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道路绿化彩化提升设计思路研究
——以清远市为例

2020-04-25侯振中

建材与装饰 2020年11期
关键词:乔木树种绿化

侯振中

(重庆渝浩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重庆 400000)

0 前言

随着城镇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对城市绿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通过对现状城市道路绿化彩化提升,塑造城市道路特色景观,丰富城市人文内涵,对沉淀城市记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清远市为例,从现状调研、道路绿化彩化树种的选择、道路绿化植物布置形式几方面存在的重点问题和思路进行研究。

1 现状调研

1.1 现状植物生长环境和长势分析

植物生长发育需要的水、肥、气、热四大要素,土壤的肥沃程度直接决定植物的生长状况。在现状调研中,土壤肥沃程度可通过土壤的颜色、粘性、淀浆裂纹、保肥性等去判断,不适宜绿化的土质,应改善土壤后再进行绿化。

通过对现状植物品种适宜性、生境适宜性、植物病害的诊断,对道路绿化的基础环境条件和植物间伴生的生态习性有一定的认识,是道路绿化彩化树种的选择的主要依据。根据多年的观察,清远市区普遍的凤凰木、木棉、人面子、细叶榄仁、黄花风铃木长势都很好;在清远市区,在金碧路与沿江路交叉口的一棵紫花风铃木突然持续半个月满树开花,成为当年的“网红树”,但距离此树30m的另一棵紫花风铃木仅有寥寥无几的花朵,其他道路的紫花风铃木也没有如此绚丽。对现状植物长势分析要注意多年动态分析,结合当年环境因素去评价,筛选出长势较好并符合植物间伴生习性的树种科目。

1.2 现状植物的布置形式分析

对现状植物的布置形式要分析到位,各层次的主树种及种植间距要清晰,需绘制清晰的现状植物布置平面图,评价现状植物的空间关系。从现状道路绿量、绿化层次、形态效果、颜色搭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主要的解决策略。

清远市区早期的道路植物配置模式主要为“常绿大乔木+绿篱灌木”,植物造景层次感差,缺乏景观视觉焦点,如连江路、人民路。由于前期选苗不当且缺乏后期管养,部分植物总体形态较果差,如清晖路、玄真路。

图1

1.3 现状道路景观特征分析

通过对门户节点、交叉口节点等道路景观节点品质、文化特征、彩化程度进行分析,结合道路标准段现状的空间节奏、总体形态对道路景观结构提出策略要求,见图2。

道路景观特色需与城市背景颜色协调。对道路周边建成区的城市色彩进行分析,初步确定道路绿化彩化的主色调;对于周边未开发用地道路,需结合地块的用地属性和城市设计要求进行规划。

图2

2 道路绿化彩化树种的选择

道路绿化树种是城市绿化的骨架,起着美化市容,遮荫护路,隔音防尘,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城镇生态环境等重要作用[1]。加强城市树种栽培管理、合理选择道路绿化彩化树种,对降低道路绿化管养成本,提高城镇绿化水平,改善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2]。

2.1 适地适树、因地制宜

应充分了解树种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结合树种的实用价值和观赏效果,筛选管理粗放、抗逆性强、耐修剪、病虫害少的树种。选择的树种应对环境无污染,无刺、无毒、无异味、落果少、无飞毛,适应栽植的自然环境[3]。

2.2 选择适合的植物形态特征

园林植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每一种植物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形态特征,物的形态特征主要是通过大小、外形和质感三方面去表现。道路绿化主要由有节奏的常绿主乔木(上层)、辅助的开花小乔木和灌木(中层)、视线开阔的地被背景(下层)三部分组成。根据不同的植物枝、叶、花、香的特征,经过合理搭配,就会让道路绿化产生与众不同的艺术效果。

图3

道路主乔木主要包括人行道树、分车绿化带乔木、景观主乔木。道路人行道树种应选择冠大荫浓乔木,能够起到较好的遮阳作用,如人面子、桃花心木、樟树、幌伞枫等;分车绿化带乔木应以开花乔木为主,优先选择整体形态较好、季相变化丰富、观枝类的树种,如细叶榄仁、盆架子、美丽异木棉、白兰等;景观主乔木选择应具有视角聚焦效果的树种,具备颜色鲜艳夺目、品种稀罕、花期长形态好、苗木规格大等特征,主要点缀在道路入口、交叉口及重要景观节点,在清远地区常用有大腹木棉、蓝花楹、凤凰木、木棉等。

