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城起步区规划设计方法初探

2020-04-20郝心田

建筑与装饰 2020年3期
关键词:城市规划

摘 要 通过对郑州市城市发展现状和城市规划的认识,结合郑州市中原新区起步区城市规划设计投标案例,对新城起步区的规划思路、规划过程、规划理念进行初步分析探讨。

关键词 城市规划;中原新区起步区;规划路线

1郑州市城市区位与向西发展的契机

早在2008年,《郑州东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就已经出台,郑东的发展已然是早于郑州西部发展的。组团发展、产城融合是郑州都市区的发展思路,在这个大思路下,一批定位明晰、特点鲜明的城市组团开始进入公众的视野。这其中,位于荥阳的“宜居健康城”最为引人注目。随着这个城市组团的成型和发展,郑州的城市框架将发生明显的改变,一条贯穿郑州东西的“黄金走廊”即将成型,“郑西新城”未来将和“郑东新区”交相辉映,成为郑州主城区一东一西的两颗明珠。

在这个框架下,构建便捷的交通体系、建立市政基础设施支撑保障系统、统筹安排城乡各类用地,引导产业布局,形成产城融合的复合型新城区是郑州西部的发展目标[1]。

2郑州市中原新区起步区的发展条件

郑州市中原新区起步区规划范围被城市道路和自然界限所围合,西至规划凌霄路,东至规划渠南路,南至须水河,北至郑西铁路客运专线,规划面积406公顷。本次规划研究范围规定为东至西三环,西至绕城高速,北至陇海铁路,南至中原区行政边界相对完整的区域,面积约为73.48平方公里。

郑州市中原新区起步区是东西城镇发展轴线的关键节点。它将承接东西、辐射中部,塑造以郑州为核心的紧密结合交通网络发展的复合型区域空间结构,向东,意味着与经济发达地区的联系,加强对开封,商丘等经济发展地区联系的门户作用凸显,向西加强与以西安为核心的关中城市群的协作,带动西北部地区的发展。

郑州市中原新区起步区是郑州市的西进发展跳板,在城市西进的大背景下,中原新区起步区代表的是郑西的门户形象,是城市西拓的前哨。城市联动功能突出,可将中原新区起步区打造为新区新地标。郑州市中原新区起步区还是城市发展轴线的关键环节。东西联进,发展以中心城区和郑西战略发展区为核心的空间格局,以中原新区启动区为西进发展轴线的动力源点,着力打造起步区新城市新形象[2]。

3郑州市中原新区起步区规划路线

首先明确规划任务着手分析其发展定位、发展动力、空间指导、形象打造。然后分析其发展条件,主要包含:发展条件分析、资源禀赋分析、创新要素分析、相关规划分析。进而形成设计目标,达成功能定位于规划的目标。最后再进行具体的空间塑造,进行概念性总体规划、核心区城市规划、重要节点城市规划。

4设计策略

4.1 活化路网,对接南北中原

通过活化路网,加强了规划区域的中心感,打破了传统的南北十字网格布局。理顺了南北向的路网交通,实现南北向道路无红绿灯的等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车行速度,缓解了交通压力。区域内交通实现环形加十字路网的格局,路网形式的多变可达性大幅提高。

4.2 轴带共建,打造绿色中原

沿中原西路为城市形象轴,两侧为50米绿化带,景观视线强烈,绿色萦绕。时间记忆轴将生活区、商业区、商务区、中心区切开,漫步于此可以感受到不同的时代气息,仿佛置身于时光隧道之中。城市生活步行带,滨水带。西气东输绿化带、高铁绿带、南水北调防护绿带,六带围合贯穿于基地共同打造绿色中原。

4.3 文化引领,带动活力中原

将中原的近现代文化体现在项目中,引入豫纺街,光梭走廊,花溪绿廊滨水带,创意工坊等项目,使得近现代中原文化贯穿于整个基地内部,旨在做一个有文化底蕴的综合片区。

5规划结构

规划结构主要采用圈层加组团的结构,力求创造具有城市凝聚力的空间形态。可概括为一心两轴七区。一心为中原新中心,是起步区的视觉中心,利用标志性构筑物与建筑物辅以几何化图案的城市广场创造统领整个区域的核心景观。两轴分别为现代城市形象轴、时空展示轴,其中城市形象轴是依托中原西路打造横贯东西的城市门户轴线形象,时空展示轴依托展现不同时期空间形象的城市节点,串联成为城市廊道,打造空间上的时间切面。

中心文化会展区,利用中心广场植入会展功能,打造体现城市文化风貌与未来形象的展示片区。现代行政商务区,以区政府政务和现代商务相复合,提出亲民共赏理念,创造可利用的城市公共空间。豫坊商业文化区,挖掘地方特色,贯以文化名义,创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商業街区。创智天地服务区,沿现代行政商务区外围,形成以年轻、活力为特色的智力服务产业空间圈层。高新信息服务区,沿基地西北部至信息服务产业,辅以互联网以及配套企业形成产业园区。时尚SOHO居住区,以复合发展、混合开发为主要手段,打造办公、文化、休闲为一体的年轻居住社区。滨水高档居住区,依托北部防护绿带构建城市生态住区,代表未来城市的高品质生活形态。

6景观规划

部分利用城市道路绿带和基础设施防护绿带形成的六条软自然景观廊道,并与公共空间形成若干节点,最终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绿网格局。在城市空间景观方面,规划考虑了城市空间景观序列,分别沿中原路两侧形成以商务办公为制高点的正态分布的城市景观序列。沿杭州路形成等级有序的城市建筑空间形象,打造优美的城市天际轮廓线。

7结束语

一个好的规划必定经过漫长的研究设计过程,前期的调研以及准备工作在设计中所占有的比重是相当大,尊重其本身的历史文化地理要素也是必备的,这是一个现实基础。规划最后的成型也与上位规划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从大局入手,层层推进的设计方法是一个必须掌握的规划设计方法。设计中亮点的凸显也是得非常重要的,不论是哪一个方面,例如一个绝妙的设计概念,抑或对基地内涵的深入挖掘,可能包含的是风土人情、遗址、地理的变化、肌理形态也都对最后方案的落地成形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河南日报报报集团.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11:127.

[2] 沙尔霍恩,陈丽江.城市规划基本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73.

作者简介

郝心田(1992-),女,湖北武汉;学历:硕士,景观建筑设计师,现就职单位: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

猜你喜欢

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建设问题与对策
城市规划领域重大决策失误问责制度的构建
城市规划中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分析
低碳时代生态导向的城市规划变革
《城市规划评价及其方法:欧洲理论家与中国学者的前沿性研究》
那些“搞城市规划的人”到底是谁
对我国当前城市规划中公共参与的思考
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公务员竞争上岗试题训练
浅谈我国城市规划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