机制,无法跟上形势上的变化。

(三)积分管理的约束效力有限

对党员进行积分管理,并不是党中央或中央组织部出台的具体政策文件,只是部分基层党组织为了加强本地区或本单位党员管理开展的党员创新管理方式。其刚性约束不一,受领导的重视程度和党务工作者执行力度的影响较大,未能完全解决内生动力问题,所以不具有长期约束性。在积分管理的具体操作过程中,需要党员自评,然后党支部核评,最后上级党组织审定。作为党员自评,因对其自身影响有限,特别是如果党员积分结果不能很好使用,没有广泛认同感,积分管理就没有太强的约束性和指导性,就会影响大家对积分管理的执行效果。如果只是单纯的评判出结果,没有结果运用的配套举措,就难以有后续的指导价值。

二、党员积分管理的模式优化

(一)立足党员成长成才角度思考党员积分量化的制定

党员积分管理的初衷,不仅是达到管理的目的,而是要从党员成长角度出发,推动党员管理质量提高。对党员管理,涉及面较广,且各行各业有不同的特点,应该抽丝剥茧,归纳总结,充分考虑党员的心理需求,加强对党员管理质量提升的统筹推进。对党员进行积分管理,不仅仅是完成上级党组织对本级党员管理要求,更是要从党员角度考虑他们的内心需求,使积分管理成为推动他们成长成才,提升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有个人发展成就感的舞台。即在实现党员高效管理的同时,充分兼顾好党员利益,制定符合广泛认同感的积分管理事项,让大家普遍感觉既有完成的信心,也有一定的挑战性,更有在积分管理模式下的个人成就感的不断提升。所以党员积分内容的选定和量化、不是一味地难倒党员,而是督促他们学出真收获,并能有助于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按照要求接受积分管理,最终能够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要强化党员积分清单管理,加强权重赋值研究,不断推动党员积分管理的可操作性和灵活性。

(二)构建党员积分+思想政治理论水平考核的“双评价”模式

开展党员积分管理就是为了囊括党员在日常工作中所体现的党员责任担当。量化考核党员,对党员开展针对性的管理,体现的是对党员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成果的实践应用。因其无法直接评判党员是否不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也就无法科学督促其实践应用,为此引入党员思想政治理论水平考试。对党员思想政治理论水平进行考试,要组建题库,并不断更新题库,使考题能够准确衡量党员思想政治理论水平的高低。这种党员思想政治理论水平考试既可以是单位党组织开展的水平考试,也可以是更大范围的党组织开展的跨单位、部门,甚至跨地区的党员思想政治理论水平量化考核。其目的是对党员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进行量化,科学评判党员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效果。这种方式弥补了党员积分管理中党员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效果的直观考核的不足。

(三)引入“政治联络员”综合评判机制

构建党员积分+思想政治理论水平考试模式,借鉴已经存在的专业职称评定模式,引入政治联络员的概念,并实行政治联络员分级管理,将其应用到党员管理中。结合党员年度积分和思想政治理论水平考试成绩,形成综合评断结果,确定所属政治联络员级别,并对不同级别的政治联络员赋予不同的跨级加入并参与上级党组织活动的申请权限。在现有党员管理基础上,试点构建党员管理的“一主一辅”的双重管理模式,即政治联络员主要受所在单位分属党支部管理,同时具有对参与活动的其他党支部开展监督并提出批评建议的权利,即收到申请权限范围内加入的党支部辅助参与监督管理,体现的是党员跨支部活动参与与工作监督建议模式。政治联络员级别分别有初级政治联络员、中级政治联络员、高级政治联络员、教授级政治联络员。不同级别的政治联络员对于不同的联络范围,即以所在单位分属党支部为基础,不同级别联络员具有不同的跨越党组织最大层级,也就是能够跨越到上级党组织参加活动并监督建议的范围,同时具有下沉下级党组织的自由申请资格范围。初级政治联络员最大跨越级别为1级,中级政治联络员跨越级别最高为2级,高级政治联络员跨越级别最高为3级,教授级政治联络员跨越级别最高为省部级党组织。政治联络员级别证书有效期五年,五年后要重新接受考试,评定级别。评定什么级别的政治联络员,就需要到提供相应级别的党员积分考核、参加相应级别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考试,综合评审后,在相应级别党组织和所在支部公示。

(四)匹配政治联络员不同等级的申请交流权限

不同级别的党员政治联络员是为了打破跨层级党组织自由交流鸿沟,提供上下畅通的党员管理交流模式。对于没有参与政治联络员评定的,履行党员义务,接受所在党支部的管理。如果评定了相应级别的政治联络员,就具有跨级参与上一级别党组织活动和监督建议的权限。如初级政治联络员,就可以参加所在单位机关党委的会议、活动等权限;中级政治联络员,就可以申请参加上级机关任意一党支部活动;高级政治联络员,就可以参加上级机关党委的相关活动。教授级政治联络员,可以申请跨省交流,参加申请加入的全国省部级机关的某一党支部的活动参与和监督建议。实行本单位所在党支部管理和上级党组织活动参与管理的“一主一辅”的双重管理机制改革。

三、结语

通过党员积分+思想政治理论水平考试,综合评判政治联络员级别,全面系统的探索党员积分管理的应用和对党员管理的引导,也对党员进行了量化管理,同时构建了一种党员自我追求进步的方式,解决了内生动力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军.新时代高校发展学生党员管理信息系统的思考[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0,4(1):51-53.

[2]左剑.基层党组织的党员目视化管理[J].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19,19(4):61-64.

[3]冯艳玲,张杰.积分管理提振党员"精气神儿"[J].共产党员(河北),2019(24):23.

[4]徐占忠,张秀敏,王伟.党员履约行为积分评价机制探索[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9(23):78-79.

[5]任志刚,田婕,刘健.基于"互联网"的党员量化积分管理[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9(23):71-73.

[6]孟兴林,廖小杰,杨柳.高校学生党员发展"积分制"管理模式研究[J].价值工程,2017(7):170-173.

[7]黄玉荣.关于党员积分管理研究的初探[J].各界,2019(12):9-10.

猜你喜欢

量化考核
基础课教师科研绩效量化管理的优化
高职科研管理中量化考核的局限与人文反思
论网络能源系统定位维护方法的研究
高校学生党员量化考核探索与实践
高等教育教学评价模式初探
基于ASP.NET的职业学院绩效考核管理信息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量化模式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运用研究
浅谈“衡水模式”量化管理的弊端
量化考核机制在联合站站降本增效工作中的作用
“量化考核”机制创新研究生党员发展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