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特长型个性化素养培养浅析

2020-04-21廖英叶柳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0年9期
关键词:个性化

廖英 叶柳

摘 要:新课改以来,我国教育体系的教育内容的广度与深度都有实质性的变化。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改革方案,确立素质教育的作用和地位,并提出多元化素养培养教育概念。文章探讨小学生特长型个性化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和小学生特长型个性化素养培养模式的结构要素,并寻找该教学模式的优化途径,从而深化现代化教育改革的多元化发展机制,推动教育体制的全面深化。

关键词:特长型;个性化;素养培养模式

一、小学生特长型个性化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一)强化学生综合素质体系的根本

当代小学综合素质教育中对于学生受教层面提出了多元化的要求,教师在教学教育过程中具有主动性,学生素养的构建与形成来自于教师的引导,教师对于学生素养体系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现代教育的最终目的亦在于培养学生优秀的人格,令其能够拥有独立的思想意识,进而成长成人。基于个体的差异化需求,以特长型、个性化为其核心的素养培养模式更具优化性、针对性以及实效性。

(二)推进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创新与持续

学生素养的形成是一个持续性且复杂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保持自我认知力。小学阶段处于认知形成的重要时期,综合素养培养模式将直接影响着教育的结果,其教育需要教育人员对特长型个性化的素养培养模式等概念进行更为深入的解析与引导,从而使学生能够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而改善缺点。构建专业化的素养培养教学模式,使其更具教育的驱动性,发挥教育的优化功能。

二、小学生特长型个性化素养培养模式的结构要素

(一)小学生特长型个性化素养培养模式立体化

由于个体之间的差异,在进行素养培养时具有多种多样的模式可选择。根据教育需求以及教育资源分配的差异化,在进行特长型个性化素养培养时,需要针对学生个体的教育需求以及实际教学环境进行主题化设计,是强化特长型个性化素养培养教学实效的方法。

(二)小学生特长型个性化素养培养模式常态化

小学生特长型个性化素养并不是单一化的学科教育,是理论与实践的深度化探索,对于构建学生综合素质成长体系而言,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将个性化素养培养与道德与法治学科资源进行整合,以人文与法治课堂为载体,借助课前学习、课堂实践学习和课后延伸学习三位一体。另一方面,充分整合家庭和学校、社区教育等资源,引领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强化个性、优化特长,做到知行合一,驱动特长型个性化素养培养模式的深入化构建,形成良好的素养培养氛围。

(三)小学生特长型个性化素养培养模式科学化

在以人为本的当下教育体制内,学生是素养培养教育的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亦是一个自我认知的过程。小学素养培养阶段的教学对象较为广泛,各低中高年级的学生学习能力、认知能力、感悟能力等有所不同,需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其特长以及教学需求进行针对性、个性化、差异化的设置,使相关的素养培养内容能够更加科学化、严谨化,进而发挥素养培养教学的人文推动作用,进一步提高素质教育的创新与实践。

三、创新小学特长型个性化素养培养模式的主要途径

(一)构建特长型个性化素养培养评价系统

素养培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优秀的综合素质”成为一种意识,渗透进学生的行为认知里,让“人文素养”变成习惯。通过编制综合素养能力学生评价体系标准,根据学生特长项目进行专业化的评判指标,为开展特长型个性化素养培养教学课程提供简便易行的测量方法与评价指标,为深化素养培养理论提供丰富的素材和案例,使培养的各项工作能够配合得更加严谨。另一方面,通过这项评价激励机制,通过荣誉奖励、物质奖励等形式,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持续强化素养培养工作的实效性,在良好的竞争氛围中能够对其特长有所优化。

(二)强化特长型个性化素养培养管理机制

以“特长型”“个性化”为其核心,紧紧围绕“一团一特色、一生一特长”的教学目标,对素养培养的模式进行拓展,由学校发挥引导作用,对已有的舞蹈、跆拳道、围棋、足球等多个社团项目进行专业化的深入以及多元化的模式探索,不断地健全素养培养工作机制。充分利用校园活动、课堂互动、课外实践等形式激发学生特长发挥以及兴趣探索,积极吸收社团新成员,并针对不同的教育需求进行教学内容的制定,使其更具差异化和优化性,并有效地促进学校办学理念的强化及教育教学改进措施,全方位推动家校共连机制,健全小学素养培养机制。

(三)拓展特长型个性化素养培养模式体系

将素养培养教学模式贯穿于学科教学之中,使素养培养与学科教育形成体系,强化特长型、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如,将舞蹈社团与语文学科整合,深化学生的舞蹈专业素养以及阅读理解能力,在充分理解舞蹈作品背景的前提下进行舞蹈设计和表演,令特长展现更具深韵;将科技相关的社团与自然科学教育学科整合,利用科技艺术节等专题活动形式提升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并在活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特长以及优势,使其素养得到全方位的强化;将围棋社团与艺术学科(音乐、美术)整合,应用艺术课堂教学强化学生对“素养培养”“素质培养”等概念的认知,持续性地拓展和探索个性化以及适应性的素养培养模式,使其更加丰富化、立体化,更具可操作性及参考价值。

四、结语

特长型个性化的素养培养模式教育是一个持续性的教学过程,在不同的时期内受到具体环境的影响亦有不同的教育发展形态。以个性化素养为其基础的教育体制下,小学生素养教育的内容得到进一步的扩充,是以文化理论教学为基础的学科实践以及文化精神实践。与其他阶段的素养教育内容有所不同的是,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较低,道德观体系尚未完全形成,在教育中处于被动位置,教师作为其价值观体系构造的重要引导者,肩负着重大的教学职责。除此之外,素养教育有别于其他学科,是多项学科的渗透性教育,理论教学是其基础,实践教育则是素养培养的根本,两者之间相互平衡,持续优化以现代个性素养为中心德育体系的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鸿儒,凌秋千.基于“个性化”教育向度的“核心素养”培育[J].现代教育管理,2015(08).

[2]陈航峰,梅亞明.个性化素质教育探索[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05).

[3]余洋.拓展小学生素质 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J].中国市场,2010(09).

[4]崔瑞锋,钞秋玲.个性化教育:内涵及辨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6(07).

[5]王毅.我国中小学校需要兼容式管理[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5).

猜你喜欢

个性化
基于OBE的Java程序设计个性化教学研究
基于“三教改革”的个性化智慧教学研究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与个性化护理干预效果
个性化护理模式对肝病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
个性化护理在老年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个性化护理在老年白内障围术期病人中的应用观察
为小学英语个性化合作学习单做加法
个性化护理对结核患者肺结核知识知晓率的影响
XPON终端个性化参数存储优化
同桌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