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施氮量对柳叶马鞭草生长及观赏效果的影响

2020-04-20李孟良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鲜草施氮量柳叶

李孟良

(安徽科技学院 农学院,安徽凤阳 233100)

柳叶马鞭草(Verbenabonariensis)为马鞭草科马鞭草属下的一个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又称铁马鞭、风劲草,多分枝,茎四方形,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紫红色或蓝色,花期6-10月,各地均有生长[1-2]。马鞭草科植物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分布广价格低,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利尿消肿、活血通经等多种功效,是极佳的外用良药[3-5]。近几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借观光游览以舒缓身心的需求日益增多。全国各地以植物游览摄影观光采摘为一体的主题公园相继建设开放,在这类公园里,大面积的柳叶马鞭草常常误认为是薰衣草。柳叶马鞭草以其婀娜的身姿、典雅而精致的花色、超长的花期、清香的花序、受到园林景观设计师及游客的青睐[6]。柳叶马鞭草花序虽高却不倒伏,花色柔和特别适合配置其他植物,尤其适合作花境的背景材料,大面积群植景观效果壮观,是婚纱外景拍摄的最优选择[7-10],是婚纱摄影机构的重要取景点。随着农业供给侧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的纵深推进,全国各地做大做强优秀特色产业,柳叶马鞭草以其药用、观赏价值独树一帜,是发展休闲农业的不二之选。在实际栽培过程中,改变传统种植方式,药用与观赏融合发展,提升经济效益[11-12]。目前,关于柳叶马鞭草的用途和观赏价值的研究较多,而关于不同施氮量对马鞭草生长及观赏效果的影响还很少。本试验研究五种不同的施氮量对柳叶马鞭草生长及观赏效果的影响,为沿淮地区柳叶马鞭草的合理施肥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施氮量试验设在安徽科技学院种植园内,土壤为黄褐土,质地较为疏松[13-14],周边设施齐全。试验地总面积为45 m2,试验小区面积为3 m2(3 m×1 m),南北行向,前茬作物为野生大豆。供试柳叶马鞭草(Verbenabonariensis)幼苗购于河南省永城市薰衣草庄园,尿素为安庆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含氮量46.67%)。

1.2 方法

试验于2019年5-11月在安徽科技学院种植园试验田内进行。柳叶马鞭草幼苗于5月21日定植,小区定植面积为3 m×1 m,南北行向,每小区种植6株。6月8号确认施氮量,共计5个处理水平,分别为N1(0 kg/hm2)、N2(105.00 kg/hm2)、N3(210.00 kg/hm2)、N4(315.00 kg/hm2)、N5(420.00 kg/hm2)。随机区组排列设计,3次重复。栽培管理过程中见干见湿,不可过湿[15]。2019年10月22日收获,各小区选取3株进行考种,按小区测产。

1.3 测定项目

测量株高(cm)、茎粗(cm)、一次分枝数(个)、二次分枝数(个)、三次分枝数(个)、冠幅(cm×cm)、鲜重(kg)、单株花序数(个)、群体花序数(个)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氮量对柳叶马鞭草生长的影响

2.1.1 不同施氮量对柳叶马鞭草株高的影响 由表1可知,施氮量不同,柳叶马鞭草的株高不同,株高会随施氮量增加,变化表现趋势为:N1~N5处理的株高逐渐增高。当施氮量为N5(420.00 kg/hm2)时,株高达到最高高度106.55 cm。与N1相比,N、N3、N4、N5分别增加1.69%、10.00%、15.00%、20.85%。从方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N1与N2、N4与N5差表现不显著,其他处理间差异均显著,表明不同施氮量对柳叶马鞭草株高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表明柳叶马鞭草株高增加效果显著的施氮量水平为N4(315.00 kg/hm2)。

表1 不同施氮量对柳叶马鞭草生长性状的影响Table 1 Effects of different nitrogen application on growth characters of verbena

