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与思考

2020-04-21李桂燕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0年9期
关键词:思维品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

李桂燕

摘 要:从我国目前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现状来分析,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为此教师应重视以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为基础,不断优化阅读教学模式,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思维品质。文章从目前我国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小学英语学科发展学生思维品质面临的问题、英语阅读思维品质的含义与作用、基于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实践四个方面深入探讨。

关键词:小学英语;思维品质;阅读教学

新课程明确指出了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英语素养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主要任务,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形成一定的语言技能,也要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以及英语素养。教师在教学中应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实现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目标。

一、目前我国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阅读教学目标不清晰

教师在阅读教学之前应先明确教学目标,这是十分关键的。小学英语阅读可以分为两个重要的部分:学习阅读与阅读学习。学习阅读指的是在阅读中掌握多种阅读方法;阅读学习指的是在阅读中获取相关的文本信息。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可以发现,很多教师并不能很好地把握这个部分,且大部分教师错误地认为阅读教学就是引导学生阅读学习。笔者认为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主。

实际上,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属于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针对不同的学段以及不同的教材,阅读教学的目标也不同。为此,教师在阅读教学实践中确立教学目标时应将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放在首要位置,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思维品质以及核心素养的提高。

(二)课堂阅读评价的方式单一

根据其他教师在英语课堂上的教学实践可以发现,很多教师在阅读课上运用的都是比较单一的评价方法。虽说新课标反复强调了教师应重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两个方面,有的放矢地评价学生在阅读课上的表现。但是很多教师在阅读课上仍然是以单一的评价方式为主,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并没有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方法,也没有认识到过程性评价对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性。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阅读课上评价的内容也比较单一,除了“best”“Very good”等评价语言外没有运用其他评价语。小学生刚接触到英语学科,教师应尽可能地运用赏识性的评价,且运用丰富的评价语,如此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从而为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小学英语学科发展学生思维品质面临的问题

当前,很多教师错误地认为学习英语学科最重要的就是学习语言知识以及语言技能,没有将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此外,也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此,这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也都是围绕着这部分内容设计教学活动。

从目前我国小学阶段学生学习行为的测评方式来分析,总结性的测评方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即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仍然以测验为主。再加上教学评价方式比较单一,使得课堂上并未能体现出新课程理念(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如此也就因为没有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最终无法开展个性化学习。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如兴趣、成长环境等),使得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比较大,因此也就不利于教师在英语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也给教师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三、英语阅读思维品质的含义与作用

思维品质主要指的是人思维品质的个性特征,思维品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我们学习知识以及做事情的效率。思维品质也不同程度地反映了我们每个人智力以及思维水平方面的差异(主要包含六个方面:批判性、灵活性、深刻性、系统性、敏捷性与独创性)。有了这个定义做基础,笔者认为英语阅读的思维品质也与我们看待事物的角度有着直接的联系,也就是在阅读英语素材时也应逐渐转换看待问题的角度,同时注意两种不同语言在各方面的差异,如思维模式以及表达等方面。

就英语思维品质来说,其主要体现为单词的词义、句法、语法用法等方面,若在阅读中注意这些问题,并以此建构良好的思维品质,将其不断内化为科学的一种学习机制,让我们更加准确地理解原文,也能大大提高英语阅读的效率。

学生具备良好的英语思维品质之后,在没有掌握大量词汇、句法以及语法的情况下也能快速理解一些复杂的内容。在实际中我们也能发现,很多口语化的词汇能转换为一些正式的抽象词汇。可见,只有让学生掌握了这些思维模式,才能架起不同词汇以及词义之间可以自由转换的桥梁,也表明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已经进入事半功倍的快车道,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具有深远的意义。

四、基于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一)巧设悬念,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学起于思歸于思,思源于疑以解疑。悬念也就是以原有认知经验为基础设置有悬念的认知矛盾,让学生对人物的命运、故事的发展等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学生产生对知识的渴望等心理,从而更加主动地进行学习活动与思维活动。悬念能将学生的疑问激发出来,而问题又是学生思维的启发器,同时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为此,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也可以以教学内容为基础,设置恰当的疑问,如此也能解决课堂教学过于平铺直叙的问题。以教学Have a good time in Hainan这部分的内容为例,笔者创设了悬念进行阅读教学。首先,Play a guessing game:教师出示了几张代表性的风景图,让学生看图片猜一猜图片是在哪个城市拍的。在这个游戏的过程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以及热情更高了。其次,让学生欣赏歌曲。在听相关歌曲的时候,学生更容易融入情境。最后,出示海南的地图,让学生大胆地想象,并假设自己去海南旅游应如何度过美好的时光。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且阅读的兴趣更浓。可见,在此教学案例中,笔者以学生的认知基础以及生活经验为出发点,巧妙地设置了悬念,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锁定,让学生对本节课的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能让学生更加主动地阅读。此外,在课堂活动中学生的思维也变得更加活跃,达到了激活学生思维的作用。

