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对外宣传困境及对策研究

2020-04-21李胜男

传媒论坛 2020年2期
关键词:软实力多元化一带一路

李胜男

摘 要:“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得到国际社会特别是沿线国家的普遍赞誉和互动参与,取得一系列瞩目成就。和热火朝天的“一带一路”建设相比,“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对外宣传面临着复杂的国际舆论环境和传播困境。讲好“一带一路”故事、传播“一带一路”声音任务紧迫、责任重大、意义非凡。本文就“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对外宣传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助于提升对外宣传质效。

关键词:“一带一路”;对外宣传;传播困境;多元化;“软实力”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02-00-01

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时分别提出“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构想,逐步形成“一带一路”倡议。倡导互利共赢、开放合作的发展理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特别是沿线国家的热烈回应和主动践行,当前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以及亚投行的建设热火朝天地进行中,和沿线国家在经济合作、政治互信和文化交流方面取得一系列瞩目成就。然而,“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对外宣传却面临着困境,宣传效果不甚理想。一些国家对“一带一路”持疑虑甚至敌视心态,担心既得利益受损。如美国认为“一带一路”威胁其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和领导地位,日本认为中国为经济发展寻求新空间并重构着地区战略平衡,削弱本国在该区域的经济影响力。为之服务的西方传媒霸权拥有强大影响力和强势话语权,在宣传“一带一路”时带有天然的政治倾向和意识形态斗争。也曲解和误读该倡议,宣扬其是中国“经济霸权主义”的外化体现,是提升国际地位和地区影响力的政策手段,是在全球范围内和美国开展经济政治外交和能源安全全方位竞争的战略抓手。在长期不公正的报道下,目标受众容易产生先入为主的排斥心理。

一、“一带一路”建设的对外宣传背景和现状

“一带一路”对外宣传活动中存在的一系列复杂问题,在对外宣传过程主要表现为话语权明显不足和宣传活动质效不佳,具体表现为策略不足、方法不当,严重倚仗官方媒体进行宣传,以政治宣传为主,易被视为夹带政治目的。另外“一带一路”重点面向亚欧非大陆,是一个涉及34个国家的开放的生态体系。沿线各国国情各异,合作基础先天性较差,部分国家深陷战争宗教纷争和非传统安全的恐怖主义困扰,我们缺乏理解和处理政治制度多样、文化传统多元的宣传背景的经验。大众传媒则手段较为原始单一,内容输出匮乏且反馈机制不畅,缺乏对目标受众信息的差异化分析和精准化投放。主客观原因决定了“一带一路”对外宣传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需要讲好“一带一路”故事、传播“一带一路”声音,与沿线国家建立良性互动的宣传机制。为夯实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的发展基础营造一个宽松的舆论环境。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对外宣传的对策

对外宣传活动实质上是争取和提升国际舆论影响力和话语权的过程。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走出宣传困境并提升宣传质效:

首先,构建多主体共生宣传阵容,在发挥官方媒体宣传的主导作用的同时,改进大众媒体的宣传能力,形成协同配合的对外宣传组织架构,提升话语权和影响力。在我国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的背景下,通过诸如孔子学院和留学生培养的方式增进交流和理解。高等院校及专业智库可以发挥自身优势面向高端群体展开宣传。涉外人员在沿线国家主流媒体上主动发声可以有效改善宣传活动的可接受性,弥补当前宣传过于机械僵硬的缺点,主动占领“一带一路”对外宣传舆论高地。

其次,重视目标受众的差异化情感需要,实施精准化传播。基于沿线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现实、风俗民情及语言习惯的差异,设置相应的话题,建构有效内容的表达,提升传播体验,提高传播活动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并从历史和现实的视角唤醒沿线国家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引发宣传情感体验的共鸣。以减少“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的摩擦和疑虑,凝聚共识和能量。

最后,要改进传播方式,发挥媒体融合的作用。新兴媒体日益崛起启示我们在传统媒介宣传手段之外,还需充分发挥媒体融合的强大能量。借助各种介质提高传播的时效性和精准度。以重要议题和突发事件为切入点,进行有效传播,提升宣传质效。

三、小结

当前全球经济增长趋缓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一带一路”坚持开放共赢、协同共生的多边主义理念,成为引领区域开放合作的一面旗帜。讲好“一带一路”故事、传播“一带一路”声音,为夯实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的发展基础提供一个宽松的舆论环境需要直面对外宣传困境,并从内外两个方面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改进对外宣传工作。

参考文献:

[1]杨思灵.“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沿线国家关系治理及挑战[J].南亚研究,2015年第2期.

[2]马建英.美国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与反应[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年第10期.

[3]黄俊,董小玉.“一帶一路”国家倡议的传播困境及突围策略[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年第12期.

[4]王秋彬,崔庭赫.关于加强“一带一路”国际话语权构建的思考[J].公共外交季刊,2015年第4期.

[5]张新平,杨荣国. “一带一路”公共外交的目标、挑战与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06).

[6]王子昌.“一带一路”倡议与华侨华人的逻辑连接[J].东南亚研究,2015(03).

[7]牛治富.试论“一带一路”倡议构想的地缘政治学意义及其新发展[J].西藏发展论坛,2015(02).

[8]胡平平.“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区域安全合作机制探讨[J].人民论坛,2016(02).

猜你喜欢

软实力多元化一带一路
探讨构成因素在当代雕塑语言中的多元化体现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专业化PK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