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姓书社:都市乡村的书香风景*

2020-04-24张军玲段宇锋

图书馆论坛 2020年4期
关键词:书社居委嘉定

黄 莺,张军玲,段宇锋

一家“百姓书社”,为爱书的居民点亮一盏阅读的灯;一家家“百姓书社”,是嘉定城市文化底蕴的见证。百姓书社是上海市嘉定区图书馆(以下简称“嘉定馆”)延伸服务的创新,通过消除“最后一公里”障碍,满足百姓精神文化需求。2018 年在“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中国图书馆展览会”上,“百姓书社”项目获评“‘中国图书馆最美故事’系列风采展示活动之创新案例”。荣誉的背后是嘉定馆10 余年来秉持“延伸服务”理念,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持之以恒的探索。

1 背景

20世纪90年代正值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阶段,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点燃了亿万农民对科技致富的热情,农民在养殖业、种植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经济活动中需要的技术信息、供销信息,相当部分来自居委(村)图书室。为此,中央制定“绿色证书”计划、“万村书库工程”、“知识工程”、“知识扶贫”等政策鼓励区(县)图书馆加大对居委(村)图书室的建设力度[1]。嘉定区政府将建“室”工作列入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内容,在17个镇、2个街道、1个工业开发区和1个筹建小区共300个居委(村)建成图书室111个[2]。21世纪初,嘉定区政府为加强新郊区、新农村建设,一方面在部分农村实施城市化改造,一方面对乡镇进行调整与合并。在这一进程中,嘉定城乡图书馆服务体系在覆盖面上出现新的空白。

2003 年《嘉定区2003-200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纲要》出台,强调加强文化设施建设以打造历史文化名城。2004 年10 月22日,嘉定馆加入上海市中心图书馆,成为28家分馆之一。同年12月,区财政投资300余万元,首次改建嘉定馆。改建后建筑面积4,183 平方米,环境优美,现代设施齐全,读者门庭若市。强烈的社会反响推动嘉定馆建设包括区、镇(乡)、街道、社区(农村)图书馆服务体系,有镇级图书馆9 所,乡级图书馆1 所,街道级图书馆4 所,社区(农村)图书馆若干,以保障居民基本文化权益。之后嘉定馆根据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变动情况,让图书馆服务向新社区(即动迁居民社区、外来建设者社区等)延伸。

在工作开展前,嘉定馆对居委(村)图书室建设现状进行调研,发现在一些条件较好的动迁居民社区和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居住的公寓,镇图书馆通过社区图书室、“个体户”图书室等形式为居民提供服务。比如,海伦小区在居民家中建立“个体户”图书室服务周边百姓。还有一些社区自发形成类似图书室的场所,如居民委员会干部定期为社区老人读报读书的场地。为进一步了解基层图书馆服务效果,嘉定馆联合华东师范大学信息学系对镇村中不同级别的图书馆进行调查。在选取的8所图书馆中,4所是设立在居民身边的居委(村)图书室,另4所镇图书馆也在中心位置,但对“改善图书馆服务最需要的”这一问题的反馈信息中,选择“增加图书馆数量或流动借阅点”的读者占65.7%[3],表明基层图书馆服务难以满足居民需求。分析发现,问题主要源于:一是布局问题。首先,随着镇级管理体制变化,部分乡镇合并,镇级图书馆服务半径扩大。其次,新居民社区增加,出现许多类似动迁居民集中居住的海伦小区和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居住的永盛公寓这样的新型社区,对图书馆服务需求迫切。二是管理问题。虽然部分基层图书馆重视服务宣传,甚至提出有奖办证、借阅举措,但大多基层图书馆管理者并不在意读者流失,缺乏主动推广图书馆的理念。大部分管理人员对基础运营工作,如开放时间告示、基本布局介绍、服务项目标识等没有规范意识,借书证年费甚至高于市馆的。有些管理人员即使意识到运营方式不当,也没有改进意愿。

镇级图书馆完全按照行政级别设立,无法新增。为此,嘉定馆决定通过居委(村)图书室来扩大图书馆体系覆盖范围。适逢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强调新农村建设的一项任务是文化建设,主要指在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为此,嘉定馆通过专家咨询和内部多轮会议商讨,制定《嘉定区“新农村图书馆建设工程”实施计划》。考虑到镇级图书馆管理问题频现,难以承担起建设和管理职责,决定由区馆直接管理居委(村)图书室,镇图书馆配合[4],嘉定馆将使用率较高的居委(村)图书室转型纳入百姓书社体系。解决完基层馆管理问题后,针对布局难点,嘉定馆提出在需求密切的空白点建立百姓书社,不仅可动态适应城乡人口结构变化,而且选点直接面向弱势人群,弥补已有服务网点存在的薄弱环节。

2 “百姓书社”创办与发展

2.1 诞生

2006年8 月,嘉定馆“新农村图书馆建设工程”计划得到区政府批准并获得区财政支持。10月“百姓书社”项目启动,由嘉定区文广局主办,嘉定馆实施。首先选择一批居委(村)图书室转型成百姓书社,包括人口较多的乡村的村级图书室、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村级图书室、外来人员集中居住的新建社区居委图书室,以及政府与社区共同投入建立的居委图书室。与此同时,嘉定馆联络基层负责人收集百姓需求反馈,勘探图书馆服务空白点,派馆员调研判断适合作为设立百姓书社的选址。根据调研结果,选择安亭、马陆、工业区等6个街镇8个点进行百姓书社试点。每个书社由政府投入资金配置文献、书架、报刊架、桌椅等,嘉定馆负责统一采购、编目、配送,每隔半年更新300册图书。嘉定馆还要求每个书社必须保证提供500册图书、10种报纸、15种杂志以及多媒体资源用于日常服务。项目在推进中遇到选址、管理、人财物不足困难,为此引入志愿者。通过基层管理人员推荐,一些退休干部、教师甚至企业愿意无偿提供房屋建设百姓书社,承担运营管理职责。

