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定位立足点 有效提升能力

2020-04-22李道海于京凤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题干表格错误

李道海 于京凤

获取与解读信息能力是历史学科关键能力的首选项,也是提升其他能力的基础。获取与解读信息能力也叫审题能力,是解题的“门槛”。在素养立意、能力立意的高考试题面前,学生之所以很难得高分,与该能力不强密切相关。学生要提高复习备考的效率,必须精准定位立足点,才能提高获取与解读信息的能力。

命题人通过不断引入新材料、创设新情境,使高考历史试题呈现出信息量大、形式多样化的特点。获取解读信息的过程包含发现信息的数量、判断信息的重要性、提取有效信息等思维过程。它要求学生必须做到全面而准确地提炼、分析、整合和解读信息。高考试题的信息形式主要有文字信息材料、表格信息材料、图形信息材料、漫画信息材料等。

1.文字信息材料

例1(2019年新课标Ⅱ卷·24)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全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

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本题材料观点是政府在全国建造大型工程。题干材料的关键词是“全国”。根据教材所学得知,都江堰是秦国蜀郡守李冰组织当地民众完成的,韩国派遣水工郑国施“疲秦之计”。以上两则史实都可以说明,秦国能在全国范围修建许多大型水利工程的主要原因是国家组织能力强大,故D项为正确答案。

错误选项:结合教材史实可知,伴随着铁犁牛耕的使用,井田制度(公田制度)在战国时期逐渐瓦解,并非“逐渐完善”,故A项错误;铁制生产工具普及是在西汉时期,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交通运输网络畅通与修建大型水利工程没有必然联系,故C项错误。

例2(2019年新课标Ⅱ卷·27)研究表明,宋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  )

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

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

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

本题材料观点是从宋代到清代大商人的资本规模呈现增长扩大的趋势。题干材料的关键词是商人资本扩大。结合教材所学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及特点,可得知应为明清时期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故C项为正确答案。

错误选项:中国封建社会始终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社会地位未发生“根本改变”,而且题干材料并没有呈现出商人社会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的意图,故A项错误;宋代重农抑商政策执行得相对比较宽松,而清朝政府加强重农抑商政策,比如清政府实行的海禁、矿禁政策,并对商人征收重税等,故B项错误;“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D项错误。

解决对策:概括中心   提炼关键词   链接教材

首先,概括材料中心论点;其次,定位关键词句,关键词句反映了题干内容的特殊规定性,能帮助学生准确获取和解读中心思想,使学生的思路迅速地进入到试题中去;第三,链接教材,对材料进行有效解读后,必须把所获得有效信息解读为学科概念,也就是寻找材料信息与教材知识的链接点。

2.表格信息材料

表1可以说明当时苏联(  )

A.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難返   B.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

C.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农业   D.社会生活需求发生变化

此表反映的是苏联1970年经济计划完成情况。表格呈现的信息有两个:一是苏联政府于1961年制定的经济发展中农业和重工业目标;二是苏联政府在1970年各项指标实际完成情况。结合教材可知,在斯大林时期苏联国民经济发展比例严重失调问题就已经显露。由于没有跳出斯大林模式的框架,在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国民经济发展比例严重失衡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到勃列日涅夫时期,该问题仍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题干材料所呈现的经济发展数据说明苏联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比例严重失调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综上,符合题意的选项是A项。

错误选项:题干材料中心思想并不是经济政策对比,学生无法得出经济政策保持连续性的结论,故B项错误;从农业工业发展数据看改革重点还是在重工业领域,C项叙述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学生无法从题干材料得出苏联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生活需求发生变化的含义,故D项错误。

表2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

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     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 D.工业结构趋于合理

此表反映的是1980年代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情况。表格呈现的信息有两个:一是1982年各行业乡镇企业数量;二是1988年各行业乡镇企业对比变化数量。结合教材所知,1984年中国粮食产量突破4亿吨,基本解决了8亿农民的温饱问题,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开农村,民工潮由此形成。农村改革进入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时期。因此,符合题意的选项是A项。

错误选项:我国的改革从农村发端,但高潮在城市,先富带动后富模式并不适应城乡发展的现实。原本寄希望于城市发展带动农村同时进步,而现实却是伴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城乡分化和落后农村渐渐成为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障碍。2008年十七届三中全会后,城乡一体化才逐步实现,故B项错误;根据教材所学得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成于21世纪初,故C项错误;1957年底我国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故D项错误。

解决对策:研读表头 横纵比较 注释补充

表格信息材料一般由表头(标题)、表格、注释三部分构成。分析表格信息材料,首先要研读表头(标题),表头(标题)是表格信息材料的中心,是对表格所反映内容的概括,对读懂表格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次要分析比较表格,表格是表格信息材料的主体,它主要通过一些数据比较直观地反映某些项目之间的变化关系或相互关系。横向看,了解表格所比较的项目及差距。纵向看,把握不同项目各自的变化发展情况并进行比对(根据试题所提供的表格不同,此步骤要灵活运用,切忌机械套用);最后看注释,注释部分是对表格信息的解释或补充说明。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材料。

3.图形信息材料

高考历史试题图形信息材料呈现方式多种多样,有反映某一现象变化过程或趋势的折线图;有用于对数量大小直观显示的柱状图;有用于呈现事物构成及所占比例的饼状图;有映射某一历史事件或现象的漫画;有综合反映某一现象的地图等等。本文只涉及今年新课标Ⅱ呈现的地图类材料。

A.文化趋于活跃     B.政治变革加速

C.市民阶级出现     D.新教传播广泛

根据图片示例,可明确图片信息:15世纪欧洲出现印书坊的城市(印书坊扩展的地区)主要集中在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比较早的城市和地区,如地中海沿岸、莱茵河畔和西北欧的尼德兰地区,说明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发展。根据图片信息再结合此时欧洲文艺复兴史实,可以推知此时期的欧洲文化很是兴盛。符合题意的只有A项。

错误选项:主体不一致,题干材料信息的主体是文化,并非政治,故B项错误;早在9世纪时随着欧洲地中海沿岸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级出现。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城市文化兴盛的史实,与市民阶级出现没有什么必然联系,故C项错误;1517年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后,新教(路德教、加尔文教和英国国教)产生。新教广泛传播是在此后的事,故D项错误。

解决对策:判断方位   着眼注记   联系阶段特征

读识地图是文科学生的基本功,学生首先通过地图方位的判断可得知地图反映的是哪个地区的历史事件;其次通过注记内容可判定所反映事件的中心词,如例题中的“文化传播”“马歇尔计划”,最后,联系该事件所在历史阶段特征即可准确获取题中所要信息。

学生在平时中只有精准定位立足点,精准训练,才能有效审题、提升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为其他三项关键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才能有助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编辑/李梦迪

猜你喜欢

题干表格错误
《现代临床医学》来稿表格要求
数字算式
《现代临床医学》来稿表格要求
统计表格的要求
提纲挈领 拨云见日
在阅读题干中寻求解题锁钥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
本刊表格的要求
可爱的错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