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低年级品行教育刍议

2020-04-21华睿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0年9期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行为习惯

华睿

摘 要:品行教育影响学生的成长,而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良好品质形成的初始阶段,教师要设计与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相符合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中成长。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应贯穿学校的全面教育工作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从细致的行为培养中内化学生品行。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品行教育;行为习惯

放学的铃声响起,学生纷纷走出教室,班上一位学生突然冲出了教室,向学校大门跑去。笔者立刻交代巡查年级的值班老師帮忙带领班里学生排队放学,笔者则跟着追到校门。追到他后,笔者问明了原因:这位学生没有像其他学生那样排队,是因为不想听教师在放学之前关于安全教育的话。面对该学生的回答,笔者有些悲伤,学校每星期一安排国旗下讲话(安全教育),每周五安排放学前15分钟的安全教育,每天都提醒学生礼貌待人,不追逐、不吵闹,楼梯上有明显的标示——上下楼向右走。但这位学生完全忘记了教师平时的教育。

班上一名学生上一年级的时候,在学校课间操跑步,每次小跑一段就会呕吐,后来上课也会莫名其妙地呕吐。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笔者发现这位学生自己把手放入喉咙迫使自己呕吐,原因是怕辛苦,不想跑步、不想上学,想回家看动画片。为什么会这样呢?笔者在想:这是因为我们的教育力度不够吗?还是我们的教育方法不对?

心理学家曾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由此可以看出,良好的行为习惯应该从学生的幼小时期开始培养,从细微化的行为开始培养。

一、制定小目标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品行教育从小到大,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儿时的练,二是日常事务训练的小技巧。制定一些小的行为目标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每天早上起床吃早餐、放学第一时间做作业、放学后看课外书籍、每天按时睡觉以保证每天9个小时的睡眠。这些看起来很普通的小事,实际做起来是很困难的。但是,如果学生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方式,不仅对他们身体的发育有很好的帮助,而且有利于他们长大后合理地规划和安排自己的事情。在学校生活中,在不越界的情况下,学生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对于学校的教育,创造一个真实的场景体验环境,让学生感觉到校园教育的规范和平等。学生从进校第一天开始,就应该知道课程的安排,走进学校大门见到老师礼貌问好。上课不讲话,周一升旗戴红领巾,升国旗的时候,保持立正,行注目礼。课间操时按规定束上衣,课间休息10分钟,不要在课室内外打闹,平时将指甲剪得整整齐齐,等等。教师应不断纠正学生喜欢大声说话、在课间十分钟疯闹的行为,同时也应不断地改善他们的行为举止。这种行为的目的是体验的操作能力强,而且可以运行,学生可以切身体验。教师要抓住各种小细节,利用小事情,坚持训练学生。

二、严格要求、反复训练,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的一种。从某种意义上讲,习惯可以决定命运。小学是一个起步阶段,也是人们养成各种行为习惯最重要的阶段。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的积累和强化过程所产生的结果,必须经过长期的反复培训。因此,笔者认为,严格要求、反复训练是最基本的一种培养良好习惯的方法。对于一年级的学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卫生间,手纸放在垃圾桶里,禁止在厕所打闹。2. 练习上下楼梯,告诉学生不管什么时候都应该右行上下楼梯。3. 课前的教学要求做好预备工作。上课的时候要求学生积极举手发言。课堂上使用学生喜欢的口令——小眼睛,看老师;小腰板,挺起来;等等。课堂上训练学生的“五姿”:坐姿、立姿、写字姿势、举手姿势、读书姿势。在班里找小榜样,开展“让你像他这么做”的有趣活动,反反复复练习。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及时更换小榜样,使学生进一步发展。加强训练,养成端正姿势的好习惯。4. 在放学前进行的训练:整理抽屉和靠近自己座位的垃圾,学生排队走到学校的大门,如果发现了自己的家人,举手向老师报告才能离开。5. 回家做完功课,要学会整理,准备语文袋、数学袋、综合袋,把自己的书、练习本放在相对应的袋子里面。6. 睡觉前把第二天需要的文具盒和书放进书包。小学生年纪较小,如果没有经过反复的训练,不一定能做到。教师要对做得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并向大家展示他们的表演。做错的学生,让他再做一次,反复多次,直到他做好。久而久之,才能使学生的品行得到内化。

三、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从低年级开始,要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每一小组、每一个学科,让学生自己选出小组长、课代表、班长。每天每个科目的小组长比组员要早到学校,负责收老师布置的作业本。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每天早读课以前收齐作业,如果有学生忘记带作业,组长告诉课代表,课代表告诉老师。早读课开始,学生晨读或者做计算练习。每天会以小组为单位对上课纪律、回答问题情况等进行加分统计,每周五评出表现最好的三个小组团队,每一个小组再选出表现较好的“五好学生”。

对年幼的学生要少说空洞乏味的大道理,侧重于行为习惯的培养。随着年龄的增大,学生的认识和理解能力提高了,就可适当增加一些道理上的讲解,使他们逐步养成尊敬父母和师长、团结友爱、文明礼貌、忠诚老实、正直善良、勤劳俭朴、热爱祖国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思想品德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小学阶段是人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良好品质形成的初始阶段。因此,小学生低年级品行教育应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重视陶冶、养成,开展儿童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把品德教育贯穿于学生的一日活动之中,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才能收到实效,学生就能实现从道德认识向道德实践的转变。

参考文献:

[1]陈伯良.构建小学德育实效模式的实践探索[J].教育导刊,2012(01).

[2]高双.小学德育实效性低下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3(04).

[3]王婷婷.小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西安:陕西科技大学,2014.

[4]鲁洁.再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向生活世界的回归[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4(04).

[5]胡荞丽.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猜你喜欢

小学低年级行为习惯
关于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如何开展小学低年级英语的活动教学
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习惯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模式的探讨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
创新学习学生行为习惯与能力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