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思辨”中走向深刻

2020-04-20唐惠忠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2020年16期
关键词:思辨事理种树

唐惠忠

【名师讲解】

议论文又称论辩文、论说文,是一种论证事理、阐明主张的文体。议论文的使命在于“说理”,要提炼出有价值的观点,并灵活运用各种论证方法进行论证,以达到以理服人的目的。而实际情况是,许多学生写议论文表现出思维肤浅、简单的弊病,论证过于依赖事例,或者剖析事理时逻辑不严密,存在不少漏洞。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着力于思辨力的发展与提升——所谓思辨,即思考、辨析、区别、分辨、质疑、分析等,这是具体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审慎的思维品格。具体应做到:

一、由表及里,避免肤浅化

【实例展示】

学生写作以“防患于未然”为论点的议论文,往往就停留在“防患于未然”有何好处,有的同学能进一步论证怎样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但也只是泛泛而论(比如论说的是“有危机意识才能防患于未然”)。对此深入思考,大有文章可做。我们知道“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的故事,“焦头烂额”的救火者固然是值得尊敬的,而“曲突徙薪”的建议者则具有先见之明,更是难能可贵。如果早些“曲突徙薪”,完全可以避免“焦头烂额”。由此可见,“防患于未然”不仅需要有高明的预见,而且这预见要受到重视并付诸实施。那么,怎样才能有高明的预见呢?人们往往用已经发生的类似的祸患来推断,即所谓“以史为鉴”;同时,先见、先知往往源于先行实践。

世间万事都是错综复杂的,我们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透过现象深入本质,透过表象看到真相,否则,看问题、析事理就会停留在表面,流于肤浅。比如环境问题,它似乎与“私心”没什么联系,是人类的共性问题,其实需要不断地透视与“追问”,才能看清问题的实质:草原为什么会衰退?不是因为过度放牧吗?人们为什么要过度放牧?是为了满足自己对牛奶、牛皮、羊毛等越来越大的需求,是为了多赚钱。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人们越来越大的贪欲。由此推想,所有破坏环境的行为,都是为了满足人们各种贪婪的欲望。所以,每个人对环境的破坏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能分析到这一点,就是找到了问题的本质,文章也就深刻而有说服力了。

二、探究因果,避免简单化

【实例展示】

以“毁树容易种树难”为题作文,不少考生把题目中的“种”与“毁”理解为“成就”与“破坏”,进而联想到“毁人才容易育人才难”,或引申出“破坏生态环境容易保护难”“破坏事业容易建设难”,这当然是正确的,但在论说时却因缺少因果分析而陷入了简单化、片面性。其实,“毁树容易种树难”并不是绝对的,如果“树”根深叶茂或者“护树”措施得力,“毁树”也不见得容易;也就是说,出现“毁树容易种树难”的情况,根源还是出在“树”本身及“护树”措施的落实上。

任何一种现象都不可能平白无故地产生,也不可能不带来一定的结果。我们在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它产生的原因,又要看到它可能引发的结果,而不能简单地将原因与结果割裂开来。一方面,世界上没有无因之果,因此“知其然”固然重要,“知其所以然”更为重要;另一方面,世界上也没有无果之因,所有原因都会产生相应的结果,因此由原因推断结果,在“知其然”与“知其所以然”的基础上“推其所将然”,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比较鉴别,避免单一化

【实例展示】

无论是“引车避匿”的蔺相如,在下邳桥替黄石公拾鞋的留侯张良,还是脱衣露体迎接楚庄王的郑襄公,他们无不表现出一种常人所不能及的大气度,以小失换大得。我想,“将相”与“庸人”的区别也就在这儿了。而自叹怀才不遇的贾谊,不善于在逆境中生活,不懂得要成就大功业就必须忍耐,结果过分悲伤,英年早逝。两相对比,我们应该反对无能、怯懦而造成的窝囊,但应该学会以大局为重,并体现大智大勇的那种暂时的“窝囊”,以成就今后的大业。(选自中学生习作《“窝囊”说》)

议论文追求的是对事物的普遍性、本质性的认识,因而写议论文仅靠举例是无济于事的。怎么办?除了单一的举例论证之外,还应多加比较鉴别,多用对比论证。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我们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是比较,通过比较能很容易看出两种事物的差别,而差别就是特点,就是问题的核心。如《“窝囊”说》一文,从当前中学生不能稍微受一点委屈的现象出发,提出在强调“骨气”的同时,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种种看似“窝囊”之举的问题。节选部分从正反两方面展开论述,先肯定宽宏大度、克己謙让的蔺相如、张良等古代贤人,又批评了悲悲戚戚、缺乏承受力的贾谊,在对比后推出观点,论证充分。又如时文《高贵的低头》,关注的是现实生活中人们热衷于“低头”玩手机而不愿“低头”读书的普遍现象,两种“低头”正反论证,使整篇文章观点鲜明,令人信服。着力阐述“高贵的低头”(阅读)的好处时,又结合“一位常年飞747大客机的空姐观察到”的现象,将正面论据与反面论据对比列举,使是非曲直一目了然。

猜你喜欢

思辨事理种树
阅读教学中的人文事理解读
种树
剧有诗书气自华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浅析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
一起来种树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联意义 析事理 用思想
种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