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大提琴基本教学的思维与训练方法

2020-04-20胡天纵

北方音乐 2020年5期
关键词:思维方法大提琴训练方法

【摘要】青少年时期的学习,是学生学习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阶段。在这一阶段,思维活动不再受思维内容的局限,智力逐渐成熟,理论型抽象逻辑思维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年龄与经验的关系,已使青少年在学习中有了自己的风格,因此在大提琴训练过程中,如何在学生前期学习和后期进一步学习和练习中保持统一并“学”之有效,成为大提琴训练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青少年对于事物的学习是比较快的,只有建立正确的学习思维、进行有效的音乐训练才能不断提高演奏水平。教师应让学生接触、把握和处理不同时期音乐风格的作品,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大提琴;青少年;教学;思维方法;训练方法

【中图分类号】J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5-0045-03

【本文著录格式】胡天纵.青少年大提琴基本教学的思维与训练方法[J].北方音乐,2020,03(05):45-47.

大提琴作为低音区弦乐,在庞大的管弦乐队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目前西洋乐器的音乐教育“市场”中,大提琴的学习比例一直小于学习钢琴和小提琴的比例,钢琴和小提琴早在20世纪初就传入中国,不但有着“先入为主”的契机,也因为在教育市场中有更多优质教学人而获得人们学习的青睐。这是目前大提琴教学中所面对的一些问题,但随着社会对文化的大力推广、人们思想的进步,无论是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还是以简单学习为主的音乐爱好者,更多“小众”的西洋乐器逐渐进入大众视野,成为人们的学习目标,大提琴就是其中一种。在众多的学习者中,以青少年的学习最为快速、质量最高。他们处于生长的关键时期,头脑思维开始出现变化,对于学习内容的吸收与消化,都是各年龄段中处于较前位置的。在学习中也会有问题存在,需要教学者正确的教学方法与培养。

一、建立正确的学习思维

对于乐器的学习,在人的思维中往往是以练习为主。练习的时长决定了演奏的水平,但练习的前提是需要建立正确的学习思维。针对青少年这一群体,对于学习更具有探索和自我发挥的可能性。如果以瑞士心理学家、教育家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理论来看,这一时期的青少年正处于形式运算阶段,思维活动不再受思维内容的局限,青少年试图对经验材料进行理论概括。这意味着,对于乐器的学习不仅仅在于练习,更在于老师前期对于学生的培养,重点是如何为他们建立正确的学习思维。

(一)以热爱为前提,学习、练习缺一不可

在大提琴教材中,会对大提琴的演奏姿势、技巧、指法等演奏方法进行讲解,作为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带领学生入门,在掌握初步的学习内容之后,逐渐深入,对作品进行演奏。由于青少年的年龄不同少儿,在思维上也更加独立,因此引导学生积极练习与演奏,也是教师在“传道受业解惑”的过程中需带给学生对学习的热爱。在接受这件乐器后,学生自然也会认真向老师求教,尤其是在青少年这一阶段,学生对于知识的吸纳与消化更加快速,这是一种好的现象,但需要老师在学生学习的前期过程中给予充分的支持与鼓励。在教学上精益求精,会带给学生学习的信心,课下学生也会以相同的态度进行练习。在练习过程中,难免还会出现问题,这就对课下师生交流提出了要求。

(二)以专业为目的,课上、课下融会贯通

大提琴的教学,在以热爱为前提的基础上,自然要以专业为目的,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艺术院校及附属中学中,学校对学生的练习是有要求的,根据专业课的情形,进行课下的复习与练习。但对于普通初、高中的学生来说,由于学校面对的群体不同,学生进行练习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只能在课下自主安排练习时间。因此,对于上述两种学生,老师的培养模式就会起到重要作用。这里的融会贯通是指,教师课堂所授的内容,辅以学生课下的练习,使教学更加完整。目前,在笔者所处的教学环境中,针对学生的问题,都会有教学记录来进行记录,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是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过程。

在教学中对于学生学习思维的建立,不能仅仅是依靠教师对学生的督促和指导,更重要的是要借力于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交汇”。如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思维,而避免学生在大提琴学习中产生厌倦情绪,教师与学生都要做到相互尊重对方。教师与学生之间不仅是师生关系,在长久的相处中也会变成朋友关系,在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才能让学生更亲近教师、热爱专业,拥有正确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思维。可以说,学生能否建立正确的学习思维,离不开师生的共同努力。

