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骨髓里发出的美妙乐音
——访著名胡琴演奏家布多阿森

2020-04-25

乐器 2020年4期
关键词:阿森刘天华胡琴

1963年的一天,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五周年庆祝晚会在南宁明园饭店礼堂举行,一位青年演员用马骨胡演奏的《壮家晚乐》独具特色。演出结束后,代表中央来的国务院副总理陈毅上台接见演员。他走到演奏马骨胡的小伙子面前,亲切地摸着他的头,接过马骨胡端详,然后说:这个乐器有意思!这可是一支民族乐器之花,小鬼,你要爱护它,好好学习呀!

拉马骨胡的演员高兴的点着头。这个拉马骨胡的壮族小伙子叫布多阿森。

自小聪明伶俐 加入专业团体

布多阿森1944年生于广西百色地区一个偏僻的小乡村。他自小聪明伶俐,任小学教师的父亲对他尤为关爱。在父亲的影响下,他从小就喜欢写写画画、拉琴唱歌。当年家境贫穷没钱买乐器,手巧的父亲就用一个小筒蒙上青蛙皮,自制了一把二胡,这把青蛙皮二胡成为布多阿森童年时代最亲密的伙伴。聪颖勤奋的布多阿森悟性极高,每日练琴不辍,很快就能拉出当时流行的曲调。由于打小就受到音乐熏陶,布多阿森10岁那年就加入了当地乡间的同乐社参加娱乐活动。

1958年6月,百色地区田阳县文化馆翁深川馆长下到边远山区坡洪镇古眉乡招收小演员,当时布多阿森已是乡同乐社6人小演员之一,同乐社十几个青年演员一同报名接受翁馆长的选拔。布多阿森因为年纪最小,文化馆长不让他报名。”后来因为偶然的机会,事情有了戏剧性的转机。“我爸还是代销店代理人,翁馆长晚上到家里买香烟,见我家有几张水彩画,房角还挂着一把青蛙皮做的二胡和一支竹笛,便问这是谁画的?爸爸指着我说:是阿森画的。翁馆长指着我问:会吹笛子、拉二胡吗?我爸告诉他,我会拉几下。翁馆长爱惜人才,对我爸说:你让乡政府开个介招信,阿森就可以参加考试了。”第二天一大早,布多阿森拿着开好的介招信,去了中心小学参加考试。几天后,县文化馆来电话通知,阿森和另一个叫黎海堂的两人被县文工团录取了。

1958年7月8日,布多阿森走岀山乡,到了田阳县田洲报到,成了县文工团的真正演员。在文工团,他是多面手,即拉二胡又画布景。I960年初,布多阿森调到百色地区文工团工作。广西为了庆祝自治区五周年,1962年8月举行全省文艺汇演,选出八个优秀节目给中央首长观看,其中就有布多阿森的马骨胡独奏。这就发生了开头的一幕。

当年,中央广播民族乐团到广西开座谈会,有关部门要每个地区派一位代表来演奏二胡,百色地区就派了布多阿森去参加那次演出。时年18岁的布多阿森当时个头矮小,又坐在不引人注目的角落。结果全省每个地区的代表都表演完了,唯有他被晾在一边失去了表演的机会,当时布多阿森又羞又气无功而返。这件事给了布多阿森很大的刺激。回百色后,布多阿森拼命练琴,他想用出类拔萃的演技洗刷屈辱,希望用自己最动听的音乐献给观众。团领导欣赏他不屈不挠的精神,就送他去跟随中央歌舞剧院二胡演奏家汪炳炎先生学艺。师从汪老师学艺期间,他除了完成汪教授布置的功课外,还加班苦练二胡鼻祖刘天华先生的作品,经过汪教授三个月的悉心指导,布多阿森的二胡演奏技艺进步飞快,刘天华的《空山鸟语》也被他演奏得惟妙惟肖。

进入院校深造 得到名家指教

1963年夏季,广西文化厅得到了几个去中央民族学院(后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的名额。布多阿森被推荐去参加考试。至今他还记得考试有一项内容:翻译古文和成语。其中有一句是解释成语“有的放矢”,布多阿森没有学过古文,忽然他记起“的”是靶子,“矢”是箭,就写出了对着靶子放箭,结果他的古文得了28分。