政府的支持不仅解决了百姓书社文献资源品种少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为基层建立起文献服务能力。2007 年初百姓书社列入区政府文化建设实事项目,向13个街镇推广,成为嘉定首批基层特色文化活动载体。百姓书社为农家书屋推进提供了经验,2009 年底嘉定率先实现全部行政村的农家书屋建设。

2.2 运营

(1)标准化管理。嘉定馆为100家百姓书社配置统一标识,在百姓书社标识牌上印制嘉定馆logo,并将标识牌摆放在百姓书社显眼位置,以表明百姓书社是嘉定馆服务体系的一部分。这样不仅向新读者宣传嘉定馆,使其对总馆有一定印象,也让嘉定馆老读者放心走进百姓书社。其次,出台系列规范指导百姓书社工作。《百姓书社借阅制度》提出图书需开架借阅、外借需登记、借阅册数最多2册且14天内需归还、报刊只提供阅览不外借等;《百姓书社管理员岗位职责》明确志愿者管理员的工作内容,包括公示开放时间、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20小时、按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索书号整理排架、保持借阅记录完整、保障阅读环境舒适安全。

(2)志愿者培训。百姓书社没有配备专职管理人员,依靠志愿者运营。为提高志愿者服务能力,采用授课方式统一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讲解岗位职责,确保理解每一条规范的含义,如开放时间、开架借阅、外借登记、赔偿制度;进行百姓书社空间规划和设备使用指导形式;邀请专家开展阅读推广等主题讲座。

(3)进行评估和激励。嘉定区文广局每年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对百姓书社进行评估,迄今6次评估,评估标准包括是否按照规定时间开放等。对表现优异的百姓书社,嘉定馆进行奖励。首先,根据评估结果选出“嘉定区优秀百姓书社及区示范点”,举办表彰大会。其次,部分街镇图书馆为优秀百姓书社赠送硬件设备作为奖励,如南翔镇“朱振芳百姓书社”成立十周年获赠一批数字阅读听书机。与此同时,嘉定馆每年召开志愿者表彰大会,表彰优秀志愿者团队和个人,奖项分为“无私奉献奖”“特别贡献奖”两类。“无私奉献”是指志愿者们无论春夏秋冬、严寒酷暑,放弃休息时间,为社会发光发热;“特别贡献”是指志愿者使用自己的优质资源和平台为百姓书社提供新服务项目、提升服务品质。

3 “百姓书社”服务内容

3.1 基础服务:打造文化生活阵地

嘉定馆支持百姓书社开展专家讲座和学习活动,如百姓书社通过读书活动、座谈会等配合相关单位开展迎接上海世博会、文明城区创建等工作,成为全新的政府宣传平台。百姓书社也自发策划特色活动,如朱振芳百姓书社在传统节日举办庆祝会,由周边百姓表演节目。在这里以书为媒,以书为友,以书会友,搭建起新农村百姓文化交流阵地,2016 年被评为嘉定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试点。

嘉定馆关注特殊群体的文化权益保障。2005 年底以来在马陆镇永盛公寓和澄城公寓、江桥镇幸福村3个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居住地建起“外来建设者读书俱乐部”[5],成为百姓书社体系一员。嘉定馆提供3,000 余册藏书、50 余种报刊、电子阅览设备,定期更换新书和报刊,读书俱乐部成为集书报刊借阅、读书活动开展、培训讲座等服务于一体的文化生活阵地。

3.2 延伸服务:配送文献资源到家

为满足出行不便读者阅读需求,安亭镇老年骑游队成立“安亭书香环游志愿者服务队”,主动请缨配送图书。服务队共有26名队员,其中年纪最大的79岁,最年小的52岁。他们分成4组,穿着统一的红色队服,背着统一的鹅黄色书包,骑着自行车将书报送至预定的每家每户。他们还将办理读者证的业务延伸到乡间,如果读者有办证需求,便在“书香环游”记录本上留下信息,汇总给镇图书馆,镇图书馆办理好读者证,再由骑游队下次配送时送到百姓手中。骑游车队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车轮上的图书馆”。

图1 书香环游志愿者服务队配送图书

4 结语

百姓书社在嘉定经济社会结构转型中孕育,实现了空间、管理和服务创新,为嘉定社区和农村营造了和谐的精神文化家园。2006 年启动以来,嘉定共建成百姓书社100 家,馆舍面积近4,000平方米,每年更新图书6万册,2018年借阅人次近21万,与1个区级总馆、12个镇级分馆、30个“我嘉书房”、110个农家书屋、5个街区智慧图书馆共同织就了一张便捷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纵观百姓书社建设过程,文化主管部门没有投入太多建造用房和管理费用,便让居民在自家附近就能借阅书报刊,得到各界的肯定和赞誉。百姓书社已走过10多个春秋,支撑嘉定图书馆一路走来的正是竭力为基层提供阅读服务的赤诚之心。

猜你喜欢

书社居委嘉定
社区居委里的“挂职小干部”——上海市田林第三中学“居委挂职小干部”少年团校实践课程
在少年团校里“实”践——上海市田林第三中学少年团校“居委挂职小干部”实践课程
利群书社
利群书社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非物质文化遗产
——嘉定竹刻
VIGIL AUNTIES
重要引擎
明成化唱本嘉定出土记
走进博物馆,感受嘉定8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