二、进行有效的音乐训练

(一)进行正确的演奏方法的教学

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演奏方法教学,是学习大提琴和其他任何乐器的基础。青少年在学习大提琴初期,演奏方法至关重要,会影響学生在未来进行演奏的能力。对于拉琴的演奏姿势、右手技巧、左手技巧等各方面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的初期教师应该完全教学生掌握的内容。这一过程是比较漫长的,教师需要足够的耐心,学生也需要足够的精力去消化学习的内容。在这里不过多赘述演奏姿势及技巧的内容,主要针对其他训练进行分析。

(二)根据学生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模式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各自的成长轨迹,也有自己的个性。尤其是进入到青少年阶段,学生已经逐渐步入成年人成长的轨迹,所以根据他们个人的特点来进行不同的教学是教师应该关注的。目前在艺术院校及其附属中学中,是以培养未来音乐人才为目的的,教学基本是以独立授课模式为主的。在这种授课模式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程度进行教学进度的调整,针对学生的优缺点来选择教学曲目,在对学生作业进行课检时,也可以随时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改正,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快速提升学生的演奏能力与水平。而在社会中的一些音乐教育机构中,有独立授课的模式,也有组课的模式,基本是以一对二或三个学生进行授课。这样的教学模式最大的优势是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对教师资源的筛选有了更充足的空间。在这种模式中,学生很容易通过其他同学的表现来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是起到促进作用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出现竞争、竞赛的可能,这是在学习中不可避免的,作为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之间的竞争心理,是需要积极思考的。

在独立授课的过程中,学生除了以老师的标准作为演奏的标准,很难以第三视角来审视自己,在组课授课中,学生却能以其他人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优缺点,更好地促成自己的进步。这两种方式,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进步的空间。目前大提琴无论在专业院校还是音乐教育机构,教学规模都远小于其他较为大众的乐器,这反而也是为大提琴的教学提供了更加专业的教学渠道,由于人才相对较少,而能够将真正学习的人投入到专业的培养计划当中。

(三)其他教学行为的促进

目前,无论是学校,还是音乐教育机构,都会为学生提供专业展示的平台。尤其是以专业学习为主的学生,在学校会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演出实践活动。由于上课模式基本是独立授课的形式,但为了让学生能够对其他形式的音乐作品进行学习与感受,学校也会根据学生的学习年龄和程度安排重奏课。尤其是弦乐三重奏、四重奏、五重奏等重奏形式,或是其他室内乐的形式,都缺少不了大提琴的存在。这在很大程度上,为大提琴提供了与其他乐器相互配合、演奏的机会。在这种教学中,学生已不是独立的个体,大提琴也不是单独的存在,需要与其他乐器一起进行,根据作曲家的感情、旋律对作品进行演绎,还需要考虑速度、节奏等多方面的问题,这对于学生来说,不仅是对专业的促进,更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在配合默契的基础上,进一步为学生提供演出的平台,尤其在艺术院校中,举办音乐会是检验教学水平的一种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更有压力,但能够加速学生重视专业上的薄弱环节。

现在很多音乐教育机构的规模越来越大,对于青少年的专业能力和音乐素养也更加重视,他们会采取公开活动的方式促进机构教学。在机构中学习的青少年,相比艺术院校的学生参加的活动要少一些,因此也非常珍惜每一次的演出机会。这些公开活动主要以公开演出为主,以机构的全部学生和教师为主体,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提高自己的机会。尤其是目前的教学环境,更加注重青少年心理的健康成长,因此这些活动都会针对学生提出专业性的要求和指导意见,并给予最大鼓励。表演的过程是透明的,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向身边的其他同学学习。

对于学生来说,各种形式的音乐训练都是有必要的,而且是会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对学生专业产生促进作用的。除了教师日常的训练与指导,如何在最大程度上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是未来对音乐教育的思考。因此,对大提琴教学,教师最初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演奏方法指导训练是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根据适合的教学模式和一定的教学行为来促进学生的学习,能更好地让学生融入到学习当中。

