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研项目训练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影响的调查研究

2020-04-22杨永兵

高教学刊 2020年13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生

杨永兵

摘  要: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以理论学习为主,没有围绕科研训练项目开展活动,高校缺乏系统性培养支持平台,考核机制僵化,导致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提出建议:以创新能力为导向,科研训练项目为主要途径,构建支撑创新能力培养平台,灵活设计考核机制和保障机制。

关键词:科研项目训练;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13-0039-05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cultivating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graduate students, they mainly focus on theoretical learning, do not carry out activities around scientific research training projec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ack a systematic training support platform, and the assessment mechanism is rigid, which leads to the lack of innovation ability of graduate student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ake the innovation ability as the guidance, take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training project as the main way, construct the training platform to support the innovation ability, and design the assessment mechanism and guarantee mechanism flexibly.

Keywords: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training; innovative ability training; graduate students

一、背景

高校研究生是國家创新建设后备军,具有大量社会需求。如何深化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其中的模式和条件至关重要[1]。研究生创新能力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体现,通过科研训练来提升,主要途径就是科研项目训练。然而在大约3年学习时期,科研项目训练对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究竟有多大的提升,需要借助调查研究量化分析。

研究生创新能力依赖于综合能力,综合能力强弱和外部条件相互支撑决定创新能力大小。其中的文献阅读能力是多数研究生学习能力的强项,而最能体现研究生综合能力的资料收集与处理能力、论文撰写及成果展现能力和创新能力,相对来说是他们的弱项。阅读能力服务于论文撰写和成果展现能力,是创新能力提升的基础。创新能力调查主要从阅读文献能力、资料收集与处理能力和创新能力来展开分析[2-3]。以江西及相邻省份湖南湖北安徽部分高校经济管理类研究生为对象,通过科研训练调查包括目的、科研活动方式和科研成果形式、科研训练项施、支持平台等因素剖析,借助综合评分等量化手段,对科研训练存在困难与问目与设题进行梳理和调查探究,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二、研究生创新能力调查对象及内容

采用网上与线下发放问卷的方式,总共进行了500份的问卷调查,有效回收了451份,问卷有效率为90.2%。对象是华东交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江西理工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湖南财经大学、湖北经济学院、安徽财经大学等全日制研究生,涉及经济管理类10个学科,省内外学生比为255:196。男女比率为221:230。研究生一、二、三年级占比分别是25.6%、31.1%、43.3%。全日制研究生学术型与专业型比为218:243(表1)。阅读文献、创新能力和资料收集处理能力方面,采用五分制。阅读文献能力包括权威文献阅读笔记、阅读计划执行情况、导师对研究生的阅读指导和学长学姐的阅读建议等。为了调查指标简便易行,创新能力指标包括研究生选题新颖度、研究新领域能力,对问题的独特见解、对权威理论的批判能力和独立开展科研项目能力等三个方面。资料收集及处理的能力主要关注最新学术信息和成果、对各种数据库的熟悉度、软件使用能力、提取有价值信息和归纳总结能力五个方面。

除了能力评价,还详细调查了研究生科研训练项目类型与时间、科研训练过程遇到的问题与困难、解决方式、科研训练成效以及研究生发表论文质量和参与课题级别,这种深度调查能够有效测量研究生创新能力水平。

三、调查结果和分析

(一)科研训练时间缺乏连续性系统性,与导师交流周次数少

调查问卷显示,六成的研究生平均每周科研训练时间在16小时以下,其中8小时以内的调查者占比为41.1%,反映当前研究生平均每周的科研训练时长较短,保障充足研究生的科研训练时间是首要任务(见图1)。科研训练时间的长短直接反映了研究生连续性和系统性科研训练方面时间无法得到有效保障,要想通过科研训练来提升学术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确保科研训练时长尤为重要。

研究生与导师周交流次数是直接反映学生科研训练情况的重要指标。从调查结果来看,每周偶尔与导师交流的研究生占比为36.6%,几乎不交流学生占比为13.1%(见表2),反映了当前研究生培养中还有近五成的研究生与导师间的交流很少,表明研究生在整个科研训练项目中存在着不够主动、不积极和少数导师疏于管理的现状比较突出。

