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歌唱教学有效性探究

2020-04-21刘渝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0年9期
关键词:歌唱教学教育实践小学音乐

刘渝

摘 要:小学音乐课堂的唱歌教学旨在培养小学生的艺术情操,以实现美育教育。笔者基于多年从事小学音乐教学的经验上,通过对小学生在音乐课堂歌唱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这些普遍问题探究正确的歌唱教学方法,并提出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歌唱教学有效性实施策略:提升学生对歌唱重要性的认识、在实践中教会学生运用正确的歌唱方法、注重挖掘音乐中的人文性。

关键词:小学音乐;歌唱教学;教育实践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了音乐课程要体现的的三个方面性质,即人文性、审美性和实践性,同时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的基本课程理念。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归根到底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在实践过程中实现美育目标,而歌唱是音乐艺术实践最普遍、最广泛和最直接的途径。学生通过歌唱来创造和表现音乐、表达情感,因此,音乐课堂中的歌唱环节显得十分重要,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正确、有效的歌唱教学方法。笔者总结几年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经验,发现小学生在音乐课堂歌唱课中的表现普遍存在的问题,探索小学音乐课堂中歌唱教学的有效方法以及歌唱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和实施过程。

一、小学生在音乐课堂歌唱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意识上对歌唱的重要性缺乏认识。笔者从事小学音乐教育四年多,每年担任十几个教学班的音乐教学工作。在这四年多的时间里,在每年十几个教学班中,笔者发现班级里的学生对歌唱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认识,许多学生都觉得歌唱就是跟着音乐把一首歌曲唱完,对于歌唱就是一种艺术实践、歌唱就是一种艺术创造这一概念非常薄弱。

盲目追求音量而忽略了正确的歌唱状态。笔者每次走进课室,让学生先唱一遍上一节课所学的歌曲,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学生都是扯着嗓子大声唱,虽然音准还不错,但是歌唱状态是不对的,发出来的声音是散的、扁的、不集中的,特别是高音部分,是扯着嗓子喊出来的,没有正确的气息支撑。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

缺乏对音乐情感的表达。这一问题要与第一个存在问题联系起来,正是因为在意识上对歌唱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因而小学生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缺乏对音乐情感的表达,他们大多都只是简单地将旋律、歌词唱出来,没有认真地领会音乐中的情感,并将此种情感通过自己的演唱融入音乐当中。

二、小学音乐课堂中歌唱教学的方法

上文陈述了小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其中缺乏对歌唱重要性的意識和对音乐情感的表达要基于能很好地演唱音乐的基础之上,因此,要有正确的歌唱方法作为支撑十分重要。笔者总结了这几年音乐课堂教学中歌唱教学的经验,探索出“直”“轻”“笑”“圆”四个字的歌唱方法。

(一)“直”是指身体要保持直立

我们都知道,歌唱的关键在于气息的运用,而保持上身的直立是用气的必要条件。学生在歌唱时,大多都没有直立的习惯,总是坐着坐着就把腰塌下去了,因此,笔者在歌唱前都要提醒学生“把腰坐直”,把腰坐直了才能把气息用上。

(二)“轻”是指音量上要轻

学生在演唱音乐时容易出现音量特别大,甚至扯着唱的问题,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他们有一个固定思维:唱得越大声表示越积极,积极就能得到教师的表扬;二是演唱的那首歌曲是一首情绪或激昂,或活泼,或欢快的歌曲,又或是音区比较高的歌曲,学生受音乐节奏和音高的影响,不自觉地就越唱越大声,这样唱就容易导致扯嗓子、声音越来越散、高音上不去等一系列的问题。这轻则演唱效果不好、声音不融合以致不好听,严重则会损害声带。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笔者歌唱教学过程中,除了提醒学生“把腰坐直”外,第二件事就是提醒他们“轻轻唱”。“轻轻唱”的好处有很多。一是可以保护嗓子,儿童的声带还比较脆弱,这时候,引导他们轻轻唱,可以培养他们保护嗓子的意识。二是可以更清晰地听到伴奏。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学生经常出现只顾自己唱而忽略了伴奏的现象,因此“轻轻唱”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听到伴奏的音乐,更好地与伴奏契合,养成合作的意识。三是更容易将高音唱准。笔者前面提到,学生在演唱时一味追求音量导致高音上不去,而轻轻唱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只要学生把音量降下来,不扯嗓子,他们就能轻而易举地把高音唱准。

(三)“笑”是指在演唱的过程中把“笑肌”抬起来

在集体演唱中,优美的声音是集中的、统一的,要做到声音的集中统一,就要在发声位置的统一上下功夫。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我们看到学生在演唱时很多都是面无表情的,这就导致集体的发声位置不统一,有的人发声位置高、有的人发声位置低。为了更好地统一学生的发声位置,笔者在学生歌唱之前还会要求他们“笑着唱”,学生一笑起来,笑肌都抬起来了,笑肌一抬起来,发声的位置自然就跟着高了,这样一来发声的位置就更统一了。

(四)“圆”是指演唱时嘴巴要“圆圆的”

“圆”字的歌唱方法是基于“笑”的基础上增加的。为了达到声音的统一,笔者要求学生在演唱歌曲时“笑着唱”,但是,笔者却发现学生在笑着唱时容易出现“咧嘴笑”的问题,一“咧嘴笑”,嘴型就扁了,嘴型扁了声音也就跟着扁了,这样的声音也就不好听了。因此,笔者在要求学生“笑着唱”的同时也要保持嘴巴圆圆的,这就表示在笑的同时嘴巴要张开,并且是张开到圆圆的状态,这样他们发出来的声音就更加统一了。

“直”“轻”“笑”“圆”的歌唱方法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补充的。仅仅做到其中一个或两个要求,是不能达到很好的歌唱效果的,因此,笔者认为,在歌唱教学的过程中要同时在这四个方面引导学生演唱歌曲,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歌唱状态。

三、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歌唱教学有效性实施策略

结合小学生在音乐课堂歌唱课中表现出来的在意识上缺乏对歌唱重要性的认识,盲目追求音量而忽略正确的歌唱状态以及缺乏对音乐情感的表达这些普遍存在问题的实际,笔者探索了小学音乐课堂中歌唱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歌唱教学。

(一)提升学生对歌唱重要性的认识

通过欣赏不同表现形式的音乐,产生对比,感受人声的魅力;通过欣赏不同的声乐作品,感受优美的歌声给人带来的听觉体验及丰富的情感表达,从而提升学生对歌唱重要性的认识。

(二)注重音乐实践过程,教会学生运用正确的歌唱方法

演唱音乐是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要注重音乐实践的过程,提高实践过程中的质量,就要求教师要教会学生运用正确的歌唱方法进行演唱,笔者将“直”“轻”“笑”“圆”的歌唱方法贯穿在音乐课堂歌唱教学的全过程,时时刻刻提醒学生运用正确的歌唱方法演唱,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有效提高他们的演唱水平。

(三)注重挖掘音乐本身的人文性

情感的表达是歌唱的重要目标,而目前小学生对音乐情感的表达还比较缺乏。主要是他们年龄比较小,无法自行领会歌曲中潜藏的内涵。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教师在教唱歌曲的同时深挖歌曲背后的文化,从音乐中的文化视角出发,找到歌曲中的文化及情感,并在音乐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中蕴含的文化情感,从而更好地表达。

猜你喜欢

歌唱教学教育实践小学音乐
聆听,让生命如花
何谓教育理论联系实践
大班幼儿感恩教育实践与探讨
对高校传统音乐教育落实到教育实践的思考
顶岗实习支教学生评价问题探究
新时期歌唱教学三部曲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