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铁碳微电解联合过硫酸盐深度处理造纸废水的研究

2020-04-22肖雪莉程赛鸽

工业水处理 2020年4期
关键词:铁碳色度投加量

王 森 ,肖雪莉 ,程赛鸽 ,来 凡,唐 静

(1.陕西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21;2.轻化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陕西科技大学),陕西西安710021)

制浆造纸废水成分复杂、排放量大、处理困难,经一级物化和二级生化处理后,仍存在COD高、色度深、难以达标排放等问题〔1〕,需进一步处理,即三级处理或深度处理。常见的深度处理方法有物化法、生化法和高级氧化法。其中高级氧化法因氧化能力强、反应彻底、反应时间短、占地面积小而得到广泛应用。

铁碳微电解是一种广泛用于染料废水、石化废水、垃圾渗滤液、医药废水与焦化废水的处理技术,其原理是基于原电池的氧化还原反应,铁阳极为电化学腐蚀提供电子。当铁、活性炭与废水接触时形成大量微观原电池〔7〕。本研究采用铁碳微电解联合过硫酸盐深度处理造纸废水,不仅减少铁碳用量,避免铁屑结块〔8〕、反应床堵塞等问题,还可促进生成更多的,高效降解有机物。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水样

实验水样取自陕西某造纸厂污水处理站二沉池出水,主要水质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主要水质指标

1.2 试剂与仪器

试剂:零价铁粉(Fe0,100 目,0.15 mm);颗粒活性炭(AC,0.9~3 mm),使用前在原废水中反复吸附,减小吸附作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过硫酸钾、碘化钾、碳酸氢钠、乙醇、叔丁醇、硫酸、氢氧化钠,均为分析纯。

仪器:JJ-4六联搅拌器,金坛国华电器有限公司;SP-UV1100紫外分光光度计,大龙兴创实验仪器股份公司;5B-6C多参数水质测定仪,连华科技;EPS-3D色度测定仪,合肥恩帆仪器设备有限公司;Vertex 70红外光谱仪,德国布鲁克;Lambda 25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Perkin Elmer;TD4N离心机,长沙英泰仪器有限公司;AR223CN分析天平,德国赛多利斯。

1.3 实验方法

在100 mL废水中依次加入活性炭、Fe0、PS,置于六联搅拌器上进行反应,转速为240 r/min,反应温度为室温,溶液pH由0.1 mol/L的H2SO4溶液和NaOH溶液调节。反应一定时间后取适量溶液调节pH至9~9.5,在3 500 r/min转速下离心30 min,取上清液进行检测。

1.4 分析方法

COD采用多参数水质测定仪测定;色度用精密色度仪测定。

取处理前后的废水在40℃下烘干,残留物用溴化钾压片法进行红外光谱扫描。

取处理前后的废水,以纯水作参比进行紫外-可见全波长扫描,扫描范围200~700 nm。

用分光光度法鉴定自由基类型〔10〕。以0.2mmol/L甲基紫为反应底物,分别在体系中加入乙醇或叔丁醇(TBA),在最佳反应条件下每隔5 min取样,在580 nm处测定吸光度。

2 结果与讨论

2.1 反应时间对废水深度处理效果的影响

在 pH 为 5、PS 投加量为 7.5 mmol/L、m(Fe0)∶m(AC)为 2∶3、铁碳总投加量为 0.15 g 的条件下,考察反应时间对造纸废水深度处理效果的影响。由实验结果可知,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COD和色度的去除率均逐渐升高后趋于平缓。150 min时COD与色度的去除率均达到最大,分别为62.6%、94.7%。随着反应时间增加,体系中不断有产生,表现为COD和色度去除率不断升高;150 min后去除率趋于平缓,原因在于体系中的PS消耗殆尽。因此,确定150 min为最佳反应时间。

2.2 初始pH对废水深度处理效果的影响

在反应时间为150 min、PS投加量为7.5 mmol/L、m(Fe0)∶m(AC)为 2∶3、铁碳总投加量为 0.15 g 的条件下,考察初始pH对造纸废水深度处理效果的影响。由实验结果可知,pH<7时,随着pH的升高,COD去除率逐渐升高,pH为5时达到最高值,为63.3%,可能是由于pH过低抑制了PS分解;pH<7时对色度去除率的影响不大,基本保持在93%。当pH≥7时,随pH的升高COD和色度去除率均逐渐降低,且PS的利用率也较低。可见酸性条件更利于反应的进行,这可能是因为铁碳在酸性条件下更易形成原电池,生成的高活性Fe2+和[H]不仅能与废水中的有机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破坏其发色或助色基团〔11〕,还能促进的产生。综上,确定最佳pH为5。

