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实例分析

2020-04-25普曦峰

建材与装饰 2020年11期
关键词:红塔区玉溪市填埋场

普曦峰

(玉溪市红塔区环境清洁中心 云南玉溪 653100)

0 引言

玉溪市是国内烟草生产的核心基地,是继省会城市(昆明)之后,以园林城市建设为主的城市。玉溪市的GDP与地方财政实际收入排在云南省中上水平。玉溪市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地质条件优越。玉溪市的未来发展目标为:利用20年时间,发展成为云南经济发达区域,将文化科技与管理能力全面提升,发挥其园林城市优势。为此,加强玉溪市垃圾处理能力,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项目。

1 玉溪市的基础情况

1.1 玉溪市的水文质量

玉溪市境内的红塔区位置,具有地层褶皱、结构复杂的特征,水系资源较为丰富,其中有玉溪大河横穿其中,主要河道和支河道的干流长度达350km不止,河网密度数值在0.35,几乎不存在大片的无流区域,水质充足,资源丰富,城市年均实际获取的蓄水量在4.3亿m3,其中地下水资源容量占比29%,是珠江水系的一种。

1.2 玉溪生活垃圾的渗滤液处理现状

(GB 16889—2008)文件,对城市生活垃圾具有明确规定,生活垃圾的处理单位应对渗滤液采取深度处理,争取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玉溪市城内区域的生活垃圾处理单位在渗滤液工艺设计和实践期间,考量渗滤液借助重力输送途径,运送至污水处理单位,渗滤液输送管道的内径规格为DN150,给水管管材材质为PE,管路上配置计量器及必要性阀门,经实测数据统计,干旱时节渗滤液输送能力在每天50m3,雨季时节渗滤液输送容量在每天160m3。填埋场尚未开展渗滤水处理站设计,但设置了渗滤液处理与输送的运行机制。为此,将结合垃圾处理单位的实际运行情况与相关规范细则,对渗滤液处理能力、处理站实际规模开展分析与校验,并按处理工艺确定建设用地的相关规划[1]。

2 渗滤液处理的工艺流程

2.1 渗滤液处理基地复核

依据业主实际提供的相关资料可知,玉溪市自2013年伊始,玉溪市原有的垃圾填埋场,实际垃圾处理已达上限,并采取停止使用措施,现已将生活垃圾处理基地确定为玉溪市境内主城区位置的西面方向,设立狐狸箐新填埋场,开展垃圾填埋处理流程,此填埋场拥有两期建设场地,一期项目建设面积为160亩,有效库容为98万m3,已建成投入使用;二期项目建设面积为70亩,有效库容为62万m3未建成。此填埋场设计时依据的原理为:年限确定是依据填埋焚烧剩余残渣容量。由于尚未修建焚烧设施,改为填埋垃圾处理方式,因此填埋区实际处理垃圾量将呈现持续增加状态。依据(CJ 17—2004)文件规定,应综合考量处理基地所具有的填埋服务年限因素,二期工程完成作业时,有效垃圾处理库容争取达到 62 万 m3。

据有效数据统计,玉溪市区域内依据2011-2019年的垃圾产量,以此分析未来3年内的垃圾产生量,二期工程的62万m3填埋场实际拥有的垃圾有效库容能够使用到2020年年末。由此可知,62万m3填埋场具有的垃圾处理能力为8年。

2.2 渗滤液工艺建设方案

2.2.1 规模分析

通过估算,当渗滤液处理垃圾容量为每天150m3时,在渗滤液高强度运行背景下,调节池的实际容量应达到为至少20000m3。此项目实际拥有的调节池,其容量数值为V=24000m3,如若渗滤液处理基地具有此容量规模,那么此种配置的调节池满足于设计需求。开展渗滤液垃圾处理调节池容积最大值的复核工作细节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渗滤液容量能力复核

由表1可知:渗滤液运行所需的实际容量计算方式是,将逐月渗滤液余量的正数进行相加,即52.9+500.5+15612.6,计算结果为20671,单位为立方米;玉溪市平均每年产生的渗滤液容量为55218立方米,核算为每天151.3m3,由此确定渗滤液基地应具有的垃圾处理能力为150m3/d,渗滤液基地的容量应为20671m3。