2.1.2 不同施氮量对柳叶马鞭草茎粗的影响 由表1可知,种植施氮量不同柳叶马鞭草的茎粗不同,茎粗随施氮量增加的变化表现趋势为:N1~N3的茎粗相同,N4以后处理的茎粗逐渐增加。当施氮量为N5(420.00 kg/hm2),茎粗最粗,为1.1 cm。与N5相比,N1、N2、N3、N4分别减少9.09%、8.18%、9.09%、2.73%。从方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不同施氮量对柳叶马鞭草茎粗的影响未能达到显著水平。结果表明施氮量水平对柳叶马鞭草的茎粗没有显著影响。

2.1.3 不同施氮量对柳叶马鞭草一次分枝数的影响 由图1可知,种植施氮量不同柳叶马鞭草的一次分枝数不同,一次分枝数随施氮量增加的变化趋势总体表现为先升后降。其中N1和N2结果相同,当施氮量为N4(315.00 kg/hm2)时,一次分枝数达到最高,为5.11个。与N4相比,N1、N2、N3、N5分别减少10.76%、10.76%、4.31%、13.11%。从方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施氮量水平对柳叶马鞭草的一次分枝没有显著影响。

图1 不同施氮量对柳叶马鞭草一次分枝数的影响Fig.1 Effect of nitrogen application on the number of primary branches of verbena in willow leaf

2.1.4 不同施氮量对柳叶马鞭草二次分枝数的影响 由图2可知,施氮量不同柳叶马鞭草的二次分枝数不同,二次分枝数随施氮量增加的变化趋势表现为:N2较N1略下降,但N1~N5处理的二次分枝数先增后减。当施氮量为N4(315.00 kg/hm2)时,二次分枝数达到最多,为38.45个。与N4相比,N1、N2、N3、N5分别减少11.00%、11.86%、8.69%、3.77%。从方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施氮量水平对柳叶马鞭草的二次分枝没有显著影响。

2.1.5 不同施氮量对柳叶马鞭草三次分枝数的影响 由表2可知,施氮量不同柳叶马鞭草的三次分枝数不同,三次分枝数随施氮量增加的变化趋势表现为:N1~N5处理的三次分枝数先逐渐增高,其后逐渐降低。当施氮量为N4(315.00 kg/hm2)时三次分枝数达到最多,为81.89个。与N4相比,N1、N2、N3、N5分别减少25.38%、22.66%、19.81%、5.57%。方差分析表示:N4与N1、N2、N3之间差异显著,N1、N2、N3、N5之间差异不显著,表明柳叶马鞭草三次分枝数增加效果显著的施氮量水平为N4(315.00 kg/hm2)。

表2 不同施氮量对柳叶马鞭草三次分枝数的影响Table 2 Effects of nitrogen application on the number of three branches of verbena in willow leaf

2.2 不同施氮量对柳叶马鞭草鲜草产量的影响

由图3可知,种植施氮量不同柳叶马鞭草的鲜草产量不同(本试验所测为植株鲜草产量,柳叶马鞭草全株入药,鲜草产量高,药用部分多),鲜草产量随施氮量增加的变化趋势表现为:N1~N5逐渐升高。当施氮量为N4(315.00 kg/hm2)时,鲜草产量达到最高,为5 266.67 kg/hm2。与N4相比,N1、N2、N3、N5、分别减少25.32%、22.15%、17.72%、6.33%。从方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N5与N2、N3差异不显著,其他各处理间差异均显著。结果表明柳叶马鞭草鲜草产量增加效果显著的施氮量水平为柳叶马鞭草株高增加效果显著的施氮量水平为N4(315.00 kg/hm2)。

图3 不同施氮量对柳叶马鞭草鲜草产量的影响Fig.3 Effects of different nitrogen application on the yield of verbena in willows

