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首《船歌》作品的比较分析

2020-04-20吴黎霞

北方音乐 2020年5期
关键词:船歌浪漫主义

【摘要】19世纪初的浪漫主义潮流推动了西方音乐史上器乐曲的发展,数十种更能表达作曲家内心情感的钢琴小品应运而生,这些小品体裁能够记录作曲家瞬间迸发的灵感,抒发内心的情绪。可即使在相同体裁特征下创作的作品,在音乐语言和内涵表达上也能透露出体裁以外的作曲家个人风格和其他讯息,本文通过比较分析门德尔松的《威尼斯船歌》op19.no6,柴可夫斯基的《六月-船歌》,福雷的《船歌》op26三首作品,来探讨浪漫主义时期钢琴小品的创作和演奏风格。

【关键词】船歌;威尼斯船歌;浪漫主义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5-0071-02

【本文著录格式】吴黎霞.三首《船歌》作品的比较分析[J].北方音乐,2020,03(05):71-72.

一、船歌的体裁特征

钢琴小品体裁有着不同的来源和分类,比如从早前的器乐作品发展而来的前奏曲、间奏曲、变奏曲等,有从舞蹈伴奏发展而来的马祖卡、小步舞曲、圆舞曲等,而船歌属于从声乐曲发展而来的一种钢琴曲体裁。船歌起源于意大利威尼斯的“贡多拉”船夫曲,是一种来源于当地水城,写情、写景、写生活的风俗小曲。19世纪这种体裁被引入到歌剧、艺术歌曲、钢琴小品的创作中。本文分析的三首作品,都有着抒情的旋律、带有划船节奏韵律的伴奏织体、三部曲式的结构等船歌体裁特征,但由于作曲家的创作环境、创作背景及创作风格的不同,每首作品有带有各自的不同韵味和风景。

二、三首《船歌》的创作背景

费利克斯·门德尔松(1809~1847),德国作曲家,被誉为浪漫主义杰出的“抒情风景画大师”,出生于德国汉堡的富裕家庭,5岁开始接受系统的音乐教育,20岁起把音乐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不仅创作了250余部体裁广泛的作品,还复兴了巴赫音乐,通过组织乐团的演出,创办专业音乐学院等,致力于振兴和发展德国音乐。良好的家庭条件和所处的时代,使门德尔松从小就接触到传统的德国音乐教育,成长在浓郁的音乐氛围中,19世纪的人文艺术精神更使他的作品中既包含古典主义音乐完整的结构,节制的情感、纯朴的旋律,具有强烈的自我情感表达、抒情及幻想的浪漫主义特征。

在其诸多艺术成就之中,还包括创作了《无词歌》这种把歌唱性旋律和钢琴织体融合的钢琴小品体裁。无词歌的创作从1830年开始,历经15年,最后集结出版了48首作品,内容记录了作曲家的旅行、生活、心境和感悟,被称作“音乐日记”或“音乐素描”。在《无词歌》中,门德尔松自己加上标题的只有六首作品,其中就包括三首《威尼斯船歌》。

彼得·里奇·柴科夫斯基(1840~1893),俄国作曲家,被称为“俄罗斯音乐之魂”。出生于俄罗斯乌拉尔小县城的工人家庭,因从小对音乐的痴迷和热爱,22岁时放弃法律工作,开始专业的音乐学习和创作。创作了包括交响乐、歌剧、舞剧、室内乐及钢琴曲等众多优秀作品。柴可夫斯基处于俄罗斯民族主义觉醒的时代,那个时期产生了全新的俄罗斯音乐,在沙皇统治的黑暗时期和深爱的民族之间,他用音乐来表达内心的挣扎和憧憬,所以他的音乐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带有俄罗斯民间音乐曲调的“抒情性”和表达理想和现实强烈冲突的“戏剧性”。

柴可夫斯基于1876年,受邀为圣彼得堡月刊《小说家》的副刊每月创作一首钢琴曲。此时正处于他音乐创作的成熟时期,《四季》中的十二首乐曲既有对俄罗斯自然风光的描绘,又有对民间生活风俗的刻画,《六月-船歌》正是钢琴曲集《四季》中的一首。

加布里埃尔·福雷(1845~1924年),法国作曲家,其一生创作了诸多艺术歌曲和室内乐,由于突出的艺术歌曲创作成就,被后人誉为“法国的舒曼”。福雷9岁开始在一所巴黎的教会音乐学校学习,毕业后担任过教堂管风琴师和唱诗班指挥等职务,后来成为巴黎音乐学院的教授及院长。1871年和朋友们创立了法国民族音乐协会,致力于法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他的夜曲、即兴曲、前奏曲、船歌等钢琴作品也深受人们喜爱,作为晚期浪漫主义的音乐家,福雷的音乐受到法国文化艺术的影响,作品高贵典雅、旋律具有精致的美感,创新的和声手法也影响着拉威尔、德彪西等印象派的作曲家,所以被称为“连接浪漫主义和印象主义音乐风格的桥梁”。福雷于1880-1921年间创作了十三首《船歌》,是创作这一钢琴体裁作品最多的作曲家,

