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公共空间人工水景设计应用要点与现状问题研究

2020-04-20白帆

建筑与装饰 2020年3期
关键词:公共空间现状问题城市

白帆

摘 要 合理的空间划分,充分的利用土地,根据不同人群打造不同的公共空间,让人们得以在高速发展的经济时代从容前行。近年来,国家人群心理亚健康,无法疏解工作、生活的压力,为改善人的生理心理问题、延续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提出了城市公共空间的园艺疗法、“绿色针灸”、韧性城市等研究方法。基于此,本文论述了城市公共空间人工水景设计应用要点与现状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与建议,研究成果可为相关应用与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城市;公共空间;人工水景设计;生态;现状问题

引言

城市是经济、社会与文化的综合载体,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也开始重视空间环境的丰富多样,国民经济与生产力大幅度提高的背后,生态环境却因滥用土地水资源等遭到严重破坏,文化遗产的缺失、动物的灭绝使生态失衡,如何改善和提高社会生态环境成了21世纪的首要问题。

1城市公共空间人工水景的概念及基本认识

1.1 城市公共空间人工水景的概念

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在城市或城市群中为了满足人与自然和社会交流的高层次需要而存在的开放空间体,例如广场、公园、停车场以及山林湖泊等。

1.2 城市公共空间人工水景的基本认识

(1)公共空间的共享性与私密性。共享性是对城市中的个体及群体在公共空间中的存在与发展状态的限定,城市居民共同享有环境资源及服务设施等;私密性是在保证人或人群能够相对独立存在于外部空间环境。

(2)公共空间的结构关系划分。交往场合中的距离与强度,即密切与热烈之间的程度之间的关系,推广到户外公共空间中,划分为公共、半公共、半私密、私密的结构关系,不同形态的水营造出的不同的空间环境,给人提供不同的感受,例如:①水池和水塘:以静为主,以动为辅的形态,给人以宁静淡泊的精神感受;②流水:根据水流量、河床大小、坡度等,营造出不同线性的水,可构成瀑布或跌水等,表现出或活泼的景象;③喷泉:在压力的作用下通过喷头形成具有特定形态的组合体,富有艺术气息和感染力。(如图1)

2城市公共空间人工水景的设计原则

2.1 以人为本的原则

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性化需要社会活动主体、活动场景及活动时间的有机结合,水景是城市空间建设最具凝聚力的构成要素,要贴切人的自然生活状态,须从人的心理、生理、行为及文化修养等方面出发。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园艺疗法、(基于园艺疗法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初探)“城市针灸”理念(城市公共空间的绿色针灸)等,使居民更频繁地接近自然元素,减轻了现代城市人群与自然割裂的状态,缓解了高压环境给人身心带来的伤害[1]。根据社会群体年龄、性别、文化背景及社会经历等的影响对社会环境有着心理需求,表现为四个方面:感受户外空间、体验行为场景、参与活动项目、缓解情绪压力。 (基于行为心理互动体验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研究)

2.2 和谐统一的原则

在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中秉持“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蕴含了五大基质:

(1)良好的水域品质和生态环境。公共空间设计在体现城市活力与文化内涵,反映着该地区的精神面貌。如:观赏性与趣味性、生态性与环保性、娱乐性与参与性。

(2)合理的岸线利用与功能安排。灵活多变的边界设计赋予空间神秘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们的视疲劳。例如:在边界区域适当增加“阴角”为人的身心提供依靠,丰富了边界的内容,提升了边界的趣味。