布多阿森至今还记得,当他穿着富有壮族特点的黑衣黑裤从广西来到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的当晚,许多同学来到他灯光明亮的寝室,用新奇的目光打量着他,和他聊天。布多阿森知道他们读大专,觉得比自己强多了,后来同班同学赵毅告诉他:我们是63本科班,比大专高。他这才知道本科比大专要多读一年。回忆起这些趣事,布多阿森笑了。

在中央民族大学,布多阿森师从 “南胡圣手”的陈振铎教授。经过陈教授四年的言传身教,布多阿森获益良多。布多阿森没有忘记陈先生的忠告:除了学习二胡外,还要广泛涉猎其他门类的知识,还要学会写毛笔字,学会站着拉二胡……“陈先生说,站着拉二胡,手臂的活动空间会更大,气息能与节拍相呼应,更能全身心的投入演奏。”从此以后,布多阿森便遵循导师的教诲,认真练毛笔字,也习惯了站着拉二胡。在国内音乐界,布多阿森也许是较早站着拉琴的演奏家。

师从陈振铎教授学习二胡

向陈振铎先生请教

深入民间采风 学习马骨胡琴

布多阿森痴迷二胡,无论走到哪里,胡琴都与他相随。布多阿森回忆“文革”期间他回乡插队,在劳动间隙,他用随身携带的胡琴给队里的社员们拉起了曲子,让人们分享音乐的乐趣,抖落一身的疲惫。即使是出差,不管是在汽车上还是火车上,他都会找机会拉琴。有一次布多阿森出差到福建,在宾馆里拉二胡时,一位住宿的归桥闻声带着儿子登门拜访,请求他为其子指点。拉琴既是布多阿森的职业,也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

为不断提高胡琴演奏水平,布多阿森还经常深入民间汲取养料,向民间老艺人们拜师学艺。当年他曾慕名到一个村子拜访老艺人王树清,向他学习北路戏马古胡琴的演奏。那天王树清正忙着收获玉米,于是布多阿森就跟着老艺人一起收割了一天玉米,夜晚勤劳好学的布多阿森又在油灯下拉起了二胡,他求知若渴的精神深深打动了老人,于是老艺人王树清就收他为徒传授马骨胡的演奏技巧。布多阿森与老艺人同吃同住一个月,系统地学习了民间马骨胡的演奏技巧和民间音乐作品,临别时老艺人还把一把精致的马骨胡赠送于他。

后来,布多阿森又拜师南路戏老艺人李翠英学习马骨胡,学到了不同风格的马骨胡演奏技艺,这便为其对马骨胡的改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大胆发明创新 改良牛角胡琴

用黄牛角制作胡琴是广西壮族人的习惯。单黄牛角腔体狭窄,所做胡琴音量小,音色尖锐,演奏曲目受到许多制约。布多阿森从中央民族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广西,决心对牛角胡进行改良。他发现,水牛角一头很粗,一头细尖,可产生较好的共鸣效果,是代替黄牛角的最佳材料。为了寻找可与牛角最匹配的共鸣板,他做过不少尝试,最终取得了成效。

上世纪90年代,布多阿森来到福建宁德工作后,他深入畲乡进一步研究畲族牛角胡。牛角胡早在200年前就流行于广西左右江一带壮族地区,当地人用黄牛角制琴存在一些缺点,如腔体狭窄、音量细小、音色尖锐。布多阿森通过多年实践研究并从中得到启发,于是对这种二胡进行了大胆的改良。他采用水牛角来制作,在这期间他也走过不少坎坷的尝试之路,但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众多好心人的帮助下,音色醇厚近似人声的牛角胡琴终于制作成功。这种经过改良的福建省畲族牛角胡获得了国家专利。

而今,在宁德市东湖区党建联盟办公大楼里,有一处专为布多阿森开辟的展区,全部展示着布多阿森的牛角胡和马骨胡,供人们参观学习。

布多阿森演奏用的牛角胡重达四公斤,他用牛角胡演奏刘天华的作品,甚至演奏移植曲目如《云雀》《西班牙斗牛士》等,别有韵味。凭借改革成功的牛角虎和马骨胡,布多阿森登上了国内外艺术的殿堂,成为了当代中国牛角胡之父。作为学习二胡出身的布多阿森剑走偏锋,将二胡演奏技法运用于牛角胡和马骨胡之上,并先后录制了《从骨髓中传出的声音》《中国月亮》《十面埋伏》等专辑,他还携带这两种独特的乐器应邀在国外演出。在新加坡演出时,人们称布多阿森为“山中的精灵”。2016年,布多阿森获得了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民族民乐艺术终身贡献奖。

