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在辅导小学生心理问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020-04-21黄桂婵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0年9期
关键词:心理分析心理辅导小学生

黄桂婵

摘 要:部分小学生因为家庭环境等原因,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对这样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很有必要。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首先要分析造成该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找到症结所在,然后用爱心、恒心和耐心引导学生。其次要重视阅读在净化学生心灵、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方面的重要作用,向学生推荐好书,让学生“以读养德”。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分析;心理辅导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

小夕今年9岁,在读三年级,曾经是留守儿童。一年级时因为要读书父母才把她从乡下祖父母的家里接到身边生活,积分入学来到我班。在过去的六年里,小夕一直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一年难得见到父母一次。所以小夕刚来我班时性格孤僻、内向,情绪容易激动,不合群,沉默寡言。

二、学生的社会适应情况和存在的心理问题

小夕的社会适应能力比较差,具体表现为不合群、小心眼、疑心重,不接受他人的批评教育,爱发脾气,不愿意与他人交流。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喜怒无常、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卫生意识差。

三、学生个案的诊断分析及对症下药

(一)诊断分析

1. 个人因素:欠缺父母的关心爱护,缺乏安全感为其行为不良的主因。

2. 家庭因素:家庭背景是导致学生缺乏安全感、倍感自卑、性格孤僻内向的关键;祖父母的教育方法落后,不能适应学生的生长发育需要,缺少父母的温暖,缺乏正确细心的引导和良好的表率作用。

3. 学校因素:大部分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对小夕未能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小夕对学习失去兴趣。

(二)辅导目标

希望通过辅导,培养小夕的心理承挫能力,让小夕融入群体,懂得爱他人、善待他人;培养小夕的自信心,让她勇于尝试,不害怕失败、不害怕批评,健康快乐地成长;培养小夕的学习兴趣,让她在学习上寻找成功的快乐。

(三)辅导措施

1. 课内、外对小夕同学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她树立自信心,培养她的承挫能力及社交能力。2. 引导小夕阅读课外书,树立学习的榜样,提供挫折教育,为小夕进行系统脱敏训练(这是重点策略)。3. 与其他教育者取得联系,尽力协调教育方式。

(四)辅导过程

留守儿童因为长期离开父母,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他们之间形成了代沟,加上爷爷奶奶对他们的溺爱,长期以来,他们的性格和心理的发展都受到影响。所以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十分必要。

1. 促膝谈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抗挫能力

作为班主任,笔者经常利用课内及课余时间与小夕接触沟通。上课时,尽量多提问她,给她表现和发言的机会,并适时地鼓励和表扬,一来让她感受到教师对她的关注,二来帮她树立自信心。下课后,笔者经常与她聊天,利用她喜欢帮老师做事的特点,找一些事给她做;常常与她一起看课外书、讲故事。让人头疼的是,小夕平时明明表现不错,可是一旦犯错后就会一言不发。为此笔者查看了一些书籍,领悟了一条原则:在帮教关系中,无论是认识还是情感,笔者都是以忠诚、真挚的态度对待她,树立个人的完整性和可信赖性,使自己成为受教育者喜欢的人,消除小夕的敌意和戒心,理解老师的善意,这是帮教问题学生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方法。所以当小夕再次一言不发的时候,笔者也采取沉默的态度,一言不发地找一些书给她看,并且静静地坐在身边跟她一起看。当然,笔者选择的书籍是十分有针对性的。每次看完书,笔者不会急着跟她交流,而是在事后跟她分析,这样的效果往往出乎意料。小夕往往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会提出自己的疑惑。多次的引导,让她变得阳光、有朝气。从小夕的身上,笔者看到了书的魅力和宽容的力量。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渐渐形成良好的品德

普希金说过,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与小夕相处中的偶然事件让笔者明白,书如阳光,可以温暖冰封的心。欧阳修认为“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从那时起,笔者知道小学生需要书香的熏陶。过多的说教容易让人觉得厌烦,尤其是对于小夕这样特殊的学生,说教对她起不到任何作用。

针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结合学校开展的“以读养德”的课题,笔者在班上开展了许多课外读书活动,诸如结合学校开展的“博学智慧星”“十佳阅读之星”“好书伴我成长”“书香杯(读书心得)征文比赛”等读书活动;结合自己班级实际开展的“诗经诵读我能行”“快乐小书虫”“小小收集家(收集对联、谚语、名言)”等课外读书活动。这样做的目的不仅是培养班中所有学生的阅读兴趣,最主要的是想为小夕营造一个书香的班级氛围。学生年纪比较小,可塑性很强,很容易受周边环境的熏陶,笔者想用阅读引领她走出心灵的阴霾。除了营造书香班级氛围外,笔者常以故事迁移法引导小夕明辨是非。为了让小夕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笔者引导她看《快乐儿童的7个习惯》;为了让她增强自信心,引导她看《我真棒》;为了让她能平和地对待自己和别人,引导她看《我不再生气》;为了激发她的学习兴趣,引导她看《别害怕学习》;为了让她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引导她看心灵教育绘本《孩子的美德书》……很多时候,笔者都是利用课余时间跟她一起看书。为了培养她的阅读兴趣,甚至允许她少做一些家庭作业。同时,考虑到自己有时会分身乏术,笔者安排她跟最爱课外书的班长坐。笔者让班长扮演小老师的角色,引导小夕看课外书。笔者相信,利用教师、同学的榜样示范作用,一定能增强她的行为的认知。

另外,系统脱敏训练是通过导入式或自我想象的方式让小夕想象犯错误后的后果,多次反复后,自觉地对自己的言行加以控制,降低犯错率。笔者经常找小夕谈心,告诉她人在成长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并给她假设一些事例,如,当同学冤枉你昨天没有做好值日生工作时,你怎么办?当别人说你的坏话时,你怎么办……通过这些假设挫折教育,使小夕懂得在不如意、受挫折的时候该如何正确处理。

3. 协调多方因素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除了引导小夕多读课外书外,笔者还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根据小夕妈妈很疼爱她这一优势,笔者与小夕妈妈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谈话,抱着对孩子负责任的态度,笔者建议小夕妈妈多抽时间培养孩子,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并请她做自己父母的思想教育工作,协调育儿方式方法。其次,与任科教师沟通交流,采取一致的教育方法。在与家长沟通的时候,建议家长进行亲子共读,并为她提供一些值得阅读的书籍。有一些书籍是有关育儿方面,专供她本人看的,如《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巅峰家教智慧》等;有一些是提供给她母女俩看的,如《爱的故事》《小故事大道理》《儿童情绪管理系列》《我不怕被排斥》等。

四、案例改善结果

通过一个学期多的努力,笔者发现小夕在行为表现上有极大的好转。笔者深信这是阅读引领的結果。现在,小夕在课堂上能积极举手发言,还常常跟同学说说笑笑。看得出来小夕已有改正的决心,在平时的言行中能努力克制自己。因为对书产生了兴趣,小夕现在一有空就会跟同学坐在一起看课外书,还会与同学交流读书心得。

五、案例评析

小夕之所以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导致其行为异常,主要是受到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可塑性强。只要能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用恒心、爱心和正确的方法引导她、感化她,就一定能打开她心中的“锁”,而充满书香味的叙事德育往往是解开这把“心锁”的钥匙。巴特尔说:“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学校“以读养德”的这一课题犹如一盏明灯,为师生照亮美好的人生。

猜你喜欢

心理分析心理辅导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高校辅导员的自我定位及学生管理工作的探讨
高职女生择业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局外人”到“局内人”的转变
浅析艺术院校宿舍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辅导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我是小学生
当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方法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