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现代幼儿园设计中元素与程式构建

2020-04-25

建材与装饰 2020年11期
关键词:幼儿园建筑活动

王 禹 邹 青

(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江苏南京 211816)

1 国内幼儿园设计现状与问题

在幼儿教育对素质培养愈加重视的大旗下,蒙台梭利式、华德福式这些崭新的教育模式力主为幼儿提供一些自主行为式学习、互动式学习以及弹性多元的教育空间。但是国内的幼儿园的设计中仍存在着多层次的问题:场地面积不足、形式单一和活动用房日照不够的活动空间问题;涉及接送安全和出入口交通疏导的总平面布局问题;对建筑周围环境肌理的忽视和缺乏想象力而导致的色彩与主题单调;对空间与环境心理的要素影响考虑不足等等。

2 思考:幼儿园设计要素

在幼儿园的设计中,建筑的形式造型应考虑幼儿建筑特有的童趣、活泼和安全的特征。本文将幼儿园的设计要素概括为活动交流设计、空间与环境心理以及安全与身心健康三个方面。

2.1 活动交流设计

众所周知,布置活动场地和活动单元可说是幼儿园设计的重中之重,这也是幼儿园活动交流设计的核心。设计者可以从室外和室内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前者包括活动场地面积、流线;后者体现为生活单元的组成部分。

幼儿园设计中的活动场地可分为两种:①大型的公共活动场地;②满足各班需求的班级活动场地。参考《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JGJ 39—2016),每名幼儿应至少分配到2m2的室外活动场地和共用活动场地。此外,在活动场地设计时要避免过于单一搭配,以合理的流线将软质铺地、跑道、沙坑、游戏器材区与集体操场串联起来。例如可以在大型活动场地之外打造一些妙趣横生的“小边角”——将建筑小景、游戏设施设于场地的边角处。这种化整为零的做法可以激发儿童在小尺度空间中独立思考和探索创新的意识。

国内的幼儿园的建筑部分主要包括生活用房、服务用房、供应用房。其中,生活用房即为幼儿园的活动单元。其结构模式分为单组式活动单元和多组式活动单元两种,见图1。前者把作为儿童生活、学习和娱乐的活动室就位于生活用房内,与寝室、盥洗室、衣帽间等毗邻。这种传统的活动单元模式的优点是确保各班针对性教学和管理,与中小学采用类似的教学方式。而多组式活动单元相对复杂和灵活,该模式以幼儿自主开展和谐活动为原则,强调让幼儿的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2],淡化了传统的分隔和界定,将不同班级放在一个大的活动单元里且设有班级活动室和公共活动中庭。像丹麦兰德斯明日日间托管中心就使用了多组式活动单元[3],这种相对灵活的活动单元在拥有各班专用的活动区域的同时又可以使儿童在共用空间游戏和教学。

图1 作者自绘

2.2 空间与环境心理

环境心理学理论广泛应用于现代幼儿园的造型和空间塑造,特别是的环境感知认知理论和空间行为理论[3]。在设计幼儿园的过程中除了要塑造美观的造型,设计者还需要明确儿童的心理和行为因素在幼儿园设计中的体现——空间尺度。在设计前思考符合儿童心理和成长的外观形象和室内尺度。像室内滑梯、带孔的分隔板这些塑造了充满童趣的空间的构件设施就离不开尺度的正确把控。另外,色彩与主题也会影响到幼儿园的环境和空间设计,这种基于幼儿对色彩的向往而进行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例如,幼儿园的内外立面可以采用清爽明快的浅色,不过也不能生搬硬套。其次是设计合适的主题,譬如说塑造童话式、新中式文化、自然景观式等等,这些无疑更能吸引儿童并对幼儿园产生归属感。

除了儿童的想法和天性,周围环境也会影响到幼儿园的空间和环境设计。正如芦原义信在《外部空间设计》中说的:“把整个用地作为一座建筑来考虑设计时,可以说这才是外部空间设计的开始。”[4]幼儿园设计还要将基地周边环境纳入设计范围,在环境心理学和场所现象学理论的指导下构建幼儿园与绿地、街道以及既有建筑肌理之间的联系。比如说设计师要注意新旧建筑之间在视觉上的沿承性然后进行材料选择,在感知了基地周边建筑的风格后,提取某种元素或材料来诠释建筑整体的色调和质感。

2.3 安全和身心健康

在幼儿园设计中,建筑细部的安全性和儿童的身心健康也是不可或缺的要素。最新的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里对走廊净宽、室内净高、楼梯栏杆、门、窗、护栏的尺度均有详细的要求;而像色彩柔和的墙面、安全防滑的软质铺地、角部做弧形的柜子等处理都是从身心健康角度对儿童的关心和考虑。

3 幼儿园设计程式构建(见图2)