三、体会不同的音乐风格

在音乐历史的长河中,音乐家赋予了大提琴别样的生命,大提琴自出现,经过了不断的创新与发展,在制作工艺、演奏表现和视觉上都表现出了不同的时代魅力。对于学生来说,学习乐器不光是技术的发挥,也是在表现历史,表达对作曲家和音乐作品的尊重。在青少年阶段,学生可能无法真正理解作曲家所处的那个时代每个时期都有历史发生的偶然性与必然性,如果无法真正理解作曲家的创作感情,在演奏上也就不能真正表现作品所蕴含的感情。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不同的音乐风格,教师应该让学生理解历史,从历史的角度再去理解音乐的历史。学生在青少年时期学习能力很强,要加强他们学习的自主能动性,不要为学历史而讲历史,而是要让他们在了解历史更替的基础上认识历史发展的必然与偶然,不同的音乐风格是历史流转中所表现出来的,丰富的历史知识有助于学生更好的亲近音乐。

学习大提琴需要关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乐器的作品,让学生多听、多感受。在学习的过程中,作品的形式并不是固定的,很多音乐作品是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的。不同音乐风格的音乐作品,在演奏的处理方法上也是不同的,很多技巧性的内容,例如指法、呼吸、节奏等各方面都需要得到关注,这也是体会音乐风格过程中要面对的问题。不难发现,音乐风格在乐器学习中也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体会音乐风格会让学生在学习和演奏的过程中更熟练地把握作品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作品和背景的解读能够带给学生最为深刻的印象,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备课,带给学生积极正确的思维,以让他们更好地感知、掌握以及演奏作品。

四、培养优质的音乐素养

音樂是一种高雅的艺术,乐器演奏是表现音乐的一种方式。不得不承认,随着社会文化艺术的发展,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拥有一项艺术本领对于孩子的成长发育具有很大优势,因此,家长都会从小培养孩子学习艺术。面对整个艺术环境和市场,有些环境是浮躁的,缺乏好的学习环境,并不利于儿童或是青少年的成长,因此在选择课程的过程中家长都是择优选择,或是从小就进行培养,努力让孩子进入到艺术院校继续学习。这样的情况,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来说是有利的,择优的选择会让他们从小就具有优质的音乐素养,素养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优化。在进入到艺术院校或是好的教育机构后,教师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教学对教师来讲,是他们自身教学能力提升的过程,传授个人学习心得和知识的过程。

对于青少年来说,光拥有教师的教授并不够,学习环境也十分重要。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乐感、听觉都会得到提高,音乐素养也会提升。音乐素养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会给学生在音乐方面带来很大的优势,也会体现在学生的综合素养当中。在目前的教育环境,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美育”是全面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培养青少年音乐素养或是其他艺术素养,都是美育的一部分,作为教师也努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环境,以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学习,全面得到提升。

五、结语

青少年阶段是学生成长非常快速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无论在思维还是学习能力上都处于上升状态。在进行大提琴的教学和训练时,教师要注意这一时期学生所具有的思维能力,要培养他们学习的热情,以正确的方式教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思维与有效的音乐训练应该并肩而行,作为教师,不仅应该传达给学生正确的指法,而且要通过适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大提琴作为西洋乐器,在社会上人们的关注相比其他乐器来说可能并不高,但作为大提琴教师则应该在认真教学的基础上,保持学生对于大提琴学习的新鲜感和主动性,利用教学资源尽量多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对于学生来说,这也是学习多种音乐形式的不同作品的方式。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在学生掌握专业的基础上,让学生能够更多地接触到其他风格的音乐作品,感知大提琴在历史的更替中,音乐风格、技法有何种改变,更好地理解当时时期的音乐史发展情况。学习大提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基本的大提琴训练中,对于青少年的学习,大提琴的演绎并不只是姿势与指法的搭配,还需要演奏者投入情感,在提升自己音乐素养的过程中,来表现大提琴的美。

参考文献

[1]赵晋宏.基于音乐素养培养的大提琴教学研究[J].黄河之声,2019(15):86.

[2]刘杨.对中小学乐队低音提琴声部教学的思考[J].乐器,2019(7):61.

[3]刘俊希.大提琴零基础入门学习初探[J].北方音乐, 2019,39(1):141-142.

作者简介:胡天纵(1965—),男,汉族,重庆市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大提琴教育。

猜你喜欢

思维方法大提琴训练方法
初中体育中长跑教学特点及训练方法研究
高校健美操教学中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研究
大提琴之味
怀抱大提琴的男人
论标志设计创意的思维方法
网球移动步法的作用及训练方法的探究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利用实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烹饪刀工技能训练方法与运用
杜普蕾和大提琴
动手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