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有效渗透

2020-04-21黄健宇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0年9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渗透策略道德与法治

黄健宇

摘 要:红色文化富含教育意义,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红色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渗透红色文化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挖掘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并做到多途径、多形式地渗透。

关键词:红色文化;小学;道德与法治;渗透策略

红色文化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经过长期的革命战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大潮洗礼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反映中国共产党和最广大劳动人民的理想、信念、道德、价值,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以多样化的文化方式的传承、记载、歌颂和承载这一历史过程和现实的文化综合体。红色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丰富的精神内涵,在育人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就更要重视红色文化的传播和渗透。

一、红色文化的教育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各方面仍未发展完备,小学生具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特点。在这样的前提下,若稍不注意,缺乏判断力的小学生,则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袭,致使学生形成不正确的世界观,影响其健康成长。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红色文化,则能发挥红色文化对人的思想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陶冶学生的情感、锻炼学生的意志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正确的观念的指导下,学生则会有意识地、自觉地调节和规范自身的行为。除此之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指出,要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加强对革命传统文化时代价值的阐发,发扬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从这可看出,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红色文化,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还能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觀助力。

(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的。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丰富,有许多富有教育意义、鼓舞力量的人、事、物,若教师能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红色文化,则能让红色文化浸润学生的精神底色,让学生逐步领悟红色文化中蕴含的爱国、实干、坚强、踏实、无畏、创新等精神,促使学生从心底接受、认可红色文化,进而主动继承和发扬红色文化。

二、红色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有效渗透策略

(一)挖掘本土红色文化资源

我国红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地域特色和法治历史,拥有着不同的本土红色文化资源。若教师在渗透红色文化时,仅依靠教材的资源,不对本土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精心挖掘,会让学生产生抽象、没有实感的感觉,教学效果则会大打折扣。

为此,要想收到良好的渗透效果,教师必须花费心思挖掘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一般来说,对于自己生活所在地或熟悉的地区的人、事、物,人们往往有着一种天然的亲切感,这从人生三大喜事中的“他乡遇故知”便可见一斑。换句话说,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能有针对性地挖掘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并将其渗透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能丰富教学资源,更重要的是,能拉近学生与红色文化的距离,增强红色文化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使学生对红色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想要探究的欲望。有了兴趣和想要探究的渴望,学生自然会主动地投入红色文化的学习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在探究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

以广州为例,中共“三大”的召开、黄埔军校的创设、农民运动讲习所、广州起义、三元里抗英、广州地区的抗日救亡运动、“珠江纵队”的成立、“抗战教育实践社”的成立以及广州地区一系列的抗日战役,如植地庄战役、七星岗战斗和反“扫荡”战斗等。总而言之,作为近代民主革命的策源地,广州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教师若能有目的地挖掘并科学地加以利用,定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其自觉加入继承和发扬红色文化的队伍中,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二)多途径、多形式渗透红色文化

教学是教与学双边互动的过程,若不考虑教学对象,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则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小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以形象具体思维为主,且有意注意的维持时间较短,喜欢活泼生动的教学方式;再者,红色文化相对来说比较抽象,且距离现在的生活比较远,成人想要完美地消化尚且需要花费一番工夫。在这样的前提下,若仅用“口授”的方式向学生渗透红色文化,又怎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向小学生渗透红色文化时,需要做到多途径、多形式地渗透,以调动学生的兴趣。

1. 通过播放红色影视作品来渗透红色文化

我国有许多优秀的红色影视作品——通过影片的形式来展现某一特定的历史史实。红色影视作品中的人物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坚定的理想信念,能对人予以强烈的影响和感染。当然,因为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小学生,在选择红色影视作品时,要注意不能选择太过复杂的,否则学生难以理解。笔者认为,可选择“小英雄系列”的红色影视作品,如《闪闪的红星》《鸡毛信》《小兵张嘎》等,因为电影中的主角与学生的年龄相仿的话,学生的兴趣更浓,且更容易产生向其看齐的思想。值得注意的是,观看后,针对中高年级学生,最好要求学生写一篇观后感、演一演小英雄人物故事等,以强化教学效果。

2. 通过传唱红色歌曲来渗透红色文化

红色歌曲记录着我国的发展奋斗史,或者宣传革命,或者赞美党群,或者歌颂祖国,或者传颂正道,学校每天组织学生在课间高歌一曲优秀红歌,每学期组织全校性红歌合唱比赛等活动,能振奋人心,使人热血沸腾。当然,我们的目的不仅在于教学学生传唱红色歌曲,还在于带领学生了解红色歌曲的创作背景、创作故事。只有了解了红色歌曲背后的故事,才能更好地领悟歌词的含义,也才能达到利用红色歌曲渗透红色文化的教育目的。例如,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小学生几乎人人会唱,但了解国歌的创作背景的学生可能寥寥无几。教师向学生生动地讲述国歌诞生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后,相信学生每每唱起国歌的时候,能唱出激昂、唱出豪迈。

3. 通过实地参观红色文化遗址来渗透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遗址是革命精神、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教师一定要利用好这不可多得的红色文化资源。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实地参观红色文化遗址,能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革命先辈无畏、奉献、爱国等精神,进而鼓励自身要传承好红色基因。据广州市党史部门的普查,目前广州党史旧(遗)址190处,如“中共三大会址”“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广州起义纪念馆”等。教师可根据自身条件有选择地组织学生前往参观。

除以上列举的途径和方式之外,教师还可以开展“红色人物故事我来讲”“红色任务我来画”“红色舞蹈我来跳”“红色文化班风大家传”“学工学农学军研学旅行”“红色大事、人物宣讲”“抗疫抗洪英雄先进事迹分享”等活动来渗透红色文化,这既做到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又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朱伟.红色文化传播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4.

[2]周宏伟.红色文化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价值及应用[J].文学教育,2019(02).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渗透策略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