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板头曲】与山东【碰八板】的异同

2020-04-20齐瑶

北方音乐 2020年5期
关键词:传承与创新河南山东

【摘要】本文分别对琵琶在河南【板头曲】与山东【碰八板】这两种传统地方乐种中的生存、演奏等方面的艺术形态进行解析,对琵琶演奏艺术受二者不同地域、环境、民俗等因素所影响产生的板式结构、调式旋法、演奏技法等风格方面的异同进行解构,旨在让大众更好地认识它们,了解其所承载的文化背景,继而重视当今传统音乐瑰宝的存续环境,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两种优秀的传统地方乐种。

【关键词】琵琶演奏艺术;河南【板头曲】;山东【碰八板】;传承与创新;文化思考

【中图分类号】J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5-0027-02

【本文著录格式】齐瑶.河南【板头曲】与山东【碰八板】的异同——以琵琶为例[J].北方音乐,2020,03(05):27-28,34.

“弦索乐”是我国民间丝弦乐乐种,由于风格典雅,素有“雅乐”之称,又由于其历史悠久,有“古乐”之称。河南板头曲与山东碰八板都属于弦索乐的一种,其基本架构都来自于“八板体”,二者具有明显的亲缘关系。琵琶作为这两种弦索乐合奏形式中重要的器乐组成部分,艺术形态在板式结构、演奏技巧、艺术风格等方面既体现出密不可分的联系,又独立地保持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及鲜明的个性。

一、河南板头曲与山东碰八板概述

(一)河南【板头曲】

河南板头曲是由明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弦索乐器乐合奏及独奏形式,历史上也有中州古曲,中州古调之称。以三弦、琵琶、筝为主奏乐器(这三件乐器是板头曲不可或缺的乐器),还可兼有软弓京胡、扬琴、阮、箫、板、八角鼓等乐器(这些乐器可适当增减,在合奏中并不起主导作用);独奏则以三弦、筝、琵琶三种弹拨乐器为代表。还是河南南阳地区流行的曲种大调曲子演唱前所奏的樂队合奏曲,起校弦定音、艺人活动手指,及静场的作用。

(二)山东【碰八板】

山东【碰八板】是流传于山东境内的一种弦索乐演奏形式,主要流传于鲁西南菏泽一带,曲目来源均为以68板为主要结构的山东筝大板曲。主要演奏形态为筝、琵琶、扬琴、如意勾四种乐器组合而成的重奏,也可采用筝与扬琴、筝与琵琶、扬琴合奏等形式,或还可兼以软弓京胡、坠湖、板、铃等弓弦、打击乐器辅助。山东碰八板最为独树一帜的特点就是它的自由性。老艺人们同时演奏四首曲名、旋律不同的八板体乐曲,曲调相互之间交织变化形成支声复调。由于四个声部主要框架音相同,尾音相同,板式一致,形成了时碰时分,若合若离的独特艺术风格,因而得名“碰”八板,也称“对”八板。在【碰八板】合奏时,每件乐器均可随意演奏一首68板的大板曲。而大板曲有几十首之多,这样就形成了很丰富的组合形式,碰撞出不同的音乐语汇。

二、河南板头曲与山东碰八板琵琶演奏艺术之异同

由于河南与山东多地交界接壤,两省的音乐文化互动交流频繁,流传于两地的曲种、乐种、剧种等也必然是相互影响的。以往学者们对于山东弦索乐碰八板与姊妹乐种(如河南板头曲)的对比研究大多着眼于筝乐这一角度,对另一重要乐器琵琶的对比研究较为匮乏。因此本文主要将目光投射于河南板头曲与山东碰八板中的琵琶演奏艺术,以演奏形态、板式结构、调式旋法、演奏技法风格的异同为研究主体,对以上数点进行归纳、类比,试图系统、深入地进行分析研判它在两种乐种艺术形态上各个方面的共性及其个性。

(一)演奏形态中的异同。

在河南板头曲及山东碰八板中,琵琶都是作为组合形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存在。前者的三大件主奏乐器为三弦、琵琶、筝;后者的四大件主奏乐器为筝、扬琴、琵琶、如意勾(或胡琴)。

