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片段

2020-04-25

时代邮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杨师傅服务团周总理

1932年的疫情危局

湖南妇女战地服务团

《大公报》刊登的全国海港检疫总管理处霍乱报告显示,1932年4月23日霍乱病例在武汉首现,4月26日沪上发现病例——“迄本月二十八日已九十八起,死三人……华租界十六日开始市民预防注射,十日中注射七万六千名……”霍乱从港口城市沿水陆交通向全国扩散,湖北、湖南、山西等19省至少280个县被感染。

当时上海还没有公立传染病医院。时疫医院主要为了应对疫情,开设和运转机制与其他医院不同,一般在疫情快要暴发时临时设立,一方面加强防护、减少传染,另一方面万一疫情严重可解燃眉之急。据《申报》报道,1932年7月,红会第一时疫医院在一周内接待病患1295人。

之后,其他社会力量也加入设院救灾的队伍中来。“浦东高行镇附近发现霍乱,该镇负责人潘鸿鼎等为防止霍乱蔓延,请杜月笙捐资创办医院,选址高行南镇城隍庙,定名为浦东济群医院高行临时分院。”

1932年上海开办时疫医院20所,“中区二,北区四,东区四,西区三,南区三,吴淞一,浦东三”。各时疫医院全力运转,相继坚持到秋季。8月下旬开始,疫情渐缓,9月28日,持续200多天的疫情终于告一段落。

海港检疫总管理处兼办的中央霍乱局指出,上海有100万以上即约1/3的人口接种了霍乱疫苗,加上切实有效的住院治疗措施,上海死亡率维持在7.4%,为全国最低。可以说,上海20家时疫医院功不可没。(摘自《解放日报》,曹晓华/文)

全面抗战爆发后,谢冰莹号召广大妇女到前线为伤兵服务。《长沙报》发表谢冰莹组织“湖南妇女战地服务团”的消息后,很快就得到各界爱国人士的支持,4天内便成立了服务团。谢冰莹任团长,挑选了16名爱国女青年加入。

9月14日,战地服务团团员“身着灰军装,腰系武装带,腿上裹着绑腿”,高唱《义勇军进行曲》穿行在大街小巷。她们在火车站举行了北上抗日宣誓典礼,长沙各界赠送给她们两面锦旗,上书“为民族生存而战”“有敌无我,有我无敌”等字样。17位女性立下了“不灭倭寇,誓不生还”的誓言。谢冰莹说:“这是一个国民应尽的义务,又有什么令人钦佩的呢?不过假使我们战死了,希望你们能够继续来。”

在战场上,谢冰莹始终抱着“救一伤兵,就是杀一敌人”的信念。为受伤的战士洗伤口、敷药、包扎,为他们写家书,寻找旧衣服给他们御寒,送书报给他们看……服务团成员不分昼夜,在血火中战斗、生活。

日本飞机轮番轰炸野战医院,谢冰莹多次经历炮弹轰炸,险象环生。一次,谢冰莹不顾危险,协助伤兵捉住了3名汉奸。谢冰莹还担任多家报纸的特约记者,将战场的所见所闻及时报道给读者。

湖南妇女战地服务团的爱国行动获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何香凝为她们作了一首诗,很具代表意义:征衣穿上到军中,巾帼英雄武士风。锦绣江山遭惨祸,深闺娘子要从军。(摘自《人民政协报》,黄溥/文)

周恩来的记账本

“雪枫刀”大显神威

新中国成立后,为周恩来开车的司机叫钟步云。1955年周恩来赴印尼参加万隆会议,钟步云乘坐飞机赴印尼途中,因遭到国民党特务暗算,不幸遇难。

钟师傅的继任司机叫杨金铭,比周恩来小24岁。杨师傅不仅驾驶技术好,后来还兼任西花厅党支部副书记。由于工作细致,他还承担着周恩来夫妇的家务理财工作,二人每月的工资都由杨师傅去领。平常使用时,或者由杨师傅用,别人证明;或者别人从杨师傅那里领钱,用过后向他交账。大葱五分钱、盐一毛四分钱,谁买的,谁收的,杨金铭都记得清清楚楚。

有一次,杨师傅等人在向周总理报账时,周总理突然浓眉紧锁地问:“这次盐怎么多花了一分钱?”开始大家以为杨师傅的账记得那么详细,况且只是一分钱,谁也没有在意,但是周总理仍要再查看一下收据。杨师傅赶紧核查了一遍,发现盐确实贵了一分钱。周恩来马上让秘书打电话,向北京市有关部门询问盐为什么要涨价。后来查明是因为预防大脖子病,在食用盐里加碘而导致涨价。

周恩来这才放下心来,严肃地说:“我不是在乎一分钱的开支,而是因为盐价关系到全国亿万人民的生活,是不能随便涨价的。”这时,杨师傅才意识到,周总理要他报账的真正目的并不是考虑自己的收支,而是借听账来了解市场和群众的生活。周总理真是时时事事都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考虑。(摘自《党史天地》,秦九凤/文)

1941年4月,新四军四师在作战中遭国民党军骑八师突袭,造成了很大伤亡。师长彭雪枫痛下决心组建骑兵团。这支骑兵部队从战术上参照苏联红军骑兵,但对于武器,精通武术的彭雪枫没有使用苏军的马刀“恰西克”,而是设计了一把集各家之所长,更适合中国人使用的新式马刀,被战士们称为“雪枫刀”。“雪枫刀”最大的特点是比日军的马刀长出5厘米并带护手圈,轻捷灵便、锋利无比,战士们爱不释手。

“雪枫刀”首次实战,便大显神威。1942年,为了保卫洪泽湖区域夏收,新四军四师骑兵团和日军决一胜负。战斗打响不到10分钟,300多个日军就被新四军骑兵团击中落马,其中大部分是被“雪枫刀”砍翻的,还有80多个日伪军慑于“雪枫刀”的威力,不战而降。

1942年11月,日军对淮北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新四军四师师部对骑兵团下达命令:敌进我进,插到敌人的后方和心脏地带去打击敌人。“扫荡”第三天,新四军骑兵团就打响了反“扫荡”的第一仗。在日伪军驻守的泗县和青阳之间的簸箕窑,骑兵团第三大队从敌人侧后方向猛袭日军,击毙日军小队长和翻译官等多人,“雪枫刀”再次大放异彩。

1944年10月20日,新四军四师骑兵团再次与国民党军骑八师狭路相逢。新四军将士勇猛冲锋,一面用小马枪射击,一面用“雪枫刀”杀敌。新四军战士刀法犀利凶猛,不久便杀得国民党军骑八师溃不成军,仓皇逃窜。(摘自《人民政协报》,吴小龙/文)

猜你喜欢

杨师傅服务团周总理
在“试点”上为科技服务团“搭台”
省文联组织文艺志愿服务团赴梁家河活动
省文联组织文艺志愿服务团赴安康活动掠影
红手环志愿者服务团欢迎您的加入
周总理的标准餐
走进淮安周总理故乡 追寻一代伟人足迹
周总理运筹援越扫雷——访海军原副参谋长来光祖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