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贫困地区精神扶贫路径

2020-04-20郭威威马永祥

乡村科技 2020年2期
关键词:脱贫

郭威威 马永祥

[摘 要] 脱贫不是最终目标,巩固现有脱贫成果时刻不能大意。近年来,“输血”扶贫使部分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以精神扶贫为重心的“造血”扶贫刻不容缓。本文梳理现有脱贫成果,引出“输血”扶贫的短期效果和“造血”扶贫的长远效应,建议从教育扶贫、文化扶贫等方面加强精神扶贫对脱贫的贡献。

[关键词] 深度贫困地区;精神扶贫;脱贫

[中图分类号] F3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02-08-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国际影响力明显增强。但是,正如习近平所概括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充分、不平衡,突出表现在医疗卫生、基础教育、社会保障、安全和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及居民收入东西差距、城乡差距逐年扩大,尤其是农村贫困人口规模大、貧困程度深,成为制约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拦路虎、绊脚石。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代党中央领导人坚守共产党人的初心,勇担脱贫攻坚重大历史使命,实施面向全国深度贫困地区的精准扶贫计划,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减贫成绩。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末的9 899万人减少至1 660万人,累计减少8 239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10.2%下降至1.7%,累计下降8.5个百分点。虽然当前中西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还有1 513万人,占全国贫困人口的91%,而且贫困程度深、减贫成本高、脱贫难度大,但是只要我们团结一心、艰苦奋斗,相信实现全面脱贫不会遥远。

脱贫不是最终目标,巩固脱贫成果时刻不能大意。很多国家的经验表明,脱贫后返贫的现象不在少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如何巩固提升现有脱贫成果,助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需要我们审视过度依赖“输血”扶贫的短期效果,重视“造血”扶贫的长远效应[1]。捐钱捐物等典型的“输血”扶贫只会纵容贫困户好吃懒做,农村某些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在一定程度上是党的无偿捐钱、捐物好政策惯出来的。所以,精神扶贫刻不容缓,必须通过一系列措施使贫困户提高思想认识,发扬和传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不断学习并掌握一技之长,切实改变一个家庭贫穷落后的面貌[2]。

1 教育扶贫

习近平强调,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教育扶贫是精神扶贫的重要手段,在农村地区营造扶贫、扶志、扶智的积极环境,通过普及教育使农民客观认识世界,提高思想认识,正确看待事物,尊重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掌握并用好先进科技知识征服、改造和保护自然界,引导贫困农民、贫困家庭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发展生产,实现脱贫致富和生活水平大大提升。诚然,“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决定了教育扶贫的基础地位和先导作用,“脱贫防返贫”决定了教育扶贫的治本之策。不可否认,教育扶贫是彻底稳定脱贫的重要推手,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是提升贫困群众造血能力的重要抓手[3]。

贫困地区教育扶贫一直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关心的重点。如何开展卓有成效的教育扶贫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习近平于2012年考察河北省阜平县扶贫开发工作时指出“要把下一代的教育工作做好,特别是要注重山区贫困地区下一代的成长。”“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2018年1月,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印发《深度贫困地区教育脱贫攻坚实施方案》,进一步聚集深度贫困地区教育扶贫工作,对“三区三州”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阶段和招生、入学、就业等全过程的财政资助、学杂费减免、订单定向培养、职业院校单独招生计划和就业考试照顾等进行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4]。各级政府部门也积极响应,相继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贫困地区、贫困家庭、贫困户教育扶贫的就业、招生、金融等政策。2019年8月,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了《关于解决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适龄子女义务教育有保障突出问题的工作方案》,方案着力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改善、办学能力提升、信息化推进、资金支持和营养保障等方面,要求继续实施义务教育控辍保学专项行动,深入分析适龄儿童辍学原因,积极采取针对家庭观念等原因辍学的工作举措。

在国家号召下,很多高校也积极参与教育扶贫。早在2016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54所高校联合拟定了《高校参与脱贫攻坚倡议书》,动员更多高校和社会力量深度介入教育扶贫工作,倡议开展贫困地区教师培训、农民专业技能培训、农村基层干部培训、乡村医生培训,努力打造教育扶贫培训平台、互动平台、交流平台、公益平台,揭开高校服务地方经济、智力支持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帷幕。近年来的扶贫实践表明,没有劳动能力致贫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贫困户致贫与思想保守、文化水平低下、缺乏技能有关。因此,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院校在这些方面大有作为。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培训讲座进行教育扶持,使贫困户以贫为耻,改变“等靠要”的惰性,积极学习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当前,很多地方院校充分发挥继续教育学院成人继续教育的职责,通过函授、委培、远程教育等方式,提升各类社会工作人员的学历,帮扶农村教师、医生提高专业技能和传递专业前沿知识,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提供智力支持。

