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磷酸肌酸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2020-04-20李世桥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功能心肌

李世桥

(贵州道真自治县中医院内二科,贵州 遵义 563500)

在临床急危症中,急性心肌梗死(AMI)较为常见,其主要特点为病程进展快、发病紧急等,且由于血流中断、冠状动脉栓塞,导致持久性局部心肌缺血坏死,所以极易导致患者发生各种心律失常。而此类患者一旦发病后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特别是存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持续性室速或发展为室颤,则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而为了挽救患者生命,及时有效的治疗尤为关键,而目前常用药物即为磷酸肌酸钠,其作用在于逆转或延缓心肌损伤,具有保护心肌等多种功能[1]。本文即观察了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应用磷酸肌酸钠治疗的疗效,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7年2月~2019年5月为时间段,选取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28例,随机分为2组,各14例。其中,观察组女7例,男7例,年龄为40~79岁,年龄均值为(56.8±2.4)岁。对照组女6例,男8例,年龄为41~78岁,年龄均值为(57.3±2.7)岁。两组临床基础情况对比未表现出统计学差异(P>0.05)。纳入及排除标准[2]:均符合WHO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持续胸痛>0.5 h,且采用硝酸甘油舌下含服后无法缓解症状;发病1~2 h后入院;经临床心电图检查心肌酶曲线升高,且各导联中≥2个导联ST段抬高;患者均知晓本次试验,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批准。排除合并恶性肿瘤患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特殊类型的室速如尖端扭转性室速、QT延长综合征、右室流出道室速、左室特发性室速等、精神疾病者、对本次用药过敏者。

1.2 方法

入院后,两组均行扩冠、吸氧、抗凝、溶栓等治疗。采用利多卡因常规治疗对照组,即采用1 mg/kg利多卡因静脉给药,0.5 mg/(kg·10min),至总量达3~4 mg/kg或室性心律失常消失时,维持20~50 μg/(kg·min)治疗。而基于此采用磷酸肌酸钠治疗观察组。用法用量:磷酸肌酸钠1 g溶于100 mL生理盐水中,实施静脉滴注,每12 h静滴1次,2次/d。注意治疗过程中加强心电监护,根据心率情况适当减量或停用药物。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如BNP(B-型利钠肽)、CK-MB(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LVESV(左室收缩末容量)、LVES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等变化及疗效(评估依据[3]:患者治疗后心律失常减少90%以上或基本消失为显效;患者治疗后心律失常减少50%以上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条件或加重为无效。)。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使用的统计软件为SPSS 12.0软件,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

2 结 果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指标变化对比

两组治疗前BNP、CK-MB、LVESV、LVESD、LVEDD等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见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心功能指标变化对比(±s,n=14)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心功能指标变化对比(±s,n=14)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时间 BNP(pg/mL) CK-MB(U/L) LVESV(mL) LVESD(mm) LVEDD(mm)观察组 治疗前 430.2±35.1 108.2±11.4 122.8±13.2 47.2±4.8 57.1±4.6治疗后 215.4±33.2* 49.3±8.4* 101.4±9.1* 35.2±3.6* 48.1±3.2*对照组 治疗前 429.7±38.5 107.4±11.5 123.1±12.7 47.7±4.5 56.8±4.2治疗后 264.5±31.5 61.5±7.7 109.3±10.5 40.5±4.1 50.6±3.1

2.2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疗效情况对比

在治疗有效率上,对照组总体为78.57%(11/14),其中无效3例、有效4例、显效7例;观察组总体为92.86%(13/14),其中无效1例、有效4例、显效9例,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 论

在临床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休克、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为主要症状表现,且是由缺血造成的部分心肌坏死症状,该病症若治疗不及时,则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而对于伴室性心律失常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由于体内有氧代谢下降,心肌急性缺血缺氧,ATP合成下降,所以会引起细胞功能损伤,并造成心肌收缩、舒张等障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心力衰竭。作为一种体内能量储存形式,磷酸肌酸可进入细胞后直接发挥功能,从而提供心肌细胞外源性能量。通过采用磷酸肌酸钠治疗该病症,其可将ADP转化为ATP,可确保Ca2+离子泵和Na+-K+-ATP泵的能量供应,可确保均匀分布钙离子,从而提供能量供肌动蛋白-肌动蛋白丝的滑行,这样不仅能改善心肌收缩力,减轻心律失常,还能改善心功能,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心肌缺血,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功能。本文的研究中,两组治疗前BNP、CK-MB、LVESV、LVESD、LVEDD等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有效率上,对照组总体为78.57%,观察组总体为92.86%,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应用磷酸肌酸钠治疗的疗效显著,即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心功能,因此值得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心功能心肌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血清IL-12、SAA水平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预后的影响
超声诊断心肌淀粉样变性伴心力衰竭1例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衰对心律失常与心功能水平的影响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CCTA联合静息心肌灌注对PCI术后的评估价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高盐肥胖心肌重构防治有新策略