科研活动过程中,43.3%的研究生在整个研究生周期中没有参与科研活动,74.4%的研究生参与自己导师的课题;参与课题级别方面,71.8%的学生没有参与过省级及以上课题研究;75.6%的研究生获得科研信息来自导师建议。可见,总体上研究生与导师的周交流次数少,未参与过各种科研项目活动的学生占比高,在科研活动方面,出现了学生和导师均不满意的现象。

(二)科研训练活动类型简单,科研成果呈现方式以论文为主

36.5%研究生通过参与导师课题和撰写论文的方式进行科研训练,体现了当前研究生主要的科研训练方式整体较为单一,不够丰富。一种现象是部分研究生仅仅参与导师纵向课题与撰写论文,另一种现象是贴近社会需求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等横向课题,急需通过调研和实验等方式去解决,却没有研究生参与其中。因此,缺乏科研活动机会,提炼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提升研究生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途径不通畅是个大问题。

在科研成果的展示上,主要有论文、研究报告、调研报告、发明专利等呈现方式。调查结果显示,论文方式占比82.7%,研究报告为13.2%,而其他的方式,如实验报告和专利发明等方式比重较低。在发表论文方面,76.3%研究生发表在北大非核心期刊,而级别较高的论文发表情况大约占比为23%,反映了研究生的科研论文水平普遍偏低,创新能力明显不足。

(三)通过科研训练提升研究生学术能力的考核要求不高

调查显示,科研训练是综合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独自解决科研问题能力。66.7%的学生反映,通过项目科研训练能够提升发现问题能力;55.3%学生能迅速抓住关键要素和选择恰当方法进行解决。在科研训练遇到困难时,主要的解决办法是通过导师求助、师兄师姐求助和自行解决。在参与导师课题研究生中,66.1%研究生仅仅参与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环节,12.4%和15.9%研究生分别参与课题申请和论文撰写,个别研究生参与课题结题的答辩与总结过程。从课题完成环节看,研究生难于接触到课题的核心部分。调查认为,研究生科研训练能够提升自身的科研学术创新能力,可以更好地理解相关学术前沿理论,对实验与论文撰写有帮助,同时也能提升科研思路和建模分析能力。

调查发现,在研究生参与科研活动人数中,多数学生目的性很强,为了达到学校硬性规定、完成导师布置任务、提高科研水平的比重为61.1%、28.9%、10%,研究生参与科研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完成任务,功利性强,而对学术本身要求并不高。调查高校对研究生及导师的科研要求方面,社科类要达到核心期刊水平占比为46.6%,自科类达到CSSCI期刊及以上要求占比为26.7%,个别高校不作硬性考核要求。总的来说,研究生满足于课程考核,学校对学生科研训练和导师的考核要求较低,不利于提升研究生創新能力。

(四)资料收集及处理能力、阅读文献能力与创新能力相对低下

五分制方法调查结果表明,阅读文献能力为3.2分,资料数据收集及处理能力综合平均分为3.1,科研创新能力综合评价得分为2.9(见表3)。研究生在阅读文献和资料收集方面的能力刚刚超过及格水平,科研创新方面能力没有达到预期水平,在地方高校中属于普遍现象。

在阅读文献能力调查中,发现研究生对导师指导自己阅读文献作用持肯定态度,得分4.9,并且学长学姐提供有效的意见,得分为4.6;但是在制定阅读计划及执行情况上的综合分为3.1,将近五成的研究生没有良好的阅读计划,或者制定了阅读计划而未能较好的执行。能够经常做阅读文献笔记的研究生也不多。在资料数据收集及处理方面,多数学生不关注研究领域的相关学术信息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得分为3.1。学生关注最新学术信息、数据处理和总结的有效性不够,得分为2.9分;收集资料信息得分为3.8,处理信息得分2.9,意味着从大量文献和数据库中筛选有价值信息的能力不足。

科研创新能力涉及选题的新颖、研究意义和独立科研能力,调查表明:能够独立展开科研项目的综合分为2.9,即59.3%的研究生基本不具备独立完成和开展科研项目的能力。另外,60.1%研究生都不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质疑权威理论观点的相关能力,此项综合得分为2.1。可见,批判和独立思考能力是研究生创新能力亟待提升的主要方面。