(二)依托有效问题,发展学生自主思维、理性思维

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也应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思维,给学生更多提问的机会,也应该设计更多有思维含量的问题,促进学生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勤提问,发展学生的自主思维

从传统的课堂来看,教师在课堂上更关注的是能否顺利地回答教师提出的一切问题,且基本上没有考虑学生是否有疑问,没有给学生提问的权利,使得学生的思维被动性地发展。为此,在阅读课上教师应适当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逐渐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自主思维能力。以课文Have a good time in Hainan为例,笔者在上课前与学生进行了如下对话。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学习“Have a good time in Hainan”这部分的内容,你们想在这节课中学习到哪些内容呢?在阅读这篇文章之前,同学们可以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

生1:Where are they going to travel?

生2:What are they going to do these days?

生3:How are they going to go there?

……

这个过程中,笔者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心理需求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带着疑问阅读文本,在此过程中学生不断地思考、探究,这样也就促进了学生自主思维能力的提高。

2. 巧设问题,促进学生理性思维发展

语篇教学的主体是读中环节。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应考虑是否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符合,且提出的问题也要尽可能地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才能更快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从而帮助学生理清阅读的思路并建构思维路径。比如,教学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Sunday? 时,笔者先是让学生快速地阅读文章,并给学生提问:“如何用简单的词语描述自己星期天经常做的事情?”通过这个问题加深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在此之后,教师继续让学生阅读文章,并画出文章中的一些关键词,例如如何询问别人某天做了什么。紧接着,笔者让学生分小组互相提问自己在课余、周末或者其他时间都做了什么,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如此一来,在问题的辅助下,学生加深了对语篇的理解,也掌握了一定的思维方法与阅读技能,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三)重视绘本阅读,提升学生整合思维

1. 营造阅读环境,实现学生与绘本互动

在绘本阅读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环境也会对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利用好各种空间创造大环境,比如利用长廊、楼梯、墙面等给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阅读氛围,将绘本故事粘贴在墙面上,引导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营造一个对教师、家长、学生互动有利的环境;设立阅读室,以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摆设阅读室,比如如何陈设书架、如何摆放彩垫等等,尽量给学生提供一个温馨、安静且又充满爱意的阅读环境。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也应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特点选择绘本主体的内容及其开展绘本教学的频率。有条件的也可以布置班级阅读环境,比如开设“快乐阅读吧”,选择一些经典的绘本给学生阅读;同时也可以将学生在阅读中提出的问题以及运用到的绘本陈列出来,供学生在此认知与巩固。

2. 重视合作拼图教学,激发学生整合思维

教师在绘本阅读教学时也可以运用合作拼图的方式教学,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整合思维。但是教师在教学时也可以将绘本的内容分散开来,并将其分别发布给不同的学生,让学生在故事中自主思考并猜测,接着也可以让学生互动交流,与其他同学交换故事片段并组合,这个过程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不断整合故事,在此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这个故事,并自主阅读,如此不仅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能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以教学关于不同宠物喜爱不同的玩具的绘本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合作拼图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这个绘本故事的主人公是Tiger,故事讲述了不同宠物的不同玩具。在这个绘本故事中,笔者将绘本故事分成了三个部分的内容:一个是Tiger宠物的类别,主要是三类(car、mouse、dog);另一个是宠物喜欢的玩具(分别是toy、ball、house);还有一个是宠物玩耍过程中形容它们的动词(分别是run、hold、sit)。在此之后,笔者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类别的宠物喜欢什么样的玩具,并给学生叙述故事,让学生了解故事拼接的基本内容。在此之后笔者按照宠物种类的不同给学生设置了相应的任务,并让學生分组阅读。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先自主阅读,了解文本的基本内容之后再小组讨论,最后将小组的任务故事进行拼接与整合,如此也就形成较为完整的一个绘本故事。在这样的方式下,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发展,合作精神得到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智力最核心的内容就是思维,若没有思维的参与,就很难高效地开展课堂教学。阅读教学一直是英语学科的重点,在当前新课程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教师更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如此也能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效率,实现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龚玮.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7(12).

[2]石发瑞.英语阅读拓展环节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尝试[J].校园英语,2017(05).

[3]林文美.依托小学英语故事教学,培养学生思维品质[J].考试周刊,2017(37).

[4]储霞.如何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英语教师,2018(04).

[5]傅桂花.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思维品质[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7(07).

猜你喜欢

思维品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媒介运营管理者应具备的一种新的思维品质
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度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趣学理念点亮英语教学课堂探微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