2.3 不同施氮量对柳叶马鞭草观赏效果的影响

2.3.1 不同施氮量对柳叶马鞭草单株冠幅的影响 由表3可知,施氮量不同柳叶马鞭草的单株冠幅不同,5种施氮量处理下的单株冠幅长度区间在0.18~0.28 m2之间,平均单株冠幅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N4(315.00 kg/hm2)的平均单株冠幅最大,为0.28 m2,N1(0 kg/hm2)的平均单株冠幅最小,为0.18 m2。各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

表3 不同施氮量对柳叶马鞭草观赏效果的影响Table 3 Effects of different nitrogen application on ornamental effect of verbena in willows

2.3.2 不同施氮量对柳叶马鞭草单株花序数的影响 由表3可知,施氮量不同柳叶马鞭草的单株花序数不同,单株花序数随施氮量增加的变化趋势表现为:N1~N4处理的单株花序数的逐渐升高,其后开始降低。当施氮量达N4(315.00 kg/hm2)时,单株花序数达到最多,为100.67朵。与N4相比,N1、N2、N3、N5分别减少5.96%、4.64%、3.97%、2.65%。从方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不同施氮量对柳叶马鞭草单株花序数的影响未能达到显著水平。结果表明施氮量水平对柳叶马鞭草单株花序数没有显著影响。

2.3.3 不同施氮量对柳叶马鞭草群体花序数的影响 由表3可知,种植施氮量不同柳叶马鞭草的群体花序数不同,群体花序数随施氮量增加的变化趋势表现为:N1~N4处理的单株花序数的逐渐升高,其后开始降低。当施氮量达N4(315.00 kg/hm2)时,群体花序数达到最多,为201.33万个。从方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不同施氮量对柳叶马鞭草群体花序数的影响未能达到显著水平。结果表明施氮量水平对柳叶马鞭草单株花序数没有显著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本实验表明,在实验设计的施氮量范围内,施氮量为N4(315.00 kg/hm2)时,氮肥利用率最高,产量最高,群体花序数最多,观赏效果最好,因此,在沿淮地区,柳叶马鞭草高产栽培最适宜的施氮量推荐为N4(315.00 kg/hm2)。

氮肥在作物和品质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根据作物合理推荐施氮量估算我国农田对氮肥需求量范围具有重要意义[16]。在本次研究中发现,并不是施氮量越大对柳叶马鞭草效果越好,产量越高,而是在施氮水平范围内逐渐升高,达到最高点后会逐渐下降,柳叶马鞭草的鲜重、一次分枝、二次分枝、三次分枝、开盘度、单株花序数均在此列,施氮量推荐为315.00 kg/hm2时效果最好,当氮素供应不足时,柳叶马鞭草的生长性状差和产量显著不高,适宜的氮肥用量,有利于促进作物生长性状产量的构建。但过量施氮,作物产量又会下降,这可能是因为过量施氮改变了土壤的养分平衡,从而对作物的养分吸收造成影响。本实验结果表明施氮量在N1~N4范围内,柳叶马鞭草的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当施氮量为N4(315.00 kg/hm2)时,柳叶马鞭草的生长状态达到最佳,单株鲜重可达1.58 kg,但当施氮量达到N4(315.00 kg/hm2)后,继续施肥,产量下降。这与前人关于油菜需氮量的研究结果相似[17]。

高钟莹等[18]认为花海在观赏季节过后,很多花卉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成本巨大难回收。而柳叶马鞭草花期长、全株都可入药,在花期时,可做观赏植物,花期过后,又可做药用植物,可一举两得,提升经济效益。

本试验探讨了不同施氮量对柳叶马鞭草生长的影响,初步探讨了不同施氮量对鲜草产量的影响,关于其他需肥量对柳叶马鞭草的影响还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鲜草施氮量柳叶
青贮大麦主要农艺性状与鲜草产量的多重分析
柳叶和鱼
一只羊的结局
流氓
苏丹草—拟高粱杂交种鲜草饲喂獭兔的效果
花后高温胁迫下不同施氮量对春小麦抗氧化特性的影响
豫东烟区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烤烟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十二五”时期我国草原生态持续改善》
黑龙江省前哨农场水稻田主要害虫发生及防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