2.2.2 渗滤液水质分析

垃圾生成渗滤液的水质特征:有机物浓度较高,其中BOD5有机物较为丰富,甚至达到每升渗滤液包含有机物数万毫升,造成较为严重的城市污水问题;水质变化较大,填埋场垃圾生成的渗滤液经过成分分析,发现其元素包括:氯离子、微量金属、有机物与微生物,渗滤液在填埋一周内,水质呈现弱酸性,在时间推移的作用下,水质酸碱度提升至7左右,呈现弱碱性;拥有高含量的氨氮元素,最高状态为每升渗滤液中含有氨氮成分2000mg;营养元素配比紊乱;液体中金属元素较多等[2]。

2014年、2016年,玉溪城市境内的红塔区,对渗滤液监测数据如表2、表3所示。

表2 2014年渗滤液监测数据

表2、表3中数据的单位均为mg/L。

通过表2、表3的数据分析可知,玉溪城市现阶段渗滤液的水质成分,在国内垃圾渗滤液处理中表现较为良好。

表3 2016年渗滤液监测数据

2.2.3 工艺流程确定

垃圾处理产生的渗滤液,主要是借助外部水资源(雨水)进入垃圾处理基地,雨水在与垃圾充分融合的基础上,将具有污染成分的液体输入处理容器中,形成具有较高污染性质、处理难度较大的渗滤液。垃圾填埋处理基地,是一个包含有大量污染物质的区域,同时扮演着垃圾处理的中心地带。为此,渗滤液处理基地的建设方向,应确定为实现水与污染元素的有效分离,采取处理方式获取水资源,试图达到水资源排放标准,水资源中的污染物质采取截留措施,将其运送至填埋场。

由此发现,结合渗滤液水质特征,渗滤液的处理工艺总结为两个层次:①物理分离;②部分分离-去除生化物/物理分离。结合渗滤液自身具有的水质问题,生物处理结果无法满足相关规范的实际需求。

2.2.4 建筑分析

渗滤液基地的建材选择理念应以经济适用、简约美观为主,综合确定蒸压粉煤灰作为填充材料,此材料的应用,一方面其性能顺应国家相关政策的实质性规定,具有生态环保性质,另一方面有助于缓解自身承载作用,降低地震带来的不良影响,有效优化工程施工成本结构,为渗滤液处理能力的提升与减排工作的大力运行,提供稳定的环境条件[3]。

2.2.5 电气分析

参照玉溪市红塔区的渗滤液处理基地实际用电汇总数据。其中照明问题较为关键,采用的是三相导线结构(380/220电压)的电力系统。渗滤液基地以节能照明为设计原则。污水站区域的照明系统,应用的是高为3m的路灯,材质为金属灯杆,光源来自于钠灯(高压),控制中心为总控方式。

纳滤处理系统,旨在全面提升渗滤液处理基地的防雷能力,选择防雷建筑物(三级),并且为其配置避雷措施。接地装置的电阻应小于1,单位为欧姆。在渗滤液处理基地中电气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期间,应保持其处于不带电的运行状态,电力设备的金属设施应采取接地连接方式,防止其发生意外电力事故。

总图设计,渗滤液处理基地应建设在较为独立的位置,防止污染物对其他物质造成污染,扩大污染面积,具体位置应设在基地的南面方向,靠近渗滤液容量池,减少两者输送液体距离,一方面有助于优化处理成本,另一方面有利于提升渗滤液的处理效率。

3 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获取玉溪红塔区的水文特征,结合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开展渗滤液处理措施的规划与应用流程,以缓解玉溪市红塔区的垃圾污染问题,具有重要的应用效果。由此可见,渗滤液处理基地建设具有高度的发展意义,有助于提升城市垃圾处理能力,缓解城市污染问题,对社会与经济具有双重积极作用。为此,建议渗滤液处理基地定期开展工厂清洁活动,清理维护主体以截洪沟为主,维护渗滤液处理基地的运行能力。

猜你喜欢

红塔区玉溪市填埋场
红塔区鲜食玉米品种展示试验
多功能区固废填埋场建设案例分析
新型GCL复合垂直防渗技术及其在填埋场的应用
玉溪市总工会:开展下乡扶贫义诊活动
玉溪市老年大学书画作品展示
碧玉清溪 墨韵飘香——玉溪市老年大学书画系发展侧记
玉溪市粮食局 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取得实效
玉溪市档案局到红塔区调研土地确权颁证工作
意见领袖在农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红塔区总工会:举办基层工会主席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