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合保鲜液对煮制板栗的护色效果研究

2020-04-21张艺凡杨丽媛白彩彩李瑞红贾银苹

陕西农业科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抗坏血酸色差柠檬酸

张艺凡,王 攀,杨丽媛,白彩彩,李瑞红,贾银苹

(商洛学院 生物医药与食品工程学院,陕西 商洛 726000)

0 引言

板栗是壳斗科栗属坚果类植物,为多年生落叶乔木[1],有“铁杆庄稼”的称号[2],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3、4],其成分主要是淀粉和可溶性糖为主的多种碳水化合物、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以及蛋白质、粗脂肪、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成分[5],具养胃健脾,补肾强筋等功效[6~8]。我国是世界板栗生产的大国,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9],约占世界总产量的 60%[10]。我国板栗加工产品较多,但大多数属于板栗的初级加工[11],因板栗在深加工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诸如去壳、 褐变等难题,严重制约着我国板栗深加工产业化进程[12]。而造成板栗的褐变因素有两种,即酶促褐变和非酶促褐变。板栗加工中常采用加热处理使酶失活或添加护色剂,减少褐变的产生[13]。笔者研究以板栗加工中的预煮为对象,通过系统研究柠檬酸、EDTA-2Na、壳聚糖和抗坏血酸在煮制过程中的护色效果,筛选优化煮制过程中的护色剂的最佳配方。以期为板栗热处理加工中的褐变抑制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冷库贮藏生板栗(购于陕西君威农贸集团);柠檬酸、EDTA-2Na、壳聚糖、抗坏血酸均为分析纯(均购于西安晶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 试验仪器

BS110型电子天平(赛多利斯天平公司);DHG-9030A型电热鼓风干燥箱(上海齐欣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FW80微型粉碎机(天津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SP60系列积分球式分光光度仪(爱色丽(亚太)有限公司)。

1.3 试验方法

1.3.1 护色剂的单因素实验 取果实饱满且无霉烂虫害的冷藏板栗,经手工脱壳后,按质量比1∶4(板栗∶护色液)将板栗放入护色液(护色液分别为水、浓度为0.2%、0.4%、0.6%、0.8%、1.0 %的柠檬酸、EDTA-2Na、壳聚糖和抗坏血酸溶液)中,加热至100℃处理15 min,立即捞出,用适量冷水将预煮后的板栗仁漂洗2~3次,并测定板栗色度值。

1.3.2 正交试验设计 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择对板栗预煮护色效果影响较大的因素,设计正交实验,优化护色剂的护色效果。

1.3.3 色度测定 参考赵凤等人的研究方法[14~17],使用积分球式分光光度仪测定护色处理后的板栗仁,在测定之前,先对分光光度仪进行白板校正和黑板校正,再测定色度值的L、a、b三个值,并计算总色差△E 。

式中: △L、△a、△b分别为处理前、后样品的亮度差、红色值差和黄色值差。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单因素试验结果

2.1.1 柠檬酸添加量对板栗预煮护色效果的影响 由表1可知,柠檬酸的添加对板栗仁的护色效果有明显影响。由△E值可知,实验组与空白组之间护色效果差异明显,且各实验组之间也存在一定色差,当柠檬酸添加量达到1.0%时,色差最明显。随柠檬酸添加量的增大,L值也不断增大,当柠檬酸浓度为1.0%时L值达到最大(59.95),而未护色的板栗预煮后的L为46.05,亮度提高了约30%;未经护色的板栗预煮后因发生褐变颜色偏红黄,由a、b值(均为正值)可以看出,添加柠檬酸护色的后板栗黄色程度变化不大,而偏红色情况明显改善,a值至少下降约55%。

2.1.2 EDTA-2Na添加量对板栗预煮护色效果的影响 由表2可知,EDTA-2Na的添加对板栗仁的护色效果有明显影响。由△E值可知,实验组与空白组之间护色效果有明显差异,且各实验组之间也存在一定色差;随EDTA-2Na添加量的增大,△E值和L值均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当EDTA-2Na添加量为0.40%时,色差最明显,且L值达到最大(64.21),与空白组相比亮度提高约39%。由a、b值可知,煮制后的板栗仍然偏黄,且变化不大;而经EDTA-2Na处理的板栗红色程度明显下降,a值至少下降45%。