中层开花小乔木和灌木主要是丰富道路绿化层次和色彩,但容易造成行车视线遮挡,中层小乔木选用树种需符合行车视线和行车净空要求,清远地区常用的主要有美丽异木棉、红千层、小叶紫薇、黄花风铃木、红绒球、黄金香柳。

地被应选用草本植物为主,点缀红色、蓝色、紫色、银色、铜色以及金色等地被植物,通过合理的配置展示出丰富多彩的地被景观。

3 道路绿化植物布置形式

3.1 安全性原则是前提

道路绿化设计应符合行车视线和行车净空要求,交通岛周边的植物配置宜增强导向作用,在行车视距范围内应采用通透式配置;立体交叉绿岛应种植草坪等地被植物。草坪上可点缀树丛、孤植树和花灌木,以形成疏朗开阔的绿化效果。桥下宜种植耐荫地被植物。墙面宜进行垂直绿化;导向岛绿地应配置地被植物点线结合[4]。

行道树的株距和定干高度应根据功能要求、交通状况、道路的性质、宽度及行道树距车行道的距离、树木分枝角度而定。分枝角度大的,干高不得小于3.5m;分枝角度小的,干高不得小于2m,否则影响交通;乔木株距一般为5m,有些冠幅不大的乔木株距为6~8m。

3.2 “点线面”景观结构设计

“点”:道路绿化彩化的“点”主要包括门户景观节点、道路入口景观节点、道路交叉口景观节点、与周边重要城市功能连接的景观节点,可通过有文化内涵的小品或导向标识、大型景观树、精致的地被景观等组合营造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聚焦点”。

“线”:道路绿化的“线”是指标准断面路段的道路景观,城市道路的绿化彩化提升应重点通过梳理现有绿化群落、补植开花乔木,打造简洁、通透、大方的园林风格景观。

“面”:指道路周边公园绿地或郊野绿地,可以通过片植有地域特点的开花乔灌木,如黄花风铃木、樱花、凤凰木、木棉等,给人很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

图4

3.3 塑造景观特色,沉淀城市记忆

在保证景观的稳定性、协调性原则基础上,通过塑造富有个性的道路景观节点,利用植物丰富的季相变化,深入挖掘和突出道路景观特色和人文特色,形成独特的城市印象,有如凤凰木热情奔放、如樱花浪漫、如木棉热情大方、如蓝花楹静谧、如白兰清香优雅。

通过城市道路绿化彩化提升塑造富有个性的城市空间环境特色,让独特的城市文化在历史记忆中沉淀,是当代发展的需要。

4 结论

城市道路绿化彩化提升设计主要分两个阶段工作:

4.1 基础调研阶段重点

通过对现状植物品种适宜性、生境适宜性、植物病害的诊断,对道路绿化的基础环境条件和植物间伴生的生态习性有一定的认识,作为道路绿化彩化树种的选择的主要依据。

结合现状植物生长环境和长势,从现状道路绿量、绿化层次、形态效果、颜色搭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主要的解决策略。

通过对门户节点、交叉口节点等道路景观节点品质、文化特征、彩化程度进行分析,结合道路标准段现状的空间节奏、总体形态对道路景观结构提出策略要求。

4.2 规划设计阶段重点

选择绿化彩化树种要注意适地适树、因地制宜,选择适合的植物形态特征。植物的形态特征主要是通过大小、外形和质感三方面去表现,设计应根据不同的植物枝、叶、花、香的特征,经过合理搭配,让道路绿化产生与众不同的艺术效果。植物布置在安全性原则的前提下,运用“点线面”景观结构设计方法,通过城市绿化彩化提升设计塑造景观特色、沉淀城市记忆。

综述,在城市道路绿化彩化提升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性、实用性、生态性、协调性、特色性原则,要注重景观与城市背景的协调关系、近期效果和远期效果相结合,塑造有人文气息的城市空间环境,形成独特的城市印象。

猜你喜欢

乔木树种绿化
◆ 园林苗木
基于GC-MS流苏树种子挥发性成分分析
园林绿化中乔木栽植难点及养护
树种的志向
树种的志向
常绿树种在新疆的应用现状
绿化用女贞树上的果实,可以采来入药吗?
城市绿地绿化种植与养护
探究园林绿化施工中乔木栽植与养护管理
建国以来我国历次大规模绿化历程及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