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化都市社区型商业综合体空间设计应用研究
——以上海联洋广场项目为例

2020-04-25孔祥俊

建材与装饰 2020年11期
关键词:综合体广场商业

孔祥俊

(上海大厘空间设计有限公司 上海 200333)

0 引言

经过多年稳定的经济发展,上海的商业正在更新换代,朝着新的一轮商业模式发展。作为商业发展战略的重点,社区商业综合体将城市的公共空间,生态景观和交通组织整合在一起,能使周围环境发生一系列变化,并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加速城市经济发展,对消费者行为的研究可以直接与商业综合体联系起来,从而更有效的满足当地居民的综合需求。

在现阶段,上海城市商业体系的发展离不开当地居民商业综合体的建设,这也是满足居民综合消费的关键。制约社区商业综合体快速发展和建设的因素很多,例如商业网点的布局,商业经营的分布和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构建现代和谐的城市经济也是社区的需求。

1 上海社区商业综合体空间设计研究

1.1 消费者需求对商业综合体空间设计的影响

消费者对社区商业综合体空间需求,不再是基于安全,经济,实用和基本的建筑空间需求,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消费者在物质水平提高后,便对精神(消费过程体验和商业环境体验)有了更高的需求。当今的社区商业空间非常复杂,不再是一个单一的社区支持空间,已经发展成为商务、娱乐、餐饮、综合社交商务活动的公共场所,它不仅可以满足社区商业设计和未来人口消费的需求,而且还有心理和精神上的更深层次的体验表达需求。与商业形式和商业空间的结构密切相关,是商业特征空间规模和层级的代表。

1.2 现代综合设计表达方式对商业综合体空间设计的影响

社区商业综合体的建筑设计方法不再遵循建筑立面的一般设计,而是开始考虑应用现代综合表达方式,例如造型立面,照明,广告,展示,多媒体等。上海联洋广场具有独特的外观清晰的广告效果,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的运用使当今社区商业模式综合多变化和现代化。使用LED动态显示设备与建筑相结合来创建动态立面效果,创造新的空间和视觉效果来吸引人们和更多的顾客。

1.3 轨道交通发展对商业综合体空间设计的影响

随着轨道交通的发展,现代公共交通综合体正蓬勃发展,外部交通组织更可能引入城市交通和客流。周边地区已经建立了公共交通站,以吸引居民并关注社区的商业空间。轻轨和地铁站的出入口通常在地下,将复杂的商业综合体中地下空间发展结合起来,形成地下商业街,吸引了很多顾客来刺激消费。

社区商业综合体与城市公共交通之间便利多样的接口,一方面可以改善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减轻城市交通的压力,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城市居民的集约化个性,进一步提高商业价值。

2 案例分析:以上海联洋广场项目为例

社区商业综合体是一个有机的活动系统,可以相互交互并协调影响环境的变化。在当今的消费时代,消费者可以选择消费方式,而购物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社区商业设施的建设必须满足新时代消费者的需求。只有通过识别多层次的消费行为,及时的通过商业设施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能促进消费者完成消费行为,我认为上海社区商业综合体的推广和升级是一个发展趋势。

2.1 项目案例概况

项目坐落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地址为芳甸路208号,广场紧邻浦东新区人民政府。花木行政文化中心、并且靠近140hm2的世纪公园和新国际博览中心与东方艺术中心、科技馆、上海浦东展览馆。

2.2 辐射范围及周边配套

2.2.1 联洋广场地理位置介绍

联洋广场周边紧邻花木文化区、张江高科技园区、碧云国际社区,同时也辐射不远的金桥工业园区和陆家嘴金融贸易区,这些区域都是紧邻联洋广场周边。根据市场分析,联洋广场的核心客户数量在20万至50万之间。

2.2.2 联洋广场社区模式

上海联洋广场所处的社区是一个宜居社区。从商业模式来看,联洋广场商业中心的“名餐饮+洋零售+轻娱乐”模式被绝大多数消费者所接受,更符合附近居民的消费习惯。

2.2.3 联洋广场品牌影响及商业特色

上海联洋广场是洋泾片区最具代表性的居民社区商场,30%以上的消费者是外国友人,所以商场内的商家都是国际上一些大众类别的品牌和社区品牌。其中一些品牌具有很高的品牌知名度和评价力,追求“精而不全”的商业形式也是商业业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还有很多精致的商务餐厅是为外籍朋友提供的,如一些健康的轻食类餐厅和咖啡简餐餐厅。位置集中度越高,布局越独立,这也是上海联洋广场独有的商业综合体特色。