2.1.3 壳聚糖添加量对板栗预煮护色效果的影响 由图3可知,壳聚糖的添加对板栗仁的护色效果有明显影响。由△E值可知,实验组与空白组之间护色效果有明显差异,且各实验组之间也存在明显色差;随壳聚糖添加量的增大,△E值和L值均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当壳聚糖添加量为0.40%时,色差最明显,且L值达到最大(65.51),与空白组相比亮度提高约42%;由a、b值可知,随壳聚糖添加量的增大,a值呈现先减小后增加,且在壳聚糖添加量为0.4%时达到最小(6.09),与空白组相比红色程度下降约60%;b值整体明显增大,可见与未经护色的板栗相比实验组更加偏黄。

表1 柠檬酸添加量对板栗仁护色效果的影响

表2 EDTA-2Na添加量对板栗仁护色效果的影响

表3 壳聚糖添加量对板栗仁护色效果的影响

2.1.4 抗坏血酸添加量对板栗预煮护色效果的影响 由图4可知,抗坏血酸的添加对板栗仁的护色效果有明显影响。由△E值可知,实验组与空白组之间护色效果有明显差异,且各实验组之间也存在一定色差;随抗坏血酸添加量的增大,△E值和L值均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当抗坏血酸添加量为0.60%时,色差最明显,且L值达到最大(67.91),与空白组相比亮度提高约47%;由a、b值可知,随抗坏血酸添加量的增大,实验组之间a值虽然变化较小,但与空白组相比红色程度下仍然至少下降约56%;b值呈现一定的下降趋势,与未经护色的板栗相比实验组虽然偏黄,但黄色色度逐渐减弱。

由上述实验可知,柠檬酸、EDTA-2Na、壳聚糖和抗坏血酸四中护色剂对板栗均有明显的护色效果,且经护色处理后的板栗与未处理的板栗相比,虽更加偏黄,但亮度明显提升,红色程度显著下降,色差明显;其中四种护色剂对a值均有较大影响,但对板栗的亮度和整体色差而言,EDTA-2Na、壳聚糖和抗坏血酸均明显优于柠檬酸对其的影响,且考虑到柠檬酸具有很强的酸味,添加柠檬酸会影响板栗后续的加工及风味,因此,将EDTA-2Na、壳聚糖和抗坏血酸作为板栗复配护色剂的基本成分。

表4 抗坏血酸添加量对板栗仁护色效果的影响

表5 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2.2 正交实验结果与分析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EDTA-2Na、壳聚糖、抗坏血酸为因素,设计L9(33)正交实验,对护色剂进行优化复配,以板栗护色最主要的指标 和L为衡量指标,以期得到最佳护色效果。正交实验因素及水平如表5所示。

由表5可见,复合护色剂基本成分对于板栗护色的亮度值L影响的主次顺序为:B>A>C,即对板栗亮度的影响壳聚糖>EDTA-2Na>抗坏血酸;对总色差 影响的主次顺序为:B>C>A,即对板栗总色差的影响壳聚糖>抗坏血酸>EDTA-2Na。由K和K'分析可知,板栗复合护色剂护色效果最佳水平组合为A2B2C3,即按质量比1∶4(板栗∶护色液),在100℃,15 min条件下,复合护色剂的最佳配方为EDTA-2Na 0.4%、壳聚糖0.4%、抗坏血酸0.8%时,经过护色处理的板栗亮度值L为68.30,与未处理的板栗相比亮度提升约48%,总色差 为24.78,护色效果显著。

3 结论

(1)板栗加工煮制过程中,添加EDTA-2Na、柠檬酸、壳聚糖和抗坏血酸进行护色,经护色处理的板栗与未处理的板栗相比,更加偏黄,但亮度明显提升,红色程度显著下降,色差明显,护色效果显著。

(2)板栗加工煮制过程中,添加EDTA-2Na、柠檬酸、壳聚糖和抗坏血酸进行护色,均对板栗红色色度有较大影响,但对板栗的亮度和整体色差而言,EDTA-2Na、壳聚糖和抗坏血酸均明显优于柠檬酸对其的影响。

(3)板栗加工煮制过程中,在质量比1∶4(板栗∶护色液),经(100℃,15 min)处理,复合护色剂的最佳配方为EDTA-2Na 0.4%、壳聚糖0.4%、抗坏血酸0.8%时,经护色处理的板栗亮度值L为68.30,与未处理的板栗相比亮度提升约48%,总色差 为24.78,护色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抗坏血酸色差柠檬酸
CIEDE2000色差公式在彩涂板色差检测上的应用研究
柠檬酸对鲤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法同时测定小麦粉中L-抗坏血酸和D-异抗坏血酸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毛樱桃中维生素C含量
HPLC法测定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
透析机消毒液中柠檬酸检测方法的对比
基于机器视觉的布匹色差在线检测系统
发酵法生产柠檬酸的研究进展
汽车车身与外饰件色差控制
涂装色差控制工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