二者最突出的区别是,河南板头曲中现存有相当篇幅的琵琶独奏板头曲几十首,山东【碰八板】中并未有独立的琵琶独奏曲,其仅仅作为重奏中的一个声部存有。北派琵琶领袖王露虽然出生于山东诸城(由潍坊代管,位于山东省中部),截至目前,并未发现有文献或史料证明他曾参与过流行于鲁西南一带的碰八板活动。故而王露先生所传谱的十数首琵琶独奏乐曲应当与山东【碰八板】这一组合形式没有明显关联。与河南【板头曲】三大件相辅相成、不分主次、可独立存在的演奏形态不同,山东【碰八板组合中最为突出的乐器是筝,并据此派生出古筝流派中重要的山东筝派。而鲁西南地区碰八板中琵琶演奏者的主要代表张为昭等老艺人,并未将这一合奏中的琵琶声部脱离、提取出来成为独立的独奏演奏形态。

(二)板式结构的异同

“八板”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中极其重要的一种文化现象和文化载体,几乎在所有乐种、曲种、剧种、民族器乐、歌舞音乐等艺术形式中都能找到它的踪迹。河南板头曲与山东碰八板的基本板式结构都源自“八板”,是其流传至地方的变体形式。河南板头曲在板式结构上以2/4拍,即一板一眼为主(曹东扶、王省吾的所有板头曲传谱均为此板式,而魏子猷的传谱中有极个别的传谱采用了4/4拍,即一板三眼)。山东碰八板在标题下往往注明“大板第一”“大板第二”“大板第三”“大板第四”的字样。这四种板式实际上是提示了演奏者乐曲不同的速度。此外,河南板头曲具有鲜明的以2/4板式为规律性板式的特征。山东碰八板则是2/4拍与4/4拍两种板式并重,在这一点上二者是有所不同的。

另一突出的区别是河南板头曲基本以单曲或单曲牌形式为主。琵琶与其他几件主奏乐器演奏相同的曲牌及主题,仅在演奏技术加花手法上加以区别和凸显乐器特色,所追求的更多是音响上的协和共生,艺术风格以“齐”取胜;而山东碰八板采用了大板套曲的形式,各声部又具有极其自由的演奏空间。由于琵琶与其他几件乐器演奏的是完全不同的乐曲,在旋律的进行中既不刻意追求音响上的协和(由于乐曲不同,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不完全协和音程),不会遵循一般复调音乐中声部“让路”“互相填充”的原则,时而分,时而合,以不知其何时会相互“碰”在一起的“偶然性”为旋律特色。

(三)调式旋法的异同。

河南板头曲及山东碰八板中的琵琶声部,调式上同以宫调式、徵调式为多。旋律基调大多都来自八板,以我国传统的五声音阶为基本调式,再添以偏音作为风格润饰,或直接采用五声音阶基础上的七声调式音阶。旋律进行上既有级进也有跳进,但旋法风格有所区别。山东碰八板中琵琶的旋律,常常在较为平缓的级进进行之后突然采用大跳七度音程,与主奏乐器筝呈一定规律性上下跳进四五度的旋法进行对比衬托。板头曲琵琶的旋律进行特点是在特性音音位上有很多二度到三度之间的游移滑动。演奏中4、7两音依照乐曲所表现的情绪要求,在它们所处的范围之内游移(3、5和6、1之间),位置极不固定,演奏时音位上下游移滑动,根据乐曲情绪与旋律的特点不断调整音高,以达到特殊的演奏效果。因此可以说其演奏音高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和偶然性。河南板头曲在乐曲的第十六板到第十七板总由音程的大跳来进行过渡,这一规律也同样体现在琵琶独奏的板头曲中。

(四)演奏技法风格的异同

琵琶在河南板头曲及山东碰八板中演奏技法特征的风格体现,主要反映在装饰效果的不同手法运用上。

1.右手演奏技法

二者右手技法最明显的运用区别是轮指。在琵琶轮指的演奏手法中,现今最为常见的是上出轮奏法,下出轮运用的曲目较为少见,(如传统曲目《陈隋》(刘德海演奏版)、《霸王卸甲》(刘德海演奏版),创作曲目《老童》(刘德海作曲)中)。河南板头曲中,民间艺人及传承人(如曹东扶先生)极特殊性地使用了“下出轮”接“滚”的演奏手法。这种手法暂时未见于山东碰八板以及其他乐种、流派中的琵琶研究文献资料中。