2.2.4 联洋广场特色消费需求

在联洋广场的商业功能配套中,餐饮、休闲和娱乐功能相辅相成,特别是一些可以满足外籍朋友消费需求的特色商铺,这些特色商铺都可以满足外籍朋友的消费需求。商场内不仅有国际知名品牌,更多的是国内和本土的著名品牌,其中很多上海老字号的品牌也是增加了广大周边居民的亲切感和消费凝聚力。可谓是商业业态组合的中西合璧的代表。

2.3 建筑风格

2.3.1 联洋广场特有的建筑风格

在建筑风格上,上海联洋广场还融合了许多上海的古老元素:瓷砖、鹅卵石和大理石板;上海联洋广场B区有许多绿砖和外部铸铁阳台。A区主要以20世纪20年代的装饰艺术和巴黎风格设计。

同时,精致奢华的艺术装饰风格吸引着消费者来到联洋广场,在这里还可以找到许多古老的上海元素:瓷砖、鹅卵石和大理石路面;这些独特的古老上海元素,让人有一种安逸的生活氛围,老上海海派建筑风格也很好的照顾到了上海本地的居民的消费心理。

2.4 空间规划

2.4.1 外部规划

(1)上海联洋广场独有的外部设计空间。

上海联洋广场采用了局部开放式购物环境空间(B区和C区)以及独立商业空间(A区)相组合的形态,以广场为中心,周围的首层商铺充分利用空间,推出了露天座位来吸引顾客,这样有利结合可以使业务得到很大一部分提高。同时,广场也是附近居民散步和放松的好地方,为建立居民的日常生活交流提供了场所。我们在本次对联洋广场改造的动线规划上,将原广场与地下一层的入口打开,为了更快的将A、B、C三个区的人流导入至地下楼层,同时也便于停车场的人群进入商场中,如图1所示。

图1 上海联洋广场B1入口改造完实景

(2)上海联洋广场建筑设计空间感。

上海联洋广场的A区主体采用沿街店铺玻璃和石材幕墙相结合的手法,来增加外部商业可视性和品牌透明度。对周围居民更具吸引力,吸引顾客在休闲的时候进入购物中心,聚集了人气。而商场C区的主立面则使用了大面积的玻璃,主要是商场中的商品信息通过玻璃向外面的路人传达。同时上海联洋广场的各区之间的组合,一方面增加了建筑物的空间感,提升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另一方面又给人一种视觉指示。指引顾客第一时间看到室内的商品信息,这创造了内部和外部灰色空间之间的过渡,避免了进入外部空间引起的心理差异。引导人们更自然的进入购物中心,也容易引起冲动消费。

2.4.2 内部规划

(1)购物中心与消费者心理需求的结合。

现代购物中心不仅是购物场所,而且还从消费者的角度考虑心理需求和购物需求,本地商业综合体的休闲功能变得越来越重要,从上海联洋广场观察室内环境,该环境根据商业的性质进行分类,通过空间规划和巧妙的处理技术,多种室内风格,到处都弥漫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气息。在室内空间设计与规划上,现场机电设备以及消防策略等因素对改造室内设计的发挥有不少阻碍。在地下一层的室内设计上,我采用开放式吊顶与局部石膏板吊顶相结合的手法,局部区域设计成铝格栅造型。又能起到设计美观的作用,同时还能照顾到机电空调等效果,控制了甲方的投资,多方面兼顾,如图2所示。

(2)一店一色的色彩创造力。

图2 上海联洋广场地下一层改造完实景

其他楼层不同地方还充满了色彩和创造力,创造出令人愉悦的消费体验。室内空间的设计突出一店一色的效果,主动线和重要节点空间都充分考虑商业美陈的展示位置,注重审美体验。

3 结论与展望

综合以上案例分析表明,上海联扬广场项目是新兴社区商业中心的代表。其周边居民的消费能力具有中等以上水平,并且有一些外籍朋友,因此,消费者功能的需求更加多样化,更加以餐饮为导向,娱乐和休闲消费对购物环境也有一定要求。

同时,上海商业综合体中已成为上海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现代城市社区商业已从过去的简单住宅设施发展成为可以满足社区需求的社区商业中心。从而形成了本地商业中心并实现了城市化商业中心的功能优势。

总之,随着上海社区商业中心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上海新的社区商务综合体。在不久将来,单功能零售将逐渐从市场中消失,多功能社区商业区将更好地满足和替代现代家庭消费和时尚的需求,上海的社区商业综合体将拥有无限未来。

猜你喜欢

综合体广场商业
布鲁塞尔大广场
Bořislavka社区综合体
西班牙AIGÜES DE VILAJUÏGA建筑综合体
Megapark商业综合体
在广场上玩
B CAMPUS教育综合体
商业前沿
广场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