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更新过程中文化传承、发展及功能导入研究

2020-04-24王斌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4期
关键词:文化传承

摘 要:上海金山拥有6000年的人类定居史和近300年的建县史。一大批具有不可再生性和不可移动特征的历史文化遗存,在时间和空间上制约着这座城市的发展与更新。基于近年来以文化为导向的城镇更新模式,金山通过筑底气、育生气、添灵气、接地气、聚正气,成功打造出枫泾古镇、中国农民画村、金山嘴渔村、朱泾落照湾、南社纪念馆等文化功能导入特色范例,并探索出因地制宜、健全制度、循序渐进、渗透肌理等文化传承和功能导入经验,为国内同类型城镇的更新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一手方案。

关键词:上海金山;城镇更新;文化传承;功能导入

文化或生于乡野,但其真正繁荣却离不开城市。储存文化、流传文化和创造文化,往往被视作城市在文化传承、发展及功能导入方面的三个基本使命。然而,在城市化浪潮的裹挟下,今天中国的很多城市大都把经济化、现代化、国际化作为首要目标。因此,如何在城市的快速更新中有效地传承、发展文化并使之融合再生,已成为当前实现有机、和谐、可持续城市更新的重要议题。

城镇更新是城市发展的重要途径,文化传承与发展在城镇更新中所扮演的角色也正被日益关注与广泛认知。为此,本文重点聚焦城镇更新过程中传统文化的发掘、保护以及文化功能的导入提升,以上海市金山区为例进一步洞悉文化在特色城镇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便为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提供有效借鉴。

1 上海金山城镇更新与文化传承的背景

2013年中央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建设要实事求是确定城市定位,科学规划和务实行动,让老百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2017年5月,上海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号召全市共绘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的美好愿景。打造“公正包容,更富魅力”的人文之城,建设始终有温度的城市,重在挖掘人文精神,打好“文化牌”。2018年5月,市委书记李强来金山调研时提出,金山要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区,特别是“风貌塑造要留住乡村之形,文化传承留住乡村之魂”。

因此,文化对于城镇更新来说,贯穿始终,影响深远。文化是城镇更新的内核,也是最能体现城镇发展力和竞争力的要素。金山区推进城镇更新过程中,文化大有可为而且必有可为,应紧紧抓住文化这个“魂”和“根”,深挖潜力、凝聚动力、激发活力,把文化的基因根植在城镇经济发展、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全过程之中。

2 金山区文化传承与功能导入的内容要素

文化是城镇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既凝聚了城市人文发展的精神力量,也造就了城市独特的文化气质和发展传统。近年来,金山在城镇更新过程中的文化传承与功能导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2.1 文化遗产的发掘与保护

从早期的人类聚落到上海最早的三个古县城,从古老的金山卫城到今天的金山新城,金山深厚浓郁的历史文化始终贯穿于波澜壮阔的城市画卷之中。目前,全区共有文物保护点182处,其中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6处,区文物保护点142处。依据《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方案》,对区内潜在的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梳理得知,全区现拥有22条特色街道,3处优秀历史建筑以及59座纳入文保范畴的50年以上历史建筑,这些都是城镇更新的重要遗留物,也是今后更新格外关注的对象。在活的文化形态中,金山形成了以地方传统文化为基因的特色文化创造。目前,全区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市级代表性项目11项,区级代表性项目32项。金山农民画等特色文化品牌被发掘、培育和打造,成为享誉世界的文化名片。海渔文化、古镇文化、民俗文化成为独特文化风景。“一镇一品”树立本土文化标杆。

2.2 人文精神的提炼与传承

金山地处江南、面朝大海,在数千年的栉风沐雨中,金山人孕育了一种开放包容、豁达大度、甘于奉献的文化基因。金山贤人辈出,好人不断,在代代相传的感召下,金山人形成了一种崇文尚德、兼济天下、乐善好施的情怀。金山历史悠久、教化源远,在长期传统儒家文化熏陶下,金山人养成了一种严于持家、勤于修身、尊重礼数的观念。以上这些,汇聚成了金山独特人文精神和城市修养。因此,金山区推进城镇更新,实现文化功能内涵式导入,要从金山的人文精神中汲取能量和养分,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将金山的精神气质广为传播。

3 金山区城镇更新过程中文化传承面临的主要问题

金山区城镇更新过程中,在文化传承上面临着许多亟待探讨和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城镇更新与尊重历史文化格局的冲突。在金山区城镇更新进程中,受歷史、社会、经济和技术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不同时代遗留下来的、富有多元文化内涵的老城区与当前人们的生活需求存在着一些不适应;在更新改造上也有一定的认识误区,把它简单等同于拆除改造,加之商业利益推动,使很多金山街镇在具体工作中采取不分良莠、一律大面积拆迁、整平土地重新建设的做法,直接瓦解了城市原来的社会结构、文化脉络、地方风情和薪火相传的生活方式。