图2 作者自绘

设计程式的本意是对产品设计中的步骤、次序和内容做出相关规定,上图中的设计程式展示了幼儿园方案设计阶段的流程,从明确设计目的和现状需求到经过评估后方案实施共八个步骤。

第一步是明确设计目的和现状需求。一座幼儿园的设计目的和需求基本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首先是掌握好教育类建筑的设计特点,例如生活单元的空间组织;其次是把使用者的行为心理特征作为切入点来进行活动空间设计;安全和健康问题也不可小觑,最大限度地满足任务设计要求必须建立在符合设计规范的基础上;另外,在造型设计上要强化对场地与周边环境的认知以及利用;最后是对结构布置的基本原则与方法掌握,包括正确处理结构与造型以及建筑内部空间之间的关系。

第二步是分析设计条件。作为设计条件来源的任务书可以是各种形式的,既可以是信息量大、条理清楚的纸质文件,也可以是与甲方的几次交谈中提炼出的关键信息。有的投标文件中的任务书会将设计要求细化为建筑布局、交通组织、单体设计、停车设计、人性化设计等,并且有详细的场地布局或者功能分配。这些设计要求可以与最新的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结合使用。而规范里也给予了设计者一定的调整空间,比如《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JGJ 39—2016)中在规定了厨房人均使用面积标准的同时,设定了不小于12m2的下限。剩余的图书室等教学空间以及门厅、楼梯走道等交通面积可根据情况自定。

第三步是为方案设计制定设计准则。这是为了在总平面和建筑单体设计的初始就依据规范数据来开展工作。这里以基地和总平面部分为例进行说明。根据设计规范规定,总平面布置应包括建筑物、室外活动场地、绿化、道路布置等内容,设计应功能分区合理、方便管理、朝向适宜、日照充足,创造符合幼儿生理、心理特点的环境空间[1]。例如,幼儿园的室外活动场地除了需要有足够的活动面积外,活动场地安全健康方面在设计中也举足轻重,特别是材质铺地,有的幼儿园室外绿化面积不足,则需要适当提高场地内的绿地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幼儿园出入口设置也必须根据规范要求设在非城市干道一侧且要满足出入口对道路红线的退让要求。

第四步是分解设计步骤。在此阶段,设计者要在明确了设计条件、制定了相关准则后,为方案的总平面和单体建筑设计制定具体的步骤:总平面方面先后进行基地交通和区位分析,重点考虑活动场地布局和面积计算;单体设计方面按设计条件把功能做好基本划分后,进行整体造型、设计主题及理念的思考。最后,依据规范的高度控制和防火疏散也不容忽视。

第五步是概念设计。该阶段并非只是进行方案数量的累积和展示,设计者可以先利用收集的意向图制作草模(prototype),prototype作为一种以基础和参考性的模型来使问题原型化的手段可为后期的总图完善、造型细部设计还有建筑结构设计奠定基础。通过制作草模、方案比选既能得到符合设计条件和原则的最优解,也有利于拓宽整体设计思路以求更好地解决问题。

第六步是方案深化和细部推敲,这是经过了概念设计和方案比选后的优化方案设计,比如在室内方面的家具摆设要体现符合儿童的兴趣和尺度要求;在室外打造一些景观小品、小尺度空间以及考虑屋顶花园的形式和布置;在立面设计方面考虑线脚、檐口、门头等部位的效果并根据结构和材料的特性进行调整。比如在幼儿园的公共空间里用金属格栅和玻璃等材质来调整建筑门窗洞口的光影效果、在屋顶平台设计建筑小品来增加趣味性或解决室内使用面积不足的问题。

第七步是综合评估、意见反馈。在经过前面的设计环节后,设计者还必须做好与甲方之间的评估、沟通协调工作,算是对方案开始阶段把甲方诉求纳入设计目的和设计条件的呼应。比如,在某座教学建筑的立面改造上,设计者在完成了尝试不同思路的概念设计,并且经过方案比选和多轮的意见反馈后,才能为甲方提供完善的建筑设计成果——图纸和文本等。

最后一步是方案的的实施阶段。设计人员仍然要在过程中依据现状条件的变化,及时地进行调整和优化,以便更好地保证幼儿园方案的完整实施和最终效果。

4 结语

本文面向国内幼儿园建设的现状问题,在结合最新的行业规范的基础上,对幼儿园方案设计中的要素与重点进行了归纳和总结,由此构建了一套幼儿园方案阶段的设计程式。但是在实际方案的设计中,文中的设计程式不能等同于一个简单、线性的叠加过程,而是一套针对现状问题的综合考量。这个设计程式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在科学和规范的基础上进行不断优化完善,才能实现幼儿园方案设计的最优解。本文作为一个理论性的研究和总结,希望能对当前幼儿园方案设计的理论构建做一段有益的补充。

猜你喜欢

幼儿园建筑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我爱幼儿园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