2.3 m(Fe0)∶m(AC)对废水深度处理效果的影响

在反应时间为 150 min、pH=5、PS投加量为7.5 mmol/L、铁碳总投加量为0.15 g的条件下,考察m(Fe0)∶m(AC)对造纸废水深度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如图1所示。

图 1 m(Fe0)∶m(AC)对废水深度处理效果的影响

由图1可知,铁碳总投加量为0.15 g时,逐渐增加AC的用量,体系中会形成更多原电池,加快电子转移,促进高活性的 Fe2+与[H]的形成,产量增加。 m(Fe0)∶m(AC)为 2∶3 时,COD 去除率最高达63.4%,色度去除率为 96.4%。m(Fe0)∶m(AC)>1∶1时,Fe0的量越大,溶液中残留的铁越多,可能引起色度增加;m(Fe0)∶m(AC)为 1∶2 时,由于 Fe0减少导致形成的原电池减少,最终产生的减少,由图1也可看出此时PS有所剩余。实验确定最佳m(Fe0)∶m(AC)为 2∶3。

2.4 铁碳总投加量对废水深度处理效果的影响

在反应时间为 150 min、pH=5、m(Fe0)∶m(AC)为2∶3、PS投加量为7.5 mmol/L的条件下,考察铁碳总投加量对造纸废水深度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铁碳总投加量对废水深度处理效果的影响

由图2可以看出,随着铁碳投加量的增加,COD和色度去除率均逐渐升高后趋于平缓,总投加量为0.15 g时去除率最高,分别为62.9%、96.7%。铁碳投加量增加使得体系中的原电池增加,高活性的[H]和强氧化性的也越多,但 PS 的量一定,因此继续增加铁碳用量,COD和色度的去除率未进一步提高。图2中,铁碳投加量为0.15、0.175 g时,PS被消耗完全,但去除率几乎没有变化。因此,铁碳最佳总投加量为0.15 g。

2.5 PS投加量对废水深度处理效果的影响

在反应时间为 150 min、pH 为 5、m(Fe0)∶m(AC)为2∶3、铁碳总投加量为0.15 g的条件下,考察PS投加量对造纸废水深度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PS投加量对废水深度处理效果的影响

由图3可见,当PS投加量从2.5 mmol/L增加至7.5 mmol/L,COD去除率从43%提高至63%,色度去除率从87%提高至96%;PS从7.5 mmol/L增至15 mmol/L,COD和色度去除率几乎没有变化。此外,PS投加量<7.5 mmol/L 时,PS 消耗完全,产生的不足以氧化有机物;PS投加量>7.5 mmol/L时,过多PS会消耗一部分导致处理效率降低,且高浓度PS短时间产生过多的会产生自身湮灭,降低其利用率〔12〕。因此,最佳PS投加量确定为7.5mmol/L。

2.6 不同体系下的深度处理效果比较

图4为不同反应体系对造纸废水的深度处理效果。

由图4可以看出,AC经反复吸附后已接近饱和状态,仅能去除少量COD和色度;单独PS处理对废水COD几乎没有去除作用;Fe0因具有一定还原性,可将部分有机物还原,去除少量COD及色度,反应150 min时COD去除率为16.7%,色度去除率70%。AC对PS有一定活化作用,在PS/AC体系中,COD去除率为24.4%,色度去除率为65%。Fe0/AC体系可形成微电解,产生高活性的Fe2+和[H]破坏有机物的结构,且反应生成的 Fe(OH)2和 Fe(OH)3具有絮凝作用,可去除部分有机物;对比Fe0/PS与Fe0/AC+PS体系,可见AC的加入能提高废水COD及色度的去除率;Fe0/AC+PS体系处理后的废水COD在49 mg/L左右,色度在10度左右,均可达到GB 3544—2008排放标准要求,能够达标排放。