第二,城镇更新与摒弃历史文化传承的冲突。在金山区的城镇更新过程中,大量涉及基础设施的改建、翻建以及城市“形象工程”建设,这些工程甚少考虑城市整体空间结构和城市内在肌理,破坏了城市与文化之间相辅相成的互动关系,导致城市出现诸多结构性和功能性的衰弱问题,街镇一面,样式趋同的尴尬情况时有发生。

第三,城镇更新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冲突。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基础和空间载体随着城镇更新的深入而不断削弱,如棚户区等的推倒导致很多物质文化遗产在拆建潮中遭到破坏。此外,城镇更新的快速推进,使潜在历史文化街区、民俗文化活跃的老街遭到一定破坏,取而代之的是整齐划一的仿古建筑、租金更高的商业店铺。

4 金山区城镇更新过程中文化功能导入特色案例

现今,以文化为导向的城镇更新方式越来越多地受到肯定,金山区立足文化资源、文化产业、文化保护等要素,通过筑底气、育生气、添灵气、接地气、聚正气,打造出枫泾古镇、中国农民画村、金山嘴渔村、朱泾落照湾、南社历史文化等文化功能导入城镇更新的特色案例。

4.1 传统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筑底气

城镇更新应注重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铸就更新底气,推动城市发展。目前,金山区纳入保护名录的不可移动文物主要集中于枫泾、朱泾、亭林、张堰等古镇。做好这些古镇镇域内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利用工作,有利于古镇城镇更新及特色镇打造。

以枫泾古镇为例。该镇属于典型江南水乡集镇,建筑多为明清风格,均具传统江南粉墙黛瓦特色。全镇共有各级不可移动文物46处,占全区文物点总数的1/4。近年来,枫泾镇遵照文物保护工作方针,就文物的一系列合理利用问题不断进行有益探索,有针对性地运用文化创意理论和方法促进城镇更新,发展文物创意旅游,让广大游客看得懂,看得有兴趣,看得长知识,看得受教益。如今,人民公社旧址、朱学范故居、程十发祖居、东区火政会、致和桥等均为古镇重要的对外开放景点。

4.2 本地非遗特色文化的提升——育生气

近年来,我区在城镇更新中不断提升本地非遗特色文化,并将其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导入到现代城镇发展过程中,为城镇的有机更新提供了新的内容和路径。

以中国农民画村为例。自由夸张、色彩艳丽且富有浓厚乡土气息的金山农民画,是我区标志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城镇更新过程中,当地政府顺应民俗文化发展的现实可行性,使其成为展示金山农民画艺术独特魅力、传承发展优秀民间艺术的有效途径,为最终形成与金山经济社会发展相衔接、与文化发展规划相配套的金山农民画保护、宣传、展示、推广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全面建设上海新农村的更新进程中,中国农民画村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推广。

4.3 文化产业功能的优化——添灵气

文化产业以其特有的知识文化和创新能力,将技术、商业、创造和文化融为一体,在金山城镇更新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近年来,我区尊重文化产业发展规律,促进文化产业功能优化,针对性地增添文化发展灵气,达到了促进文化产业和城镇更新双赢的效果。

以金山嘴渔村为例。金山嘴渔村是上海市沿海陆地最早的渔村,也是上海最后一个渔村。渔村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区位优势,挖掘“海文化”,做足“海文章”,成立金山嘴海洋文化创意园,精心打造滨海休闲旅游特色产业,尤其是结合传统故事、历史传说、诗词文学等,赋予本地渔文化资源以现代时尚元素,使之成为上海新渔村建设的典型范例。目前,金山嘴渔村逐步形成了捕鱼储藏加工、包装销售、海鲜美食、海渔文化为一体的系列产业,打造出上海仅有的一道本土渔村文化产业靓丽风景线。

4.4 文化资源要素的注入——接地气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保护好、利用好承载地方文化的历史要素,将地方文化元素注入城市发展肌体,可赋予城市更深邃的历史感和厚重感,使城市更加接地气。

以朱泾落照湾地区为例。朱泾是上海浦南重镇,古称“落照湾”,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国家新型城镇化、上海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等背景下,2016年4月8日,金山区人民政府与上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引入“城镇更新”理念,对7.4平方千米的原朱泾工业园区升级改造,建设遗址公园,规划生态绿地,设立公共配套服务区域,打造“特色小镇”。此次更新强调土地复合、功能混合和文化融合,更好地实现落照湾片区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景观效益、文化效益的整体平衡,促进文化更接地气,提升整体发展能级。

