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针灸疗法促进急性脑梗死后偏瘫康复的价值研究

2020-04-20

关键词:针灸疗法偏瘫脑梗死

邹 康

(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中医院,江西 抚州 344500)

急性脑梗死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脑部供血突然出现中断所致,具有疾病急骤、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后遗症多等特点。临床上,部分患者在治疗后,脑部神经功能并未得到有效的恢复,以至于出现急性脑梗死后偏瘫合并症,进而致使患者生存质量下降。因此,必须要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以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为了进一步研究早期针灸疗法促进急性脑梗死后偏瘫康复的价值,以2018年1月~12月收治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于2018年1~12月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满足研究标准、了解本次研究的目的和方法。同时,将合并器质性疾病、精神异常者排除在外。

将88例患者等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男女比例21/22,年龄为62~83岁,平均年龄为(72.5±10.5)岁,病程为10~30 d,平均病程为(20.0±10.0)d;观察组:44例,男女比例22/22,年龄为61~83岁,平均年龄为(72.0±11.0)岁。病程为8~32 d,平均病程为(20.0±12.0)d;利用统计软件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呈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丹红注射液(山东丹红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26866;规格:10 ml*6支),静脉滴注,30 ml,1次/d;长春西汀注射液(河南润弘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467;规格:2 ml:10 mg*6支),静脉滴注20 mg,1次/d。

观察组给予早期针灸疗法:(1)头针:以感觉区、运动区作为主要施针部位,施针30 min,捻针速度为200次/min,每次捻针5 min,共进行3次;(2)体针。如果患者为软瘫,取曲池、足三里、血海、合谷、手三里、太冲、三阴交,进行针灸,通常为30~40 min/次,1次/d;如果患者为硬瘫且只屈不伸,取患者的外关、曲池、肩髃、阳陵泉、天井;如果患者为硬瘫且只伸不屈,取患者的河谷、曲泽、阴陵泉、尺泽、三阴交、内关,通常为30~40 min/次,1次/d;持续治疗8次为1个疗程,结束之后,休息2 d,并进入到下一疗程的治疗中。(3)康复治疗:指导患者定期翻身、以防肢体受到压迫,并对患者对四肢的关节进行被动性训练,并指导患者进行翻身训练、坐起训练、起立训练。

1.3 观察指标与判断标准

利用运动功能评分表(FMA),对患者肢体运动能力进行评分,得分越高,表明肢体运动能力越强;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统计软件SPSS 20.0统计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以t对计算检验。以P=0.05为临界点,判断其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FMA评分对比,如下表1所示:观察组上肢FMA评分(46.24±11.07)、下肢MA评分(33.43±11.27),两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呈P<0.05,有统计学意义。

表1 FMA评分对比(±s)

表1 FMA评分对比(±s)

组别 n 上肢运动功能 下肢运动功能对照组 44 33.26±9.45 25.18±10.04观察组 44 46.24±11.07 33.43±11.27 t 5.915 3.626 P 0.000 0.000

3 讨 论

在临床研究中发现,约为35%左右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都会不同程度的偏瘫。目前,临床上均是采用改善脑血管类药物,以促进患者脑部组织的恢复,进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是在临床上,该中治疗方式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从中医的角度上来讲,急性脑梗死属于“中风”范畴,对患者实施早期针灸康复治疗,可以针刺的方式,通过患者的穴位,刺激患者的大脑皮层,改善患者机体的血液循环,进而使得患者大脑细胞恢复兴奋,以促进患者康复[1]。

本次研究结果也表明,对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给予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对患者的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给予中医针灸疗法,临床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针灸疗法偏瘫脑梗死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中医针灸疗法治疗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优势探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温针灸疗法结合康复运动对肩周炎患者疼痛程度的控制作用研究
DWI联合DTI技术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