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路基路面的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研究

2020-04-20魏礼荣

建筑与装饰 2020年3期
关键词:常见病害路基路面防治措施

魏礼荣

摘 要 在现阶段的公路工程中,路基路面病害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路基路面在施工及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进而会直接影响路基路面的强度及安全性。若路基路面出现病害问题,则治理难度较大,因此在路基路面施工及使用过程中需要加强对防治措施,避免出现常见病害问题。本文将系统分析路基路面的常见病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 路基路面;常见病害;防治措施

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公路建设十分迅速,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随之产生的公路病害问题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积极加强公路病害检测,尤其是路基路面的早期病害检测并做好相应的预防十分重要。

1路基路面常年的病害

1.1 翻浆

在冰冻地区,当春融时,道路路基的实际含水率增加,强度大幅降低,受行车作用后,路基将产生一系列病害,如软弹和冒出泥浆,导致路面破裂。路基翻浆主要经过以下过程:秋季时路基聚水,冬季时聚集的水冻结,到春融时冻结的水融化,导致路基的含水量大幅增加,使自身强度降低,此时在受到反复的行车作用后,就会产生翻浆。另外,在非冰冻地区的雨季,若路面的密水性相对较差,将使路面上的水下渗至路基,同样会使路基的实际含水量增加,导致强度降低,引起翻浆。

1.2 车辙以及推移病害的成因

车辙的出现原因有很多,较为常见的原因是基层的施工质量、沥青自身的性能问题以及车辆的负载程度等。对于公路来说,车道已经进行了划分,车辆一般按照规定好的车道进行行驶,交通渠化的现象比较严重,车辆对于路面的不断碾压使得车辆的轮迹逐渐加深,车辙就会遗留在路面上。在对路面进行沥青摊铺的工作时,如果没有对底座表面进行完全的清理,或者摊铺不平整,会使得沥青层和基层无法进行较好接合。随着时间不断延长,轨道会出现较大的差距,裂缝比较严重。对于路面表面较薄的区域来说,情况会更加严重[1]。

1.3 边坡滑塌的原因

根据规模和土质的不同,边坡滑塌包括滑坡和崩塌。滑坡主要是指地质条件遭到破坏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导致部分边坡土向下滑动;而崩塌是指由于土壤松动引起的边坡土向下滑动。这两种现象的产生与水造成的损坏和施工不当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通常情况下,在降雨较多或土质松散的地区,易发生边坡滑塌。当松散土不能承受雨水的冲击时,就会出现边坡滑塌的问题,最终导致公路路基和路面的破坏。

1.4 裂缝病害的成因

对于公路来说,路面的裂缝主要有横向和纵向两种,每种裂缝的产生原因不同。如果受到温度应力的影响,路面最高温度快速下降,会导致侧向裂缝。随着时间的延长,沥青会随之老化,因此抗裂性也逐渐降低,拉伸应力如果低于拉伸强度,将会出现裂纹,如果表面的裂缝进行洗涤或者浆料的泵送,在裂纹的中心部分会出现变形的问题,在此基础之上会出现断裂损伤。

1.5 泛油病害的成因

控制和管理工作不到位。施工单位擅自更改配合比,并且沥青混合料没有进行均匀搅拌,沥青的使用量会受到影响。路面施工整体质量问题,摊铺工作进行时,如果混合料出现离析,会造成细料的集中,因而形成泛油问题。水破坏的问题。如果路面存在积水,并向下渗透,会造成沥青和石料的剥离,如果沥青脱落,会造成泛油的问题。

1.6 滑坡

滑坡指的是较为陡峭的斜坡表面岩土体由于受到人为因素持续影响而产生滑动。路基滑坡影响因素包括底层岩性、地质构造、水体作用与开挖施工。

2路基路面常见病害防治措施

2.1 翻浆病害对策

翻浆的产生主要和以下因素有关:水(地上和地下水及汽化水)、路面施工、交通量、土质、温度与人为因素。对于路基翻浆病害,可采用以下治理对策:对于冰冻地区春融产生的翻浆,首先将翻浆段挖除,然后回填片石或砂砾,再铺设一层土工膜,最后对路基和路面进行铺筑。该方法操作简单、效果显著,在二级及以下公路中经常使用,对于一级公路与公路,也可在不影响正常行车的基础上,采用这一方法。对于非冰冻地区因渗水造成的翻浆,首先将翻浆段挖除,然后布置石灰挤密桩,再填筑无机结合料,最后对路基和路面进行铺筑[2]。

2.2 车辙以及推移病害的解决措施

对于车辙和推移问题的预防工作来说,在建设阶段,需要对沥青进行严格的选择,一般来说,需要选择针入度较低,软化点较高,并且黏度较高的沥青,对于集料来说,需要选择表面粗糙,并且能够和沥青进行较好的黏结。控制道路的通行问题,是一个较为有效的方式,与此同时,沥青的铺设层工作也比较重要,施工之前需要对表面进行清洁,溢油层需要保持均匀,并且用量也要多加注意,在草根处提高其黏结的性能。超载车辆问题需要进行解决,这一方面需要从起源头进行解决,对于车辆进行简化通行,与相关的部门进行结合,减少超载车辆的通行。

