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脏彩超在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中的诊断意义

2020-04-26林琳

健康大视野 2020年7期
关键词:心脏彩超

林琳

【摘 要】目的:探讨心脏彩超应用于诊断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期间本院收治的45例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归为实验组,另随机选取45例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90例患者均接受心脏彩超检查,依据检测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各项相关指标。结果:实验组左心房内径(47.26±5.35)mm、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4.68±6.13)mm,均高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左心室射血分数(36.51±4.21)%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彩超可以为诊断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提供较为准确的参考依据,从而提高诊断准确率,使患者能够尽早得到对症治疗,有效控制病情。

【关键词】心脏彩超;诊断依据;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

【中图分类号】R54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7-234-01

心衰发展到后期的住院率及病死率均较高[1],患者主要表现为全身乏力、耐力下降、呼吸困难、水肿等。与慢性心力衰竭相关的高危因素很多,主要可归为两类,一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负担过重,另一个是心肌受损导致其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2]。该病对患者身体健康的影响较大,严重时可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同时还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生活质量下降,因此必须尽早采取治疗,把握最佳治疗时机。临床上对该病的诊断主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既往病史、相关检查结果等,诊断时应注意将左心衰与呼吸系统疾病相区分,右心衰与肝脏疾病相区分[3],而此时心脏彩超能够提高更直观的图像信息,帮助医生做出更为准确的诊断,从而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期间本院收治的45例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归为实验组,另随机选取45例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龄52-79岁,平均年龄(65.71±0.75)岁;实验组: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51-78岁,平均年龄(65.45±0.68)岁。两组患者基本情况一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均在自愿、知情前提下签署相关协议;②均全程配合检查。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②处于妊娠、哺乳期者;③无法正常沟通者。

1.2 方法

对90例患者予以心脏彩超检查:①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②设置探头频率,一般在2-5 MHz;③利用探头进行检测,务必要将心尖四腔切面清晰的呈现出来;④仔细观察患者心脏情况,对其血流状况、心脏瓣膜结构、心脏搏动等重点监测;⑤获取图像,并计算相关指标,将检查结果存储归档。

1.3 观察指标

根据心脏彩超检查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1.4 统计学分析

将所有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型数据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45例,左心室射血分数(64.43±7.25)%,左心房内径(20.56±3.47)mm,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42.68±5.19)mm;实验组:45例,左心室射血分数(36.51±4.21)%,左心房内径(47.26±5.35)mm,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4.69±6.13)mm。比较显示,实验组左心室射血分数(36.51±4.21)%低于对照组,同时左心房内径左心房内径(47.26±5.35)mm、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4.68±6.13)mm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22.3401,P1=0.0000;t2=28.0876,P2=0.0000;t3=10.0305,P3=0.0000;P<0.05。

3 讨论

心力衰竭是一种多发于老年群体的心血管疾病,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慢性两种,如果症状突然加重则属于前者,如果症状相對比较稳定则归为后者;根据发生部位也可分为右心衰、左心衰以及全心衰[4]。一般右心衰会造成患者静脉系统内血液淤积,出现水肿、腹水、呼吸困难等,在诊断时应注意与某系肝脏疾病相区分;左心衰的主要症状包括气短、少尿、呼吸困难等,诊断时应注意与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进行区分;全心衰包含以上所有症状。心衰的临床情况是非常复杂的,医生诊断时除了需要了解患者的临床表现,同时还需要参考其是否存在高血压、冠心病等病史,并进行相关医学检验,从而获取全面、准确的参考依据[5]。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该病的发病率已经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给众多患者带来身体及生活质量方面的负面影响,严重时甚至威胁其生命安全。

因此,为诊断该病提供精准的影像学依据,是提高临床诊断符合率的重要环节之一。随着影像技术的迅速进步,心脏彩超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的常规检查中。该方法的操作相对简单,不损伤患者身体,且无任何辐射,比较容易被患者接受。通过心脏彩超,可以非常清楚、直观的看到患者的心脏结构、大小、收缩及舒张功能、心脏瓣膜状况等,并将诊断需要的静态、动态图像保存下来,从而为临床诊断提供全面且准确的参考依据。在本次研究中,90例患者均经过心脏彩超检查,发现实验组患者各项指标均与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心脏彩超不仅可以提高图像信息,还可以提供关键性的指标参数。

综上所述,在临床诊断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时可参考心脏彩超结果,以获得更加全面准确的参考依据,从而提高诊断符合率,使患者能够尽早获得对症治疗,并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赵瑶玉.心脏彩超在诊断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时的临床应用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6):54-55.

[2]许益,刘影,李超,etal.心脏彩超对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价值[J].医疗装备,2017,30(8):132-132.

[3]李茹.心脏彩超对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医刊,2016,43(19):100-101.

[4]苑淑静.心脏彩超在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55):299-299.

[5]曹丰.心脏彩超在诊断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5):120-121.

猜你喜欢

心脏彩超
心脏彩超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动态心电图及心脏彩超与冠脉造影对冠心病的诊断分析
强心冲剂防治表柔比星联合化疗所致心脏毒性的临床观察
心脏彩超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患者诊断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