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唱练耳教学中高职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探讨

2020-04-20王林飞

北方音乐 2020年5期
关键词:视唱练耳培养

【摘要】在高职音乐教学体系中,视唱练耳是声乐教学的基础学科,教师采用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可以有效提升高职学生在视唱、听辨、分析等方面的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音乐能力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以提升学生的综合音乐能力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从音乐的构成要素出发,采取多样化的训练手段,对学生的节奏感、和声感以及旋律感加以培养。

【关键词】视唱练耳;音乐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5-0110-02

【本文著录格式】王林飞.视唱练耳教学中高职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探讨[J].北方音乐,2020,03(05):110-111.

随着我国对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逐渐重视,视唱练耳成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涉及视唱、练耳、基础乐理等方面,在高职音乐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视唱练耳作为融合视唱能力、听辨能力、分析能力为一体的学科,对于高职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这一背景,本文分析了视唱练耳教学中节奏感、和声感以及旋律感的培养方式,希望能促进高职院校视唱练耳教学的发展。

一、视唱练耳教学中节奏感的培养

节奏感是高职学生音乐能力构成的基本素质之一。借助视唱练耳教学中严格而准确的训练,我们可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节奏感。培养节奏感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速度感、节拍感和准确的音值组织等关系。在音乐作品中,这三方面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教师在高职视唱练耳教学中开展节奏训练的目的,不但要让学生对音长、节拍力度进行反复练习,而且还要借助基础性的训练,让他们能够准确、清楚地表达音乐节奏,适应各类音乐形式的节奏特征以及风格,由此获得准确的演唱(演奏音乐)和体验音乐的能力。在让学生听记节奏的教学过程里,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视谱读节奏与听写节奏方面的交叉练习,让他们的节奏感获得良好发展。众所周知,内心的律动感属于内心听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内在的律动感显然是存在的。教师在视唱练耳的节奏训练中,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学生内在的律动感。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教师的培养和指导下,高职学生掌握了各种基本的节奏模式和辨别节拍的技巧,就可以借助内心节奏感正确把握各种音乐作品的节奏。

首先,在音乐理论方面,教师要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各种音符、休止符及其时值的关系,认识到由各种音符组成的基本节奏类型的特征;了解各种节奏类型的组合以及变化特点,让学生具备念出、拍出、听出不同节奏准确时值的能力,掌握节拍的特点、律动特征以及节拍节奏和音乐风格之间所具有的关系,持续记忆各种不同的节奏,将之应用于实际的音乐表演中。

其次,教师应当结合音乐作品的听、辨节拍节奏开展教学。借助对不同音乐作品的听、辨训练,高职学生就可以按照节拍准确组织节奏,对节奏的不同走向形成正确认知,从而区分不同类型节拍的特色。在明了节拍的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听辨各类音乐作品中旋律片段的节奏。教师弹奏作品中的一些旋律或片段,让学生拍击或者读出节奏,从而使他们对节奏能够形成深刻记忆。

最后,教师在进行训练的过程中应当应用正确的打拍法,要求学生掌握不同节拍的拍点和力度,保持稳定的速度。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节奏时值,形成正确的击拍方式,从而真正掌握基本节奏型。教师除了让学生听写之外,还可以应用实际音乐作品,提取出其中的节奏型,让学生进行听辨训练,写出旋律声部的节奏型。

二、视唱练耳教学中和声感的培养

和声是由两个或多个不同的音程按照一定的作曲规则形成的声音组合,对于音乐风格的表现和主题的表达具有关键性作用。因而,在高职视唱练耳教学中,教师应强调对学生和声意识的训练,提升立体感和层次感,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在多声部方面的表现能力以及协调能力。具体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和声感的训练主要涉及两个方面。

(一)傳统方式下的和声感训练

传统的和声训练往往是教师通过钢琴教学的方式来实现和弦的链接和四部和声的听辨能力培养。在实际锻炼学生和声感的时候,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和声听觉,让他们能够掌握多种和声的色彩和效果。以C自然大调的训练为例,教师可以采取边听边唱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训练。在学生听完之后,老师可以让学生区分不同和弦所具有的性质、色彩以及效果,要求学生基于自身产生的错误再次进行听辨练习,一直到学生不再出现错误为止。在上述练习结束以后,教师才可以让学生进行C大调和弦链接的四部和声的听辨练习。在对不同调性进行和弦链接的时候,要按照各种和弦色彩使用差异化的训练手段。例如在对减三和弦进行听辨之时,就可以对学生使用对比式的训练手段,在多个非减三和弦之中穿插进一个减三和弦,由此让学生准确掌握各种和弦的特性。教师还可以使用构唱的方式让学生训练统和声感,按照每堂课所教授的调式调性和特色和弦合理设计和弦构唱训练,如此就能够提升学生在和弦应用方面的灵活性。

(二)结合实际音乐作品进行和声感的训练

除了进行传统的和声感训练之外,教师还应当结合实际音乐作品对学生的和声感加以培养,如此才能够有效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弥补传统和声感训练的不足。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在唱好自身声部旋律的时候关注不同声部之间是否和谐以及和弦转位效果。通过这方面的训练,教师就可以使高职学生真正体验到现实音乐作品的和声旋律,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对于和声的感知能力以及运用能力。

三、视唱练耳教学中旋律感的培养

旋律具有复杂性以及多变性的特点,对于树立音乐形象和表达音乐主题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因而教师在高职教学中应当重视对学生旋律感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对练习的曲式结构形成理解和认知,可以清晰地辨别出各种旋律的规律和走向。教师还要按照各种调式旋律的音程大小和节奏的复杂程度加以分类,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方能确保学生的旋律感得到提升。

(一)旋律模唱训练法

旋律模唱是评价音乐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指的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地记忆和完整地演唱音乐旋律。在视唱练耳训练中,旋律模唱可以有效提升高职学生的音乐意识和控制力。第一,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聆听给定的音乐旋律,让他们在没有提示的情况下记住并拍打音乐旋律和节奏;第二,教师要让学生还原刚才听到的旋律,通过记忆进行再现。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找到自身在旋律节奏、力度和旋律走向方面的缺陷,进行二次听辨;第三,教师应指导高职学生完成对音乐作品旋律的最终模唱表演,针对存在的缺陷进行纠正,采用这一方式能够起到培养音乐联想能力的作用。

(二)旋律填充训练法

旋律填充指的是按照旋律的节奏和调式对旋律加以补充和发展。教师要尤其关注增加的旋律与原旋律调性风格之间的一致性,不能随意增加。教师应指导高职学生准确分析、判断音乐的旋律、节奏、调式和曲式,在一定的时间内形成对新乐谱的完整认识和掌握,然后再要求学生按照旋律的发展进行填充,形成完善的思路。

四、结束语

在高职院校视唱练耳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以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音乐能力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从音乐的构成要素出发,使用多样化的训练方式对学生的节奏感、和声感以及旋律感加以培养。同时,在教学中,学生自身也应自觉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将之应用在实际的表演中,如此方能有效提升自我的音乐能力。

参考文献

[1]冯颖.视唱练耳教学对音乐能力的培养[J].大舞台, 2015(7):158-159.

[2]张婉侠.由”音乐能力的培养”引起的思考——当前我国音乐院校视唱练耳教学改革探讨[J].音乐天地,2007 (6):7-10.

猜你喜欢

视唱练耳培养
论视唱练耳对于节奏的训练
浅谈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在教学中融合应用策略
运用多媒体加强高考生音乐视唱练耳辅导的几点认识
浅谈学前音乐课中的有效教学
音乐软件EarMaster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