4.5 本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聚正气

在金山区城镇更新过程中,本地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导入亦不乏亮点。近年来,我区在城镇更新紧密结合自身特点、依托优秀传统文化方面进行了必要探索,达到了传播凝聚正气、增强城镇文化软实力的目的。

以南社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为例。金山作为南社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其城镇精神始终镌刻着深深的南社印记。多年来,全区十分重视南社历史文化的挖掘、整理及展示,以姚光故居和南社精神传承弘扬为依托,打造上海南社纪念馆。纪念馆是我区将优秀历史文物调整为具体文化宣传设施的一次有益尝试,践行了“文化资源属于人民、保护成果惠及人民”的理念,体现出新时期和谐文化发展的正确性、导向性和科学性。纪念馆开放后逐渐成为我区对外文化交流的亮丽名片,在加强南社历史文化展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宣传、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5 金山区开展城镇更新文化功能导入的意见建议

文化在金山城镇更新中可以起到丰富城镇功能、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人文素质等作用。但如何尊重历史文化格局,如何处理更新与保护的冲突,如何实现保护和改造的利益共享,依然存在较多争议。在此,提出以下意见建议。

5.1 文化功能导入和传承要因地制宜——特色化

一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在城镇更新中搭建传统与现代、历史与未来、经典与流行的文化沟通桥梁,使金山精神更具文化包容性与创新性。二是关注居民文化情感。尊重城市积淀的历史文化,满足居民对历史文化的情感需要。三是妥善处理更新与开发的关系。在城镇更新与文化保护中找到发展的平衡点,减少商业化开发对文化遗产和文化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5.2 文化功能导入和传承要健全制度——长效化

一是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优化完善城镇更新的政策规划,从全局考虑文化传承与城镇更新之间的关系,实现城市的永续协调发展。二是注重文化传承。城镇更新需要从长远角度出发,注重文化脉络的延续,为城镇更新过程中的文化功能导入创造条件。三是倡导正确的文化保护观。在历史街区的城镇更新进程中,强化文化保护观念,深入研究、透彻理解当地文化及其變迁,注重文化功能的合理配置。

5.3 文化功能导入和传承要循序渐进——系统化

一方面,在城镇更新中应走“渐进式有机更新”的道路,尽可能避免“大拆大建”,保护好文物建筑、历史建筑、历史街区。另一方面,对于历史建筑、历史街区乃至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避免“博物馆式保护”,应透过对传统社区结构、社区文化的保护,呈现人们真实的“日常生活实践”。在城镇更新中,要充分系统地挖掘文化资源的社会价值,将保护与再利用有机结合。

5.4 文化功能导入和传承要渗透肌理——精细化

在金山城镇更新过程中,应当遵循城市的内在秩序与规律,顺应城市的内在肌理、文化结构,处理好过去、现在、未来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城市成为一座具有文化记忆、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从文化再生的内在肌理看,大众文化是城市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人们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往往滞后于城市机能的转变,造成城市居民的不适应及自我迷失,需要通过文化手段加以调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本文从文化视角对金山区城镇更新问题做出深入探析,在总结成功经验、避免重蹈覆辙的基础上,努力探索符合金山自身发展特点的城镇更新文化传承之路。关于此一问题的探讨,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城镇更新与文化功能之间的密切关系,也将为国内今后同类型的城镇更新工作提供可资借鉴的一手材料。

参考文献

[1]上海市金山县县志编纂委员会.金山县志[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2]枫泾镇志编纂室.枫泾镇志[M].上海:汉语大辞典出版社,1993.

[3]徐琴.城市更新中的文化传承与文化再生[J].中国名城,2009(1).

[4]王凌曦.中国城市更新的现状、特征及问题分析[J].理论导报,2009(9).

[5]郑土有,奚吉平.中国农民画考察[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6]李皓清,韩兴勇.上海都市型休闲渔业发展方向研究——以金山嘴渔村为例[J].上海农业学报,2015年(2).

[7]关烨,葛岩.新一轮总规背景下上海城市更新规划工作方法借鉴与探索[J].上海城市规划,2015(3).

[8]庄少勤.上海城市更新的新探索[J].上海城市规划,2015(5).

[9]唐子来.上海城市更新应体现“四个维度”[N].中国经济导报,2016-02-03.

[10]刘刊,李论.多元文化视角下的上海城市更新[J].新建筑,2016(6).

【作者簡介】王斌(1982—),上海市金山区博物馆文物保护部主任,馆员,考古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考古学、文物保护学。

猜你喜欢

文化传承
论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与民间舞蹈的教学
浅谈中国民间舞蹈的文化传承
高校音乐教学在地方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研究
浅谈楚文化中漆器图形纹样
谈微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的几点启示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