(3)丰富的空间与公共设施。在兼顾人流量与密集度的综合考虑,合理的運用文字、图形、色彩、材料并结合光影等元素划分空间区域和建设公共设施。

(4)优美的景观体系。通过对空间、群体活动等不同状态的尺度把握,在空间布局上注重均衡、统一、远近、重复延展。从微观上,每一个景点都应与整体空间设计相关联。

(5)多元的人文历史风貌。结合地方特点,充分利用地区原有植被,在景观建设中运用地方性的图案配色、特殊寓意的图形及丰富的历史故事等。

3城市公共空间水景设计现状问题及优化对策

3.1 问题一: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

科学家预测,在全球平均气温上升超过2摄氏度,地球进入温室效应的正循环,引发自然生态危机,其中超过75%的温室气体由城市产生[2]。2016年世界银行对世界范围内各种灾害的经济损失汇总,额度高达1750亿美元。联合国呼吁城市制定增强城市韧性的措施,我国也明确表明在城市空间规划中将生态安全格局作为基本要求,以生态环境承载力作为前提,并强调空间规划、建设、维护和灾后修复四个方面统筹空间布局的全程防灾理念[3]。增加城市公共空间的绿色设计,使生态空间形成抵御灾害强有力的生态屏障和生态界面。

(1)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充分运用社区已有物资形成隔离系统,最好运用社区已有水体,在水体旁采用抗震性好的构筑物以及栽种耐火性好的植被例如雪松、龙柏、银杏等骨干乔木,并采用孤植、列植的方式组织灾害蔓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增强区域的防灾功能;

(2)根据城市的高密度化,在社区建筑划分时运用垂直绿化,加大了绿化面积,在改善视觉环境的同时降低灾害的发生概率;

(3)在城市主干道周围预留宽敞公共空间,在转弯和有上下坡的地段设置醒目标识,再以网状结构的布局形式备以安全措施,以便逃生及救援。(韧性视角下的城市社区公共空间防灾问题研究)

3.2 问题二:公共空间的设计缺乏人情味

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形式化,无法满足人的情感诉求,钢筋水泥的大量使用更是加剧了这病态的社会环境,引起了社会环境学家们及社会心理学家重视[4]。

①由于人天生对水的依赖性,归属感的营造“水”元素必不可少,灵活的运用水元素,让水景建设中的假山死水活起来,比如加大公园中喷泉、瀑布的水流声等来遮盖城市噪音(如图2)。②通过用不同颜色、种类的植物营造不同的生命气象,在装饰社会环境时改善空气污染;③在多交通事故的地带可以运用花草等软隔离,减少意外事故对人造成的伤害(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人情化要素-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水元素的应用研究)。

3.3 问题三:公共空间的区域划分不合理

城市公共空间区域划分中出现的不合理设计,无法满足功能需求还白白浪费了空间。

①在开敞空间和半开敞空间中,应协调空间的多维化及活动的多样化,注重公共空间的组合;②在道路布置、文化空间及休闲空间的设计中,建造全面的公共空间体系,推动社区的多元化;③在紧凑型社区环境中,不能只考虑人口的密集度,还应综合考虑人的内在因素等,为空间环境营造舒适,自然的氛围[5]。(如图3)

4结论与展望

本文先就城市公共空间的作用和实际意义进行了分析,再据城市现状提出三方面的整改方案,为了城市公共空间的可持续发展和人对公共空间的生活需求。水景的设计在城市的公共空间设计里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通过水的可塑性、流动性、显色性及游戏性等特点使得水景的样式多彩多样;通过改造地形,种植花草树木营造建筑及布置园路等方法丰富人的视野;通过改善区域的气候环境、生物的多样性及生态的平衡等,让钢筋水泥的世界也有了“温度”[6]。城市公共空间人工水景设计不仅可以美化和改善空间环境,还能为社会创造了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孟凡琦.基于园艺疗法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初探[J].现代园艺,2019,(15):167-169.

[2] 王滢.韧性视角下的城市社区公共空间防灾问题研究[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9,39(2):46-50.

[3] 张晓彤.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人情化要素[J].现代交际,2019,(6):120-121.

[4] 刘依琳,王雅坤.基于行为心理互动体验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5):233.

[5] 舒婷婷,林晗.城市公共空间的绿色针灸[J].南方建筑,2018,(6):87-91.

[6] 王洋.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水元素的应用研究[D].沈阳:沈阳建筑大学,2017.

猜你喜欢

公共空间现状问题城市
广西南宁市金湖广场使用状况评价
当前社区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现代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像素艺术探究
“物”化的空间
儒学转型与民间社会的新维度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徐州广播电视台:讲好特色故事雕刻城市形象
高校学生网络点餐现状及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