2.左手演奏技法

在笔者向河南板头曲琵琶演奏艺术传承人,郑州大学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陈艳教授学习的过程中,陈老师向笔者传授了河南板头曲中琵琶推拉弦的独特运用——“撞”(音chuang,四声)进去,这一称谓也是河南板头曲传承人丁心秀以口传心授的方法教授于陈艳老师。这个“撞”字鲜明地提示了琵琶在演奏板头曲中特色性推拉弦应采用的力道及推拉方向,即一定是向内推奏,而不是向外拉奏;一定是手法迅速直接,左手技法行进速度快,而不是过程缓慢游移。

三、由研究河南板头曲及山东碰八板中的琵琶艺术,所引发的对传统弦索乐传承的文化思考

河南板头曲及山东碰八板等我国传统弦索乐乐种从古传承至今,一路繁衍、发展,至今依然生生不息的流传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影响传播、辐射海内外,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与风格,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尽管弦索乐等传统艺术形式曾对我国民间传统音乐的发展起过重要的作用,并具有较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现在却陷入了极其尴尬和令人遗憾的困境中。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物质生活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当代人的审美趣味发生了很大变化,审美也趋向大大区别于从前。这样的客观状况导致我国类似河南板头曲、山东碰八板这样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民族民间传统地方乐种正在逐渐式微消亡,相关传统文化保护和发展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

当今,如何保护上文提及的包括琵琶演奏艺术在内的两种地方传统弦索乐乐种的整体艺术形态,不仅是我国音乐界面对的现实问题,也是国家抢救保护传承弦索乐等民族民间地方乐种大视野的基本指向性方略。坚持从自身做起,坚守传统音乐“可持续性”发展观,坚定传承和保护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瑰宝,是我辈民族音乐的从业者及学习者,对传统音乐的传承和保护所负有得天然文化责任!回望传统,保护传统,承继传统,中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就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根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千年的传承,漫长的历史,辉煌的过去,必然积累众多文化宝藏。每一件乐器、每一首传统曲目都有无数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典故、知识。研究、整理、归纳、承继、传播中华优秀艺术文化与演奏技艺,辐射更多的群体提升对自身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同,感受到自己民族传统弦索乐文化的美好与强大,从这深厚的积淀中获取力量,形成自信,更加无畏。

应当致力于建立、建设,追求发掘本民族传统艺术的闪光点,展现其文化属性、精神状态及精神追求,将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进行蔓延、传播与辐射。植根于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之上,构建“多元+对接”的弦索乐传承方式。以整体设计、分模块同步展开的方式,通过多元传承平台的搭建,多元传播环节的设置,最终实现将中华优秀民族弦索乐音乐文化相互支撑、相互链接、从而渗透、辐射、引领,不断扩充实际受益面,形成切实有效的稳定长效机制。

综上所述,当下应着眼于进一步厘清中华优秀传统弦索乐文化传承创新的价值与内涵,探索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弦索乐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理念与路径,为地方弦索乐种的振兴和发展作有益的尝试。眺望未来,内涵延展,勇于创新。追求内涵性延展式创新发展,在保有自身优秀传统的同时,把握市场需求,形成一种更适于当今社会发展的崭新的弦索乐音乐语言。既要抓新曲目的创作,也要突破传统思维方式,与时代审美要求顺畅相融,从而更有利于传统弦索乐的繁盛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艳.中原弦索琵琶艺术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年(专著).

[2]王睿.“碰八板”研究[J].中国艺术研究院,2000.

[3]《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河南卷》编著.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河南卷(下册)[M].北京:中国ISBN中心出版,1997(12).

[4]《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山东卷》编著《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山东卷》(下册)[M].北京:中国ISBN中心出版,1997(12).

[5]冯彬彬.山东筝派及河南筝派之异同比较[J].中国音乐(季刊),2006(3).

[6]贾媛媛.河南板头曲调查与研究[J].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

作者简介:齐瑶(1982—),山西大同人,烟台大学音乐舞蹈學院副教授,民乐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传承与创新河南山东
大相中原
Jokes Today
我和我的家乡
河南广电设立河南广播电视台
赣州市创建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的现状和对策
试论英语专业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探析电视综艺节目的“传承与创新”
山东老家规 (中)
傅有田
《时代青年》(原《河南青年》)创刊60周年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