(五)科研训练主动性普遍不高,科研训练支持平台条件不能持续改进

科研训练时长调查表明,当前地方高校对研究生科研训练考核要求低,主动性不足;同时生师间的周交流次数较少,说明研究生科研训练主动性也不高。研究生不知道如何设计项目、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论文的整体撰写,不具备独自完成科研项目的能力。高校对科研训练活动缺乏硬性考核,对学生的奖赏机制不够完善,当然无法调动研究生科研训练的积极性。

调查中,整体的科研训练设施得分为3.9,表明当前老破小科研训练设施面貌有所改变,但是科研训练平台支持条件仍然有限。实验室与工作室场地大小等规模条件、实验室相关设备维护及工具先进程度、实验室对科研训练的帮助和其他科研训练等平台支持条件得分分别是3.5、4.6、4.3、2.3,65.6%研究生认为,实验室对科研训练有重要的影响。大多数研究生希望有良好实验室和工作室场所,这些环境有利于支撑研究生科研训练创新活动。

四、相关建议

当前,样本高校研究生的科研训练时间普遍短缺,并且学生与导师的交流不够密切。研究生在阅读文献素养能力和资料收集处理能力、创新能力达不到预期水平,研究生参与科研训练的积极性不足是学术创新能力低的主要原因,据此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完善科研训练管理制度,强化科研训练考核

目前研究生科研训练的时长较短,各种奖罚制度不够明确,对研究生科研训练约束不够。配套的科研训练体系,完善科研训练体制,明确的奖罚制度,才能激励学生进行科研训练,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比如,针对科研训练时长,采用实验室打卡的方式确保研究生参与科研训练需要的充足时间。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训练活动是职业生涯必有的经历,对不同年级采用灵活的方式进行管理。根据科研项目类别与级别、内容和难度区分度,研究生一、二、三年级分别安排科研训练的引导与入门、规定相应的科研训练时长并安排相应的专业科研项目、培养独立完成科研项目的各项综合能力。通过灵活的培养机制,适应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研究生的需求,达到强化科研训练的目标。

(二)强化导师引导和监督,丰富科研训练项目和提升平台作用

在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导师规定学生定期参与科研训练;完成相应的文献阅读报告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才能发挥好引导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尽管学生与导师各自学习或工作繁忙,但是这不能成为交流不足的理由,学校应强制规定导师对学生的学业管理,比如,不同学期定期发布难度适宜的一组归类文献,要求阅读学生后写课程论文,强化数据分析与理论思考训练。学校进一步改变老破小的实验条件,提供相应的科研设施和科研基地,科研训练项目形式丰富多样,多元化科研訓练推动学生在理论、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比如,利用基地举办各种创新比赛和创新实验,鼓励研究生多出短小精悍的专业论文,为完成较高质量的综合性科研成果做铺垫。另外,针对研究生的数据挖掘、采集分析和筛选价值信息能力提升缓慢现状,地方高校克服财力困难,增加专业数据库采购数量,比如高校设立Spss、Stata、SAS、Eviews、R、Python软件课程与中国期刊网、中国知网、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经网统计数据库等培训课程,以利于任何专业研究生学习与实验;开设专门的资料筛选等文献课程,经过系统化专业化培训,提升学生高效率阅读文献能力。

(三)举办专业科研项目训练比赛,提升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

目前研究生科研训练项目不够丰富,除了数学建模大赛外,专业赛事少,形式单一。高校可通过举办各类研究生科研理论“阅读周”、科研“交流月赛”等活动,强化研究生科研创新意识,各个高校之间也可以联合举行科研训练活动。这样联合赛事活动有助于各个高校研究生间的知识与科研交流,鼓励学生独立自主的完成各类综合科研项目。除了定期举行科研赛事外,积极邀请各类学术前沿专家进行校园讲座,让学生第一时间了解研究领域的最新学术知识理论。这样多方面的活动既丰富了研究生学习生涯,又能够提升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胡仁东,张欣,刘林,等.地方高校学术学位研究生“三嵌套五结合”培养模式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9(8):47-52.

[2]孙明国,于汉伟,汪文文.当前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调查与分析——以安徽工程大学为例[J].教育观察,2019,8(1):50-53.

[3]罗琳.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高教学刊,2018(22):41-44.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生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作品
创新能力培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农科类大学生创业课程体系设计
研究生创新培养的“步态追踪”模式
创新能力培养:“管理学原理”教学改革的一条红线
浅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