布多阿森和他的牛角胡

离京扎根闽东 组建畲族乐团

作为“南胡圣手”陈振铎的关门弟子,布多阿森毕业后在中央民族大学执教多年,培养出许多少数民族二胡学生。然而他不满足现状,觉得在学校不能施展他的全部才华。

辅导学生

有一年,布多阿森从一张报纸上获悉福建闽东宁德组建畲族民族歌舞团,他怦然心动执意前往,毅然离开了学习、生活近20余年的首都北京,扎根于福建宁德。

在宁德这样一个不大的地方,布多阿森并没有觉得屈才,而是乐此不疲地投入到新的环境中。在畲族歌舞团,他曾担任了八年团长,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在他任职期间,筹资解决了职工居住楼和排练厅的建设,改善了员工的居住环境和排练环境。他说起太太来,总觉得自己有愧于她:我那些年忙着演出教学,太太生病去北京看病,我都没能陪着她。为了畲族歌舞团事业的发展,为培养民乐艺术新苗,布多阿森殚精竭虑。他为闽东文艺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培养二胡新人 传承天华事业

当初从北京来到宁德以后,布多阿森就在工作之余办起了刘天华二胡传习所。1999年11月,他带着传习所的学员到北大演出,后将演出盛况向恩师陈振铎先生做了汇报。陈先生鼓励他:一定要把刘天华二胡传习所办好,要从娃娃抓起。他听从陈振铎先生的教诲,培养了一大批少儿胡琴演奏者。十几年前,布多阿森率领着二胡传习所的众弟子到母校——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厅做了汇报演出。演出曲目全部是刘天华的作品和陈振铎的作品。在他家中,布多阿森把当年演出录制的光盘放给我看,那场演出的确是一场传承经典、弘扬国粹的演出。

2019年8月25日,“喜迎建国70周年活动暨刘天华传习中心27周年音乐会”在福建宁德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演艺厅隆重举办。

当天演出的舞台上,75岁的布多阿森闪亮登场。他身着红色的绸子演出服,一条宽大的两色相间的绸布系在腰部搭在肩上。他将肩头的披挂用力甩向身后,然后左手高举四公斤的牛角胡,仿佛托举起一件神器,一个古老的图腾。布多阿森先后用牛角胡和马骨胡演奏了几首特色鲜明的乐曲,让人们领略了从骨髓里流淌出的神秘的乐音。

现在,布多阿森致力于厦门某山庄的二胡养生培训工作,他将刘天华、陈振铎的二胡传习班办到了厦门,得到了福建民管会领导的热情支持。

记得刘天华先生在一篇文章中曾阐述:“一国的音乐教育并非造就几个音乐人才去当教员,去做高等吹鼓手(演奏家),乃是人人必备的一种养生之具。”布多阿森认为,二胡、琵琶等民族乐器,都可成为大众的养生工具。他写过这样几句话:深山隐古乐,神庄传正音。传播天华琴,华夏有神韵。布多阿森在山庄教授的零基础的学生,在短短的时间里已经能够登台演奏一些乐曲,他的二胡养生教学理念已初见成效。布多阿森希望以山庄为基地,让更多的人接受二胡养生的理念。布多阿森本打算在2020年夏季举办纪念刘天华去世88周年、陈振铎去世21周年的音乐会,因为新冠疫情的原因,估计这个计划要推迟了。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布多阿森不顾年迈,在为普及和弘扬民族音乐事业的路上不知疲倦地奋力前行……

近期演出剧照

猜你喜欢

阿森刘天华胡琴
诚实的木工
穿越皓月的胡琴声
刘天华音乐美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思考
喷嚏洞
官中胡琴与角儿胡琴
中国近代报刊中刘天华音乐史料钩沉
国乐改进
寻药记
最高点退出和最低点进入
胡琴心:我用整个生命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