2 文化扶贫

2017年5月,由文化部颁发的《“十三五”时期文化扶贫工作实施方案》提出在贫困地区“推进艺术创作”“公共文化建设”“文化保护利用”“文化交流”“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市场发展”等系列重大部署,肯定了文化扶贫在“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治愚”“扶智扶志”“提升人口素质和文明程度”和“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5]。201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提出建立乡村文化保护利用机制,进一步肯定了文化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价值[6]。对深度贫困地区来说,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有利于满足农民求知、求富、求乐的精神需要,有利于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当前,农村贫困地区依然存在很多不利于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发展的歪风邪气和恶心陋习。因此,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势在必行。要加强文化事业建设,推进文化科教扶贫工作,落实文化下乡活动,引导农村艺术创作向“扶贫脱贫”要正面事迹、先进典型、成熟经验、优秀成果;开展文化志愿服务,鼓励各类文艺团队深入农村展演优秀作品,宣传先进文化,开展文化交流;加大贫困地区文艺作品培育、人才培养力度;推进贫困地区民族自治县、边境县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工程、数字图书馆项目实施,提高博物馆公共服务水平;支持贫困地区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要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社会、文化引领作用,立足乡村文明,借鉴城市文明和外来文化優秀成果,推动村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制定崇尚科学、尊老爱幼、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乡规民约,引导农村广大群众与封建迷信等歪风邪气和厚葬薄养、大操大办、铺张浪费、高彩礼、炫富攀比、好吃懒做等陋习做坚决的斗争。要积极引领各村组建设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好媳妇、好公婆等评选活动,以倡新风、树正气。要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策划村级博物馆、图书馆、村史馆、家风馆和乡贤文化馆建设,以记载农村发展的历史轨迹。通过一系列文化建设,坚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热情。

3 思想扶贫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如果贫困思想没有转变,增加再多的人力、物力、资金去扶贫也无济于事,再精准的扶贫措施也见不了成效,再好的产业规划也只能挂在墙上。现阶段扶贫中出现的“坐在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干部在干,群众在看”等现象,是个别贫困户“等靠要”惰性思想的具体表现,加重了扶贫工作者的负担,导致贫困户走上“越穷越要、越要越懒、越懒越穷”的恶性循环。因此,扶贫不仅需要物质资助,更需要精神帮扶。说到底,打赢脱贫攻坚战,思想扶贫是关键。

造成个别贫困户惰性思想严重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思想保守是原因之一。一些贫困户习惯了按照过去的模式混天度日,或安于现状、听天由命、消极无为、不求上进,或好逸恶劳、怨天尤人、感叹命运多舛,不学习新知识,抵触新事物,不敢创新。“惯”出来的毛病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一些地方扶贫工作形式化严重,对贫困户没有精准施策,只想靠发展某些种植、养殖完成扶贫工作任务,没有深入了解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尤其是没有调研群众的精神状况,没有筹划如何解决贫困户思想保守落后的精准对策与行动方案。因此,在开展扶贫工作时,既要重视物质上的帮扶,也要重视思想上的帮扶。要发现并树立脱贫致富的标兵和典型,利用榜样的力量为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引路;要大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授人以渔”,全面提升农民的生产经营、专业技能和社会服务素养;要着眼于帮助困难群众从思想上克服畏难情绪,让困难群众解放思想,走出自我禁锢,振作精神,树立脱贫光荣的信心与斗志;要精心策划并创新“思想扶贫”宣传方式,推进贫困群众与脱贫群众互联互通,增加贫困群众参观、学习、培训、外出机会,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要充分挖掘民族文化、乡村文化中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要义,树立主动担当意识,激发贫困群众脱贫信心,形成劳动致富的思想共识。

参考文献

[1]程肇基.精神扶贫:一个亟待关注的精准扶贫新领域[J].江西社会科学,2016(11):210-216.

[2]蔡生菊.甘肃民族地区精神贫困的成因及对策:以民族文化为视角[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8(5):61-64.

[3]王如梦.精准扶贫下贫困群众精神贫困现状及对策[J].泰山学院学报,2019(5):69-73.

[4]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深度贫困地区教育脱贫攻坚实施方案[EB/OL].(2018-02-27)[2019-12-17].http://education.news.cn/2018-02/27/c_129818464.htm.

[5]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扶贫工作实施方案[EB/OL].(2017-08-16)[2019-12-17].http://www.cpad.gov.cn/art/2017/8/16/art_1747_843.html.

[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EB/OL].(2019-05-05)[2019-12-17].http://www.gov.cn/zhengce/2019-05/05/content_5388880.htm.

猜你喜欢

脱贫
新疆伊宁县农信社农户小额信贷服务模式及改善对策
精准扶贫中贫困母亲脱贫的问题和对策
精准扶贫政策落实与成效研究
精准扶贫政策落实与成效研究
桂林有机茶在市场中的经济效益体现
我国城市贫困人口的现状、原因与对策
脱贫攻坚中的媒体担当
全媒联动融入、强化责任担当,把脱贫扶贫作为“走转改”重要抓手
唐县精准发力助推精准扶贫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