三、三首《船歌》作品分析

(一)门德尔松《威尼斯船歌》op19.no6

乐曲采用并列单三部曲式结构,虽然三个乐段的主题不相同,但都采用了平行重复的发展手法,使人加深了对音乐材料的印象;三个乐段在调性布局上前后呼应,也减少新材料带来的陌生感;长达12小节的尾声使用引子和A段的材料构成,也是对主题的“回归”;在伴奏织体上除C段在音区和织体上有少量变化外,其他段落及尾声都采用相同的伴奏音型,使整体音乐形象得到统一。在乐曲简洁的结构和精炼的音乐语言中,可以看到门德尔松平衡节制的古典主义理性思维和表达人与自然的浪漫主义情感。

(二)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

乐曲采用复三部曲式結构,A段g小调的旋律舒缓优美,在两短一长的分解和弦织体伴奏下,有种在水上泛舟的宁静感人。B段三声中部由A段同主音大调的对比下主题构成,不仅加快了速度,后半段的节奏也由4/4拍变为3/4,使情绪更加热烈,整段舞蹈性的旋律和节奏增加了浓郁的俄罗斯民族风情,最后两小节的8个减七和弦连续的快速琶音,把音乐推向了高潮,使人联想起阳光下水面上的绚丽色彩。C段再现部增加了中音区的复调声部,对答式乐句的加入,不仅丰富了音乐的层次感,也是对孤独的一种回应或解答。

(三)福雷《船歌》op26

乐曲采用复三部曲式结构,A段是a小调,单三部结构,主题隐藏在伴奏声部的中间,中古调式音阶的级进旋律,有着古典气息和神秘感,温润而有流动性。B段转入C大调,单二部结构,旋律也由中声部移到了高声部,清新明亮。C段是缩减的再现部,精简地运用主题材料,不断变换色彩的离调和弦,使乐曲回味无穷。

四、三首船歌的音乐比较分析

(一)速度与节奏

船歌通常用比较舒缓的速度和3/8拍、6/8拍的节奏创作。门德尔松和福雷的两首船歌就是采用6/8拍的节奏,每分钟大约170的演奏速度,音乐清新而流畅,而柴可夫斯基的船歌采用4/4拍,每分钟大约70拍的演奏速度,音乐更加缓慢而宁静。

(二)调性和结构

三首船歌主题都是小调性的,门德尔松的船歌是单三部曲式,中段转到了主调的属音小调上,音乐情绪听起来比较统一和集中。另外两首船歌都是复三部曲式,福雷的船歌在中段由小调转入平行大调,音乐情绪由暗转明,中部更加明朗舒展。柴可夫斯基的船歌在中部转入主部主题的同名大调,变换了速度和节拍,由抒情主题变成舞蹈性主题,是三首乐曲中最有对比性的。

(三)旋律和伴奏

门德尔松的船歌主题用平稳级进的双音迂回下行,像忧伤的二重唱,也像静静的河流。柴可夫斯基的船歌也采用了歌唱性的旋律,每一句徐缓的上行后,都有两句短小的下行旋律回归,就像一种自问自答的内心倾诉,带着在宽阔湖面上的体验。福雷的船歌采用了穿插在伴奏织体中的,带有更多32分音符的音阶式旋律,更显灵动,像是轻快的小溪。三首乐曲的伴奏织体都采用了分解和弦,带有很强的律动性,描绘轻舟荡漾的画面和意境。

五、结语

门德尔松、柴可夫斯基、福雷三位作曲家身处同一时代,创作同一种钢琴体裁“船歌“作品,但他们出生于不同的国家,成长于不同的环境,有着不同的际遇和理想,创作的音乐也呈现出不同的表现,从中可以听到理性的优美旋律、戏剧性的音乐发展和精致的音乐画面,所以对音乐作品的分析必须全面而深刻,这样才能有助于对作品的理解和表达。

猜你喜欢

船歌浪漫主义
打开《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研究(1950-1960)》
熊轲
往事
从拉赫玛尼诺夫双钢琴作品《船歌》看浪漫主义音乐特征表现
威尼斯水乡诗画——肖邦《升F大调船歌》的音乐语言分析
西汉铜镜浪漫主义元素考
屈原的爱国主义与浪漫主义研究
从浪漫主义角度浅析狄更斯的《远大前程》
浅析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钢琴前奏曲》的演奏技巧
钢琴曲《六月——船歌》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