图4 不同反应体系下造纸废水深度处理的效果比较

2.7 处理前后废水红外光谱分析

取Fe0/PS体系和Fe0/AC+PS体系处理后的废水及原水进行红外光谱分析。红外谱图显示,3 200~3 600 cm-1处的吸收峰为O—H伸缩振动,可能是水中的O—H,也可能为有机物中的O—H。1 760 cm-1处为羧基的C=O伸缩振动,说明废水含有酸类物质。2929cm-1处为烷烃C—H的伸缩振动,2720 cm-1处为醛基伸缩振动。炔烃C≡C伸缩振动的吸收峰通常出现在2 140~2 260 cm-1,但由于造纸废水中存在大量吸电子基团,使得炔烃类物质的吸收峰出现在2 100 cm-1。1 640 cm-1处的吸收峰为芳香族化合物大π键的共轭振动,是由于造纸废水中含有大量木素或其降解产物。1 445、1 360 cm-1为烷烃C—H变形振动。690 cm-1为苯环氢的面内变形振动。

综上,该造纸废水可能含有芳香族化合物、羧酸类、醛类及醇类物质。废水经过Fe0/PS和Fe0/AC+PS体系处理后,2 929、2 720、1 445 cm-13 处峰消失,另几处峰的强度均有变化,说明经过Fe0/PS和Fe0/AC+PS体系处理后,芳香族化合物、羧酸类、醛类、醇类物质得到降解或转化,且Fe0/AC+PS体系有较强的降解效果。

2.8 处理前后废水的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取Fe0/PS体系和Fe0/AC+PS体系处理后的废水及原水进行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结果如图5所示。

如图5所示,原水在200~400 nm处有吸收峰,200~210 nm内吸收峰的强度较大,是封闭共轭体系中π→π*跃迁产生的E吸收带,可能有酚羟基物质存在。270 nm处出现的强度较弱的宽峰,是芳香族和杂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谱带,为B吸收带(苯吸收带),同样也是π→π*跃迁产生。当苯环上有发色基团或助色基团取代基存在并与苯环共轭时,E2吸收带会向长波方向移动,在213 nm出现吸收峰。

综上所述,造纸原水中存在一定浓度的苯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废水经Fe0/PS和Fe0/AC+PS体系处理后,200~210 nm范围内的吸收峰强度均降低,说明污染物浓度有所减小;280 nm处的吸收峰消失,即一部分苯类化合物已被矿化或降解为小分子化合物;与Fe0/PS体系相比,Fe0/AC+PS体系处理后的废水吸收峰数量更少,强度更低。Fe0/AC+PS体系能够有效降解苯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图5 废水处理前后的紫外-可见光谱

2.9 反应过程中自由基中间体鉴定

如图6所示,3种体系中甲基紫均有去除。未加猝灭剂体系的去除率为89.2%,加入TBA体系的甲基紫去除率降至84.7%,加入乙醇体系的甲基紫去除率降至71.2%。体系中可能产生和·OH 2种自由基。

3 结论

(1)采用铁碳微电解联合过硫酸盐深度处理造纸废水,出水水质可达到造纸工业排放标准要求(GB 3544—2008)。

(2)在反 应时 间为 150 min、pH 为 5、m(Fe0)∶m(AC)为 2∶3、铁碳总投加量为 0.15 g、PS 投加量为7.5 mmol/L的条件下,造纸废水COD去除率在63%左右,色度去除率在95%左右。pH对Fe0/AC+PS体系深度处理造纸废水的影响较复杂,但总体来说酸性条件更有利于该体系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

(3)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分析表明,Fe0/AC+PS体系能够有效降解芳香族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4)Fe0/AC+PS 体系中存在和·OH 自由基。

图6 不同反应条件下甲基紫随时间变化情况

猜你喜欢

铁碳色度投加量
磁混凝沉淀工艺处理煤矿矿井水实验研究
新型铁碳微电解材料去除喹诺酮类抗生素研究
铁碳微电解耦合H2O2 工艺预处理抗生素制药废水试验研究
铁碳-砂滤的深度除磷工艺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反渗透淡化水调质稳定性及健康性实验研究
铁碳微电解修复技术的专利发展情况
基于改进色度模型的非接触式心率检测与估计
景德镇早期青白瓷的器型与色度
如何提高苹果的着色度
NaOH投加量对剩余污泥水解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