2.3 处治边坡滑塌的有效措施

不同情况下产生的边坡滑塌应当依据不同的处治手段才能取得相应的成效。因此,公路施工单位在应对这类病害时,首先应进行详细的现场调查并辅以实际地质勘探,先查明边坡滑塌的位置及主要形成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就目前而言,处治这类病害的基本方法都是采用抗滑桩、桩板墙、反压坡脚、削坡减载、排泄地表水地下水、护坡等措施。只是在实际处置应用时,会依据病害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这些基本方法或是幾类基本方法联合使用,如此方可达到最佳的处治效果。

2.4 裂缝病害的解决措施

对于沥青混凝土路面来说,裂缝问题是不可避免的,横向裂缝一般是由于温度出现了变化,在减少裂缝的措施方面,可以选择质量更好的沥青,如果沥青比较薄,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裂缝的出现,除此之外,还需要保证混凝土的均匀,保证材料的紧凑性,减少空隙,提高整体的强度。对于纵向裂缝来说,路基拓宽了路桥凝聚力,需要与原桥面保持一致,压实工作也需要按照相关的规范进行,并且通过具体的措施对于纵向冷接缝问题进行处理。

2.5 泛油病害的解决措施

泛油一般来说是由于沥青的用量出现了问题,对于这一问题,需要在设计阶段对于用料进行严格控制,保证油石比。施工阶段需要按照设计的配合比进行,不能擅自更改。如果部分区域泛油问题比较严重,那么摩擦系数会出现较大程度的下降,会对于行车安全产生较大的隐患。因此,需要使用碎石压入法进行路面的摊铺工作[3]。

2.6 滑坡病害的解决措施

对于路基滑坡病害,可采用以下对策来治理:①抗滑桩。抗滑桩和普通桩基相似,但它主要承受水平方向上的荷载,在当前的路基边坡工程当中,以钢筋混凝土抗滑桩比较常用。在抗滑桩设计过程中,应注意下列要求:抗滑桩所能提供的有效阻滑力应确保滑坡体保持稳定;抗滑桩自身应保持稳定且有较高的强度;抗滑桩周围地基实际抗力与滑体产生的变形应处于允许范围之内;抗滑桩实际埋设深度、有效锚固深度、间隔距离等应合理恰当且安全可靠。②减轻或避免水对路基边坡造成的影响及危害。水是引起滑坡病害并使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对滑坡病害进行治理的关键就是治水。常用方法为填水、截水与排水。③削方和填土反压。削方能有效减载,在上重下轻的情况下十分适用,而填土反压则正好相反。但无论是削方还是填土,都能对边坡自身稳定性予以有效改善,增加其安全系数。④生态防护措施。即通过植草与种植根系较为发达的灌、乔木来有效固结边坡上的土体,避免降水对边坡造成冲刷。在必要的情况下,还可在生态防护措施基础上,引入一些工程措施,如框架锚索等。

2.7 做好公路路面病害的预防工作

①要做好公路路面的日常检修工作。公路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工作人员定期对路面进行预防性养护,能够有效减少病害问题的发生,提升公路的使用寿命。管理单位要安排专人对路面进行巡视,排查公路路面存在的危险因素,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要预先做好冬季易出现的公路路面病害防护工作。②可以通过微表处技术对公路路面进行预防性养护。现阶段,在对公路路面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微表处技术是一种最常见的方式,其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实现对公路路面出现较浅的车辙或其他病害进行处理,在节约公路路面养护成本的基础上保证养护质量,提升公路路面的防滑能力,最大限度地提升公路路面的养护效率。微表处施工过程中,需要提前处理公路路面的杂物,借助专业的摊铺机对病害位置进行处理。如果在清理的过程中进行了洒水作业,需要待路面干燥后才能正式开始养护工作;如果采用单层微表处技术,需要保证公路路面车辙的深度在15mm以内,如果超出这一范围,需要选择双层微表处的方式[4]。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路是城市文明建设发展的命脉所在,更是我国交通运输业持续性发展的根本保障。那么,基于公路所具有的重要性,为了能够让其扮演好这一重要的角色,就需公路相关的施工单位结合以往的施工及养护处理经验,总结常见的路面病害,积极探索出最佳的养护处理方案及措施,以从根本上降低公路出现路面病害的可能性,保证公路其路面的稳定性及安全性,提升公路业的社会价值及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 卢冬杰.高速公路路基路面病害检测技术的合理选择[J].科技风,2019,(22):112,115.

[2] 聂丽.道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治理措施分析[J].技術与市场,2019,26(6):181.

[3] 陈开,张青.论道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的治理方法[J].建材与装饰,2018,(43):278-279.

[4] 何东炀.试析当今公路路基、路面病害的处理方法[J].河北企业,2018,(7):162-163.

猜你喜欢

常见病害路基路面防治措施
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施工技术解析
道路桥梁工程中关于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的研究
路基路面工程试验检测方法略谈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针对公路桥梁路基路面施工技术的分析
浅析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及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